吳學昭:一封無法投遞的信,寫給楊絳姐

2021-02-17 文匯筆會

楊絳與「好讀書」獲獎學生談錢先生批註的大辭典

楊絳姐:您好!

時光飛馳,不覺您已走了四年了,您和錢先生、錢瑗都挺好吧,非常想念。

    

一直想給您寫信,匯報一下我們對您遺物處理的情況,苦於沒有郵址,無法投寄。謹試借您一向喜讀的《筆會》的一角刊出,但願您能見著,也讓關心您的讀者得知一些信息。

    

在您浴火重生的第五天,也就是2016年6月1日,我和您的另一位遺囑執行人周曉紅,還有您母校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她真不愧您所稱的「知心娘家人」,各方面給予我們大力支持)派來的兩位精力充沛的年輕助手: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的池淨和清華大學校長辦公室的劉立新,進駐您南沙溝的寓所,按照您的囑咐,清點處理您的遺物。這以前,自您2016年元月底住院,家裡一切都由阿姨小吳夫婦在料理。

    

我們從小吳那裡接收了您的存摺、存單,按您的遺囑悉數捐贈給了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好讀書獎學金基金」。其後所收單位發給的喪葬費、撫恤費等,也一併捐贈「好讀書獎學金基金」。

    

考慮到您家三十年不曾裝修,門窗老舊,珍貴文物留置無人看守的家中,安全沒有保障,我們儘量抓緊時間,加快清點處理,有時一天工作十二小時。幸得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二部和清華大學檔案館、圖書館同志的積極配合,不辭辛勞,與我們一起挑燈夜戰,及時將被清點過的珍貴文物和重要的書籍、文稿、資料,接連運送回館,保證了對您所捐贈遺物的妥善收藏。

    

您於2014年8月已當面交付國家博物館一批家藏的名人字畫、冊頁、遺墨、手跡、碑帖等珍貴文物。據國家博物館邀請的專家們鑑定,您所捐贈的這批文物,如張之洞手書的詩稿等,劉鶚、錢基博題跋的《大觀帖》,清末學者鄒安跋的《急就章》拓片等,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文化價值及藝術價值。國家博物館這次收藏的珍貴文物有:你們使用的印章;你們讀過的書籍,常用的漢語及英、法、德、意、西等語種的字典、辭典,包括那部長達2662頁、滿布錢先生批註的韋氏第三版《國際英語大辭典》;您的作品手稿,包括您在「文革」中失而復得的《堂吉訶德》中譯文手稿;你們的讀書筆記、記事本、零墨散箋、詩詞手跡;你們所獲得的獎章、證書,從西班牙國王頒發給您的「智慧國王阿方索十世勳章」到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頒發給錢先生的獎牌;你們珍存的父輩紀念書物,錢基博老先生的《復堂師友書札精華》,楊蔭杭老先生1909年留學美國賓州大學法學院的學生證,以及先輩的行狀墓銘、文獻箋疏、函札手稿等等。

    

此外,國家博物館還收藏了不少你們的相片、衣物、文具、生活用品和各種證件,或許備於今後得以展示你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錢先生常穿的藍色中式外衣,棕色中式棉襖;您為錢先生親手編織的毛衣,曾被錢先生稱為「慈母手中線」而捨不得捐出者;您愛穿並親手縫補的藍格襯衫;您常站在五鬥櫥前,為親友通關起卦的那副牙牌;錢先生的眼鏡,用過的紙墨筆硯,圖章印泥;您的針線盒、筆袋、老花鏡、放大鏡;您為錢先生理髮用的剪刀、推子……還有你們的名片,以及從居民身份證、選民證、幹部退休證、老年優待證、南沙溝小區出入證,直到居民死亡證等的各種證件。你們的糧食供應證本裡,夾有你們在國家困難時期節省剩餘的糧票、面票、米票。

    

以上諸件,統裝入你們1938年從巴黎帶回的那隻歐式老舊木箱中,由國博同志一併運送回館收藏。他們嘆說:這些遺物,看似普通,意義非凡。我們在幫助收拾你們的這些遺物時,聯想起它們背後的種種故事,也常常思緒萬千,不勝感慨。

錢鍾書讀字典、讀舊筆記

    

記得您說過:「錢鍾書因沒有一個藏書的家,所以往往把讀完的書隨手送人。書室內留下的,是捨不得送,或還沒有送,或還未讀完的。有的書上留有錢鍾書的批語,或鉛筆劃痕。有用得破爛的字典辭典,多半上有添補。有部分是我的,有部分是錢瑗的。」實際家中存書亦尚有上千冊之多,我們除將其上有錢先生批語的部分書籍交清華檔案館保藏外,其餘的全部交給了您的「最愛」——清華圖書館收藏。

    

捐贈清華檔案館的,除了您生前指定的珍貴文物,還有您的許多部作品手稿、改稿;錢先生的舊作修訂本;你們的舊作校改本、複印件;所收存的中外文學評論及各種有關報刊、文學資料;所留存的全部相冊及照片;您未及或不舍毀棄的友人來書和眾多讀者來信,包括石陽小朋友和他的幾個同學送您的一本他們自製的小書,還有趙再斯小朋友為您畫的那張您喜歡的「會笑的貓」……

    

您起居室的所有家具,包括大小書桌上的文具,書櫥上的照像、擺件,全部交由清華圖書館同志拉回。他們假老圖書館的一室,按照原來式樣恢復擺設,就像你們的書房兼客廳完完整整地搬到了清華。您的日本小友、《我們仨》的日譯者櫻庭弓子女士,2018年訪問清華,踏入該室,驀地感覺似到了您南沙溝的家,心上酸楚。

    

您臥室的家具亦由清華拉回處置。電器等居家用具贈與小吳夫婦使用。

    

您在起居室大書桌的中間抽屜裡,留給我許多小紙條(大概是您住院前不久,隨時想起寫下的),我讀後均已照辦。您貼有標記的所收貴重禮品,如吳儀同志為您祝壽的心形玉石,溫家寶同志送您的象徵「我們仨」的三株小榕樹盆景,鐵凝送的燕窩,李文俊、張佩芬送的小玉佛手等,我們都一一退還。陳希同志送您的那隻玻璃豬,您很喜歡,稱之「聰明豬」的,您生前已自己送還了。您所擬贈友人《楊絳文集》,我們已全部送達。您讓退回的通數較多的友人來書,本地的,我們派人登門奉還;外地的,交快遞送達。有的附上一兩件您使用過的舊物,如一支發箍、一方絲巾、一桿毛筆、一把小剪子等,留作紀念。周毅希望得到您晚年進餐使用的飯巾(圍嘴),我們就將您常用的那方深紅色飯巾洗淨熨平,附上您圍此飯巾進餐的照片,寄給了她。

    

我們清理遺物期間,有您至親好友登樓來訪,我們都由他們自己擇取一些衣物,留為紀念。出版社所送樣書,留給清華圖書館一兩套,其餘全部捐贈貧困地區的學校、圖書館。

    

附帶提一下,我們的清理工作雖然緊張,也不乏樂趣。我們偶發見錢先生飛舞在小紙片上的明港(幹校)打油詩:「平伯世昌與何生,賽夢紅樓作主人,擠擠一堂三寶玉,不知誰賈誰復甄…… 」不禁大樂讚賞。您的字本已娟秀工整,可您總嫌自己字醜。清理中喜見您長年累月積攢的一摞摞日習毛筆書寫的大字,錢先生加評的紅色單圈、雙圈或槓槓。又見錢瑗1981年9月23日寫於片紙上的數語:

    

上午人民文學出版社人送來《圍城》樣書。中午吃飯時,Pop說,一有人來,「功課」沒來得及做,下午得補。Mom說那你今天就不做算了。Pop說:不行,我的學問就是從做功課中來。(錢瑗註:「功課」指練字,看自己的舊筆記,看新書,看字典,etc.)Pop說,現在每天看幾頁舊筆記(瑗註:一天中文,一天外文。)聯繫新看到的東西,常有所新發現。這就能保持自己不斷有所進步。

    

讀到這些,我們怎能不感受教益。

    

您留給我的錢先生《管錐編》原稿中的一節:《全上古三代文》卷一〇 宋玉《高唐賦》,即上世紀七十年代中華書局《管錐編》責任編輯周振甫審閱時,「恐滋物議」,命錢先生刪去者;而錢先生「以所考論頗能窮源發覆,未忍拋擲,錄存備萬一他年拾遺補缺焉」。我已將錢先生手稿複印交三聯書店有關負責同志,請在《管錐編》再版時,補入此一節文。

    

您留贈我的那九冊由錢先生精心遴選、您工楷抄寫的《全唐詩錄》,所選305位眾所周知的詩壇大家和向頗少見的小眾詩人的詩作共 1863 首,體現了錢先生對唐代詩歌的精深研究、獨特的鑑賞眼光和選詩標準。我對出版錢先生此部巨作的建議,曾得您首肯,故於2017年鄭重託付您也熟識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周絢隆同志董理,組織該社古典文學編輯部的力量認真考訂整理編輯出版。近聞經過他們三年努力,這部具有無上價值的大書,可能於年內面世。相信你們聽到這個消息也會感到高興。

    

清理工作結束,我們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清華大學經過友好協商,分別籤訂了捐贈協議,根據您的旨意,就所捐贈遺物的保管、使用等項作了周詳約定。

    

您寓所各室騰空後,我和曉紅致函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領導,擬將你們所遺房屋按當年以成本價購進的原價退回國管局,所得款項捐贈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好讀書獎學金基金」。沒想到國管局領導的回覆竟是:感佩楊絳先生高風亮節、無私奉獻的崇高品格,願盡最大努力支持楊絳先生的公益善舉,準許出售楊絳先生名下住房,所得款項全部捐給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好讀書獎學金基金」。我們十分感激國管局領導為支持善舉作出的破例準許,遂將此事委託清華全權辦理。

    

你們雖已先後離去,作品仍長銷不衰。「好讀書獎學金基金」總數金額,現為人民幣6618萬元;自2001年「好讀書獎學金」設立以來,受獎學生1446名。我們曾與陳旭書記相商,希望「好讀書獎學金」更多向家境清寒的好讀書子弟傾斜,得到她的支持,決定今後除在本校更多向家境清寒的子弟傾斜外,也向清華對口支援的青海大學的家境清寒、好讀書的學生頒發獎學金。

    

您走後這些年,陸續有單位和個人來要求授權改編錢先生的《圍城》,拍攝電影、電視劇,創作連環漫畫等;也有要求改編您的《洗澡》《洗澡之後》的。我們均以你們二位所留遺言相告:「錢鍾書、楊絳作品(翻譯作品除外)除已改編為影視作品或已授權改編者外,今後不再授權改編成影視作品或其他藝術形式。」婉辭謝絕授權。

    

最後,祝你們仨在天上一切順心如意!

    

                曉紅附筆問候   

                  學昭敬上      

                 2020年5月     

本文配圖均由作者提供


2018筆會文粹《那「通關密語」》已經出版,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可在文匯出版社微店購買,點擊「閱讀原文」可跳轉至噹噹購買

 

【筆會近期作品推薦】

吳學昭:吳宓和他的《世界文學史大綱》

馮瑋:《菊與刀》的第十六個中譯本

王培軍:米鹽簿、米湯大全及其他

張偉:徐悲鴻少作《四季美人圖》

孫小寧:看不了北影節,還是要看布努埃爾

張憲光:小津安二郎的《全日記》

書同:尋找一個「君子儒」

李天揚:我的父親

劉華傑:克蘭繪製的英國野花

愷蒂:倫敦空巷,後會有期

王爾山:「我們終將重聚」

相關焦點

  • 【讀書】一封無法投遞的信
    出家至今,最自豪的一點就是自己從未寫過一封情書。雖然我讀過很多的情書,也懂得情書的寫法,但是還沒有一個人讓我寫過。唯一類似情書的一篇文章,就是寫給我的父親《一封無法投遞的信》。 十歲那年,中日戰爭爆發,家父在經商途中失去聯絡,自此,我再也沒見過父親。
  • 多名學生收「7年前寫給自己的信」 投遞人員這麼說
    湖南多名學生收到「7年前寫給自己的信」投遞人員:1萬多封信投遞有困難 但仍希望能送達每一個孩子手中2020年1月3日,湖南常德男孩周國棟收到了一封7年前14歲的自己寫給2020年自己的信,令他驚訝又驚喜
  • 一封掛號信在合肥投遞10次失敗 郵政熱線:普通掛號信不上樓不電話...
    多次投遞未成功險些被退回的掛號信。半個多月前,合肥市民韓先生寄的一封同城掛號信歷經10次投遞都未成功,經過查詢和催促最終在3月24日寄到收信人手上,在此之前收信人從未接到過任何通知。郵政「11185」熱線客服人員回應,明文規定平信和普通掛號信不上樓不電話通知。掛號信投遞10次都失敗 收信人沒接到任何通知近期一檔明星讀信欄目《見字如面》火了,不少人為昔日依靠書信交流時的「慢」、「真」所感動,不少人重提鋼筆,想為親友寄出一封書信。
  • 一封無法寄出的信
    此時,在摯友死期將至時,司馬遷終於修書一封,痛陳心曲,傾訴自己的苦難遭遇及委曲求全的深衷。可以看出,司馬遷對人生的思考極為細緻、深入,他所背負的屈辱幾至使他崩潰,他對摯友李陵、任安等人的真情可謂生死之情,而他為了完成《史記》而甘願忍受一切苦難、屈辱的殉道精神,更是令人感佩之極!為了支撐自己苟活下去,他不得不以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孫武、呂不韋、韓非等志士仁人的苦難遭遇作為精神鼓勵。
  • 信封格式錯誤無法投遞!寧大新生50多封家書被退
    寧波在線訊(記者邵巧宏通訊員郝曉帆褚晶君孫煜坤厲靜)  前不久,一位寧波父親寫給考上北大兒子的一封家書,刷爆了朋友圈。今年中秋節前,寧波大學的2907名大一新生,也忙著寫上了家書。  2907名學生,2907封滿載濃情的家書,中秋節前陸續從寧波寄出了。  算算時間,大多數家書應該能到家長手裡了。
  • 郵局寄出多封學生7年前寫給自己的信,收到的學生十分驚喜
    2020年1月3日,湖南常德男孩周國棟收到了一封7年前14歲的自己寫給2020年自己的信,令他驚訝又驚喜。原來,2013年常德鼎城區郵政局舉辦了一個「寄給2020的信」活動,當年有13000多名學生都給2020年的自己寫下了一封7年後才會寄出的信。
  • 一封署名武漢人,寫給雲南省長的信
    2月7日,雲南日報新媒體收到一封特殊的郵件。 這是一封武漢滯留雲南騰衝遊客,用手機寫給雲南省長阮成發的感謝信。 信中講述了這名遊客以及家人連日來滯留雲南的親身經歷和內心感受,希望可以通過媒體平臺,向雲南省委、省政府及省長阮成發致謝。
  • 感念師恩 | 這有一封寫給生態城老師的信…
    今天是教師節我們想把心裡話送給生態城的老師們感謝你們的辛苦付出老師,您辛苦了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查看寫給老師的「一封信」為老師們送上祝福
  • 她一年寫700封信,其中一封寫給了郵政
    近日#成都一女生專職幫人寫信#這位成都女生名叫聲靜去年2月一位在武漢抗疫的醫生找到她請她幫忙給紅十字會寫一封感謝信此後,來求信的人絡繹不絕到現在,她已經幫人寫了700多封信從自己寫信到為別人寫信這段書信情緣能夠延續要感謝中國郵政聲靜寫給郵政的感謝信:感謝郵政千裡傳書,讓我們能夠在很小的時候,收到遠方親人的掛念。
  • 一封寫給天堂裡老師的信
    重慶市紅十字會供圖寫信人費明豔生活照照片由謝明豔提供2018年11月27日,冉老師的妻子任小蓉收到一封特殊的來信說這封信特殊,是因為在當今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基本不會再有人提筆寫信,而更重要的是:這封信的收件人是冉老師。儘管冉老師永遠也無法收到這封信,不過,字裡行間,卻寄託了寫信人對冉老師的思念和牽掛。任小蓉告訴記者:冉老師已經離開4年有餘,這4年多來,她從未覺得他真正離開,因為他的生命依然在延續!
  • 一封寫給總書記的信
    4月16日,雲南姚安縣郵局營業所裡來了一位鄉下的村民,他從懷裡掏出了一個已經封了口的大信封,急促地對營業員說:請給我寄一封掛號信。這封掛號信的信皮上,工工整整地寫著:中共中央胡錦濤總書記收。五十多戶村民代表,在信上按上了鮮紅的指印。信中寫道:地震毀滅了我們的家園,在您的關懷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我們全村五十多戶村民投入了重建家園的行動中,現在我們不僅重新建起了磚瓦房,還建設了新街道,農貿市場,按照您的指示,建設一個社會主義的新農村……。
  • 「一封署名武漢人的信」為何迅速走紅?
    雖然疫情使人們在空間上「隔離」,但愛心卻是無法隔離的,溫暖也是無法隔離的。近日,雲報新媒體收到了一封特殊的郵件。這是一封武漢滯留雲南騰衝遊客,用手機寫給雲南省長阮成發的感謝信。信中講述了這名遊客以及家人連日來滯留雲南的親身經歷和內心感受,希望可以通過媒體平臺,向雲南省委、省政府及省長阮成發致謝。值得一提的是,這封特殊的信經雲南日報新媒體轉發,立馬引發廣大網友的關注,轉發、點讚、評論刷爆朋友圈,一度成為持續受到關注的熱點。那麼,這封署名武漢人的信為何迅速走紅呢?
  • 8年前患肺癌去世的妻子,突然寄來一封寫給十年後自己的信
    丈夫在今年收到了8年前去世妻子寄來的信件, ——————— 《寫給十年後的我》 包裹裡裝了一份名為《給10年後的我》的手寫信,丈夫猜測大概是妻子在查出癌症的第二年寫下的。
  • 一封冬日的問候信,僅28字,卻讓乾隆欣喜不已,狂蓋100多個印章
    一封冬日的問候信,僅28字,卻讓乾隆欣喜不已,狂蓋100多個印章在古代,寫信是最正常不過的了,在那個交通很不方便的時代,如果想要表達朋友之間的相思,家人之間的相思等等,都是靠寫信的方式來傳遞的。一封信,竟然能讓皇帝喜歡成這樣,可見,它已經不能算是一封平常而簡單的信了,已經可以上升到書法了。不過,無論怎麼樣,信也好,書法也好,主要就是這一封僅28個字,到底有啥魔力呢?而且這封信又是出自誰的手呢?竟能夠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 ...攜帶一封40年前寫給愛人的信就算忘了全世界,也不會忘記最愛的人!
    老人走失隨身攜帶40年前寫給愛人的信和愛人離世的火化證明9月3日上午11點左右,新浪微博網友@大連成 發布了一條微博,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微博寫道:一位老人找不到家了,只知道自己是大連理工大學的,連自己叫什麼也不記得了。民警在他身上找到兩樣東西,一封40年前他寫給愛人的信和一張17年前愛人離世的火化證明。
  • 一封寫給母親們的信 ——教育的要點在培根
  • 科比生前寫給瓦妮莎的信曝光 明明是份狗糧,如今卻引人落淚
    科比生前寫給瓦妮莎的信曝光 明明是份狗糧,如今卻引人落淚時間:2020-05-06 16:53   來源:文匯客戶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比生前寫給瓦妮莎的信曝光 明明是份狗糧,如今卻引人落淚 美國當地時間5月5日是瓦妮莎布萊恩特的38歲生日,她在社交軟體上曬出了一封科比生前給她寫的信。
  • 一封「教諭」寫給"知縣"的信
    筆者前段時間入手一組晚清信札,是光緒年間山東費縣教諭劉寶鼎寫給當時費縣知縣李敬修的。李敬修(1830-1917),字靜堂,號濟生,清代直隸保安州(今河北省涿鹿縣)人,光緒九年進士,光緒二十一年任費縣知縣。
  • 一封稱呼老師為姨的信
    師生情系列四教師節即將到來,給大家分享八年前學生寫給我的一封信,這是最讓我感動的一封信,我一直珍藏著,今天終於可以借頭條平臺分享給大家。2012屆高三畢業學生帶給了我太多的感動、太多的收穫。高考前夕,收到了她一封長長的書信,信裡面一改過去稱呼老師的習慣,而是熱情洋溢地稱呼我姨。讀著她的信,我體會著一個高三學生對自己的信任和愛戴,體會著一個熱情女孩的率真和善良,讓我更加有壓力感,更加感受到一個教師的神聖使命,使我想起青島著名教師李付堂老師的話:作為教師,什麼都可沒有,但不能沒有沒有生命的活力和生命的追求。
  • 13歲孩子寫給爸爸的信,句句戳心
    13歲孩子寫給爸爸的信,句句戳心 2020-04-12 16: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