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漣漪清絕地,海岱樓高,下瞰秦淮尾「,這是宋代士人畫代表人物米芾的詩。在米芾的詩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他清新飄逸,不受世俗所拘束的性情,他繪畫像他的詩一樣,也具有清新、淡泊、超塵絕俗的感覺。」米氏父子「指的是米芾和米友仁,沒有人是米芾的長子,他在父親米芾的影響之下也能書善畫,成為宋代士人畫的突出代表。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米氏父子「的意象世界。
米芾自小就喜愛讀書,並且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天資聰慧,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夠背誦唐詩百首,八歲之後開始練習書法,十歲之時就已經學習摹寫碑刻,在當時算的上是「小神童」。後來,宋神宗繼位,為了報答米芾母親的乳褓之情給了米芾一個秘書省校字郎的官,從此米芾便走上了仕途。因為米芾不善於官場之事,對功名利祿看得很淡,對書法繪畫格外喜愛,所以他一生官階不高。
米芾酷愛石頭,甚至到了痴迷的境地。當他在安徽做官的時候,聽說河邊有一塊怪石,便趕緊過去觀賞。當時的人們還比較迷信,由於這塊石頭很像神仙所以不敢輕易搬動。而米芾二話不說就派人把這塊奇石搬進了自己的府中,不僅如此,還向這塊石頭鞠躬參拜,叫這塊石頭為「兄弟」。不久這件事情就被傳揚了出去,由於有失當官人的體面,所以被人彈劾丟了官職。可米芾依然不為所動,愛石依舊,只花了一幅《拜石圖》來表達心中的不滿。
米友仁是米芾的長子,他受到父親的影響,也能書善畫淡泊名利。因為他完全繼承了父親米芾的畫風,所以被世人稱之為「大米、小米」。米友仁的經典之作是《瀟湘奇觀圖》,這幅圖畫長有289釐米,寬有19釐米,描繪了江南雲霧變換的美景。畫中的雲霧層層鋪散開來,山體的形象開始隱隱約約,中部的山峰聳起,有一種平靜悠遠而又層次分明的感覺。後世時常會有文人騷客來到洞庭湖觀賞美景,令他們驚奇的是,他們看到的美景竟然與米友仁筆下的畫境有許多相似之處。
米氏父子作畫不是為了能夠賺取錢財,也不是為了揚名立萬,而完完全全是為了自娛自樂。米友仁就曾經在自己的畫上寫到「戲墨」兩個字,也正是因為他們抱著這樣的觀念和心態來作畫,所以他們的畫中充滿的了飄逸、自由、拋棄了一切形式和內容上的羈絆,從而獲得了一種由心中而向外散發的寧靜。
他們打破了詩和畫的界限,繪畫的工具也不僅僅使用畫筆,手邊可以觸碰到的任何物品都可以用來作畫,例如樹葉、蓮蓬、樹枝等等,米氏父子追求的只要能夠表達出自己的內心的情感即可。文人畫本來注重的就不是僅僅是繪畫的技法,而是畫家心中的所思所想和畫家的品性和風格,米氏父子這種「天人合一」創作方式為後世的繪畫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小編認為,正如齊白石先生說的」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歷史需要進步,文化也需要創新,米氏父子不僅向我們展現了一種」天人合一「隨心所欲的豁達胸懷,還為中國繪畫精神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米氏雲山」代表的是一種新的繪畫精神,是文人畫「寫意不寫形」的最高境界,儘管米氏父子留下的繪畫十分有限,但是他們所散發出的品性和人格卻依然影響著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