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周曉荷本報通訊員焦雨昕
近日,新鄉人的朋友圈被一組照片刷了屏:運動會結束後,一名身著校服的女孩背著書包,手裡倒拿著小凳子,將路邊樹叢中的垃圾撿拾到小凳子中……寒冬裡,這一幕讓人心生暖意。溫暖大家的這位好少年,來自新鄉市新區小學。
學生是學校最好的名片。近年來,新區小學——一所基礎薄弱,只有13年發展歷程的學校,以銳不可當的蓬勃態勢,完成了從區域弱校到省內名校的華麗轉身:摘得首屆「全國文明校園」桂冠,創新教育、校園足球聲名遠播,吸引著天津、湖南、吉林、新疆、內蒙古等地的參觀者紛至沓來……
脫胎換骨的背後,是新區小學人堅持不懈的開拓創新。在省首批中小學名校長李克興的帶領下,學校凝練出以「新」字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堅持「創新力第一」的辦學理念,沿著「一條紅線(筆者註:文明校園建設,下同)指方向,一體(創新教育)兩翼(習慣養成、足球特色)促發展」的發展道路,形成了文明校園、創新教育和校園足球三大特色,辦學水平和學校聲譽步步攀升。
站在新的起點上,李克興說:「我們全體師生必須牢記:文明是立校之本,創新是學校之魂;要讓文明成為校園最亮麗的風景線,讓創新成為教育最有力的突破點;在『夯實全國文明校園,打造全國知名學校』的新徵程中砥礪前進。」
文明建設強校本
文明是新區小學立校之本。在新區小學校園裡,「文明」元素遍布每個角落。而真正的文明,更體現在師生的行為裡。
教師是文明的主導。教師文明集中表現在高尚師德。
愛心即教育。學校高度重視以師愛為核心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多次舉行專題教育活動,並出臺了《新鄉市新區小學師德考核辦法》。今年,學校還制定出教師「三愛」「四要」「五不」文明公約(三愛:愛生,愛校,愛教育;四要:要懷善良之心,要具端莊之儀,要露快樂之容,要行文明之舉;五不:不說不文雅之言,不說負能量之語,不做有違師德之事,不做不合身份之事,不做有辱人格國格之舉),讓抽象的師德變得更具體,更具指導性。
一大批有愛的老師湧現出來:臧啟印老師在臨終前立下遺囑,要把自己一個月的工資捐給學校,給孩子們購買書籍;許玉華老師怕耽誤教學,大手術後不久便返回講臺,被評為新鄉市2018年「杏壇耕耘最美教師」的她,把自己的一萬元獎金無償捐給學校,她說,是學校培養了我,給了我發展的平臺,榮譽屬於新小……
學生是文明的主體。學生文明集中體現在正確的價值觀,以及由其內化生成的良好習慣。
為讓高度凝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學校制定了「二十四字行為準則」:「認認真真讀書、規規矩矩寫字、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又將其具化為新小好少年「三愛」「四要」「五不」文明公約(三愛:愛師、愛校、愛祖國;四要:要育感恩之心,要修高雅之儀、要養良好習慣、要行創新之舉;五不:不隨手亂扔,不追逐打鬧,不踩踏花草,不說粗話髒話,不違反交通規則),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入行」。
習慣即成績。學校著力構建規範的養成教育體系,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制定不同學段孩子的微習慣養成記錄冊,確定了每周、每月、每期、每學年應該養成的微習慣,使習慣養成日常化、生活化、規範化。節日教育傳承文明素養,班隊活動強化責任擔當,「引進走出」拓展育人渠道,評先樹模共建校園文明……系統化的德育工作,讓文明蔚然成風。
以教師之高貴精神塑學生之高雅氣質,行走在新區小學,老師們恭謙禮讓,學生們氣質高雅,文明之花香滿園。他們把文明新風由校園帶入家庭,輻射社區,影響著這座城市的精神風貌。
創新思想聚校魂
創新是新區小學發展之魂,是學校各項工作的著力點。
在培養和諧發展的人,打造辦學品牌的過程中,李克興逐漸凝練出了以「新」字為核心的校園文化,確定了「創新力第一」的辦學方略,制定了「每一天都是新的」校訓、「進步每一天」的校風、「創新每一天」的教風、「快樂每一天」的學風。
草木皆有情,磚瓦能說話,這座只有13歲的學校,無處不在訴說「新」的含義:校徽是初綻的花朵圍繞著新生的太陽,校歌名為《每一天都是新的》,教師辦公樓稱愛心樓,連接辦公與教學區的連廊稱連心樓,還有圖新、納新、創新三棟教學樓。學校的黨員志願服務隊以「啟新」命名,教師志願服務隊以「新陽」命名,各少先中隊的名字也都含有一個「新」字,「新」成為文明的代言。
學校工作,最重要的創新是教育教學創新。
學校依託「中原名師」李國勝名師工作室,開展教師成長行動研究,以公開課、示範課等形式推動教學改革。11月21日,副校長李國勝推開教室門,旁聽「徒弟」高園鳳的課,他對徒弟說:「你將故事的情節曲線梳理得很完整,但如何讓同學體會主人公情緒變化,還可以再進一步動動腦筋。」諸如這樣懇切的「師徒」幫帶,在新區小學很常見。
「創新教育論壇」每月設立一個專題,讓敢創新、能創新、會創新的教師登壇講道;依託「河南省創客教育示範校」,推動創客教育開展……這成為學校創新教育的重要引領。
老師、課堂、學生,是教育的三個要素。如何夯實三個要素,為創新教育提供保障?
態度即能力。學校除「班主任創新論壇」「師徒結對」等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培訓和幫扶外,還發起了引領老師閱讀習慣的新雨讀書會和對創新教育過程、成果等進行評定的學術委員會。以書啟智,在讀書中幫助教師尋找自身不足、形成「教學相長」的職業態度;以評促改,在評價中幫助老師創新思路、形成「勇攀高峰」的職業追求。
興趣即動力。學校以語文、科學、信息技術三門學科為龍頭學科,帶動全校教學不斷創新,形成了「順驗而研,順思而研,順聯而研」的創新教學三部曲,構建「學為中心」的課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老師留給我們的作業是『出卷子』,第二天同學互相交換做題和點評修改,這個作業激發了我們的學習興趣,人人是老師,人人比著學,比著進步。」六六班同學喬鷙說。
活動即成長。社團是創新教育的又一陣地。學校已形成體育、藝術、科技、文化四大類26個社團,幾乎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組織,為發展提供多種可能。9月14日,新區小學承辦全市的學生社團觀摩展示活動,全市各學校相關負責人150餘人到校參觀,繽紛多彩、高效有序的特色社團活動贏得了大家的一片讚譽。
「一室一壇一客來引領,兩會三科多社做保證」,豐碩的創新教育成果,堅定著邁向全國名校的鏗鏘步伐。
教師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劉宏源為學生設計語文個性作業單,張紅雲讓學生從「學數學」變為「做數學」,時莉莉將傳統枯燥的英語作文教學模式轉變為靈活多彩的圖文寫作模式……新區小學已形成涵蓋中原名師、特級教師、省教育教學專家、省名師、省骨幹教師數十人的雄厚師資。
學生快樂茁壯成長:以足球為例,在新小的校園裡,人人有球踢,班班有球隊,月月有賽事,在新鄉市「市長杯」中小學生校園足球聯賽中勇奪男子乙組的四連冠,2018年甲乙組雙料冠軍,參加2018「省長杯」足球聯賽獲省第六名。
砥礪奮進築名校
「一年強基礎,二年上臺階,三年成名校」。2014年,剛到任的校長李克興在全體教師會上立下錚錚誓言。他謀道教育,建構科學管理體系。他認為,學校管理,要有角色意識。正校謀道,副校謀術,中層謀行,教師謀果。道、術、行、果共築名校。
為調動更多老師的積極性,投入學校發展的洪流中,新區小學打造了「人人參與管理,事事有人管理」的立體管理模式。拿文明校園創建來說,學校通過民主選舉、集中評議推選出30位教職工代表,成立文明校園建設議事會,發揮文明校園議事會的引領和監督作用,研究制定並監督落實文明校園建設的相關制度和措施,在民主管理中匯集合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克興說,打造全國知名學校,是時代賦予全體師生的光榮使命,新區小學將破繭化蝶,實現由全國文明校園到全國名校的華麗轉身。
學校名片
新鄉市新區小學成立於2005年,是新鄉市教育局直屬的學校,學校現有5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000多人。學校榮獲全國文明校園、全國學校文化建設研究基地,全國青少年足球示範校、省教師發展學校、省中小學師德師風建設先進學校、省少先隊工作先進單位、省首批創客示範校、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示範點等百餘項榮譽。
記者手記
「弱校」蝶變的三把「金鑰匙」
是什麼,讓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小學,迅速成長為一所區域標杆校?問題的答案漸漸清晰——新區小學人,手握三把金鑰匙,打開了通往全國名校的大門。
第一把金鑰匙是改革。面對一個基礎薄弱的學校,校長李克興帶領班子成員,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決心,掀起了創新性、高標準改革:從辦學理念到校風、教風、學風,從各項管理制度到全面教學改革,制定了新區小學打造全國名校的戰略規劃,構建起學校長足發展的「四梁八柱」,為蝶變奠定了基礎。
第二把金鑰匙是文化。文化是學校的靈魂,新區小學的以「新」為核的文化,揭示了當前教育的本質和規律:創新是五大發展理念之首,是過去教育中缺失的部分,是新時期學生核心素養的召喚。這樣有生命力的校園文化,涵養出學校師生的正氣和精氣神,滋養出全校師生最堅實的自信,為蝶變指明了方向。
第三把金鑰匙是實幹。夯實文明校園,打造全國名校離不開踏踏實實的努力。新區小學全體教師面對繁重工作,不畏懼不逃避,有勇氣有章法,讓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並且不斷形成新的亮點和突破,為蝶變提供了保障。
如今,學校規劃了促提升的「三個一工程」,即:確立一個奮鬥目標:夯實全國文明校園,打造全國知名學校;堅定一個發展理念:文明是立校之本,創新是學校之魂;踐行一個新的承諾:《新小師生文明公約》:「三愛、四要、五不」。步履堅定地向全國知名學校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