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年健康因收購慈銘體檢股權交易涉嫌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遭商務部反壟斷局立案調查。據野馬財經報導,美年健康與慈銘體檢的市場佔有率加起來近乎佔到了民營體檢市場的半壁江山,已然符合「寡頭壟斷」的定義。美年健康表示,根據第三方權威機構的數據顯示,公司市場份額只佔整個體檢市場份額的2.6%。公司相信商務部針對是否構成壟斷會做出公正的裁決。
值得注意的是,據美年健康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表示,本次被立案是因為愛康國賓的舉報。在2015年8月愛康國賓宣布私有化回歸之後,美年健康在2015年11月提出22美元/ADS的私有化要約價格,隨後再度加價至25美元/ADS,強勢攪局競爭對手的私有化進程。
美年健康董事長俞熔對外表示,收購愛康國賓只是布局中的一步,美年健康未來還會在同業併購、跨界併購、產業鏈併購上繼續發力。今年7月14日,美年健康發布數條交易公告,均為體檢行業內的公司收購、增資等交易事項。
對此,中國經濟網記者致電美年健康董秘辦,但電話無人接聽。
市場佔有率近乎「壟斷」?
據野馬財經報導,美年健康和慈銘體檢的市場佔有率加起來已然符合「寡頭壟斷」的定義。
美年健康認為,根據第三方權威機構的數據顯示,整個體檢市場,包括了公立醫療機構的健康檢查人群,無論是美年健康還是慈銘體檢,市場佔有率均距離壟斷的標準甚遠。
美年健康表示,美年大健康作為中國最大的專業體檢健康服務機構,預防醫學的龍頭企業,每年服務人次近千萬左右,在國家醫療改革,公共衛生方面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根據海通證券研報,其市場份額也只佔整個體檢市場份額的2.6%。公司相信商務部針對是否構成壟斷會做出公正的裁決。
根據美年健康借殼江蘇三友上市時發布的《收購報告書》提及,如果以「全國健康檢查人數」,包括了公立醫療機構的健康檢查人群作為基數,無論是美年健康還是慈銘體檢,市場佔有率均不到1%。
不過,假若以「全國專業體檢機構健康檢查人數」,即不包含公立醫療機構的健康檢查人群作為基數,僅美年健康在2014的市場佔有率就高達19.6%,慈銘體檢早在2011年就已經高達24.96%,兩者加起來近乎佔到了民營體檢市場的半壁江山,已然符合「寡頭壟斷」的定義。
(上圖為《慈銘體檢招股意向書》截圖)
(上圖為《江蘇三友收購美年大健康報告書》截圖)
愛康國賓舉報美年健康涉嫌壟斷的動機可以很容易分析出來:一方面給美年健康參與愛康國賓私有化製造障礙;另一方面,美年健康已經將慈銘體檢收入囊中,體檢市場三分天下已經變成了美年健康和愛康國賓兩家分庭抗禮,美年健康和愛康國賓勢必有一場近身肉搏戰。
此外,就這次商務部反壟斷局提及的經營者集中,《證券日報》提及,是指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個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合計超過20億元,並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個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的情況下,需要向商務部反壟斷局進行反壟斷申報。
而美年健康收購慈銘體檢後,美年健康的2014年度中國境內營業額為14.3億元,慈銘體檢為9.1億元,應進行反壟斷申報。據了解,如果申報未通過商務部審查,則經營者集中不允許進行。
攪局對手被舉報 遭立案調查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7月27日,美年健康發布公告稱,其子公司在當日收到了中國商務部反壟斷局出具的《涉嫌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立案調查通知》。記者查閱該通知得知,此次立案調查起於美年大健康收購慈銘體檢股權。
《立案調查通知》顯示,2014年11月,美年大健康與慈銘體檢股東籤署《股份轉讓協議》,約定收購慈銘體檢100%股份。2015年3月,美年健康收購慈銘體檢27.78%的股份完成工商變更登記。2015年11月,上海天億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收購慈銘體檢68.4%的股份完成工商變更登記。2016年4月,上海維途投資中心從上海天億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收購慈銘體檢36.11%股權完成工商變更登記。上述交易涉嫌構成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和商務部《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調查處理暫行辦法》有關規定,對上述行為立案調查。
據野馬財經報導,美年健康證券事務部一位劉女士表示,本次被立案是因為愛康國賓的舉報,商務部受理之後的一個例行程序。
美年健康與愛康國賓的收購「戰役」已持續將近一年時間。
據中國網報導,2015年8月,愛康國賓董事長張黎剛對以17.8美元/ADS的報價對愛康國賓發起私有化要約。2015年11月30日美年健康宣布向美股上市公司愛康國賓提交無約束力的私有化交易的要約。
美年健康董事長俞熔對外表示,收購愛康國賓只是布局中的一步,美年健康未來還會在同業併購、跨界併購、產業鏈併購上繼續發力。
為此,美年健康於今年7月14日連發數條公告,涉及多宗交易。其中包括買下美因健康20%股權、購買好卓數據19.9%股權、與大象醫療達成合作、與慈銘籤署訂單合作協議、1.8億元增資境外全資子公司「美健」、「美健」收購「新新健康」。
年報業績被問詢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今年五月,美年健康收到了交易所發來的《關於對美年大健康產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年報的問詢函》(以下簡稱「問詢函」)。
問詢函首先關注了美年的業績問題,要求美年說明業績第四季度突然增長的合理性:「公司分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1.89 億元、5.17億元、5.81 億元和 8.14 億元,其中第四季度營業收入佔全年比例為38.89%;分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9,952.85萬元、7,433.30 萬元,10,372.09 萬元和 18,174.80 萬元,其中第四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佔全年比例為 69.83%。請結合體檢行業消費特徵、成本費用歸集過程等,並對比同行業公司的情況,說明營業收入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季度佔比及波動的合理性。」
美年健康對此作出的解釋為:「第四季度是公司收入的旺季,特別是每年的11、12月,受社會習俗影響,企事業單位會在這個時段組織員工進行健康體檢,老百姓也習慣在臨近年末對自己的身體做一個檢查。
因此,近三年第四季度的營業收入均佔公司當年總主營業務收入的 40%左右。」並將自身的淨利潤分季度情況與愛康國賓進行對比,以證明其波動的合理性,
業內人士指出,從美年的角度出發,業績是「必須完成的任務」,這也不得不讓人聯想到美年當初重組時籤訂的對賭協議。按照美年之前的承諾,2015-2018年度合併報表口徑下淨利潤分別為2.23億元、3.31億元、4.24億元和4.88億元。
如果完成不了利潤指標,將以美年大健康股份作價補償,不足的部分以現金方式進行補償。
美年之前剛剛公布了上市後的首份年報,數據顯示,美年健康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21.01億元,較2014年同期增長46.89%;其中一至九月淨利潤8550.7萬元,單單第四季度就完成了1.75億元,佔據全年淨利潤的70%,實現了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2.6億元。帳面看來,業績表現出眾。
(責任編輯:金瀟)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