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編者按:
新時代呼喚新金融,新金融必然產生並服務於新時代。
近年來,中國建設銀行一直在發揮傳統金融優勢的基礎上做好新金融的加法,探索新時代大格局下金融價值取向與功能作用的更新,在發展新金融的道路上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如今,在新金融探索中,建設銀行已邁出了堅實步伐:發力住房租賃、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戰略」,開啟「第二發展曲線」。
《國際金融報》推出「擁抱新金融」系列報導,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建行。
作為推進普惠金融建設的「排頭兵」,建設銀行率先將普惠金融確定為全行三大戰略之一。2017年至今,建行上海市分行的普惠金融貸款始終保持四行領先位次。
日前,記者從建行上海市分行獲悉,該行的普惠金融貸款餘額已突破500億元大關,受益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近4萬家,首貸客戶超過3000戶。其中,僅2020年,已累計投放普惠貸款約900億元,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加速實體經濟復甦注入了強大的金融源動力。
1
胸懷大局:全力支持「六穩」「六保」
今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許多小微企業措手不及,攪亂了原本的經營和資金安排。1月30日,建行上海市分行火速出臺特殊時期的專項《中小微企業普惠金融服務方案》,建立金融服務綠色通道,推出「雲義貸」抗疫專屬服務方案,全力支持疫情防控物資的生產經營。對於因疫情影響遇到暫時困難、因疫情管控耽誤還款的小微企業客戶,根據客戶實際情況跟進配套相應的金融服務措施,為小微企業「保駕護航」。
建行方面表示,能夠如此快速行動,離不開銀保監會「百行進萬企」活動的指導。春節前,建行就已經制定了「百行進萬企」工作方案,準備通過「先線上、後線下」模式快速對接上萬家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春節期間,為應對突發疫情,建行上海市分行提早啟動活動方案,動員廣大員工,通過電話、線上顧問、雲工作室等遠程服務形式,為小微企業實施精準幫扶。
據悉,「雲義貸」累計為本市7407戶小微企業提供了超過135.9億元的授信,建行上海市分行通過延期還本付息、無還本續貸等方式,累計為4202家小微企業提供了超過30億元的資金支持。
上海HS物流有限公司由於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工作人員無法按時到崗,下遊企業無法實現及時付款,即將於1月底到期的100萬元小微快貸一時難以全額籌措還款資金。建行立即啟動風險事項評估流程,第一時間確立延期還款方案,成功於到期日前在系統內完成減免利息費用、提供徵信保護的設置,為企業解決了後顧之憂。
進入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為最快速、最高效助力企業發展,建行還先後與上海市商委、文旅局、工商聯、科創辦等機構合作對接,聯合推出助力復工復產的綜合金融服務舉措,累計安排800億元專項信貸資金。同時,雙方建立「網格化」工作機制,通過點面結合、名單管理,發揮「1 1>2」效應,從而實現「減、免、緩、退、補」等紓困解困措施的高效精準實施。
同時,建行方面聯動本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擔保基金中心,共同開闢綠色通道、簡化申報流程,最大程度發揮銀政風險共擔模式優勢,為小微企業増信,當年累計投放貸款超過14億元,其中涉農領域佔比23%。
上海靜捷蔬菜專業合作社在春節疫情疊加、人力成本大幅上升的情況下,按原價每日向市場供應蔬菜60餘噸,為保障申城市民的菜籃子默默奉獻。建行客戶經理小宋了解情況後,立即與企業取得聯繫,了解用款需求,確定了在原有300萬元農業擔保基金貸的基礎上,增加150萬元貸款額度的申報方案。在銀政雙方的協同配合、高效運作下,貸款很快完成了全部審批流程。
2
服務全局:平臺經營提升服務效能
普惠金融作為一個世界性難題,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要做好做實,除了體制與機制的保障,模式與工具的創新同樣至關重要。而建行早已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為適應網際網路經濟和客戶移動端自助化操作的需求特徵,建設銀行實施業務流程再造,於2018年在國內銀行業首家推出了專門面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建行惠懂你」手機移動端服務平臺,將傳統的線下人工作業轉變為線上服務。
「惠懂你」集成創新了在線測算貸款額度、預約開戶、股東開會、貸款辦理、進度查詢、貸款歸還等功能,通過一部手機一站式完成,為企業提供7×24小時隨時隨地隨享的金融服務,融資的便捷性和時效性大大提升。上線兩年時間,建行上海市分行「惠懂你」APP訪問量已突破228萬次,認證企業超過36萬戶。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建行上海市分行充分發揮「建行惠懂你」線上無接觸服務優勢,為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居家辦公提供便利。
威視醫療原先主要生產近視治療設備,疫情發生後,公司眼看醫療物資緊缺,便快速轉產護目鏡。但轉產需要成本投入,原材料、工資等都離不開錢。就在這時,建行打來了一通救急的電話。原來,「雲義貸」抗疫專屬服務方案即將於2月14日晚上線,企業屬於防疫物資供應商,符合產品目標導向。「雲義貸」上線前一天,客戶經理通過電話指導公司負責人下載和註冊好「惠懂你」APP,上線當晚企業成功申請到了300萬元專享額度,成為了上海分行「雲義貸」的第一人。有了資金的保障,企業得以更加遊刃有餘地投入到疫情阻擊戰中。
除融資服務以外,「惠懂你」APP針對防疫需求還上線了多項專屬功能,包括首頁彈屏「特殊的日子,建行惠懂你與您同行」,為小微企業加油鼓勁;「抗擊疫情建行在行動」圖片及連結,展示建行普惠金融10項措施;「疫情防控服務專區」,可實時查看全國疫情動態,查詢患者同程信息,並通過「微醫」進行在線問診等。
3
開闢新局:數字普惠有效破解信息不對稱
以往小微企業融資難,難在「信用難評價、效率難滿足」。建設銀行將數據作為資產,內部挖潛和外部共享並重,整合大量對公、對私客戶數據,連通工商、稅務、房產等外部信息,將客戶的經營行為、消費行為等轉變為可量化數據,形成全息客戶畫像。創新推出「小微快貸」線上化業務,構建「批量化獲客、精準化畫像、自動化審批、智能化風控、綜合化服務」的「五化」數字普惠新模式。
「依靠金融科技的力量對小微企業精準畫像,使得普惠金融業務能夠高速、高質增長,有總行戰略的要求,也是我們自身發展的需要。」建行上海市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總經理李華表示。
早在2017年,建行上海市分行就積極參與上海銀行業銀稅互動服務平臺建設,成為首批平臺用戶,並同期推出「雲稅貸」,開創了在滬銀行提供全線上自助貸款服務的先河。2019年,建行上海市分行作為首批直連銀行,與上海市稅務局籤署《銀稅互動信息服務平臺(二期)上線試點協議》,銀稅交互數據由25項增至77項,「雲稅貸」獲貸時間由0.5天縮減至3分鐘,獲貸金額提升至最高300萬元。至今,銀稅合作貸款累計投放金額已超過300億元,市場佔比第一。
鈦鈳金屬是「雲稅貸」擴容後的首家受益企業,說起第一次在建行的貸款經歷,企業負責人孫先生仍舊曆歷在目:「之前我在建行沒有任何結算,經同行推薦,說是憑藉以前的納稅信息就能在建行申請貸款,我當時是有點將信將疑的。但那段時間正好缺資金,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找到了建行,沒想到60萬元的信用貸款真的就辦下來了!」目前,鈦鈳金屬在建行的貸款額度已提升至118萬元。
同時,建行上海市分行主動對接上海數字政府建設工程,藉助市大數據中心信息集合優勢,引入與經營高頻相關的八項政府公共數據,推出全線上純信用貸款「滬惠貸」,進一步豐富數位化產品體系。不到一年時間,已為1612戶小微企業提供10.9億元授信。
至今,建行已形成了入門級、成長類、成熟類、通用類等全方位大數據產品譜系,具體貸款產品涵蓋雲義貸、雲稅貸、薪金雲貸、結算雲貸、個體工商戶經營快貸、商戶雲貸、科技雲貸等10餘款。3萬餘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成為建行數字普惠的受益者,獲得授信超過450億元。
不過,李華認為,數字普惠要進一步發展需要加強數據、法律環境及徵信方面的建設。數據方面,「大數據」有待積累,數據本身也存在滯後性、缺乏協同性等問題,需要有數據治理能力;法律環境方面,目前線上貸款的司法認定還有一定難度,需要進一步明確;徵信體系方面也有待完善,小微企業個人特徵明顯,目前企業徵信體系和個人徵信是分開的,在這種情況下金融機構難以全面把控小微企業的貸款風險。
4
全面布局:生態建設提供綜合服務支持
除金融賦能之外,建設銀行創新性提出「跳出金融做金融」的普惠服務理念,繼「勞動者港灣」之後,建設銀行聯合政府部門、創投公司、核心企業、科研院校、孵化機構等社會各界,共同為創業創新企業打造「金融 孵化 產業 輔導」線上、線下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創業者港灣」,全力支持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創業者港灣」秉承新金融科技性、普惠性、共享性的服務理念,針對初創期及成長期科創企業缺資源、缺管理、缺經驗的痛點,提供包括創業孵化、信貸融資、創投服務、輔導培訓、產業對接等一系列綜合化服務,並配備專門人員、協調各項政策資源,使創業者體驗到成熟、高效、完善的全方位指導與服務。
目前,建行已在上海地區設立了8家「創業者港灣」,涵蓋「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六大承載區」,累計開展各類培訓和路演活動10餘場,參與企業超過1000家。已有近150家企業正式入灣孵化,其中45%成功獲得了建行貸款,並為30家企業對接了投資方。
「沒想到,智慧財產權真的可以用來貸款啦!」上海智位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葉琛不禁感慨道:「我們公司主要從事模塊化的開源硬體、機器人平臺以及3D印表機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上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擁有各類優質智慧財產權37項,但就是苦於沒有可以用來抵押的固定資產。2019年公司完成了B輪融資,為進一步提高公司估值,公司急需投入新的流動資金,來進一步擴大銷售規模。」
「我們是建行『創業者港灣』的首批入駐企業,建行有專門的服務團隊,為入灣企業提供針對性的孵化金融服務方案。面對科創企業輕資產的特徵,建行推出了智慧財產權質押作為擔保方式的『建知貸』。很榮幸,我們成為了首家受益的企業。」葉琛說:「以前在我印象裡,建行是一家國有大銀行,服務模式和產品應該都比較傳統。但進入『創業者港灣』以來,完全顛覆了我以往的印象,建行和我們科創企業一樣,極具創新精神,雙方的合作可以稱得上是志同道合!」
「除了給予企業資金支持,建行還積極發揮他們的渠道和資源優勢,為我們引薦有相關業務需求的客戶,為企業進一步打開新的銷售渠道提供幫助。比如,今年就推薦我們公司參與了『2020首屆中國(上海)工業品在線交易節』工業機器人品牌周的線上直播活動。同時,通過建行的『住房租賃』戰略,還為我們員工解決了住房問題。」葉琛補充說。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普惠金融發展關係國民經濟質量和效益,關係就業和民生,是服務實體經濟,實施鄉村振興、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建設銀行舉全行之力推進普惠金融發展,按照「數字、平臺、生態、賦能」理念,逐步形成了建設銀行的普惠金融模式,交付了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的「建行方案」。
據悉,未來,建行將在更廣闊空間應用數位化技術,實現服務方式變革、效率變革和質量變革,讓金融服務如同春雨般,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到更多的生產生活場景中,進一步改變銀行與客戶的連接與互動關係,讓客戶在無感、無界的狀態下享受到更優質高效的服務體驗,持續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