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服務實體初心 建行構建普惠金融新局(「擁抱新金融」系列報導)

2020-12-20 金臺資訊

資料圖片

編者按:

新時代呼喚新金融,新金融必然產生並服務於新時代。

近年來,中國建設銀行一直在發揮傳統金融優勢的基礎上做好新金融的加法,探索新時代大格局下金融價值取向與功能作用的更新,在發展新金融的道路上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如今,在新金融探索中,建設銀行已邁出了堅實步伐:發力住房租賃、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戰略」,開啟「第二發展曲線」。

《國際金融報》推出「擁抱新金融」系列報導,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建行。

作為推進普惠金融建設的「排頭兵」,建設銀行率先將普惠金融確定為全行三大戰略之一。2017年至今,建行上海市分行的普惠金融貸款始終保持四行領先位次。

日前,記者從建行上海市分行獲悉,該行的普惠金融貸款餘額已突破500億元大關,受益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近4萬家,首貸客戶超過3000戶。其中,僅2020年,已累計投放普惠貸款約900億元,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加速實體經濟復甦注入了強大的金融源動力。

1

胸懷大局:全力支持「六穩」「六保」

今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許多小微企業措手不及,攪亂了原本的經營和資金安排。1月30日,建行上海市分行火速出臺特殊時期的專項《中小微企業普惠金融服務方案》,建立金融服務綠色通道,推出「雲義貸」抗疫專屬服務方案,全力支持疫情防控物資的生產經營。對於因疫情影響遇到暫時困難、因疫情管控耽誤還款的小微企業客戶,根據客戶實際情況跟進配套相應的金融服務措施,為小微企業「保駕護航」。

建行方面表示,能夠如此快速行動,離不開銀保監會「百行進萬企」活動的指導。春節前,建行就已經制定了「百行進萬企」工作方案,準備通過「先線上、後線下」模式快速對接上萬家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春節期間,為應對突發疫情,建行上海市分行提早啟動活動方案,動員廣大員工,通過電話、線上顧問、雲工作室等遠程服務形式,為小微企業實施精準幫扶。

據悉,「雲義貸」累計為本市7407戶小微企業提供了超過135.9億元的授信,建行上海市分行通過延期還本付息、無還本續貸等方式,累計為4202家小微企業提供了超過30億元的資金支持。

上海HS物流有限公司由於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工作人員無法按時到崗,下遊企業無法實現及時付款,即將於1月底到期的100萬元小微快貸一時難以全額籌措還款資金。建行立即啟動風險事項評估流程,第一時間確立延期還款方案,成功於到期日前在系統內完成減免利息費用、提供徵信保護的設置,為企業解決了後顧之憂。

進入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為最快速、最高效助力企業發展,建行還先後與上海市商委、文旅局、工商聯、科創辦等機構合作對接,聯合推出助力復工復產的綜合金融服務舉措,累計安排800億元專項信貸資金。同時,雙方建立「網格化」工作機制,通過點面結合、名單管理,發揮「1 1>2」效應,從而實現「減、免、緩、退、補」等紓困解困措施的高效精準實施。

同時,建行方面聯動本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擔保基金中心,共同開闢綠色通道、簡化申報流程,最大程度發揮銀政風險共擔模式優勢,為小微企業増信,當年累計投放貸款超過14億元,其中涉農領域佔比23%。

上海靜捷蔬菜專業合作社在春節疫情疊加、人力成本大幅上升的情況下,按原價每日向市場供應蔬菜60餘噸,為保障申城市民的菜籃子默默奉獻。建行客戶經理小宋了解情況後,立即與企業取得聯繫,了解用款需求,確定了在原有300萬元農業擔保基金貸的基礎上,增加150萬元貸款額度的申報方案。在銀政雙方的協同配合、高效運作下,貸款很快完成了全部審批流程。

2

服務全局:平臺經營提升服務效能

普惠金融作為一個世界性難題,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要做好做實,除了體制與機制的保障,模式與工具的創新同樣至關重要。而建行早已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為適應網際網路經濟和客戶移動端自助化操作的需求特徵,建設銀行實施業務流程再造,於2018年在國內銀行業首家推出了專門面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建行惠懂你」手機移動端服務平臺,將傳統的線下人工作業轉變為線上服務。

「惠懂你」集成創新了在線測算貸款額度、預約開戶、股東開會、貸款辦理、進度查詢、貸款歸還等功能,通過一部手機一站式完成,為企業提供7×24小時隨時隨地隨享的金融服務,融資的便捷性和時效性大大提升。上線兩年時間,建行上海市分行「惠懂你」APP訪問量已突破228萬次,認證企業超過36萬戶。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建行上海市分行充分發揮「建行惠懂你」線上無接觸服務優勢,為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居家辦公提供便利。

威視醫療原先主要生產近視治療設備,疫情發生後,公司眼看醫療物資緊缺,便快速轉產護目鏡。但轉產需要成本投入,原材料、工資等都離不開錢。就在這時,建行打來了一通救急的電話。原來,「雲義貸」抗疫專屬服務方案即將於2月14日晚上線,企業屬於防疫物資供應商,符合產品目標導向。「雲義貸」上線前一天,客戶經理通過電話指導公司負責人下載和註冊好「惠懂你」APP,上線當晚企業成功申請到了300萬元專享額度,成為了上海分行「雲義貸」的第一人。有了資金的保障,企業得以更加遊刃有餘地投入到疫情阻擊戰中。

除融資服務以外,「惠懂你」APP針對防疫需求還上線了多項專屬功能,包括首頁彈屏「特殊的日子,建行惠懂你與您同行」,為小微企業加油鼓勁;「抗擊疫情建行在行動」圖片及連結,展示建行普惠金融10項措施;「疫情防控服務專區」,可實時查看全國疫情動態,查詢患者同程信息,並通過「微醫」進行在線問診等。

3

開闢新局:數字普惠有效破解信息不對稱

以往小微企業融資難,難在「信用難評價、效率難滿足」。建設銀行將數據作為資產,內部挖潛和外部共享並重,整合大量對公、對私客戶數據,連通工商、稅務、房產等外部信息,將客戶的經營行為、消費行為等轉變為可量化數據,形成全息客戶畫像。創新推出「小微快貸」線上化業務,構建「批量化獲客、精準化畫像、自動化審批、智能化風控、綜合化服務」的「五化」數字普惠新模式。

「依靠金融科技的力量對小微企業精準畫像,使得普惠金融業務能夠高速、高質增長,有總行戰略的要求,也是我們自身發展的需要。」建行上海市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總經理李華表示。

早在2017年,建行上海市分行就積極參與上海銀行業銀稅互動服務平臺建設,成為首批平臺用戶,並同期推出「雲稅貸」,開創了在滬銀行提供全線上自助貸款服務的先河。2019年,建行上海市分行作為首批直連銀行,與上海市稅務局籤署《銀稅互動信息服務平臺(二期)上線試點協議》,銀稅交互數據由25項增至77項,「雲稅貸」獲貸時間由0.5天縮減至3分鐘,獲貸金額提升至最高300萬元。至今,銀稅合作貸款累計投放金額已超過300億元,市場佔比第一。

鈦鈳金屬是「雲稅貸」擴容後的首家受益企業,說起第一次在建行的貸款經歷,企業負責人孫先生仍舊曆歷在目:「之前我在建行沒有任何結算,經同行推薦,說是憑藉以前的納稅信息就能在建行申請貸款,我當時是有點將信將疑的。但那段時間正好缺資金,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找到了建行,沒想到60萬元的信用貸款真的就辦下來了!」目前,鈦鈳金屬在建行的貸款額度已提升至118萬元。

同時,建行上海市分行主動對接上海數字政府建設工程,藉助市大數據中心信息集合優勢,引入與經營高頻相關的八項政府公共數據,推出全線上純信用貸款「滬惠貸」,進一步豐富數位化產品體系。不到一年時間,已為1612戶小微企業提供10.9億元授信。

至今,建行已形成了入門級、成長類、成熟類、通用類等全方位大數據產品譜系,具體貸款產品涵蓋雲義貸、雲稅貸、薪金雲貸、結算雲貸、個體工商戶經營快貸、商戶雲貸、科技雲貸等10餘款。3萬餘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成為建行數字普惠的受益者,獲得授信超過450億元。

不過,李華認為,數字普惠要進一步發展需要加強數據、法律環境及徵信方面的建設。數據方面,「大數據」有待積累,數據本身也存在滯後性、缺乏協同性等問題,需要有數據治理能力;法律環境方面,目前線上貸款的司法認定還有一定難度,需要進一步明確;徵信體系方面也有待完善,小微企業個人特徵明顯,目前企業徵信體系和個人徵信是分開的,在這種情況下金融機構難以全面把控小微企業的貸款風險。

4

全面布局:生態建設提供綜合服務支持

除金融賦能之外,建設銀行創新性提出「跳出金融做金融」的普惠服務理念,繼「勞動者港灣」之後,建設銀行聯合政府部門、創投公司、核心企業、科研院校、孵化機構等社會各界,共同為創業創新企業打造「金融 孵化 產業 輔導」線上、線下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創業者港灣」,全力支持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創業者港灣」秉承新金融科技性、普惠性、共享性的服務理念,針對初創期及成長期科創企業缺資源、缺管理、缺經驗的痛點,提供包括創業孵化、信貸融資、創投服務、輔導培訓、產業對接等一系列綜合化服務,並配備專門人員、協調各項政策資源,使創業者體驗到成熟、高效、完善的全方位指導與服務。

目前,建行已在上海地區設立了8家「創業者港灣」,涵蓋「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六大承載區」,累計開展各類培訓和路演活動10餘場,參與企業超過1000家。已有近150家企業正式入灣孵化,其中45%成功獲得了建行貸款,並為30家企業對接了投資方。

「沒想到,智慧財產權真的可以用來貸款啦!」上海智位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葉琛不禁感慨道:「我們公司主要從事模塊化的開源硬體、機器人平臺以及3D印表機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上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擁有各類優質智慧財產權37項,但就是苦於沒有可以用來抵押的固定資產。2019年公司完成了B輪融資,為進一步提高公司估值,公司急需投入新的流動資金,來進一步擴大銷售規模。」

「我們是建行『創業者港灣』的首批入駐企業,建行有專門的服務團隊,為入灣企業提供針對性的孵化金融服務方案。面對科創企業輕資產的特徵,建行推出了智慧財產權質押作為擔保方式的『建知貸』。很榮幸,我們成為了首家受益的企業。」葉琛說:「以前在我印象裡,建行是一家國有大銀行,服務模式和產品應該都比較傳統。但進入『創業者港灣』以來,完全顛覆了我以往的印象,建行和我們科創企業一樣,極具創新精神,雙方的合作可以稱得上是志同道合!」

「除了給予企業資金支持,建行還積極發揮他們的渠道和資源優勢,為我們引薦有相關業務需求的客戶,為企業進一步打開新的銷售渠道提供幫助。比如,今年就推薦我們公司參與了『2020首屆中國(上海)工業品在線交易節』工業機器人品牌周的線上直播活動。同時,通過建行的『住房租賃』戰略,還為我們員工解決了住房問題。」葉琛補充說。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普惠金融發展關係國民經濟質量和效益,關係就業和民生,是服務實體經濟,實施鄉村振興、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建設銀行舉全行之力推進普惠金融發展,按照「數字、平臺、生態、賦能」理念,逐步形成了建設銀行的普惠金融模式,交付了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的「建行方案」。

據悉,未來,建行將在更廣闊空間應用數位化技術,實現服務方式變革、效率變革和質量變革,讓金融服務如同春雨般,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到更多的生產生活場景中,進一步改變銀行與客戶的連接與互動關係,讓客戶在無感、無界的狀態下享受到更優質高效的服務體驗,持續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

相關焦點

  • 以新技術為切入點建行打造銀行服務新局面(「擁抱新金融」系列報導)
    新時代呼喚新金融,新金融必然產生並服務於新時代。近年來,中國建設銀行一直在發揮傳統金融優勢的基礎上做好新金融的加法,探索新時代大格局下金融價值取向與功能作用的更新,在發展新金融的道路上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 以新技術為切入點,建行打造銀行服務新局面(「擁抱新金融」系列報導)
    編者按:新時代呼喚新金融,新金融必然產生並服務於新時代。近年來,中國建設銀行一直在發揮傳統金融優勢的基礎上做好新金融的加法,探索新時代大格局下金融價值取向與功能作用的更新,在發展新金融的道路上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 「建行惠懂你」:普惠金融新路徑
    郭樹清提到的這款3分鐘基本能決定是否放貸、不良率控制在1%以下的「惠懂你」APP,就是建設銀行以科技賦能,探索普惠金融新路徑的一個縮影。    同樣,在青島,被點讚的「建行惠懂你」APP正在釋放出服務小微的強大動能。
  • 全方位升級普惠金融服務 「建行惠懂你」APP2.0發布
    建行黨委委員王浩表示,建行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全力貫徹落實「六穩六保」要求,推進普惠金融發展戰略,下沉服務重心,將穩企業保就業和發展普惠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更好結合起來,並以「新金融」理念形成科技賦能金融、金融賦能社會的良性循環。
  • 闊步新時代 建行再出發——建行陝西省分行「十三五」特色金融發展...
    「大手筆」助力「大發展」 紮根三秦奏強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強化金融服務功能,找準金融服務重點,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2016年至2020年9月末,建行陝西省分行累計為陝西省提供各類融資近9000億元,各項貸款餘額近4000億元,位居陝西市場首位。
  • 銀行科技|中信銀行方合英: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心,開展金融科技創新
    不忘初心,依法、合規、務實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經濟是金融的基礎,金融投融資、支付結算等本源功能來源於實體經濟的金融需求,金融發展的根基脫離不了實體經濟。隨著後疫情時代我國強化布局新基建和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經濟復甦,更需要金融機構堅守服務實體經濟「初心」,保持定力,恪守良知和底線,緊緊圍繞經濟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產生的有效金融需求,有序開展創新,全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效率。更需要金融機構無縫融入產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平臺商圈、社交圈,為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長尾客戶提供更高效率、更低風險、更低成本、個性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務。
  • 「十三五」建行答卷:增強「三個能力」建設 探索新金融實踐
    「十三五」期間,建設銀行以增強「三個能力」建設要求為根本遵循,以服務大眾安居樂業、建設現代美好生活為己任,立足科技、普惠、共享屬性,聚焦社會痛點難點,積極探索新金融實踐,重修傳統金融「水利工程」,引金融活水灌溉實體經濟,讓金融服務融入千家萬戶,以實際行動詮釋使命擔當,書寫時代答卷。
  • 建行上海分行普惠金融貸款餘額突破500億元大關
    新華財經上海12月14日電(記者 王淑娟)日前,記者從建行上海市分行獲悉,該行的普惠金融貸款餘額已突破500億元大關,受益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近4萬家,其中首貸客戶超過3000戶。具體來看,僅2020年當年,該行已累計投放普惠貸款逾900億元,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加速實體經濟復甦注入了強大的金融源動力。
  • 創新驅動發展 踐行普惠金融,西安銀行堅守金融本源服務地方發展...
    在過去的一年裡,落實「六穩」「六保」、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成為了金融機構服務地方發展的主旋律。作為本土銀行,同時也是西北首家A股上市銀行,西安銀行堅持以服務地方為己任,堅定不移推進「數位化、特色化、綜合化轉型」,切實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量和效率,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
  • 建行邢臺分行多措並舉推進普惠金融再上新臺階
    建行邢臺分行多措並舉推進普惠金融再上新臺階截至8月末,該行普惠金融貸款較年初新增1.8億元,餘額達13.3億元徐少輝攝河北新聞網訊(劉向燔、張衛民)建行邢臺分行發揮自身優勢,拓展金融服務廣度和深度,針對傳統模式下較難惠及的客戶,多舉措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落實落地。截至8月末,該行普惠金融貸款較年初新增1.8億元,餘額達13.3億元。
  • 金信網:堅守普惠金融初心 積極踐行行業自律
    《公約》強調,從業機構應避免使用絕對化用語,避免使用「保本」「無風險」「保收益」等用語或近義詞誤導網際網路金融消費者。在金信網總經理徐磊鋒看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牽頭了多項行業自律監管措施,為行業規範發展做出了不少貢獻。《公約》的籤署和發布有助於進一步規範網際網路金融從業機構營銷與宣傳活動,將有力促進平臺自律及行業規範健康發展,助力實現普惠金融目標。
  • 堅持守正創新 蘇寧金融2020年全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來源:金融界網2020年註定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各行各業都從挑戰中一路走來,金融行業亦復如是。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下,金融科技企業堅守住普惠金融的初心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在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實現業務創新和增長?這是每一家負責任的金融科技企業都要思考的問題。
  • 江西郵儲銀行:打造「金鑰匙」解鎖普惠金融服務密碼
    央廣網南昌8月6日消息(記者鄧玉玲 通訊員蘭瓊)8月6日下午,2020年全省普惠金融工作推進會暨普惠金融·建功立業表彰(電視電話)會在省政府會議中心舉行。
  • 微眾銀行始終踐行普惠金融,讓金融服務深入到更多客群
    微眾銀行是國內首家民營銀行和網際網路銀行,以「讓金融普惠大眾」為使命,在多變的經濟、金融市場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努力讓更優質的金融服務深入到更多人的生活中。微眾
  • 建行田國立:重修金融「水利工程」 涵養宜業「雨林生態」
    編者按: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為充分挖掘並闡釋金融服務國家戰略、支持實體經濟、創新提效展業的責任擔當,人民網金融頻道《對話》欄目推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系列報導,採訪金融機構主要負責人,為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建言獻策。
  • 建行河南省分行金融科技「智」造美好生活「新引擎」
    央廣網鄭州12月22日消息(記者 李凡 通訊員 於曉洋 焦志磊)新時代呼喚新金融,新金融必然產生並服務於新時代。  近年來,建行河南省分行積極回應新時代需求,堅持新金融理念,創新實施金融科技戰略,大力推進數位化轉型,通過數位技術重修金融「水利工程」,將金融科技優勢轉化為金融服務優勢,以金融這把「溫柔的手術刀」精準去除「痛點」、疏通「堵點」、解決「難點」,助力「優政」「惠民」「興業」,致力於用金融科技力量護航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助力中原經濟高質量發展。
  • 中信銀行施小純:契合數字經濟 探索普惠金融新路徑
    中信銀行普惠金融部副總經理 施小純在他看來,商業銀行作為金融體系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需要促進和穩定經濟發展,通過金融服務和產品來保民生穩就業,這和銀行自身作為商業機構追求商業利益,可持續經營發展是一脈相承的。他指出,商業銀行的客戶是來自實體經濟,只有客戶好了銀行才會好。
  • 金融壹帳通優化中小企業金融服務 科技助力雲貴川渝普惠金融發展
    11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在「金融支持保市場主體」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為打造支持穩企業保就業的金融環境,地方監管部門協同金融機構正積極進行金融創新,著力打通包括民營、小微、製造業等重點領域融資通道。解決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是市場關注焦點。
  • 金智惠民根植新時代大地 融智賦能砥礪新金融實踐
    為更好地發揮國有大型企業在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深化產教融合、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重大戰略部署中的示範引領作用,根據總行黨委戰略部署和全行工作安排,建行大學以服務新金融履踐初心使命,實施「金智惠民」工程,聚焦國家戰略,融合業務發展,發力民生痛點,延伸服務觸點,圍繞新金融修築水利工程,以大禹治水的奮鬥精神,深入開展惠政、創、農、工、學五大培訓系列
  • 建行各支行:科技賦能助力小微 打造普惠金融新模式
    截至11月底,建行臨沂分行雲稅貸客戶新增、餘額、餘額新增等指標均居全省系統第一位,企業的金融服務獲得感明顯增強。   二是數字經營、構建銀稅互動新生態。以「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銀稅互動」創新思維,推進納稅信用和銀行信用的有效對接,將納稅信用應用到促發展、惠民生,服務經濟發展大局,推動社會信用環境建設,促使企業更加重視納稅信用,守信經營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