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君王秦昭王,是秦國發展史上最重要的決勝時代

2020-12-19 歷史問天下

秦昭王

秦昭王,又名秦昭襄王,秦惠文王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早年在燕國做人質。秦昭襄王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也是秦歷代君王中最長的。在最後六七位秦君王中,他統治的時間超過了前任的孝公、惠文王、武王的總和,也超過了後面的孝文王、莊襄王和始皇帝的總和。在位時,秦國繼續擴張。最著名的、決定秦趙兩國命運的長平之戰,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發生的。

秦昭王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當權,外戚魏冉為宰相,史稱"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為政,威震秦國"。魏冉推薦白起為將軍,先後戰勝三晉、齊、楚等國,取得魏國的河東和南陽、楚國的黔中和楚都郢。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秦昭王聽從魏國人範雎的話,奪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權,拜範雎為宰相,改為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長平大勝趙軍。手下文有範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將,之後又滅亡戰國末期的西周公國,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

秦昭王對國家的治理成就顯著,在當時口碑甚好。政治廉明,外交軍事方針正確之外,還造就了一支能徵善戰的強大軍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戰役的勝利。

秦昭王在位五十六年去世,時年七十五歲。

秦昭王

秦昭王他在政治軍事諸方面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勳,特別是軍事方面的成就,即使較之始皇帝也毫不遜色,他重用範雎、白起等人,為秦國的發展做出極為傑出的歷史貢獻,昭襄王時代是秦國發展史上最重要的決勝時代。翦伯贊說,昭襄王末年,"秦對六國的鬥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是非常精闢的論斷。雖然晚年他獨裁專斷造成若干損失,聽信應侯之言,喪失滅趙良機,冤殺名將白起,這些都不能掩蓋他的歷史功績,也不能掩蓋這個時代秦國在各方面突飛猛進的事實。昭王時代是和孝公時代、秦王政時代並駕齊驅的重要時代。

相關焦點

  • 秦國能統一天下,源於歷代君王對人才的重視與正確的策略
    主要源於秦國歷代君王對人才的重視與正確的策略。秦國本是西陲小國,地處偏僻,以前一直為中原諸國所輕視,被視為蠻荒之地,到了秦穆公任用百裡奚為相,百裡奚本是虞國大夫,虞國滅亡後,他逃到楚國牧牛,秦穆公聽說其賢能,用五張黑牛皮換回來的。
  • 秦昭王:秦兼併六國,他的貢獻其實最大
    秦國迎來了秦昭王時代。 秦昭王雖然坐上了王位,但權力卻一直掌握在舅舅魏冉、母親宣太后手中。 雖說秦昭王日日參與朝政,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秦國的當家人實際上是魏冉、宣太后、昭王的兩個弟弟涇陽君和高陵君。
  • 大秦帝國:淺評自秦獻公至秦三世的10位君王
    那麼這些大權在握的皇帝、君王到底怎樣呢?筆者就從秦國的君王說起。 將秦國從弱帶到強的三位君王:秦獻公、秦孝公、秦惠文王 獻公嬴連,其實是跟晉文公重耳相似的人物,因為家族內鬥而外出流亡,流亡途中網羅人才,被其他大國以禮相待,最後在其他國家幫助下回國繼承王位,晉文公最後成為春秋霸主,獻公也不遑多讓。
  • 末代楚王居然是秦國十年的貶黜丞相,告訴你一個別樣的勤王掃六合
    就說羋月吧,這個秦國的太后實際上把持了秦國的朝政將近四十年,他的孩子正是秦國歷史上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主之一秦昭王,一共在位56年。但羋月能把持朝政絕不僅僅是因為是秦昭王的母親,更是因為楚國外戚勢力在秦國非常強大,當年秦昭王之所以能登上王位,也是有賴於羋月及其楚國外戚集團的大力支持,否則以秦昭王庶子而且還不再國內的情況,根本輪不到秦昭王繼承王位。
  • 秦國歷代國君及秦國滅六國順序
    秦國歷代國君及秦國滅六國順序秦國歷代國君,從秦非子建秦國到秦始皇稱帝,泰國列代國君共有38位。秦國在列代國君的共同努力下,勵精圖治,最終成就了大秦帝國。秦朝皇帝列表,看秦國如何消滅六國。秦國歷代國君 秦朝皇帝列表:秦帝國(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由戰國時代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統一大國,它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嬰,共傳三帝,享國十五年。
  • 秦孝公、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三位君主,你最佩服誰?當然是秦孝公
    《大秦帝國》系列以影視劇的形式向我們展示了秦國歷代君王「創業」過程。從秦獻公一直講到了秦始皇,每一部都有一個主要君主。通過影視劇,不少人也「認識」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這三位君主為秦朝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三人的才能自然毋庸置疑,少了任何一個,秦國統一的時間可能會推遲,甚至可能無法完成統一。
  • 秦國滅亡了楚國,而楚人滅亡了秦朝
    於是秦軍遭遇了最艱難的對手楚國,開始了艱難的滅楚之戰。對於志在統一天下,掃平六合的秦國來說,楚國最難打。首先楚國一直是是南方大國。平王東遷洛陽,春秋時代開始後,楚國也開始蠢蠢欲動,進一步蠶食東周的中原諸侯國,並覺得當年周天子的封爵太低,於是自己稱王,楚國第一代王為楚武王,表示要與周王平起平坐,只不過當時其他諸侯國並不承認,但是春秋時代雖然先後出現五位霸主,但是楚國和晉國維持的霸權時間最長。
  • 盤點秦朝歷史上的6大名將,第一殺敵百萬,第二統兵60萬滅楚國
    秦朝,或者說是秦國,在崛起途中誕生了很多能徵善戰之輩;當然,這與秦國先進的軍功制度有很大的關係,可以說,只要有足夠的能力,秦王就能給你發揮的機會;而庸才,在秦國是混不下去的。內有賢臣外有猛將,君王有大志,這是秦國一統天下的基礎;現在來看看秦朝歷史上的六大名將。
  • 秦昭襄王一生瘋狂戰鬥簡表
    統一六國,是秦國的大目標,秦始皇是在「奮六世之餘烈」的基礎上完成的.秦昭襄王是「六世」中,手持秦國發展接力棒時間最長的一位。       說起奮六世之餘烈,這是《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將要呈現的,該劇講述秦如何從邊陲小邦通過變革後開始縱橫捭闔進而雄霸一方到最後統一的130餘年艱辛歷程。這六世為秦始皇一統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 秦國歷史上,嬴駟團隊、嬴稷團隊和嬴政團隊哪個更強?
    秦國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開始算起,贏駟是秦國第33位國君,是為秦惠文王,在位27年;嬴稷是秦國第35位國君,是為秦昭襄王,在位56年;嬴政是秦國第38位國君,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朝,開創「皇帝」稱號,嬴政始稱皇帝,是為秦始皇帝。要說贏駟時期、嬴稷時期以及嬴政時期,哪個團隊更強?
  • 秦國統一了六國,為什麼秦朝滅亡後,沒有再分裂成類似歐洲這樣?
    從秦襄公創立秦國,到秦政掃平六合,經歷了五百多年,可以說嬴政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雖說在嬴政的雄才偉略之下,秦國變為秦朝,成就了偉大的功業,但這其中也跟無數老秦人的努力分不開。奈何秦朝時運不濟,在權力交接的環節上出了問題,趙構篡改遺詔,胡亥、李斯同流合汙,將帝國糟蹋得千瘡百孔。胡亥僅僅即位三年,秦始皇也才去世三年,秦朝就宣告滅亡了。
  • 秦國歷史上,秦孝公、秦昭襄王、秦始皇,誰的成就最大?
    此後,這一脈勵精圖治,艱難發展。數百年後,秦崛起在西北邊陲,成為讓其他諸侯望其項背的國家。在經歷了多年徵戰後,秦統一六國。我們之所以比前人看得更遠,是因為我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秦國數位賢君、無數良將,一代一代興業治國,圖強奮進,在大秦的旗幟上浸染著他們每個人的汗水心血。其中,秦孝公、秦昭襄王、秦始皇是他們中間的佼佼者。
  • 秦國虎將蒙驁,蒙氏家族領頭羊:離開齊國,是他最高明的選擇
    但是從身世來看,最曲折的還是蒙恬,更確切地說應該是蒙氏家族。由於蒙氏家族並非是秦國的土生土長的,所以他們從齊國一步步來到秦國,一步一個腳印地紮根。    沉靜之人,其先也。恬父蒙驁,自齊事秦昭王起,官至卿。驁子日武,武子曰恬。
  • 細數春秋戰國百年以來,秦國史上有為的君主,秦國崛起之路
    到了公元前659年,秦國出現了一位深謀遠慮,有梟雄之志的君王——秦穆公,穆公是德公之子,宣公成公之弟,他善用有才之人,領兵東進平定犬戎,娶獻公之女,全一段大好姻緣,在穆公的帶領下,秦國正式躋身強國之列,成為霸國之一。
  • 秦朝奠基者魏冉:從已知歷史來看,我們低估了這位「亂臣」2464年
    提起魏冉這個名字,估計很多老哥都沒有什麼概念,如果非說有,估計就是什麼為了一己私利而逼迫戰神白起去為自己衝鋒陷陣,又或者是什麼與宣太后狼狽為奸把控秦國朝政之類的。但今天昊童有一個說法,那就是有沒有一種可能,魏冉是被我們當代人嚴重低估了的一位秦朝(不是秦國)奠基者呢(千萬別提什麼範雎,這個人是絕對被高估了)?
  • 戰國名將之秦國篇:在你的印象裡,秦國都有哪些名將?
    前幾天筆者發布過一篇關於歷數戰國七雄中各國傑出君王的文章,有一位讀者提出能否出一篇關於戰國七雄各國名將的文章。說實話,戰國時期的七雄中,各國都有哪些君王能被稱之為傑出君王,這其實很好數,也基本不會漏掉任何一個傑出君王,畢竟史書典籍對這些君王的事跡記載的都是比較清楚的,傑出君王的名氣也都比較大,沒幾個傑出君王在歷史上是默默無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