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至少有四五個小時將面對各種視頻終端?
空中課堂第四天,「居家」和「線上」成為主旋律,電視、電腦、平板和手機成為學生的主要學習工具。家長最大的擔憂就是小朋友的視力是否會受到影響。
怎樣能儘早發現小朋友的視力異常呢?今天,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沈李介紹幾種在家簡易測試視力的方法,建議至少一個月檢查一次。
第一,親子對比法。
這是最簡單易行的篩查方法,有一定的趣味性,尤其適合低年級的學生。小朋友和視力正常的家長一起看同一距離的文字,比如一則成語,一個單詞,或者一道計算題,看誰能回答正確,再將距離增大進行回答,直到一方看不清為止,這樣就能比較出小朋友是否有視力下降。可以設計成比賽,其他家長做裁判,符合小朋友爭強好勝的心理,增加親子互動,如果確實有異常,孩子也會有直觀的感受,從而提醒小朋友及時做好眼睛的保護。
要注意的是「比賽」時需交替遮蓋一隻眼睛進行,因為近視也有可能出現在單眼。
第二, 家用視力表法。
家長可以通過網上購物平臺購買紙質視力表,直接搜索「視力表」即可,就是我們常說的「E」字視力表,幫助家長在家中進行簡易視力測試。
將視力表固定在牆上,檢查時要注意視力表上規定的檢測距離,一般會標註2.5米或5米,家長量好距離後可以在地上用膠帶或貼紙做個標記,同時保證光線充足或照明良好。中小學生正常視力標準為1.0(或對數視力表5.0)。
建議每次檢查後記錄下雙眼的檢查結果,便於動態比較。
第三,App視力表法。
家長可以通過App搜索「視力表」,現在有很多款App支持遠視力檢測,家長選擇一款安裝後就可以用手機來測視力。
和紙質視力表一樣,需要根據說明測量準確的距離再進行檢測。很多App會自動記錄本次視力檢查結果,下次檢查時就可以做對比,很便捷。
第四,觀察法。
很多孩子在視力下降時會有異常的表現,比如眯眼看東西,湊近看電視,愛揉眼,常常主訴眼睛酸,眼睛幹,看書累,這些症狀都提示可能存在視力異常或視疲勞的可能。
家長這時要有一定的敏感性,如果出現了這些情況,可以用前面3種方法來進一步檢查。
沈李指出,疫情期間,如果在家自測發現視力低於正常水平,沒有出現眼紅、眼痛等表現,可先不必驚慌失措。
首先是要做好眼睛的保護,如改善用眼習慣和環境,減少近距離用眼時間,增加遠眺和戶外光照,避免視力進一步下降,不要盲目相信網上所謂的近視治療偏方。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待疫情結束後,馬上來醫院進行詳細和正規的眼科檢查,讓專業的眼科醫生給予精確的診斷,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