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卡車「大單胎」無法全面普及?看到這些缺點,司機連連點頭

2020-12-17 老炮兒愛旅行

說到車的車輪,很多人都會覺得小輪胎比較小巧輕便,其實不然。現在卡車類使用的大輪胎重量也不那麼重,而它相對於其它的小型輪胎的輕量化的優勢還要大一些,那麼為什麼卡車「大單胎」無法全面普及?看到這些缺點,車主表示認可,連連點頭。

隨著大型輪胎的輕量化,現在有很多大型卡車司機開始對輕量化的拖車抱有熱情,拖車製造商也提出了很多調整措施來減輕這種重量。其中最有魅力的是減少大型卡車的重量,如何減重,把雙胎配置在大型單胎鋁輪上。這個比普通的大型貨車輕了60km。再輕一點的話,行李上還可以放60km的東西。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大型單輪卡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有誘惑人的條件,卡車的「大的單胎」也有減量,但是還沒有普及有什麼問題呢?

另一個問題是,很多大型卡車面臨著大的單胎遭遇冰雪天氣後,剎車效果也隨之變差的問題。還有一個是輪胎帶和爆胎,雙胎的大型卡車可以支撐到維修的地方,但是如果是單胎的話,發生問題的話必須馬上停車。如果繼續行駛的話,不僅會給汽車帶來傷害,還會有翻滾的情況。

還有一個大的單胎對路面的要求也很高,只是適合在平坦的路面上行駛,遇到有凹坑的不平整地帶的話,其缺點就會暴露出來。因此,在大卡車司機中,也有人選擇了雙胎卡車,而不是減重的大單胎。大的單胎有很多好處,但也需要重視其缺點。如果真的想推廣那個的話,製造商有必要改善那個缺點。看了小編說的這個,大家對於這個大的單胎卡車有什麼想法嗎?

相關焦點

  • 新規對輪胎限定有改動,預計大單胎將成熱門
    最近網上已有不少廠商驅動輪配大單胎車型公告照片在流傳,預計不久就可在市面上看到。大單胎牽引車也不算什麼新鮮事物,前幾年卡車剛剛流行輕量化時就有很多大單胎車型銷售,優勢看上去特別多的大單胎最終沒能成為主流,甚至在掛車上都沒火起來,原因在哪裡呢?今年新GB1589實施是否會再次促進大單胎發展?
  • 長頭卡車與平頭卡車哪個好?為什麼美國的卡車基本都是長頭的?
    此外,長頭卡車的軸距更大,駕駛室及發動機艙更大,車重也更大,所以從卡車的載重量利用指標來說,也是平頭卡車更好。現在來總結一下二者的優缺點:長頭卡車的優勢是安全性好,駕乘舒適性好,缺點是車重大,製造成本高,裝載能力較差,維修不便;而平頭卡車與之恰恰相反,長頭卡車的優點就是平頭卡車的缺點,長頭卡車的缺點就是平頭卡車的優點。
  • 當卡車司機消失,你會發現除卡車司機以外,別的行業沒存在的意義
    就比如我們都愛看到「中國物流行業飛速發展」「國民生活方便快捷」「國產電影票房激增」「高鐵提速趕超歐美」這樣的表述。○ 圖丨卡車司機在這樣美好話語的催眠下,我們甚至忘記了現實生活中的壯舉都是由無數個人的血汗鑄就。
  • 無法理解 中國卡車上的按鈕為何用英文
    現如今,卡車上的功能越來越多,按鍵也就隨之多起來,有些令人疑惑和不解的是,大部分功能標識都採用英語的形式,而且多半都採用了縮寫,這對於整體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的卡車司機來說
  • 為什麼卡車要外掛空調?聽老司機們說完原因,心疼卡友們!
    為什麼卡車要外掛空調?聽老司機們說完原因,心疼卡友們!我們在開車上路的時候就經常的會遇到大貨車,尤其是在過道上,大貨車的數量可以說是非常多的,在晚上會更多,而且很多大貨車司機在晚上事都是開著遠光燈,完全的不顧及對向小車駕駛員的感受,也正是這一點也是讓很多的小車司機看見大貨車就非常的討厭,殊不知這些大火車司機也是非常辛苦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卡車上都掛著個家用空調,難道說開車不像普通私家車有車載空調,所以不得已自己安一個嗎?
  • 開卡車一個月可以掙多少,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單幹,只願當司機?
    很多人現在都會自己開大卡車跑長途貨運,我們看到這些開大卡車的人都會覺得他們很掙錢,畢竟可以買得起自己的卡車,那絕對是百萬富翁的。那麼真是這樣嗎?開大卡車一個月可以掙多少,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單幹,只願當司機?
  • 歐洲卡車司機
    歐洲卡車司機 策略模擬 大小: 267.8 M
  • 美國「卡車司機公會」希望國會禁止無人駕駛卡車
    擁有 140 萬名會員的「國際卡車工人聯合會」,正竭力阻止美國實施與自動駕駛卡車相關的法律。上周,Teamsters 成功遊說了國會,給當前無人駕駛汽車設下了 10000 磅(約 4.3 噸)的重量限制。
  • 圖解陝汽超級單胎牽引車及大單胎應用的思考
    因此,從政策法規變化來看,一定程度上鼓勵425/445大單胎的良性發展。  我們都知道,市場上凡是11L發動機的雙驅牽引車,自重無一例外基本在8.8噸左右,這個車型如何實現如此大的降重,具了解,主要的降重措施為:  (1)大單胎替代並裝雙胎,降重約136公斤;  (2)晃眼的輪輞,一看就是鋁合金輪輞,驅動輪22.5×13,前軸22.5×9.0,降重約292.2公斤;  (3)前軸採用輕量化軸承單元,降重50公斤;
  • 侯曉迪專訪:自動駕駛來了,卡車司機怎麼辦?
    機器之心:圖森為什麼選擇自動化卡車作為第一個進入市場的產品?侯曉迪:第一個原因是成本和價格的問題。機器之心:政府對自動卡車投入市場的態度是什麼樣的?侯曉迪:政府對這件事是非常支持的,因為現在的卡車運輸其實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超載、危險駕駛、司機行為監管等等,要將這些管理好,要比管理幾個自動卡車公司要複雜得多的,所以我們的產品其實也是在幫政府解決這些管理上的問題。
  • 都說ABS是個好東西,為何卡車司機卻不願安裝呢?
    這樣一個至關重要的裝置在國內卡車市場卻非常少見,可以說大部分卡車都沒有安裝ABS,那是什麼原因使卡車ABS普及那麼難呢?ABS雖好也有局限雖然都說ABS安全,但很多卡車司機吐槽ABS不好用,他們覺得裝了ABS反而剎不住車了。而且加裝ABS的卡車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很容易出現故障。
  • 澳大利亞昆州卡車司機罷工威脅市民「菜籃子」
    澳大利亞昆州卡車司機罷工威脅市民「菜籃子」 2008年07月29日 00: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雪梨七月二十八日電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卡車司機今天開始罷工
  • 以卡車司機名字命名星球,看飛碟汽車如何詮釋司機第一關愛理念
    「姜文娟繼續介紹說,飛碟汽車的夢想就是在「司機第一」的理念下,為所有的卡車司機提供更加優秀的產品與更優質的服務。「只有這樣,我們的卡車司機才能越來越好,隨著經濟的發展,如今中國的局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今如果把國家比做一個人,那麼每個城市就是不同的器官,高速公路就是聯繫各大器官的血管,而卡車司機就是至關重要的血液,可以看出當今社會卡車司機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 卡車司機群像一覽:說說我們的心裡話
    視頻裡,他拘謹又快活著地給大家展示他的卡車,意氣風發地配文說:「今天裝車!出發!」2、卡車司機,這個永遠在路上、卻一直沒有被看見的「城市隱形人」群體,因為小輝輝事件、藉由快手,他們的世界在人們面前徐徐展開,讓大眾看到了他們邊緣而又真實的生活。這種生活很苦。
  • 百姓放心卡車「牽手「優質二手車商,無憂卡車成司機購車新選
    普通的卡車司機想要買輛二手放心好車,會聽到「南高安、北梁山」的推薦,舟車勞頓後能否享受到一站式購車服務還得另當別論。不過,最近在司機圈裡廣泛流傳的無憂卡車迅速成為各位司機們購車新選。  「我差一點就沒買到這些好車,耽誤賺錢的大買賣,得虧在一個司機群裡看到有卡友推薦,說去梁山買二手車的話找無憂卡車就對了。」
  • 卡車司機的冰箱裡都有些什麼?
    我是一個卡車司機,靠長途運輸賺錢養家,跑一趟往返下來時間甚至會需要大半個月時間,事實上卡車更像是我的家。我的「家」裡有一臺冰箱,它是我的老夥計。而立之年的我屬於卡車司機裡年輕的群體。卡車的大油箱向來是那些下九流無業人員眼中的香餑餑,晚上在車裡眯一會兒的功夫可能油就被偷完了。不少司機會帶上老婆,晚上輪班盯著油箱,熬夜守著油箱少不了兩三罐咖啡紅牛。
  • 在澳洲的華人卡車司機 艱辛與自由並存,現年收入高達65萬
    現在很多人都會想著出國去深造,或者是出去打工,可能很多人看到電視上的報導,說國外的工資如此之高。所以很多人都想著出國打工,但是要想在國外工作的話,壓力還是非常大,而且並不是所有的人到了國外,都會獲得成功。在澳洲的華人卡車司機 艱辛與自由並存,現年收入高達65萬!
  • 年入65萬,在澳洲當卡車司機,這位工程師與眾不同
    導讀:年入65萬,在澳洲當卡車司機,這位工程師與眾不同大家都知道,卡車司機是一種很辛苦的職業,月薪還不高。有些卡車司機往往會疲勞駕駛,他們的目的是早一點把貨拉完,這樣是特別容易出現事故的。這樣的工作狀態下,卡車司機的健康成了一個問題。在國內,有這樣一個小夥子,他為了當卡車司機放棄了自己工程師的工作,這實在令人費解,這位工程師還真是與眾不同。這位小夥當然不是在國內當卡車司機,而是去了澳洲。為了能順利當上卡車司機,他專門去考了證。
  • 冰虎車載冰箱,長途卡車司機的標準配置
    在隨著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長途運輸的利潤也越來越薄,運輸貨物量越來越多,對運輸到達時間要求越來越高后,讓司機大哥,一趟車跑幾千公裡下來,油費和各種成本搞不好還會出現虧損的情況。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支出,以及更快到達運輸點,很多司機的吃住問題都選擇在車上解決,卡車已經像他們第二個家一樣。
  • 調查報告|疫情下的卡車司機:逆行者、堅守者和忍耐者
    調查顯示,近半數的樣本卡車司機每月需償還房貸、卡車車貸與小車車貸總計超過3000元。其中,近三成的樣本卡車司機每月償貸金額超過9000元。由此可以推知,一旦因不能工作而沒有收入,單是債務一項就足以將這些負債司機壓垮。二、疫情下的卡車司機疫情爆發後,全國各地陸續開始實行限制人員流動的防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