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卡車上的功能越來越多,按鍵也就隨之多起來,有些令人疑惑和不解的是,大部分功能標識都採用英語的形式,而且多半都採用了縮寫,這對於整體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的卡車司機來說,可以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
「很多功能在嘗試了之後才能略知一二,而有些標識至今也不知道是啥意思,我雖說學過英語,但是學得很差,所以基本是個英語盲。」一個八零後,開車近十年的卡友這樣說。不難看出,英語在汽車上和卡車上的應用對於國內消費者或多或少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重汽C7H牽引車的儀錶盤
那為什麼卡車上的按鈕標識都採用英語而不用漢語?是不是太不人性化了?是不是國內廠商崇洋媚外,想把自己的格調抬升,故意弄成英語的?
● 英文更清晰
從表達清晰,明了度上,英文字母的確勝漢字一籌。通常來講,按鍵一般都比較小,印上三個字母已經顯得有些擁擠了,如果把複雜的漢字印上去,就會顯得更加擁擠,辨識度會明顯下降。所以按實用性來講,英文字母的確更具優勢。
Volvo標識採用英語
同時,英文字母的簡寫所蘊含的意義也比較豐富,能夠傳達更多的信息。舉個簡單的例子,ABS的中文是制動防抱死系統,用漢字很難用三個字就表達清楚。
● 約定俗稱的表達
Volvo牽引車能顯示中文
早先的汽車其實是沒有那麼多電器的,後來漸漸增加的電器也是從家用電器直接移植過來,因此很多名稱也就「陪嫁」過來,比如CD,空調(AC)、收音機(FM)、MP3等等,這些英文的使用在英語比較普及的國家沒有任何問題,可能在國內最開始會有些問題,但是習慣之後也就無所謂了。
● 字體涉及版權
帥鈴X雨刷控制器全是英語縮寫
事實上汽車面板上印刷的文字是具有其版權的,這種印刷用於商業用途,汽車企業使用這些文字按理來說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給開發商,鑑於這種情況,一些汽車製造商會選擇獨立開發字體,再用於汽車上,當然也首選開發英文字體,畢竟字母只有26個,開發成本遠小於中文字體。
● 老解放都用漢字
老解放CA15儀表
事實上,我們國家剛開始造卡車的時候還真是把所有的儀表功能都用漢字標明了,其功能顯而易見,凡是識字的人都能明白。老解放CA15的儀表就是一個例子,總公裡數用的是「公裡」,而不是「ODO」,「油壓」、「水溫」等標識看得清清楚楚。不知道卡友們看了是感動還是覺得有些「土」。
說一千道一萬,看不懂英語,還是無法接受標識都採用英語,還是會有很多人覺得漢字更容易看,畢竟中國對於英語的普及度不如歐洲。尤其是卡車用戶的群體懂英語的相對更少,所以卡車廠商們是不是也考慮下卡友們的感受,將英文表示換成中文呢?
長按以下二維碼,
關注「卡車頭條」:
my360che-news
您將獲得更多市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