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為何許多中國學生無法理解香港抗爭》有感:一篇荒謬不合理的對中國政府以偏概全式批判

2021-02-09 小J有話說

        今天早上,我像往常在網際網路上划水,無意中在網上看到篇文章(文章標題如下),一邊讀一邊就讓我整個人惱火至極,忍不住想要批判ta所寫文章是如此的無知、如此的以偏概全。就容我說說到底是什麼讓我如此憤怒。

        文章的大概是通過描述在其他國家留學的中國留學生在香港事件上多處於反對的立場,並在世界各地站出來表示自己支持中國政府的舉措。作者表示之所以眾多留學生會支持中國政府是因為他們從小在中國長大的過程中被政府洗腦,不讓其有自己的思想,約制其的言行舉止。

(如希望看該原文請看參考文獻連結1)

        我將挑取文章中幾個重點來講述我的觀點,其文章開頭相關西藏的描寫因我不了解有關西藏的任何消息將不做任何評價也不會在這裡提及。

01

愛國式洗腦?

(此圖為「為何許多中國學生無法理解香港抗爭」這篇文章一部分的截圖)

        其文章中提到,中國留學生之所以會對於自己的國家進行維護是因為「被中國政府洗過腦」才會誓言「堅決捍衛祖國統一...堅決反對一切分裂中國的圖謀。」,並稱其「詞語全都直接來自中國政府的宣傳套話」。對此我只表示無語。照這麼說的話,美國總統川普時常掛在嘴巴上的"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讓美國再次強大起來)也是來自美國政府的宣傳套話,那麼n年前美國Super Bowl(超級碗:美國橄欖球/美式足球的決賽)上Lady Gaga唱完國歌后說"God Bless America"(願上帝庇佑美國)表達自己對於國家的愛,也是受到美國政府洗腦才發出的言論咯?如若如此,Lady Gaga在川普2020的總統競選當中曾公開表達過自己對於川普的反對,如此說來Lady Gaga不支持川普政府,又怎會被其洗腦呢?

(此圖為Lady Gaga在超級碗表演時的照片 

圖片來源:https://www.telegraph.co.uk/music/what-to-listen-to/land-land-lady-gaga-sang-anti-trump-protest-song-super-bowl/)

        對此我只是想要強調,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宣傳鼓舞自己的民眾去反抗政府,自然都是希望得到民眾的愛戴,也希望民眾可以愛國。為達此目的,通過公關宣傳,讓民眾了解政府的意願,讓民眾自主地產生愛國精神,難道這就是一種洗腦了嗎????

02

「我」學的知識都是「假」的!因為是中國教的?

(此圖為「為何許多中國學生無法理解香港抗爭」這篇文章一部分的截圖)

        作者在文章中寫道「雖然離開中國已經十個寒暑,但直到今天我還是不時會懷疑自己所知的真實性──因為那些知識都是從中國的學校得來的。」 ,當我看完這句話我時不禁眉頭緊皺,是什麼樣的人會對一個國家抱有如此的「怨恨」,甚至認為在中國所學到的知識都是錯的,在國外所學到的就都是對的了?

        殊不知這世界上沒有完全的對與錯,黑與白。哪怕是人人都認為是書本知識,是百分之百「對」的歷史也都不能夠保證是百分百真實、正確。在很多年以前這些歷史的記載靠的就是人與人之間口口相傳,那自然每個人講故事的時候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添油加醋,又何嘗能夠做到流傳至今的故事版本是和當時發生的事情確切且百分百相同的呢?同樣,在不同的國家,同樣一段歷史就會有不同的譜寫,因為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立場,任何一個國家自然不會把自己國家在歷史上所犯的錯誤一五一十地記錄下來流傳至民間。所以哪怕是歷史這種人人稱之為「事實」、「真理」的事物都不存在百分百的準確性,而世界上所有的一切「真理」、「事實」都是被當局人(有錢有權的人)所定義的,永遠不存在百分百的準確性。可以說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認知的一切都是被人所定義的,人們只是選擇相信對於他們而言所謂「事實」、「真理」的那一版本罷了。

        時時抱有批判性思維質疑身邊所了解的事物是好事,這代表著你在思考,是一個活著、有著探索精神的人,但是作者在文中劈頭蓋臉所批判的他之所以質疑自己所擁有的知識的真實性是因為這一切都是在中國所學到的,那這我只能說作者距離獨立思考、有獨立思維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我知道我很年輕資歷尚淺,沒有資格去批判一個年長有經驗的人,但對於我而言真正能夠獨立思考且擁有獨立思維邏輯的人是斷不會寫出如此有偏見的觀點,更何況作者在文中並未詳細列舉/解釋,為何他認為是中國的教育導致他所學的內容是缺乏真實性的。)

03

受國家調教的情緒?

        在文章作者提到,在1997年初鄧小平逝世時,他一個從大陸移民香港的還在讀中學的朋友前往中聯辦(北京駐港辦公室)致哀,但當一個香港記者問他哭的原因時,他的回答是「剎那間,我無言以對。我為什麼哭?捫心自問, 我還真不知道。」。作者批判說這一切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情緒都要接受國家的調教」,甚至「被教導對某些事情感到高興,對其他事情感到悲傷或憤怒, 但從不停下來思考為什麼」。

        我只想反駁,作者文中所提到的這位朋友前往中聯辦致哀是其自發的行為,雖然他未必能夠用言語表達出為何他有其行為(自發前往致哀和哭),或自己也未能理解自己為何有該行為,但是並沒有任何人強迫他。為了證明我所說的沒有人強迫他我又做了更加細緻的調查,鄧小平去世是在1997年2月19日,香港回歸中國是在1997年7月1日,由此可見,在鄧小平去世的時候,作者的這位朋友所處的香港並未回歸中國,所以不可能存在國家強迫人民前往中聯辦進行默哀。而通過作者的描述可見作者的這位朋友曾經是在大陸生活的,由此可以推測這位朋友是對於中國大陸政府至少有些許感情,但並不代表他的情感是「受調教」的,這也就是我推測他自願前往中聯辦默哀的動機。就此,作者所提到的「連我們的情緒都要接受國家調教」是莫須有的「罪名」。

        為了進一步證明我的觀點,就不得不提我以前在小學課本上讀到的「十裡長街送總理」的故事了。

(此圖為「十裡長街送總理」人教版小學課本的配圖

圖片來源:http://sn.ifeng.com/shanxizhuanti/fanhuangdejiyi80houxiaoxuekewen/)

        現在回想起來小時候讀這篇課文也就記得是當時天很冷,周恩來總理去世了,於是人們紛紛自願走上大街,送周總理的靈車。而直到今天我在寫這篇文章做調查時,我才知道原來當年的「十裡長街送總理」並不是政府所支持的。當年群眾自發地在天安門廣場聚集舉行默哀行動,「抒發對周總理的悼念之情」,但卻被「四人幫」「竭力壓制群眾活動」,最終因悼念活動被政府限制而起了衝突,甚至被稱之為「反革命政治事件」。就從這件事中看來,所有的民眾都是冒著要被政府「處置」的風險自願向周總理表達悼念之情,何來的「連我們的情緒都要接受國家的調教」。更何況,類似的國家領導人逝世,全國主動默哀的也不光光在中國發生,當年美國總統甘迺迪遇刺時,也不是人民群眾自願主動表達對於國家領導人的惋惜嗎?

        作者並沒有仔細去思考為何人們會有主動致哀悼念的行為,只是一概地認為是國家「控制」了人民群眾的情緒,強迫了人民。殊不知,許多行為都是有其背後的原因,而非作者所看的如此膚淺、如此消極。

結語

        前幾日我還在和我的朋友聊天過程中,我提到說如今的媒體都非常的極端,一般來說要麼就是把一件事情吹上天;要麼就是把一件事情踩在腳下隨意踐踏,為什麼就沒有一個媒體是能夠中立的,能夠將所有的利弊都呈現在讀者面前,讓其選擇ta願意相信的故事版本呢?但同時我又能夠理解我朋友所說的,所有的媒體的目的是說服讀者認同自己的觀點,而讀者的職責就是要了解清雙方的觀點,最終選擇自己願意相信的一方。

        但事實是很多人會快速選擇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方的言論而不去更深度地了解對方的觀點,這也就最終導致了像作者一樣,寫出了一篇如此片面、帶有偏見歧視的文章。我並非批判他與我有不同的觀點,人與人之間自然會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立場。我不同意對方的觀點,並不代表我不會尊重對方的立場,但我最不能夠容忍的就是像這位作者,用自己井底之蛙的視角寫出了如此的文章,片面地評判一個國家,卻又不能夠充分地解釋其看法,且其僅有的論述中卻又漏洞百出,這又如何說服與其立場不同的讀者尊重其立場呢?

參考文獻:

1. 為何許多中國學生無法理解香港抗爭:https://www.hrw.org/zh-hans/news/2019/08/21/333136

2. Lady Gaga公開反對川普:https://www.rollingstone.com/music/music-news/lady-gaga-donald-trump-1085225/

3. 鄧小平逝世時間:http://www.cctv.com/special/756/2/50802.html

4. 香港回歸時間:http://www.xinhuanet.com/gangao/zt/qzhkhg20/ 

5. 十裡長街送總理事件(四五運動):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46239/3c7aXL6EWI_3F4kTcOAoJjmd-1_lQL2FgLDAo-WP1DEErQbcRmfSLXL3wmCqqD2f95Zr1VUfP5dTh8cbe6j3ytqW7izuxAZwgwF8FE5CMvo

6. 封面圖源來自2019 美聯社圖片

相關焦點

  • 漢學家柯律格:用「關係」來理解中國是以偏概全
    牛津大學中國美術史專家柯律格(Craig Clunas)說。在《雅債: 文徵明的社交性藝術》(簡稱《雅債》)中,柯律格用西方人的觀點惟妙惟肖地寫出了中國古代文人墨客之間的人情交往,但他自己卻無法用流利的中文回答問題。  這是研究中國文化的外國學者經常會遇到的問題,用別人的語言來了解別人的文化總有一些糾結的地方。
  • 香港特區政府駁英國涉港報告:以偏概全、毫無根據
    香港特區政府24日表示,強烈反對英國政府發表所謂「香港半年報告」,對若干香港特區近期事態發展作出以偏概全的攻擊及毫無根據的指責。 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香港事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部事務。
  • 數學家吳文俊批判「中國式奧數」:害人害數學
    數學家吳文俊批判「中國式奧數」:害人害數學 2012年09月12日05:07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張國
  • 康普新聞系中國學生太多?不好意思明年起不招生了!
    去年國家報發表文章,批判馬德裡康普頓斯大學的新聞系中國學生太多,且西語水平不過關,這個研究生越來越「水」,這篇文章當時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 中國香港政府提議全面禁止銷售電子菸,為何?
    昨日,中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宣讀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時,一開場不久就宣布,要全面禁止銷售電子菸。   林鄭月娥表示:「我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為保障市民,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的健康而全面禁止電子菸。」
  • 荒謬再現!香港學生寫下「仇警」言論,老師竟然打鉤?
    香港再現荒唐作業及試卷題目,引發市民擔憂。近日,有家長群組揭發疑似學生在作業紙上寫上所謂「警察擾亂香港跌(秩)序」、「作奸犯科」等荒謬說法,竟被老師用紅筆打鉤判定答案「正確」。甚至連學生寫錯了字,都照獲老師支持。
  • 中國式英語 存在即合理?
    500萬北京人決戰中國式英語「洋相」   國際玩笑百出的「中國式英語」,已經列入全球語言監聽會公布的年度十大熱門詞彙。對愛面子的中國人來講,「洋相」流行並非光彩之事。北京市政府就此成立了領導小組——兩位副市長為組長,季羨林任專家顧問團名譽團長,重拳出擊,標本兼治。
  • 一位香港女中學生竟認為「香港是英國借給中國的」?老師:怎麼可以如此荒謬
    然而,去年6月發生的「修例風波」,讓美麗多元的香港變了模樣——街頭充斥著暴力,還有人高舉外國國旗招搖過市,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看到好好的一座國際大都市沉淪如此,年輕人沒有國家觀念,我真是又氣又難過。更讓我感到心痛的是,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我的學生們也受到了影響。我教普通話多年,了解很多學生的家長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 評論:莫把香港學生認讀簡體字政治化
    用於這個諮詢文件課程理念部分提到「學生在掌握繁體字後,亦應具備認讀簡化字的能力」,在香港社會引發一些爭議。與現在香港社會的許多議題一樣,有人將問題政治化,掀起風浪。針對一些猜測,教育局署理局長楊潤雄澄清說,香港教育以繁體字為主,所謂強推簡體字,是無根據的謠傳。  顯然,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香港教育局是建議而非「強推」學生應該有認讀簡體字的能力。
  • 中山大學博雅學院院長:大學每年排名非常荒謬
    70幾位——僅僅兩年以後,香港大學變成了亞洲第一,北大、清華排名退後了許多,「如此評價是非常荒謬的,一所大學不可能在一年、兩年之間有這麼大的變化。」在開學典禮上,院長甘陽教授表示,每年對大學做一次排名本身就很荒謬。  「保姆」式管理 學生難獨立  他舉例說,有個同學想報外校院系,申請都做好了,發簡訊說:「甘老師,我突然發現我報的專業今年不招生。」  今年是博雅學院創辦第6年,招生人數30人。今年夏天的畢業典禮上,甘陽說,這次在講話中會更多曝學生之短,給他們提醒。
  • 中國學生「全軍覆沒」?這幾天,美國有人在醞釀這個「小動作」——
    進一步求證中,團團繼而發現,傳聞中關於麻省理工等美國高校對中國學生錄取數據的變化,實際上源自香港《南華早報》去年12月的一篇報導。如果說中國(內地)學生在報考美國名校時「全軍覆沒」的消息子虛烏有,但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是,一條舊聞熱炒、沒有具體事實支撐的傳聞,為何如此具有關注度?這背後與不斷從美國政界傳出的收緊中國留學生赴美通道的雜音其實不無關聯。
  • 有些香港學生的心結並不是普通話,而是抗拒「中國化」
    經筆者了解,浸會大學對學生普通話的畢業要求並不苛刻。也絕非兩人沒有通過豁免測試,就不能畢業。如此鬧事,顯然與普通話無關。這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抗爭,看似新鮮,又似曾相識。與時下香港抗拒「中國化」,不想與內地有更多交集的「本土主義」情緒密切相關。
  • 香港考評局經理因「漢奸題」辭職,港媒:政府須痛下決心,重樹教育初心
    「香港眾志」介紹稱,講座內容包括「考生可以用什麼有效方法表現自己的分析能力,要考到理想成績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該組織暗示,因邀請了考評局人員分享應試策略,因此該講座「很重要」。民建聯副主席張國鈞直言,負責出題的盧家耀在開考前夕為個別政黨、部分學生及家長以非公開形式傳授應考技巧,令人震驚,很難洗脫對當屆其他考生不公的嫌疑。而另一名評核發展部經理楊穎宇曾拋出「沒有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的荒謬論調。
  • 請不要再批判中國式教育|00後說
    近日,一條新聞佔據了許多學生和家長的視線:河南南陽一九年級中學生猝死課堂。接著,便是洋洋灑灑幾百字對中國式教育的批判和無數條責怪學校老師以及教育有關部門的評論。但是,我們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一個學生的遭遇並不能代表整個中國式教育。中國式教育也許是有許多弊端,如一考定終身、不夠注重全面發展等,但是我們的教育系統也正在改進。前不久教育局發起的「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活動,以及平時的社會活動、班幹部的工作等等,不都是教育部門越來越關心全面發展的體現嗎?
  • 吳飛:當中國批判和遺忘人倫的時候,西方怎樣對待人倫問題?
    在傳統中國的思想中,人倫曾經是一個核心問題;在現代中國的思想中,人倫問題被批判、打倒和遺忘了,甚至多數文化保守主義者也無法肯定傳統人倫——但這並不能改變現實生活中人倫問題根深蒂固的重要性。既然母系論之荒謬如此明顯,既然此說在各個專業領域早已被駁倒,為什麼母系論乃至母權論直到今日還為許多國人所接受呢?僅以研究不夠深入、對西方先進成果的接受不夠來解釋,完全是推諉之辭。在本書中,筆者的目的也絕不僅僅限於批駁母系論而已。必須肯定的是,母系論的出現與成立,給了紛紛擾擾的人倫爭論一個理論的定位,對於現代社會科學在中國的確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 關於清代考據學的思考——讀葛兆光《中國思想史》有感
    關於清代考據學的思考——讀葛兆光《中國思想史》有感
  • 為何香港七成「高考狀元」願意讀醫科?
    香港媒體大公網2014年8月報導,香港本地各院校醫科均最受文憑試尖子生青睞,除5名7科5**學生選報港大內外全科醫學士,香港中文大學錄取的5科5**成績或以上的考生,也是主要入讀醫學(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醫學、藥劑學等醫科專業。2012年,首屆文憑試誕生的5名7科5**狀元全數入讀港大,其中兩名入讀醫科。
  • 「美國河流清澈,中國河流骯髒」?香港現「毒」練習題引家長投訴
    汙名化「一國兩制」、美化反對特區政府行動、煽動抗爭及「激進違法」等荒誕謬誤充斥課本。由於通識科教學彈性較大,教師可憑「專業」選擇或編寫教材,不少材料以及考題便成為洗腦學生的「政治彈藥」。比如,試卷中屢屢鼓勵學生論證「政府公信力」不足,課堂上總是討論「在參與社會政治事務時,愈激進的方式成效愈大」。
  • 填鴨式考試是怎樣煉成的?
    「提出可解釋中國政府建議在第12個五年計劃同時降低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量的一些原因。」「評論某勞工組織提出最低工時的要求。」從以上三題已可見對考生時事觸覺、國際視野和批判能力的要求是有多高。我們震撼,是因為我們都不習慣這種著重思維的考試模式;用強調背誦的角度去看,即使是宋朝科舉的策論試題,也足夠讓我們震撼。
  • 香港優異生:了解中國歷史才能理解時事
    香港優異生:了解中國歷史才能理解時事 2016-12-01 08:39:34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