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龔雅麗
通訊員 王玖華 劉增前
「剝去底部枝葉,讓養分更加集中;適時調整大棚溫度和溼度,加快蔬菜成長速度。」4月26日,雙峰縣梓門橋鎮長來村「菜小鮮」蔬菜種植基地,負責人曾小舟一邊示範,一邊向村民傳授他的「種菜經」。
走進「菜小鮮」種植基地,30多座標準化大棚一字排開,裡面辣椒、黃瓜、南瓜等早熟品種鮮嫩脆爽、碩果壓枝。「我們根據蔬菜的特點,模擬出最佳生長環境,自動調節溫度和溼度,不打農藥和催長劑,保持蔬菜原生態。」曾小舟說。
「種了一輩子菜,沒想到還有這麼多講究,難怪小舟的菜園子管護得這麼好。」村民劉貴華感嘆。
曾小舟是個80後,婁底市婁星區蛇形山鎮人,先後在美的、三一等企業擔任管理工作,年薪豐厚。「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始終有個田園夢。現在很多農村青年離開了土地,導致農村發展後繼乏力。」抱著回歸田園的情懷,曾小舟辭去工作,在長沙縣黃興鎮流轉60畝地種蔬菜,探索發展現代農業。
去年,在整縣脫貧摘帽後,雙峰縣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制定一系列農業產業扶持政策,培育和引進農業特色產業。「雙峰是湖南農業大縣,農業基礎好,土地資源豐富,有穩定的市場。」曾小舟來雙峰考察後,最終選擇交通便利的長來村,在當地黨委政府支持下,他與村民籤訂200畝土地流轉協議,並在2個月內實現首批蔬菜上市。
「村民流轉土地,每年每畝有580元租金收入,年終有分紅,另外還有50多名貧困村民在基地就業。」長來村黨支部書記向濱海介紹。
「他不僅將技術傳授給我們,還鼓勵我們開荒種菜,一起加入基地。」貧困村民李大媽笑呵呵地說,「去年,曾總安排我進基地幹活,除除草、施施肥,每天有120元工資。」
「給顧客提供新鮮、優質的蔬菜,是打開銷路的不二法門。」曾小舟說,目前,基地蔬菜已有20多個品種。為了給客戶提供更好的配送服務,確保蔬菜新鮮度和乾淨度,公司添置5輛蔬菜專業配送車,現摘現送。不到半年,菜小鮮公司已與雙峰多所學校和長沙海吉星蔬菜市場籤訂銷售合同。
「我要再搭100至150個大棚,將200畝土地連成一片,再提供100個就業崗位,帶領更多村民致富。」曾小舟運用「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免費為當地村民提供種苗和栽培技術,並按市場價收購蔬菜產品,帶領村民共同發展蔬菜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