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記佛山順德扶貧幹部曾小舟——一葉小舟「擺渡」脫貧奔康夢

2020-12-24 瀟湘晨報

又是一年番薯收穫季。

湛江雷州市楊家鎮陳家村的田野上,數百畝綠油油番薯地,像一張綠色的地毯,一眼望不到邊。微風吹過,藤葉摩挲,譁譁作響。「如果曾書記看到這場景,該有多高興啊!」陳家村村委會副主任陳妃成長嘆一聲。

他說的曾書記,是佛山市順德區駐雷州市楊家鎮陳家村的扶貧幹部曾小舟。2018年6月,曾小舟來到離家460多公裡外的陳家村開展扶貧工作,一幹就是兩年多。

2019年陳家村脫貧了,曾小舟卻累倒了。

一心撲在工作上,等曾小舟發現身體不適時,已是肝癌晚期。在人生倒數的20多天裡,他始終放不下扶貧工作,一件一件交代好……

2020年9月13日,曾小舟永遠離開了心心念念的陳家村,生命定格在風華正茂的46歲。

「他心裡裝著群眾,唯獨沒有自己,他是為我們陳家村脫貧病倒的啊!」噩耗傳回陳家村,村民們不願相信這個事實。他們期盼這位笑呵呵的順德扶貧幹部,再次站在田間地頭,再為他們講講扶貧政策,再為他們找找致富門路。

「還是這位順德來的幹部有辦法」

兩年多過去了,陳妃成至今還記得與曾小舟的第一次見面。

2018年6月15日,作為陳家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和扶貧第一書記,曾小舟來到陳家村報到。個子不高,戴著眼鏡,說話小聲。陳妃成犯起嘀咕:「這樣的性格,能做好扶貧工作?」

當時,陳家村正在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有些群眾不理解,房前屋後的東西不讓動,甚至和村委會幹部吵架,整治工作遇到不小阻力。

第二天一早,曾小舟找到陳妃成,請纓參與整治工作。那一天,曾小舟戴上草帽,拿著本子,一頭扎進村裡。遇到村民爭吵,他面帶笑容,上前亮身份,講政策。遇到年齡大的喊老哥,年齡小的喊老弟,柔聲細語,把黨的政策講到了村民的心坎裡。

當天晚上回來,陳妃成和其他村幹部說:還是這位佛山順德來的幹部有辦法,以後做村民思想工作,都喊上他!

自從駐村以來,曾小舟吃住都在村委會,白天村民要下地幹活,他就利用午飯時間和晚上,挨家挨戶到村民家中走訪。很快,村民們都知道——村裡來了一位務實能幹的扶貧幹部。

進村不到7天,陳家村的大街小巷,他走了一整遍;不到10天,全村8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全部走訪完畢。家裡有幾口人、出現哪些困難、孩子讀幾年級或在哪裡打工……這些基本情況,他記滿了整整一個筆記本。

曾小舟辦公室內碼放的資料。/林安迪攝

「什麼事情,小舟都是親力親為,就像上緊的發條,一刻不停。」在駐村扶貧專員鄭川發眼裡,曾小舟是名副其實的「拼命三郎」。白天入戶走訪,晚上研究對策,一心撲在精準扶貧工作上。曾小舟的辦公室位於村委會二樓,那盞燈經常亮到深夜。

2019年夏天,凌晨2點多,雷州市源果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明冠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陳家村正在下暴雨,你們趕緊過來看看!」電話另一頭,傳來曾小舟焦急的聲音,夾雜著譁譁雨聲和陣陣驚雷。

原來,楊家鎮紅薯種植扶貧項目的上千畝番薯地剛剛撒下肥料,公司正等著播種番薯苗。當晚雷州市發布暴雨黃色預警,曾小舟密切留意雨情,一夜未眠。

接到電話後,洪明冠和同事急忙趕往陳家村。「當時雨就像瓢潑一樣,小舟書記站在地裡,打著雨傘,穿著拖鞋,鞋上、腿上都是泥。」洪明冠回憶說,當時部分番薯地已經積水,雙方匯合後,馬上研究從哪裡排水,一起動手開挖溝渠,前前後後忙乎一個多小時。

「多虧了小舟書記,不然剛投進去的幾十萬肥料錢肯定泡湯,年底貧困戶分紅也會受影響。」憶及往事,洪明冠眼圈泛紅。

在曾小舟駐陳家村村委會的辦公室,牆角的白板上還寫滿今年推進的項目計劃:8月幼兒園建設;9月池塘護欄安裝;10月黨群服務中心驗收;11月學生補助及全部項目驗收。旁邊的柜子裡,89戶貧困戶的入戶調查、扶貧計劃,分門別類,碼放得整整齊齊。辦公桌上,一份文化廣場工程委託監理合同封面,還貼著曾小舟的叮囑:合同問題,我已紅筆標出……

辦公室還有他留下的工作記錄。/周春攝

帶領全村脫貧後,他種下萬畝番薯夢

「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這是曾小舟初到陳家村時面臨的真實狀況。

陳家村下轄陳家、洋上、紅同等5個自然村,人口共計570戶311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9戶296人。全村土地面積約5665畝,刨去3500畝林地,人均耕種面積不足7分地,而且土壤鹼性大,莊稼收成不好。

如何建立長效脫貧機制,讓村民過上好日子?曾小舟將目光瞄準了番薯。

種番薯,可不是曾小舟拍腦袋隨便想出來的。此前,技術人員曾到村裡採集土樣,發現這裡的土壤為沙質土,適宜種番薯。陳家村因此試種了300多畝番薯,收成和銷路都很好。

「村裡的土地就這些,就算全部改種番薯,又能賺幾個錢?」有村民站出來,提出疑問。

「咱們能不能跳出陳家村的一畝三分地,實施連片開發,和其他村一起抱團發展番薯產業?」曾小舟帶來佛山產業發展思維,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投入順德幫扶資金,讓番薯產業走上規模化、品牌化、標準化。

脫貧攻堅是幹出來的。來自佛山順德的扶貧幹部敢想敢闖,說幹就幹——

2018年7月,陳家村與土塘村、宅灣村共同開發312畝番薯種植基地;

2018年12月,陳家村聯合東嶺村、雷州市源果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立280畝番薯種植示範基地;

2019年6月,陳家村與宅灣村共同開發調乃家村200畝番薯種植基地;

2019年12月,陳家村與楊家鎮16條村共同開發潭道村200畝番薯種植基地;

……

短短一年多時間,陳家村的番薯種植基地從最初的300多畝,像滾雪球一樣,擴大到3000多畝。曾小舟提出的連片開發思路,不僅降低了種植成本,還讓附近村民享受到了土地流轉的租金收益。如今,貧困戶除了分紅收入,每天還能在基地打工,賺上100多元。

「每次走進番薯地,小舟都會蹲在地上,用手去刨田壟裡的番薯,邊刨邊說,好久沒有來看你們了,你們長多大啦?那個神態就像好久沒見到自家的孩子。」陳妃成感慨。

2019年,靠著番薯產業,貧窮了幾代人的陳家村終於脫貧啦!

但是小舟的腳步沒有停下來,他想讓陳家村的鄉親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在曾小舟的未來規劃裡,他還想打造一個萬畝番薯種植基地,帶動更多群眾奔上致富路。

曾小舟生前未竟事業,正由佛山其他扶貧幹部和村民一起接力完成。在陳家村,越來越多的村民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加入番薯種植,聯手打造萬畝番薯種植基地。

村裡的番薯種植扶貧項目。/周春攝

他心中始終裝著鄉親,唯獨沒有自己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

在陳家村,曾小舟把這裡當成家,把村民當成親人。19歲的黃文權罹患鼻咽癌,曾小舟主動入戶,前後為他申請到6萬元愛心資金;貧困戶陳妹的兒子無心向學,輟學在家,曾小舟多次到家,勸孩子返校讀書;貧困戶陳培養和陳國富兩家子女多,上學壓力大,曾小舟跑前跑後、研究政策,為他們申請專項補助……

今年疫情期間,考慮到陳家村剛剛脫貧,村民缺不缺吃,少不少穿,家裡還有什麼困難,是曾小舟最關心的事。他連續數周入戶走訪,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

在建檔立卡貧困戶陳守備家中,因為疫情無法外出打工,斷了經濟來源,上有一位老人要贍養,下有四個孩子要撫養,一家人日子過得很緊巴。曾小舟詳細介紹分紅政策,鼓勵他們堅定生活信心。臨走前還自掏腰包,留下2000元錢,幫助這家人渡過難關。

「曾書記,你家的經濟條件也不寬裕啊!」隨行的村幹部為他著急。

「看到這樣的情況,咱們必須幫一把。」曾小舟說。

曾小舟的心中始終裝著陳家村的鄉親,唯獨沒有自己。

曾小舟(左三)。/村委會供圖

今年8月中旬,曾小舟感覺腹部脹痛,沒有胃口吃飯,四肢無力,覺也睡不好。同事勸他去檢查。「小舟說,黨群服務中心正在建設二樓,如果這時不監督鋼筋綑紮、混凝土澆灌,等著工程做完再核查,造成損失就晚啦!」陳家村婦女主任陳訥回憶,那段時間曾小舟守在項目工地,爬上爬下,親力親為做好各項工作。

大家都以為曾小舟只是腸胃不舒服。有村民專門送來芒果葉、陳皮等治療消化的食療方子,還有村民打算買些茯苓、枸杞、紅棗等煮給他吃,幫著改善睡眠。

在佛山順德駐雷州扶貧工作組和妻子陳素芳的多次催促下,曾小舟於8月21日,返回佛山做檢查。兩天後,確診為肝癌晚期。七天後,病情惡化,旋即轉院至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在醫院的這20多天,是曾小舟和妻子這三年來最長的相聚,但曾小舟依然放心不下陳家村。後期需要吸氧,不能開口說話,他便用微信打字溝通扶貧事宜。

順德區陳村鎮駐雷州市扶貧工作組組長林鴻堅看著心疼。「我跟他說,既然你在治療當中,就應該放下手頭的工作,好好休息。但他始終放心不下陳家村,堅決要把扶貧工作交待好。」

9月11日上午,鄭川發又接到曾小舟的電話。電話那頭,他還在關心著村裡的電動三輪垃圾車、太陽能路燈修建等工作,指導這兩個項目要怎麼開展。「那時候,他聲音聽起來已經很沙啞。」

兩天後,9月13日上午10時45分,曾小舟不幸逝世。

曾小舟走了,但陳家村人永遠忘不了這位脫貧路上的「擺渡人」。在曾小舟患病住院期間,每天都有村民來村委會打聽消息,期盼著曾小舟早日回來。陳家村也派來代表前往醫院探望。看到昔日的搭檔,曾小舟伸出乾枯的雙手,緊緊握著陳妃成的手,不談自己的病,先是詢問村裡的情況,他問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情況咋樣?問文化樓旁邊池塘的圍欄修好了嗎?問村裡的幼兒園推進到了啥階段……

隔了一會兒,曾小舟輕聲說道:「這一次……我可能回不去咱陳家村了。」

陳妃成看著眼前消瘦的戰友,鼻子一酸,眼淚湧了上來。「你會好的,陳家村的鄉親們還等著你回來呢。」

這一別竟成了永別,陳家村的鄉親們沒能等到小舟回來。

陳家村文化樓。/周春攝

【來源:佛山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橘鄉 古韻井研:脫貧奔康走出「新路徑」
    近年來,在脫貧奔康的浪潮中,42萬井研人發揚鑿井煮鹽的工匠精神,全力推進體制機制、產業扶貧、特困幫扶等方面的創新,乘風破浪,開闢出有井研特色的脫貧奔康「新路徑」,人們的日子過得比「橘」還要甜。2019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6761戶17505名全部脫貧,10個省定貧困村整體脫貧退出,貧困發生率降為0。
  • 300多名音樂家齊唱脫貧奔康讚歌!涼山彝族青年歌手受邀獻唱
    /佛山日報記者張弘弢攝廣東省政協常委、廣東省志願者聯合會會長顧作義,廣東省音協領導劉長安、唐永葆 、金旭庚,佛山市領導李政華、劉珊,廉江市領導關維榮,佛山市老領導韓英、劉耀淳、陳道明,與省市機關幹部、文藝工作者、優秀志願者、優秀共產黨員、道德模範、佛山好人、抗疫醫護人員代表等共同觀看了演出。第二樂章《佛山節拍》之桑基魚塘話當年。
  • 南充市南部縣鄉村旅遊人氣旺 脫貧奔康底氣足
    發展鄉村旅遊,讓曾經的貧困村華麗變身,村子美了,村民腰包鼓了,脫貧奔康的底氣更足了。窮山村有了「致富經」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近日,南部縣「文化惠民·走進蓮鄉」系列活動在該縣流馬鎮黑龍觀村蓮花博覽園舉行,成片的荷花競相綻放,亭亭玉立於荷田上,陶醉了八方遊客。
  • 回歸田園是情懷——記雙峰「菜小鮮」基地負責人曾小舟
    4月26日,雙峰縣梓門橋鎮長來村「菜小鮮」蔬菜種植基地,負責人曾小舟一邊示範,一邊向村民傳授他的「種菜經」。走進「菜小鮮」種植基地,30多座標準化大棚一字排開,裡面辣椒、黃瓜、南瓜等早熟品種鮮嫩脆爽、碩果壓枝。「我們根據蔬菜的特點,模擬出最佳生長環境,自動調節溫度和溼度,不打農藥和催長劑,保持蔬菜原生態。」曾小舟說。
  • 「共享農莊」助力脫貧攻堅 成都新津在中央黨校分享扶貧奔康經驗
    「共享農莊」助力脫貧攻堅 成都新津在中央黨校分享扶貧奔康經驗 2019-12-24 16:06:00來源:四川在線
  • 鞏固脫貧成果綿陽殘聯扶貧幹部「回村看」
    開展扶貧工作。此次回村看,主要是看整村脫貧情況、貧困群眾脫貧情況和村容村貌改善情況,幫助現駐村工作隊完成脫貧攻堅收官工作。在青坪村簡文峰與駐村工作隊召開「會審會」,對幫扶責任人、邊緣戶聯繫人上報的問題清單逐戶進行研究並提出解決措施,並研究是否存在「兩不愁三保障」問題,以及本村實施的扶貧項目是否存在問題。
  • 「脫貧奔康·粵來粵好」梅州:繪製旅遊扶貧工筆畫 擘畫數字鄉村新...
    本文轉自【新華網】;新華網廣州11月5日電(李俊豪)放眼望去,稻浪片片,農民收割;山清水秀,與鬱蔥樹木、整潔村道交相輝映,一輛輛載滿大埔沙田柚的貨車驅向遠方,脫貧奔康的畫面正被一筆筆勾勒……4日,「脫貧奔康
  • 【脫貧奔康·粵來粵好】潮州:泡在茶杯裡的「超級產業」
    新華網廣州11月6日電(李幸子)位於潮州市鳳凰鎮的叫水坑村,具有悠久的種茶歷史,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脫貧奔康 粵來粵好」網絡主題宣傳活動5日來到潮州,一起探尋精準扶貧如何讓泡在茶杯裡的「超級產業」越來越香。  走進叫水坑村,茶香撲面而來。每當客人來到,村裡人總會拿出好茶待客。近幾年,叫水坑村的整體茶葉品質有了質的提升,而這與潮州市府辦駐叫水坑村扶貧工作隊的扶貧工作關係密切。
  • 共享農莊探索穩定脫貧奔康新模式
    按照省委「一幹多支」發展戰略部署,新津發揮農博園「窗口+基地」平臺作用,推動「三途一斯」共享農莊模式在小金縣沃日鎮木欄村推廣,依託本地資源大力發展新產業,打造了這一能發揮「造血」功能的農商文旅融合項目,初步探索形成「農博+小金·蘋果共享農莊」穩定脫貧奔康新模式。
  • 「津金同心」探索共享農莊助推脫貧奔康新路子
    1月31日,新津召開2019年援藏援彝幹部人才座談會,總結2018年工作情況,安排部署2019年工作;4月17日,小金縣委主要負責人帶隊,部分縣級部門負責人以及全縣21個鄉鎮黨委書記一行到新津交流學習;5月13日,在新津舉行的省級鄉村旅遊扶貧工作交流會上,新津推進鄉村振興的做法獲點讚。步履不停,書寫援藏工作中的「津金故事」。
  • 【方志四川•脫貧奔康】李蘭春 ‖ 綠色宅配 幸福到家
    「扶貧幹部成了你們的聯絡員和推銷員。」 「嗯嗯,扶貧幹部可好了,疫情期間,都在幫我們聯繫,讓我們足不出戶,將東西賣出去。」 「疫情無情人有情。」如今國家為他修建了新房,村上為他申請了低保,最近還有人上門給他說媒,他天天念叨,還是精準扶貧好。」 「精準扶貧真的好,你看,如今我孫子也快4歲了,射洪市殘聯幫扶我們,經常免費給孩子治病,還有駐村扶貧幹部,幫我們量身定製扶貧計劃。」 「量身定製?」
  • 河南汝州市夏店鎮夏西村表彰「最美脫貧戶」和「最美扶貧幹部」
    6月30日上午,在河南省汝州市夏店鎮夏西村黨群服務中心,參加該村的脫貧攻堅表彰會後,「最美脫貧戶」李書正高興地說,「2015年以來,俺家享受黨的扶貧好政策和各種幫扶50多項,直接和間接的好處一口氣都說不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養雞能手」帶領鄉親脫貧奔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養雞能手」帶領鄉親脫貧奔康 2020-09-09 18:3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平塘縣:脫貧攻堅顯成效 致富奔康展活力
    目前,全村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11戶27人  村級黨組織堡壘不斷建強  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為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效提供組織保障。深入推進黨的建設,強化基層組織陣地建設。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培養後備幹部,鼓勵畢業大學生到村委會學習,增添新鮮血液。廣大黨員幹部帶頭致富,激發村支兩委活力,團結帶領群眾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助推基層組織向好發展。
  • 興順德農場: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鄉村振興
    遼寧省北票市興順德農場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中,積極轉變工作方式,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全面開展扶貧幫扶工作,立足鄉情、村情,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精準扶貧,強勢打響脫貧攻堅戰,助力鄉村振興。近年來,興順德農場以「調整結構,產業驅動,整合資源,彰顯特色」為突破口,以黨建為統領,立足農場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緊盯扶貧主攻方向,農場面貌發生可喜變化。
  • ...貧瘠土地產業支撐 助推群眾奔康步伐——記鄉城縣洞松鄉脫貧奔...
    【脫貧門道】貧瘠土地產業支撐 助推群眾奔康步伐——記鄉城縣洞松鄉脫貧奔康路 2020-12-14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充稅務「十三五」:傾力幫扶戰脫貧 攜手逐夢奔小康
    當地稅務部門推動航粒香米業公司對接村產業扶貧項目,種植有機稻米500畝,該品牌產品還被推薦進入四川省稅務系統扶貧產品目錄。77名專職扶貧幹部、1766名非脫產幫扶幹部下沉攻堅一線,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分年制定整體規劃,細化幫扶方案措施,聯合村社幫扶力量,在改善設施、發展生產的基礎上,積極幫助紓困解難,把黨和政府的關心傳遞給幫扶村全體村民。
  • 順德歡樂海岸PLUS下周五試營業;大型中秋燈會要來了 | 早安,佛山
    封面圖:詩意田園 鄭國恆/攝今日提醒天氣今明兩天,佛山降雨趨停止,氣溫回升。未來一段時間,佛山最高氣溫預計重回35℃,市民要做好防暑防曬準備。下周,佛山雨水偏少,較為炎熱。
  • 跨越山海攜手攻堅奔小康——教育系統對口幫扶最後五十二個國家級...
    站在決勝全面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這一特殊的歷史節點上,教育系統主動對標對表黨中央工作要求,創新扶貧工作體制機制,匯聚澎湃力量,對口幫扶戰貧困,攜手攻堅奔小康,不僅結出了累累碩果,更留下了深厚情誼。  天津大學在旅遊規劃、產業發展、幹部培訓學院建設等方面持續助力甘肅宕昌縣發展,以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和就業扶貧促農民穩定增收,以健康扶貧促鄉村衛生體系建設,以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以智力扶貧和文化扶貧激發脫貧內力活力,以結對幫扶強化組織保障。  作為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的定點扶貧高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著力開展教育扶貧,與都安縣委黨校開展共建,投入優質教師資源。
  • 脫貧攻堅,同頻共振②|紅色瑤鄉的奔康路,走進清遠市秤架瑤鄉
    近年來,廣東省出臺《關於推動我省民族地區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廣東省促進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條例》,加大幫扶民族地區發展的工作力度,推動廣東省各民族鄉走出各具特色的脫貧奔康之路。龔勁松說:「將黨建工作與精準扶貧工作有機結合,產業扶貧與貧困人口自主脫貧能力相互促進,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有序推進,儼然已成為陽山和瑤山的一張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