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作為國人的每一個我們,需要做到「家事國事,事事關心。
導讀:你了解自己的國家嗎?你愛自己的國家嗎?你知道愛國的歷史內涵嗎?
放在歷史坐標系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輝煌文明,有著獨具一格的中國制度於和中國治理的歷史邏輯。幾千年的歷史演進中,形成了獨特的思想。這包括:
人的價值與社會的價值應該是: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
人們對待國家是這樣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大一統傳統;
人們在追求法治還是德治是這樣認為的:德主刑輔,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張,
還有民貴君輕、政在養民的民本思想,等貴敗均批富,損有餘補不足的平等觀念。
法不阿貴、繩不繞曲的正義追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德操守;
任人唯賢、選賢與能的用人標準,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改革精神,
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外交之道,以和為責、好戰必亡的和平理念;
古代愛國:
所謂愛國,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歷經苦難,但沒有任何一次苦難能夠打垮我們,最後都推動了我們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華。
從周易的「做《易》者,其有憂患乎」,屈原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到譚嗣同的「」四萬萬人其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到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其因禍福避趨之,「。
從蘇武持節牧羊、嶽飛忠君報國、到鄭成功抗擊侵略者。華夏兒女的古聖先賢們憂國憂民,捨生取義的愛國主義情懷。
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所謂愛國: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幹,誰幹?
中國是我們的中國,這振聾發聵的文字以熾烈的情感告訴我們一個樸素的道理:愛國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在中國古代愛國主義始終與維護大一統國家的目標相聯繫。
比如,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起第一個大一統國家後,歷朝歷代的仁人志士,都把維護大一統國家作為使命。上演了一幕幕壯烈的歷史活劇。
近代愛國:
近代以來愛國主義,是與救亡圖存目標聯繫在一起的。
1840鴉片戰爭後,為挽救民族危亡,無數中華兒女進行了前僕後繼不屈不撓的殊死抗爭,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為尋求救國。
太平天國運動到洋務運動,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從10月革命,到馬克思列寧主義。
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中國人民推翻了壓在身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
新中國成立後愛國主義與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人物聯繫在一起。
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勞模精神。
鐵人王進喜喊出來:「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壯語。
就是中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迅速建立起來獨立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工業體系和系統的農業基礎設施。
取得了兩彈一星,人工合成胰島素的科學技術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愛國主義和愛社會主義匯流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聯繫。
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用生命踐行的科技報國的愛國之志,核物理學家王承書使用三次我願意踐行了畢生誓言。
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只有國家強大了,身為國人的每一個我們才會更加幸福,才能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無論階層,年齡,學歷,閱歷,性別;無論你從事的工作與職業;我們都應該常懷感恩之心,民族氣節,愛國節操。」
筆者語:【關心國家大事,擁有基本的政治素養是每個合格的公民所必備的】
參考文獻:時事報告—形勢與政策
《中國大事年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