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本文節選自《禮記·禮運》開頭部分的一段話,主旨是闡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其特徵是:選賢舉能,誠信和睦,普遍仁愛;全體社會成員各有所養、各有所用、各盡其職,行為皆出於公心;杜絕奸詐之心、害人之事,人們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1]。選賢與能[2],講信修睦[3]。故人不獨親其親[4],不獨子其子[5],使老有所終[6],壯有所用[7],幼有所長[8],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9],男有分,女有歸[10]。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11];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12]。是故謀閉而不興[13],盜竊亂賊而不作[14],故外戶而不閉[15]。是謂大同[16]。
【翻譯】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幹的人(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因此人們不單敬愛、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疼愛自己、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而要去收貯它),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作「大同」社會。
【注釋】
[1]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之,助詞,的。行,施行。為,動詞,表判斷,是。公,公共,共有。
[2] 選賢與(jǔ)能: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幹的人。選,選拔。賢,指品德高尚。與,同「舉」,推舉,選拔。能,指才幹出眾。
[3] 講信修睦: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修,培養。
[4] 不獨親其親: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獨,單獨,僅僅。第一個「親」用作動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親。第二個「親」指父母。
[5] 不獨子其子: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第一個「子」用作動詞,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子。第二個「子」指子女。
[6] 老:老年人。有所終:能夠善終。或有養老的地方。有所,有……地方。終,善終。
[7] 壯:中年人。有所用: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效力。或有效力的地方。用,效力。
[8] 幼:兒童,幼童。長,成長。
[9] 矜、寡、孤、獨、廢疾者:矜,同「鰥」,老而無妻;寡,老而無夫;孤,幼而無父;獨,老而無子;廢疾,有殘疾而不能做事。者,……的人。皆,全,都。養,供養。
[10] 分(fèn):職分,職守。歸,女子出嫁。
[11]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財貨,憎恨把它仍在地上,但並非自己想私藏。貨,財貨。惡(wù),憎惡。 藏:私藏。於:在。貨惡:賓語前置,正常順序「惡貨」。
[12]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憎恨它不出於自己,但願意多出力並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
[13] 是故:因此。謀閉而不興:奸詐之心閉塞而不會興起。而,表並列關係。
[14] 盜竊亂賊而不作: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亂,指造反。賊,指害人。而,起舒緩語氣的作用。作,興起。
[15] 外戶而不閉:門從外面帶上而不關閉。外戶,從外面把門帶上。而,錶轉折關係。
[16] 是謂大同:這就叫作「大同」社會。是,這。謂,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