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評丨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大獎,太扯了

2020-07-14 現代快報
快快評丨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大獎,太扯了

昨天(7月13日)的一條消息,讓我瞬間有一股衝動:找當年自己的小學校長主動退回小學畢業證書。因為本人可能根本不配做一名小學生。

7月12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

對比如此耀眼的小陳同學,實在是慚愧。在咱只理解「基本原因」是什麼意思的時候,人家就原地進化到了「基因」領域,簡直是人比人氣死人!

不過,網友的舉報令我打消了主意:這樣的科研水平,遠遠超出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

7月13日,雲南省科協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已經注意到輿論對於陳同學基因研究的關注。同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網站發布聲明:經初步核查,該獲獎項目學生系我所研究員之子。針對此輿情事件,我所高度重視,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後續將及時向社會反饋相關調查結果。

這叫什麼事?莫非整的是一出代「子」從「研」佳話?老實說,有個做研究員的父親,有事沒事請教一下,這沒什麼不好,近水樓臺先得月嘛。但也得分什麼情況吧?

相關實驗記錄顯示,2018年1月9日還自稱「上網搜了一下什麼叫基因」的陳同學,短短4天之後,就表示了解了PCR技術的原理,知道了PCR引物的設計等。這確實是神話——神都不信的話!

可惜,你們吹過多少牛,就得還回多少牛。

問題是,這樣的神奇作品是如何一層層通過審核的?有關方面表示,「去年比賽時陳同學的答辯通過了,雲南這邊就把他的項目推薦到了全國賽。」那麼,敢把答辯的視頻放給全國人民看,展現一下神童風採嗎?

一直以來,圍繞該項大賽的某些項目,並非沒有爭議。希望藉此機會,好好「扒」一下,還有什麼「神話故事」藏在裡面沒被發現。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門發文規範和調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指出:近年來部分高考加分政策在執行中出現一些問題,特別是為獲取加分的資格或身份而弄虛作假、違法亂紀等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教育的公平公正,社會反應強烈。其中提出:自2011年秋季起,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一、二等獎,應屆畢業當年由生源所在地省級高校招生委員會決定是否在其高考成績基礎上增加不超過20分向高校投檔,不再具備高校招生保送資格。

但即使是只加分,也足具誘惑力。小學就開始動手,目標自然是遠大的,只能說無利不起早。不妨在此打個賭:假如有一天,連「加分」都取消了,你看還會有「神童」不斷原地冒出來?

一句話,凡比賽,必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宗旨,豈能容忍學術造假、移花接木?豈能容忍一路開綠燈?望一查到底,儘快公布調查結果,以莫大決心遏制造假行為。

現代快報首席評論員 伍裡川

相關焦點

  • 6年級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全國大獎,你不拼爹的樣子,真酷
    案例:6年級小學生憑藉基因研究,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三等獎。5天前不懂「基因為何物」,5天後就操作「高大上」課題,獲全國大獎。令人大跌眼鏡。單就事件本身而論。很多網友怒罵:這孩子從小就會拼爹,長大後能有啥出息還真不一定呢!有羨慕,也有嫉妒。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老師給了我一個基因叫C10orf67
    近日,昆明有一位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全國大獎的新聞特別火。引發爭議的獲獎項目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該項目不僅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還獲得了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官方最新回應
    引發爭議的獲獎項目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該項目不僅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還獲得了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
  • 小學生「新基因對癌細胞影響」研究獲全國大獎受質疑
    7月12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有網友指出,這樣的科研水平,遠遠超出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7月13日,雲南省科協相關負責人對上遊新聞表示,已經注意到輿論對於陳同學基因研究的關注。
  • 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獲大獎,或涉嫌學術腐敗,按照這10點處理如何
    【小學生堪比博士生,研究癌症基因獲全國大獎,或涉嫌學術腐敗,如果按照這10點進行處理如何?】六年級小學生陳某某,中科院研究人員之子,短短的時間內,就拿下難度堪比博士生的課題——「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從而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官方回應來了
    7月12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而獲獎的消息,引發爭議。六年級小學生獲全國大獎?實驗記錄:「老師們給了我一個基因」此前,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等機構主辦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展示的一項名為《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獲獎作品引發關注和質疑。
  • 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科技獎,學術黑色產業鏈憑什麼能如此興風作浪?
    最近知乎上有一個高贊問題:如何評價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靈石憑藉結直腸癌基因敲除研究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他的科研能力如何?說實話,剛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一臉懵逼。因為我對這個事件一點也不了解,也不曾聽說。於是帶著好奇和疑惑點進去看了。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全國科技創新大獎?
  • 牛談勤:獲國家科研大獎的「天才小學生」人設崩了
    「天才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全國科技創新大獎」,乍看之下正欲拍手叫好,不料在眾網友的深扒熱議下,這個「天才小學生」的人設可能要崩了。在當今網際網路資訊時代,我們期待有天才出現。高難度的科研實驗的完成,如若真的出自「天才少年」之手,當然值得高興。
  • 李蓬國: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獎,亟需打上「制度補丁」
    (7月13日《新京報》)「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大獎」引起熱議,此事只有兩種可能,要麼這位小學生是神童,而且是真的接近「神」的那一種,要麼存在學術腐敗,論文是家長代筆的。顯然,絕大多數網友都認為是後者。如果說這位陳某石小朋友真是「神童」,那麼,人們就有必要對「神童」重新定義:神童指的不是作為人的兒童,而是作為神的兒童。這位陳某石小朋友的牛逼勁,已經超越了「人」的能力範疇。
  • 小學六年級研究基因獲大獎,真有這樣的天才嗎?
    近日,一位小學生的研究成功引起大家的注意,他獲得創新大賽大獎,研究的題目是: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和機制研究。如果看項目介紹的話還以為是一個投資幾十萬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呢。那麼小學生能做這樣的研究嗎?科研為什麼要找研究生做?這是歧視某些天才小學生嗎?我們就來聊一下為什麼小學課餘時間做不了這樣的科研。1.
  • 這則「小學生「新基因對癌細胞影響」研究獲全國大獎」大家怎麼看
    近期,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的新聞,在眾多社交媒體中傳播開來。有一位網友是這樣說的,這樣的科研水平,遠遠超出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其科研難度相當於博士研究生水平。
  • 學術頭條:卡介苗確實降低了新冠死亡率,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全國大獎...
    美國三分之一年輕人面臨嚴重新冠肺炎 吸菸帶來危害最大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貝尼奧夫兒童醫院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表明,18至25歲的青年中,男性的「醫療脆弱性」為33%,女性為30%。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2020年7月13日發表在《青少年健康雜誌》上的研究報告中稱,吸菸的影響超過了其他不太常見的風險。
  • 又一著名華人科學家在美國被捕;官方回應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
    耿美玉團隊和綠谷製藥新藥被質疑未獲批准,官方回應:主動撤回申請7 月 6 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在 Cell Research 發表了一則簡訊,對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團隊發表的關於 GV-971 國產阿爾茨海默治療藥物「九期一」的文章提出質疑。
  • 六年級小學生研究基因技術獲得國家獎項,網友:「學二代」出現?
    雲南昆明某校六年級小學生陳某某同學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輔導老師呂某某與馬某等人。此消息引發了網友熱議,網友們普遍持懷疑態度。六年級的小學生真能完成博士論文級的研究成果,還是另有隱情?他從對基因一竅不通到完成並發表自己對結腸癌的研究成果,僅用幾個月的時間,並獲得2019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專業人士分析,這項研究成果已經達到碩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準。莫非中國醫學界神童現世,一顆醫學新星冉冉升起?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人造神童」何時休?
    7月12日,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引起廣泛關注。緊接著,就有網友指出,這樣的科研水平,遠遠超出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
  • 研究癌症獲獎小學生實驗記錄顯示:不太了解基因
    引發爭議的獲獎項目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該項目不僅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還獲得了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
  • 六年級小學生獲國家級大獎引質疑 是學術不是「拼爹」
    日前,一則「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的新聞引發網友熱議。原因無他,正如題目所言,因為該名獲得者是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的一名六年級的小學生!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下。7月13日,有媒體爆出,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某的《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一文,作為雲南代表隊參賽作品獲得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令人稱奇的是,在媒體爆料後有網友扒出其在2018年1月9號的實驗日記,當中顯示,其在做實驗前連基因是什麼都不知道!
  • 六年級的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獎遭質疑 父母都是研究員 所在研究院回應來啦
    無論哪個時代都不缺神童40年前的1978年,全國各地21名少年經過千挑萬選,組成了首個少年班,被送入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這21位被選中的少年裡,最大的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也就是說人家11歲還是一名小學生時就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了人們相信神童的存在也相信天賦異稟可最近一則雲南省昆明市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
  • 六年級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得全國大獎,是神童還是有黑幕?
    結直腸癌研究,基因工程試驗,這些在大部分普通人的眼中,絕對是高大上的科學研究,至少也是碩士、博士的項目,但是你可能想像不到,昆明一個六年級的孩子卻憑著這樣的研究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大獎。他的申報項目名稱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看到這個我連題目都讀不順的項目,不由得感慨真是一個天才啊!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得全國大獎!人民網評:青創賽,該徹底反思了!
    近日,雲南省昆明市六年級小學生陳某石研究直腸癌項目,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的事情,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這位小學生獲獎的項目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這樣的項目看著就高大上,相信大部分網友連什麼是C10orf67都不懂,筆者也僅知道C10orf67是一種基因,還是通過這個事件才知道有這樣一個基因。一位小學生能掌握普通人都無法了解的高端學術研究,不得不讓人懷疑有學術造假的成分在內。許多網友對此都存在著質疑,而網友們質疑也是有一定的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