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著名華人科學家在美國被捕;官方回應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

2020-12-08 騰訊網

學霸日報 準時更新

第一時間 追蹤學術熱點

學術新聞

1. 耿美玉團隊和綠谷製藥新藥被質疑未獲批准,官方回應:主動撤回申請

7 月 6 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在 Cell Research 發表了一則簡訊,對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團隊發表的關於 GV-971 國產阿爾茨海默治療藥物「九期一」的文章提出質疑。

7 月 8 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2020 年 07 月 08 日藥品通知件待領取信息發布》,其中包括上海綠谷製藥 450mg 規格甘露特鈉膠囊的相關信息,外界猜測該藥新規格未獲批准

圖源:綠谷製藥官網

對此,上海綠谷製藥於官網做出回應,「因有相關數據需要更新,我司主動向國家藥品審評中心申請撤回 450mg 規格甘露特鈉膠囊的上市申請,國家藥品審評中心隨後結束技術審評工作。

「7 月 8 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布了該品種藥品通知件的信息。與撤回申請同時,我司已經於 4 月重新啟動 450mg 規格甘露特鈉膠囊的上市申請,計劃就該規格藥物單獨展開申報。」(來源:綠谷製藥官網)

2. 突發:又一著名華人科學家在美國被捕!

據美國司法部網站一項指控說明,現任中山大學教授,生物化學學科的頂級科學家鄭頌國教授在 5 月 22 日離開美國,回國的路上被美國 FBI 逮捕。

5 月 23 日美方提起刑事訴訟,本周四開始審理,拘留聽證會上法庭下令不得保釋

彭博報導稱,美國司法部的聲明中指出,現年 57 歲的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院風溼病和免疫學專家鄭頌國(Song Guo Zheng)長期以來一直與中國的「人才計劃」中方合作機構有關聯,隱瞞了他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約 400 萬美元贈款用於中國在風溼病學和免疫學領域的研究,同時向調查員說謊。起訴書透露,鄭頌國的案件涉及到他在俄亥俄州大學,以及他之前在南加州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作期間均未透露其獲得中國政府的資金資助。

鄭頌國的律師尚未直接對檢方指控作出回應。根據代理律師的筆錄顯示,鄭頌國是美國永久居民,他否認了檢方對他的所有指控。鄭頌國通過翻譯告訴法庭,「『我理解』這些指控,『但我不同意所有這些指控』」。(來源:學術志)

3.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官方最新回應!

7 月 12 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獎引發爭議。

圖源: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對此,13 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網發布聲明稱,經初步核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 獲獎項目學生系我所研究員之子。該研究所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後續將及時向社會反饋相關調查結果。(來源:中國青年報)

科研進展

4. Broad 研究所成立細胞成像聯盟加速藥物開發

2020 年 7 月 10 日,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 Board 研究所的成像平臺與多家醫藥公司組成細胞成像聯盟。該聯盟稱為「the Joint Undertaking in Morphological Profiling with Cell Painting 」(JUMP-CP)。旨在創建細胞成像資料庫,收集超過 10 億個細胞對 14 萬個小分子化合物和基因表達變化做出反應時的細胞成像,加速藥物研發。

圖源: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 Board 研究所

來自生物技術和製藥行業的十二個合作夥伴加入了該聯盟。合作夥伴包括Amgen、阿斯利康、拜耳、Biogen、Eisai、Janssen Pharmaceutica NV、Ksilink、馬普分子生理研究所、默克、輝瑞、Servier、武田製藥。創建圖像資料庫後,第一年組成成員可使用該資料庫,此後將免費提供給科學界使用。(來源:BioArtReports)

5. 《自然》子刊:「餓死」作亂的細胞?這家公司為細胞療法裝上新型「安全開關」

今日,Auxolytic 公司宣布,該公司與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合作進行的基礎研究在最新一期的 Nature Biotechnology 上發表。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為細胞療法添加了一種新型「安全開關」,這種開關的工作原理是敲除細胞中的特定基因,從而讓它們產生對特定營養物質的依賴。患者在接受細胞療法的同時會服用相應的特定營養物。如果觀察到嚴重的副作用,營養物質將被停用,從而耗盡體內的細胞療法,減少或停止副作用。

圖源:Nature Biotechnology

Auxolytic 公司的創始人和論文作者之一 James Patterson 博士說:「細胞療法已經成為治療許多疾病的一個突破,然而與之相關的潛在嚴重不良事件限制了能夠受益的患者數量。我們相信我們開發的技術代表一種提高細胞療法安全性的全新策略。我們期待與推進突破性細胞療法的公司合作,以改進他們的產品,並擴大可從中獲益的患者數量。」(來源:藥明康德)

公共衛生

6. 柳葉刀:中國腫瘤登記在癌症防控發揮重要作用

The Lancet Oncology近日發表了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腫瘤醫院,日本東京國家癌症中心,法國裡昂國際癌症研究所的綜述文章。

圖源:The Lancet

文章指出,癌症已成為中國的主要死因,在過去半個世紀,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所帶來的負擔越來越重。文章分析了中國腫瘤登記工作及其在防控中的作用,對中國人群腫瘤登記工作過去六十年發展進行系統性回顧。

重點介紹中國癌症防控的相關計劃和政策,以期闡明腫瘤登記數據是如何逐步在確定中國公共衛生工作重點以及癌症防控效果評估中發揮重要作用。(來源:The Lancet)

疫情進展

7. 北京連續 7 天零新增,高風險地區清零

7 月 12 日 0 時至 24 時,無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治癒出院病例 14 例;無新增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

6 月 11 日 0 時至 7 月 12 日 24 時,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 335 例,在院 226 例,治癒出院 109 例。尚在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 18 例;無新增報告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

經評估,北京豐臺區花鄉地區調整至中風險,目前北京市共有中風險地區 7 個,無高風險地區。(來源:北京衛健委)

責任編輯:倪博陽

相關焦點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官方回應來了
    對此,1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網發布聲明稱,經初步核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 獲獎項目學生系該所一位研究員的孩子。該研究所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後續將及時向社會反饋相關調查結果。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官方最新回應
    圖片來源: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引發爭議據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介紹,該賽事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等機構共同主辦的一項全國性的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引發爭議的獲獎項目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該項目不僅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還獲得了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
  • 小學生研究癌症基因獲大獎,或涉嫌學術腐敗,按照這10點處理如何
    【小學生堪比博士生,研究癌症基因獲全國大獎,或涉嫌學術腐敗,如果按照這10點進行處理如何?】六年級小學生陳某某,中科院研究人員之子,短短的時間內,就拿下難度堪比博士生的課題——「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從而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
  • 癌症免疫療法巨擘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為何華人科學家擦肩而過?
    James P allision,MD  他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獲微生物學學士學位,後又獲生命科學博士學位。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2014年獲生命科學突破獎、唐獎生技醫藥獎、霍維茨獎、蓋爾德納國際獎、哈維獎、2015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老師給了我一個基因叫C10orf67
    近日,昆明有一位六年級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全國大獎的新聞特別火。據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介紹,該賽事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等機構共同主辦的一項全國性的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引發爭議的獲獎項目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該項目不僅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還獲得了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
  • 湯森路透發布2016諾獎預測,兩位華人科學家入選
    「引文桂冠獎」是湯森路透官方根據文章引用率、成果認可度、諾獎評委會及往屆諾獎分析等因素提出的諾貝爾獎預測,自2002年以來已成功預測39名諾獎得主。今天公布的引文桂冠獎包括引力波探測、癌症免疫療法的研究人員;另有兩位華人科學家獲獎。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人造神童」何時休?
    7月12日,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引起廣泛關注。緊接著,就有網友指出,這樣的科研水平,遠遠超出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
  • 學術頭條:卡介苗確實降低了新冠死亡率,小學生研究基因獲全國大獎...
    美國三分之一年輕人面臨嚴重新冠肺炎 吸菸帶來危害最大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貝尼奧夫兒童醫院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表明,18至25歲的青年中,男性的「醫療脆弱性」為33%,女性為30%。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2020年7月13日發表在《青少年健康雜誌》上的研究報告中稱,吸菸的影響超過了其他不太常見的風險。
  • 「虎嗅早報」瑞幸咖啡任命新董事長;官方回應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
    美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今年4到5月,美國29個州超1.73萬名肉禽加工工人感染新冠病毒,死亡91例。同時,德國研究表明,抗體在人體內存在的時間不長。美國專家表示,血漿治療是第二選擇。學而思網校回應被約談@新浪科技【學而思網校回應被約談:違規內容系用戶上傳,已第一時間刪除】學而思網校向新浪科技回應了被網信辦約談一事,其表示約談所涉及的事情發生在今年五月份。學而思網校在接到家長反饋後已經第一時間刪除相關內容,而這些內容是由用戶自己上傳的內容。
  • 六年級小學生獲國家級大獎引質疑 是學術不是「拼爹」
    日前,一則「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的新聞引發網友熱議。原因無他,正如題目所言,因為該名獲得者是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的一名六年級的小學生!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下。7月13日,有媒體爆出,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某的《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一文,作為雲南代表隊參賽作品獲得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令人稱奇的是,在媒體爆料後有網友扒出其在2018年1月9號的實驗日記,當中顯示,其在做實驗前連基因是什麼都不知道!
  • 突發:著名華人免疫科學家被美國抓走
    1999-2002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院和美國南加州大學(USC)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期間在NIH擔任短期訪問科學家。 2003-2012年任美國USC助教授,副教授和免疫耐受和調節中心主任、USC大使和大學教授晉升委員會委員。兼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正教授。
  • 又一位華人頂尖科學家回國前被捕,華人科學家回國引國內輿論爭議
    7月9日,美國司法部證實,現年57歲的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院風溼病與免疫學專家鄭頌國教授被捕。一時之間令人震驚,美國對在美華人科學家進行清洗的聲音不絕於耳。鄭頌國教授被捕鄭教授的情況不是個例,近幾年來,美國為了打擊中國科學界,明裡暗裡陷害了不少中國以及與中國關係密切的華人科學家,有的甚至直接被滅口。
  • 小學生「新基因對癌細胞影響」研究獲全國大獎受質疑
    7月12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有網友指出,這樣的科研水平,遠遠超出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7月13日,雲南省科協相關負責人對上遊新聞表示,已經注意到輿論對於陳同學基因研究的關注。
  • 12歲小學生研究癌症拿大獎,是神童還是「我的區長父親」現實版?
    近日,有網友發現「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的獲獎研究是——一篇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作品。打眼一看都是中國知網一樣的論文形式《一種基於XXXX的研究》。陳靈石小朋友的課題比起這些一、二等獎的研究要「高級」得多,為什麼最終卻拿了三等獎?
  • 12歲小學生研究癌症拿大獎,是神童還是「我的區長父親」現實版?
    但一個中國小學生陳靈石,似乎打破了「天才」成長的路數,以碾壓式的智商優勢,讓「巨人」汗顏。近日,有網友發現「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的獲獎研究是——一篇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作品。
  • 12歲小學生研究癌症拿大獎,是神童還是《我的區長父親》現實版?
    近日,有網友發現「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的獲獎研究是——陳靈石小朋友的課題比起這些一、二等獎的研究要「高級」得多,為什麼最終卻拿了三等獎?,這都是一篇碩士甚至是博士的研究論文。那麼他出生時間應該是在2008-2010年之間,正巧這段時間,其父母均在美國德州做研究。
  • 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獎,官方回應來了
    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獎,官方回應來了 2020-07-13 2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餘鵬鯤:小學生研究癌症 究竟壞在哪裡?
    小學生研究癌症現象反映出的壞如:教育公平疑雲、科學倫理風險等等和目前相關比賽的選題政策緊密相關。這些比賽都是由國家經費組織辦理的,但是怎麼為國選才,甚至直接為社會經濟服務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建議首先擴大公開度,公布更多研究項目的內容和結論。其次建議修改選題政策,真正把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體現出來。
  • 科學網—康毅濱獲2012年度美國癌症研究學會傑出貢獻獎
    獲獎者是由癌症研究人員同行提名,並由AACR國際遴選委員會(AACR International Selection Committee)評估篩選。最終的結果通過AACR執行委員會確定。這是美國癌症研究領域授予40歲以下青年科學家的最高獎項。這也是中國大陸出生的科學家第二次獲此榮譽。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王曉東教授(現為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於2004年基於其在細胞凋亡領域的研究獲獎。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有多少父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
    01近日,2019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一項獲獎作品引發人們的關注。從公開的資料看到,項目名稱為「C10orf67 在結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小學組作品獲三等獎。這麼高大上的研究不是應該出現在醫學生的碩博士論文或者臨床醫生的科研論文嗎?現在竟然出現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組的作品上,作者是一名小學6年級的學生陳某某,網友紛紛驚嘆,太不可思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