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不僅影響著漢族,它同樣影響著中國周邊。這是中華文明的強大而造成的,周邊國家學習中國文化時,並不是只學習一方面的,而是全盤的學習。不管是制度,還是政策,都學習的有模有樣。而朝鮮、韓國、日本、越南就是學習最多的國家。風俗習慣,飲食文化等,都能找到一些中華文明的影子。在這些中,漢服同樣影響他們自身的服飾,看起來和漢服挺像的。
看看漢服對韓國的服飾影響。在韓國,為了區別中國漢服,他們稱自己的服飾叫韓服,古代叫高麗服。看過韓國的服飾,它和朝鮮的一樣。而韓服是在唐朝時期,中國的漢服和新羅王國時期的本土服飾的融合。經過多年的發展與融合,改進,於朝鮮王朝時代成型,也就是如今我們常見的韓服。對韓服來說,它和中國的漢服太像了,光是看外表你就能覺得這和中國漢服有許多相同之處。當然,也不是一層不變,有的地方還是和漢服有卻別的。
韓服也分為多種服飾,不同顏色的韓服對應不同的場合或者身份。韓服分為裙、巴基、馬褂、褙子、馬甲等,組成有特色的韓服。在韓國有許多年輕人,都熱衷於穿韓服,重要的節日都穿上韓服去參加,這點我們需要學習。而韓服和中國的漢服最大的區別在於:韓服前面是一個外套,裡面是裙,外套長至腰下,可以放手進去,形成一種獨特的風俗。而中國漢服則簡單些,一般齊腰或齊胸就可以了。
再來看看日本的和服。要說日本的和服和中國的漢服最大區別:還是和服背後有個類似枕頭的東西。在日本歷史上,江戶時代以前稱為吳服,在唐朝時期,受唐衣影響,日本製作出了吳服,之所以稱吳服,是三國時期東吳和日本交流頻繁,東吳將許多紡織品和衣服縫製方法傳入日本,故此稱為吳服,一直延續至今,後來改稱和服。
和服受影響最大的時候,還是在唐朝時期,大量的遣唐使來唐朝,學習唐朝的文化,之後日本仿造唐朝服飾,製作出和服,和服的原型出現,但顏色單一,之後和服一直改進,都是在原型基礎上改的。在日本,穿和服同樣常在,許多節日中,她們都穿著和服參加,如日本的:冠禮、婚禮、葬禮、棋道、茶道等,可見,日本人對傳統節日的重視。和服在日本已經成了一種文化。
再有的是越南的奧黛。作為越南的傳統國服,奧黛在越南人心目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奧黛和中國的旗袍類似,但奧黛比旗袍還要長。它最大的區別是:兩邊各開有一條叉,到腰部這麼長。這種做法的好處,走起路來兩片裙隨風飄逸,增加一種飄逸感。奧黛對越南女性來說,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婚宴上,節日上,都會隆重穿著奧黛出席。隨著時代發展,如今的越南大街上,隨處可見穿著白色的奧黛年輕女性。
對於奧黛來說,受制於清朝的制約,是以清朝的旗袍作為原型仿製的,作為清朝的藩屬國,越南對早期的奧黛進行改變,以清朝旗袍領的設計,從頸部、腋下沿著肋骨開禁,以便穿脫。這和旗袍上領基本一樣,進入現代社會,奧黛也做了一些改進。變得更加時尚,奧黛成了越南京族重要的服飾,和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京族一樣,她們基本穿著一樣的服飾,雖然分居兩國。
從這幾個國家的服飾來看,他們受到中華文明的影響,許多方面都會帶有中華文明的影子,即使現在他們去除漢化,但也逃不了曾經受制於中原王朝的影響,這就是五千年不斷的文明厲害。正所謂:天堂很遠,中國很近。而韓國網友驚嘆道,不管是漢字、風俗、服飾等等,總是帶有中華文明的影子存在,脫也脫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