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立的意義

2020-12-11 秋盡郊原情自哀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於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博物館的任務是教育中國的藝術和歷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領導。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2017年有800多萬遊客,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僅次於羅浮宮的世界第二大參觀藝術博物館。博物館成立於2003,合併了自1959年以來佔據同一建築物的兩個獨立的博物館:北翼的中國革命博物館起源於1950年為保存1949年革命遺產而建立的國家革命博物館辦公室和池國家博物館。南翼的新歷史起源於1949年成立的北京國家歷史博物館和1912年成立的國家歷史博物館的初級辦公室,任務是保護中國更大的歷史遺產。

1959年建成,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的十大建築之一。它補充了同時建造的對立的人民大會堂。該建築佔地6.5公頃,正面長313米,四層高,總長40米,寬度149米。經過四年的翻新,該博物館於2011年3月17日重新開放,有28個新展廳,是以前展覽空間的三倍多,以及最先進的展覽和存儲設施。它的總建築面積接近20萬平方米。這些翻修是由德國的兩個公司設計的。

該博物館涵蓋了從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到清朝末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帝國王朝的中國歷史,永久收藏了105萬件物品,還有許多珍貴而稀有的文物在中國或世界其他地方的博物館中找不到。中國國家博物館中最重要的物品是商朝的「四木武鼎」世界上最重的古銅器,重832.84公斤,裝飾有四個羊頭的正方形商朝青銅珠,西周青銅水鍋,金鑲嵌的秦朝青銅器呈虎形,漢代玉葬服用金線縫製,還有唐朝三色釉三彩和宋代陶器的綜合收藏。博物館還收藏了重要的錢幣收藏,其中包括羅博照捐贈的15 000枚硬幣。該博物館還收藏了一批重要的錢幣,其中包括羅伯照捐贈的15 000枚硬幣。

博物館有一個名為「復興之路」的永久性展覽,詳細介紹了實現國家繁榮的光榮歷程,充分揭示了人民是如何選擇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和改革政策的。它證明了中國高度社會主義,堅定地堅持中國社會主義道路和理論的優先地位。由於博物館位於天安門廣場的中心位置,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博物館的正面一直被用來展示與具有國家重要性的場合有關的倒計時鐘,包括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1999年澳門主權移交、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

2011年一個為期三個月的豪華品牌路易威登展覽在博物館引起了一些商業主義的抱怨,北京大學教授夏學倫表示,作為一個國家級的公共博物館,它「實際上只應該致力於非盈利的文化宣傳」。然而,伊夫·卡塞勒,路易威登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馬萊蒂埃為展覽辯護說:「重要的是你將要發現什麼。我認為,在金錢之前,就有歷史:157年的創造力和工藝。「一些評論家還聲稱博物館的現代史學傾向於把重點放在共產黨的勝利上,而把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等具有政治敏感性的問題減少到最低限度或忽略不計。

相關焦點

  • 陳履生:從國家層面建立防疫博物館,其教育意義持之久遠
    2月14日,原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國家博物館研究員陳履生率先呼籲建立「中國防疫博物館」,這一提議引發了眾多關注與支持,同時對現有博物館收集見證物、收藏記錄歷史是一個及時的提醒。近一個月以來,這一提議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響應和大眾的支持。
  • 國家博物館:中國歷史文化的坐標
    1959年新中國成立10周年之際,中央革命博物館和北京歷史博物館在天安門廣場東側落成,與作為新中國最高政治殿堂的人民大會堂遙遙相對,並同為慶祝新中國成立10周年北京「十大建築」,成為我國的最高歷史文化殿堂、新中國最具象徵意義的文化中心。1960年8月,「北京歷史博物館」更名為「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央革命博物館」更名為「中國革命博物館」。
  • 隨州博物館榮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中國博物館協會12月21日發布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隨州市博物館成功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實現了隨州文博人多年的夙願,填補了我市一級博物館的空白。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我國博物館領域的「金字招牌」。根據國家文物局規定,博物館評估定級是從博物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建設、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方面作出的綜合評價,從高到低劃分為三個等級,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最高等級。中國博物館協會於2020年7月至12月組織開展了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最終核定中國印刷博物館等74家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 虛擬博物館之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就開放了網上展廳邀請您雲看展。下面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簡介。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2003年根據中央決定,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合併組建成為中國國家博物館。
  • 中國國家博物館居然「發文物」啦!不但充滿歷史意義還能吃進嘴!
    中國五千年載悠悠歲月多少故事道與和人說?我們的歷史,需要我們去繼承推廣。但厚重史書對於生活繁忙的我們來說確實已經很難有空暇去翻閱了。這次中國國家博物館居然「發文物」啦!不但充滿歷史意義還能吃進嘴!這次中國國家博物館推出了「說唱俑」和「」雲紋犀尊」兩款「文物雪糕」。這次文物雪糕有巧克力和抹茶兩種口味。
  •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是什麼?
    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位於北京市天安門廣場東側,成立於1912年,曾用名「國立歷史博物館」「北京歷史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2003年正式更名為「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築面積20多萬平方米,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有各類文物100多萬件,是我國收藏文物數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以下,就為大家介紹館藏的10件鎮館之寶。
  • 從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到國家博物館
    雖然有諸多不完善,國立歷史博物館已經初具現代博物館的樣態。盧溝橋事變前,館藏文物已超過21萬件。  此後,如同故宮一樣,國立歷史博物館也經歷了文物南遷。1948年夏天,還是青年作家的汪曾祺從西南聯大離開,在上海待了一段時間後,經老師楊振聲、沈從文介紹北上到國立歷史博物館供職。在汪眼中,歷史博物館展品有限,這些文物也沒有太大意義。
  • 巴西國家博物館都保護不好的文物,往後由騰訊守護,為中國驕傲
    保護文化遺產是保護人類文明作為同樣擁有悠久歷史的中國,這一次伸出了援手,騰訊在11月16日確定建造一個「數字巴西國家博物館」的線上項目,使博物館損失的藏品能以數位化的形式重現大眾視野。這個項目的搭建也極大幫助了兩國友誼的建立,北京時間11月27日,巴西駐華大使館發布官方微博,稱巴西總統米歇爾·特梅爾(Michel Temer)親自致信中國主席習近平,其中特別感謝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和騰訊公司分別對重建巴西國家博物館館藏的鼎力幫助。
  • 天津建立中國應大皮衣博物館組圖
    中國應大皮衣博物館內的圖片和實物展示(10月22日攝)。  天津中國應大皮衣博物館日前建立。皮衣博物館位於天津市空港物流區,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皮衣博物館館藏皮衣220餘件,展示了皮衣製造工具與皮料收藏的發展歷程。新華社記者王曄彪攝  這是10月22日在中國應大皮衣博物館內拍攝的展品。新華社記者王曄彪攝  中國應大皮衣博物館內的蠟像展示了歐洲皮衣發展歷程(10月22日攝)。
  • 大同市博物館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12月22日,記者從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館獲悉,大同市博物館在中國博物館協會組織開展的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中晉升為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國博物館協會於2020年7月至12月組織開展了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截至目前,經過全面綜合評定,最終核定公布了74家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21家博物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25家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其中大同市博物館由國家二級博物館晉升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大同市雕塑博物館獲評國家二級博物館。
  • 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北京科技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供圖中新網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 應妮)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北京科技大學戰略合作協議籤署儀式日前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在籤約儀式上,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表示,國家博物館本著「不求所藏、但求所展、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原則,將在學術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與北京科技大學進行深度合作,藉助北京科技大學在科學技術史、文物修復、科技考古等優勢學科的科研力量,攜手為我國文博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 中國一重向國家博物館捐贈老工具機
    12月2日,中國一重集團公司舉行了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建廠時期老工具機啟運儀式。中國國家博物館、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中國一重有關領導出席啟運儀式。中國一重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明忠在致辭中說,中國一重作為「一五」期間156項重點工程項目之一,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紮根祖國北疆,挺起民族工業脊梁。歷經近70年發展,中國一重始終堅守初心使命,有力支撐國家戰略發展和產業布局,獲評了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和10個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之一。
  • 醴陵市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醴陵市博物館被中國博物館協會核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啦!昨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關於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的公告》,核定中國印刷博物館等74家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等221家博物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等225家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其中,醴陵市博物館上榜國家二級博物館。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免費開放
    3月27日,觀眾排隊進入國家博物館參觀。當日,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始免費向公眾開放,《古代中國》和《復興之路》大型基本陳列,中國古代青銅、佛造像、瓷器藝術展,潘天壽、李可染、黃胄等國畫大師代表作正式與廣大觀眾見面。新國博實行參觀人數總量控制,每天接待量設定為8000人。新華社發(塗勳友 攝)
  • 你好,國家一級博物館!
    12月21日晚 中國博物館協會 在其官方公眾號上 公布《關於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的公告》
  • 蚌埠市博物館升級為國家一級館
    據蚌埠日報全媒體消息,中國博物館協會近日發布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蚌埠市博物館被核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鳳陽縣博物館懷寧縣博物館太湖縣博物館黃山市徽州區潛口民宅博物館為推進博物館高質量發展,優化博物館體系布局,完善博物館質量評價體系,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國博物館協會於2020年7月至12月組織開展了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
  • 歷史見證者——博物館意義
    今天的博物館最大限度地面向社會公眾開放,不僅不設門檻,還努力為特定人群如殘障人士、兒童、婦女等創造更為便利的參觀條件。與此同時,博物館正越來越多地充當社交場所和城市客廳的角色。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普通觀眾,都可以通過在博物館舉辦/參觀展覽、參與活動、擔任志願者、成為博物館會員甚至休閒娛樂,與周圍的人建立起更廣泛、更密切的聯繫。
  • 廣東中國客家博物館核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梅州日報記者獲悉,中國博物館協會21日在官網發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其中,廣東中國客家博物館核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大埔縣博物館核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 中國國家博物館:讓好展覽深入人心
    觀眾參觀「屹立東方——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展」日前,中國國家博物館評選表彰了10項2019年度優秀展覽。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中國國家博物館策展人制實施辦法》明確,「展覽籌備與舉辦期間,策展人權限視同部門主要負責人,可開通報文通道,組織策展團隊,分配策展任務,實施策展方案。」
  • 國家海洋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戰略合作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國家海洋博物館獲悉,昨天,該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籤署科學文化戰略合作協議,同時,自然文化研究院海洋分院在國家海洋博物館揭牌。  國家海洋博物館2019年11月面向全國徵集館校共建合作學校以來,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一直保持著良好溝通合作,今9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成為首批共建合作學校。在前期合作基礎上,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全面戰略合作關係,將重點圍繞海洋科學、海洋文化相關領域,全面深化館校共建,共同促進知識創新與文化繁榮,共同提高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和立德樹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