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博物館位於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博物館的任務是教育中國的藝術和歷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領導。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2017年有800多萬遊客,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僅次於羅浮宮的世界第二大參觀藝術博物館。博物館成立於2003,合併了自1959年以來佔據同一建築物的兩個獨立的博物館:北翼的中國革命博物館起源於1950年為保存1949年革命遺產而建立的國家革命博物館辦公室和池國家博物館。南翼的新歷史起源於1949年成立的北京國家歷史博物館和1912年成立的國家歷史博物館的初級辦公室,任務是保護中國更大的歷史遺產。
1959年建成,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的十大建築之一。它補充了同時建造的對立的人民大會堂。該建築佔地6.5公頃,正面長313米,四層高,總長40米,寬度149米。經過四年的翻新,該博物館於2011年3月17日重新開放,有28個新展廳,是以前展覽空間的三倍多,以及最先進的展覽和存儲設施。它的總建築面積接近20萬平方米。這些翻修是由德國的兩個公司設計的。
該博物館涵蓋了從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到清朝末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帝國王朝的中國歷史,永久收藏了105萬件物品,還有許多珍貴而稀有的文物在中國或世界其他地方的博物館中找不到。中國國家博物館中最重要的物品是商朝的「四木武鼎」世界上最重的古銅器,重832.84公斤,裝飾有四個羊頭的正方形商朝青銅珠,西周青銅水鍋,金鑲嵌的秦朝青銅器呈虎形,漢代玉葬服用金線縫製,還有唐朝三色釉三彩和宋代陶器的綜合收藏。博物館還收藏了重要的錢幣收藏,其中包括羅博照捐贈的15 000枚硬幣。該博物館還收藏了一批重要的錢幣,其中包括羅伯照捐贈的15 000枚硬幣。
博物館有一個名為「復興之路」的永久性展覽,詳細介紹了實現國家繁榮的光榮歷程,充分揭示了人民是如何選擇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和改革政策的。它證明了中國高度社會主義,堅定地堅持中國社會主義道路和理論的優先地位。由於博物館位於天安門廣場的中心位置,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博物館的正面一直被用來展示與具有國家重要性的場合有關的倒計時鐘,包括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1999年澳門主權移交、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
2011年一個為期三個月的豪華品牌路易威登展覽在博物館引起了一些商業主義的抱怨,北京大學教授夏學倫表示,作為一個國家級的公共博物館,它「實際上只應該致力於非盈利的文化宣傳」。然而,伊夫·卡塞勒,路易威登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馬萊蒂埃為展覽辯護說:「重要的是你將要發現什麼。我認為,在金錢之前,就有歷史:157年的創造力和工藝。「一些評論家還聲稱博物館的現代史學傾向於把重點放在共產黨的勝利上,而把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等具有政治敏感性的問題減少到最低限度或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