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重向國家博物館捐贈老工具機

2020-12-20 湘湘帶你看社會

12月2日,中國一重集團公司舉行了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建廠時期老工具機啟運儀式。中國國家博物館、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中國一重有關領導出席啟運儀式。

中國一重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明忠在致辭中說,中國一重作為「一五」期間156項重點工程項目之一,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紮根祖國北疆,挺起民族工業脊梁。歷經近70年發展,中國一重始終堅守初心使命,有力支撐國家戰略發展和產業布局,獲評了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和10個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之一。此次捐贈的建廠時期的老工具機,烙印著我國工業設備現代化的歷史印記,鐫刻著中國一重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創業歷程,承載著中國一重實業報國、產業強國,鑄大器、煉重器的使命擔當和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奮進精神。

劉明忠表示,中國一重捐贈的十臺具有歷史意義建廠時期的老工具機,為展現我國工業設備現代化進程,提供了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的物證。希望通過此次捐贈,能更好地傳承中國工業文明,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強化國家記憶和民族記憶,激發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共同理想和精神動力,不斷提升中華民族文化的影響力和民族凝聚力。

據了解,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代表國家收藏、研究、展示、闡釋充分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性物證的最高機構,是國家最高歷史文化藝術殿堂和文化客廳。

啟運儀式上,中國國家博物館向中國一重集團頒發捐贈證書,相關領導共同為啟運儀式揭牌。

捐贈活動現場。陳建軍攝

【來源:黑龍江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一重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建廠時期老工具機
    中國一重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建廠時期老工具機 2020-12-02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戲痴」劉立捐贈漢劇樂器等入藏國家博物館
    圖為:1954年漢劇《宇宙鋒》電影拷貝湖北日報訊(記者海冰)12月14日獲悉,武漢資深漢劇藝術收藏家、漢劇研究者劉立,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了他收藏的漢劇樂器等實物資料107件套。自2020年6月起,國家博物館開展了老舊戲曲樂器徵集項目,這是該徵集項目取得的豐碩成果之一。
  • 吳學華向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捐贈消防影像專著
    中國網新聞10月4日訊 在舉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7周年之際,為弘揚中國消防文化,傳承中國消防歷史,加強消防科普宣傳,上海公安消防總隊大校警官、高級記者、著名攝影家吳學華,分別向故宮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其本人以40年心血創作打造而成「中國消防影像文化工程」珍藏版全套專著包括《中國消防百年圖錄》《浴火人生》《難忘精彩》《生命的力量》。
  • 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立的意義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於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博物館的任務是教育中國的藝術和歷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領導。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2017年有800多萬遊客,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僅次於羅浮宮的世界第二大參觀藝術博物館。
  • 1961年克爾維特敞篷車捐贈給了國家克爾維特博物館
    雪佛蘭克爾維特愛好者和專家霍華德·麥克斯韋(Howard Maxwell)慷慨解囊,將他那完美無瑕的宏都拉斯慄色1961年克爾維特敞篷車捐贈給了國家克爾維特博物館。麥克斯韋很長時間以來一直是61年代的粉絲。「我的一個朋友是一名藥劑師,他有1961年的新藥,而我有幸駕駛了它。那使我有一天想要擁有一個'61'。
  • 陳堃銶教授捐贈漢字雷射照排系統科研實物入藏國家博物館
    2020/01/17 信息來源: 王選計算機研究所 編輯:凌薇 | 責編:白楊 2020年1月15日,陳堃銶教授捐贈漢字雷射照排系統科研實物入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 劉鐵飛為中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捐贈史料
    劉鐵飛館長捐贈的日軍高密慰安所建築殘件本網12月15日訊 近日,紅高粱抗戰紀念館收到一份《捐贈證書》,劉鐵飛館長將館藏的日軍高密慰安所部分史料捐贈給中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捐贈證書《捐贈證書》內容為:茲收到紅高粱抗戰紀念館捐贈的高密慰安所建築殘件一塊、高密慰安所鋁水壺一把、高密慰安所搪瓷碗一個。
  • 國家博物館烽火藝途—武石捐贈作品展時間地點及展覽介紹
    烽火藝途——武石捐贈作品展    展期:2019/8/27 - 10/13  地點:國家博物館北4展廳  國家博物館預約入口:點擊進入  武石先生(1912-1998)是我國著名版畫家,原名馮子樹,1912年出生於湖南湘潭,和齊白石先生是老鄉,1934年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後,藝術家與革命者的雙重身份使他認識到木刻對促進抗日救亡宣傳的重要作用,由此走上了以木刻刀為「武器」,以版畫圖存救國的藝術道路。
  • 喜迎瓷博會,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舉行藏品捐贈儀式
    為喜迎2019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響應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戰略。10月17日上午,藏品捐贈儀式暨羅馬尼亞陶藝家瓦拉德·巴薩拉伯作品展開幕式在我館舉行。儀式由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副館長邵紅主持,景德鎮市文廣新旅局黨組成員、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館長趙綱講話。
  • 虛擬博物館之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就開放了網上展廳邀請您雲看展。下面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簡介。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2003年根據中央決定,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合併組建成為中國國家博物館。
  • 一萬件僑批捐贈嶺南金融博物館
    僑批僑批 卜松竹/攝7月20日,嶺南金融博物館舉行藏品捐贈儀式活動,中國國際美博會創始人馬婭女士與麥保爾先生(已故)無償捐贈一萬件有關對外金融的藏品——「僑批」。也就是說,馬婭、麥保爾伉儷的此次捐贈,讓這家廣州最年輕的博物館之一(2018年12月開放)的藏量猛增。葉軍表示,嶺南金融博物館將深入挖掘僑批背後的歷史文化,通過舉辦僑批專題展覽等方式,做到「見物、見人、見精神」,充分發揮和利用好這批史料的價值和作用,認真講好嶺南金融故事。
  • 中國各界捐贈千萬善款助建婦幼博物館
    中國各界捐贈千萬善款助建婦幼博物館 2008年01月09日 18: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北京1月9日電(記者 德永健)中國各界今天向建設中的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捐贈
  • 致敬國家工程師之九:我們的精密工具機被外國拉黑
    填報大學志願時,他很想填農學院,但長輩們說,「還是要有一門技術」。高中老師說,去交大吧,將來可以開火車。他填報了西南交通大學。多年後,身為中國重大裝備製造項目技術負責人的劉雁,仍然記著這些細節。「改變現狀」,是他幾十年間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努力的結果不是開火車,而是致力於研製精密工具機,為製造汽車、飛機、火箭等等工業產品提供母機。是為國家利器。
  •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建設國家二級博物館紀實!
    逸夫博物館全景  "科學家能夠模擬出遙遠月球上的土壤,我覺得非常神奇。我以後要好好學習,當一位科學家,探索宇宙奧秘。"近日,參觀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模擬月壤及隕石展後,光谷一小五年級學生夏雲飛激動地表示。
  • 拯救瀋陽工具機 中國工具機龍頭破產來龍去脈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市場疲軟,但國內出臺四萬億刺激政策,工具機行業延續了增長勢頭,直至2011年達到頂峰,沈機的頂峰與此同步。2002年起,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工具機消費市場;2009年起,中國工具機產值、產量一直位於全球第一。如今,中國每年消費全球大約三分之一的工具機產品。另一方面,這十年是工具機工業史上極其特殊、不可複製的十年。
  • 濟南一工具機雙殼大戲
    其中一方是山東威達(002026)及其大股東山東威達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威達集團"),另一方則是山東知名的老國企濟南第一工具機廠。    那麼,一工具機集團和一工具機有限是什麼關係,山東威達及其大股東為何以"雙殼"的形式運作本次重組,未來龐大的投資計劃又將以誰為主體?經濟導報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誰是濟南一工具機?
  • 中國國家博物館關於徵集文物藏品的公告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國家博物館是代表國家徵集、收藏、保管、展示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性物證的最高機構。為進一步充實館藏,豐富藏品類型形態,珍藏民族集體記憶,保存國家文化基因,為舉辦重大陳列展覽奠定堅實文物基礎,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鑑,經研究,中國國家博物館決定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文物藏品,特此公告如下:一、徵集範圍
  • 「泰興號」珍貴瓷器捐贈研討會在中國航海博物館舉行
    當日,「泰興號」珍貴瓷器捐贈研討會在位於上海臨港新城的中國航海博物館舉行。泮廬集團向中國航海博物館捐贈從海外購回的100件「泰興號」珍貴出水瓷器,這些精美的德化窯瓷器來自清代道光年間沉沒於今印度尼西亞附近海域的一艘中國商船「泰興號」。 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 國家南海博物館完成封頂,將打造成中國南海門戶的地標式建築
    國家南海博物館效果圖。建成後的國家南海博物館,集收藏、展示、教育、保護、科研、交流於一體,成為居於海南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心。9月23日,南海博物館南區,工人正在進行最後一層樓板混凝土澆築。同時,項目將全力爭取發改、財政、海洋等國家部委的實質支持,統籌協調瓊海市委市政府等省市單位,規劃周邊配套設施建設,做到博物館建築與周邊環境的協調統一,將國家南海博物館打造成為中國南海門戶的地標式建築。博物館內有啥亮點?國家南海博物館效果圖。
  • 觀察|門票與捐贈,超級博物館何去何從
    在2018財政年度,The Met的經營赤字從上一財年的1010萬美元減少到了830萬美元。澎湃新聞特此刊發湖北美術學院副教授左奇志所撰一文,以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為例,探討超級博物館的門票與捐贈問題,談及博物館未來究竟該何去何從。一、為何重啟強制性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