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重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建廠時期老工具機

2020-12-20 澎湃新聞

中國一重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建廠時期老工具機

2020-12-02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2日

中國一重舉行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建廠時期老工具機啟運儀式。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單威,齊齊哈爾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永石,富拉爾基區委書記王學峰,公司領導劉明忠、張振戎、孫敏、白曉光、隋炳利、劉長韌、關永昌出席啟運儀式。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張振戎主持儀式。

中國一重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明忠致辭

中國一重作為「一五」期間156項重點工程項目之一,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紮根祖國北疆,同其他「共和國長子」一道建設社會主義工業化基礎,挺起民族工業脊梁,為構建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打破國外的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矢志前行,堅定挺起民族工業脊梁。

歷經近70年發展,中國一重始終堅守初心使命,有力支撐國家戰略發展和產業布局,維護了國家國防安全、經濟安全、科技安全和產業安全,創造了璀璨的物質文化和不朽的精神文化,獲評了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和10個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之一。

此次捐贈的建廠時期的老工具機,烙印著我國工業設備現代化的歷史印記,鐫刻著中國一重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創業歷程,承載著中國一重實業報國、產業強國,鑄大器、煉重器的使命擔當和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奮進精神。

劉明忠表示,中國一重捐贈的十臺具有歷史意義建廠時期的老工具機,為展現我國工業設備現代化進程,提供了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的物證。希望通過此次捐贈,能更好地傳承中國工業文明,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強化國家記憶和民族記憶,激發全國上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共同理想和精神動力,不斷提升中華民族文化的影響力和民族凝聚力。

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單威講話

作為工業建設的先鋒和主力,中國一重肩負著發展壯大民族裝備工業,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經濟安全和科技安全的神聖使命,為國家實施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設提供關鍵成套設備和基礎材料保障,為共和國撐起了一片藍天。

此次貴公司捐贈的十臺「一五」計劃時期蘇聯援助的機械加工設備,不僅能夠系統地展示機械製造加工的全過程,而且更體現著中國工人階級愛黨愛國、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過程中必將發揮重要的教育激勵作用。

單威表示,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新時代中國夢的啟航地,是代表國家收藏、研究、展示、闡釋能夠充分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性物證的最高機構,是國家最高歷史文化藝術殿堂和文化客廳。保存民族集體記憶,傳承國家文化基因,薈萃世界文明,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是我們的神聖職責。中國國家博物館將把這批珍貴的時代物證保存好、保護好、展示好,特別是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喜慶氛圍中,讓它們大放光彩。

啟運儀式上,中國國家博物館向中國一重集團頒發捐贈證書,相關領導共同為啟運儀式揭牌。

集團公司黨委辦公室、黨委宣傳部、工會、核電生產部、質量技術部等職能部門及富區直屬單位領導和部分職工代表參加了啟運儀式。

文 稿 | 米迎新

圖 片 | 陳建軍

航 拍 | 邱 哲

原標題:《中國一重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建廠時期老工具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國一重向國家博物館捐贈老工具機
    12月2日,中國一重集團公司舉行了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建廠時期老工具機啟運儀式。中國國家博物館、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中國一重有關領導出席啟運儀式。中國一重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明忠在致辭中說,中國一重作為「一五」期間156項重點工程項目之一,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紮根祖國北疆,挺起民族工業脊梁。歷經近70年發展,中國一重始終堅守初心使命,有力支撐國家戰略發展和產業布局,獲評了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和10個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之一。
  • 劉鐵飛為中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捐贈史料
    劉鐵飛館長捐贈的日軍高密慰安所建築殘件本網12月15日訊 近日,紅高粱抗戰紀念館收到一份《捐贈證書》,劉鐵飛館長將館藏的日軍高密慰安所部分史料捐贈給中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捐贈證書《捐贈證書》內容為:茲收到紅高粱抗戰紀念館捐贈的高密慰安所建築殘件一塊、高密慰安所鋁水壺一把、高密慰安所搪瓷碗一個。
  • 喜迎瓷博會,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舉行藏品捐贈儀式
    為喜迎2019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響應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戰略。10月17日上午,藏品捐贈儀式暨羅馬尼亞陶藝家瓦拉德·巴薩拉伯作品展開幕式在我館舉行。儀式由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副館長邵紅主持,景德鎮市文廣新旅局黨組成員、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館長趙綱講話。
  • 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立的意義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於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博物館的任務是教育中國的藝術和歷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領導。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2017年有800多萬遊客,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僅次於羅浮宮的世界第二大參觀藝術博物館。
  • 拯救瀋陽工具機 中國工具機龍頭破產來龍去脈
    這家身處東北的地方國企在很長時間裡,都是國內工具機行業的老大哥,規模一度做到全球最大。如今僅因為數百萬元的欠款無力償還而走向破產重整,令人唏噓。工具機被稱作工業母機。小到螺絲、螺母,大到航空發動機葉片,都需要用工具機來加工,是裝備製造業最普遍、最重要的基礎加工工具。在這一事關工業基礎的重要行業,建廠歷史可追溯至日據時期的瀋陽工具機地位尤其特殊。
  • 中國國家博物館關於徵集文物藏品的公告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國家博物館是代表國家徵集、收藏、保管、展示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性物證的最高機構。為進一步充實館藏,豐富藏品類型形態,珍藏民族集體記憶,保存國家文化基因,為舉辦重大陳列展覽奠定堅實文物基礎,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鑑,經研究,中國國家博物館決定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文物藏品,特此公告如下:一、徵集範圍
  • 國家博物館烽火藝途—武石捐贈作品展時間地點及展覽介紹
    烽火藝途——武石捐贈作品展    展期:2019/8/27 - 10/13  地點:國家博物館北4展廳  國家博物館預約入口:點擊進入  武石先生(1912-1998)是我國著名版畫家,原名馮子樹,1912年出生於湖南湘潭,和齊白石先生是老鄉,1934年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後,藝術家與革命者的雙重身份使他認識到木刻對促進抗日救亡宣傳的重要作用,由此走上了以木刻刀為「武器」,以版畫圖存救國的藝術道路。
  • 「戲痴」劉立捐贈漢劇樂器等入藏國家博物館
    圖為:1954年漢劇《宇宙鋒》電影拷貝湖北日報訊(記者海冰)12月14日獲悉,武漢資深漢劇藝術收藏家、漢劇研究者劉立,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了他收藏的漢劇樂器等實物資料107件套。自2020年6月起,國家博物館開展了老舊戲曲樂器徵集項目,這是該徵集項目取得的豐碩成果之一。
  • 印記 中國首個國家級眼科博物館,她四周歲了!
    >在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開館▼2016年6月30日她四周歲了承載著眼科人的共同記憶打開了你我見證光明的一扇窗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中國眼科博物館由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和通大附院歷時8年籌建而成。它集文物收藏、研究、陳列展示、眼科科普教育等功能為一體,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眼科博物館,首開醫療界專業博物館的先河。
  • 虛擬博物館之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就開放了網上展廳邀請您雲看展。下面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簡介。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2003年根據中央決定,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合併組建成為中國國家博物館。
  • 吳學華向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捐贈消防影像專著
    中國網新聞10月4日訊 在舉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7周年之際,為弘揚中國消防文化,傳承中國消防歷史,加強消防科普宣傳,上海公安消防總隊大校警官、高級記者、著名攝影家吳學華,分別向故宮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其本人以40年心血創作打造而成「中國消防影像文化工程」珍藏版全套專著包括《中國消防百年圖錄》《浴火人生》《難忘精彩》《生命的力量》。
  • 中國各界捐贈千萬善款助建婦幼博物館
    中國各界捐贈千萬善款助建婦幼博物館 2008年01月09日 18: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北京1月9日電(記者 德永健)中國各界今天向建設中的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捐贈
  • 泰國收藏家向中國捐贈五尊唐宋時期觀音聖像(圖)
    泰國收藏家向中國捐贈五尊唐宋時期觀音聖像(圖) 2014-09-25 10:43:39記者昨天獲悉,泰國考古收藏大家、泰國佛牌造像與文物協會常務副會長龍戴將自家收藏的五尊唐、宋時期的觀世音菩薩聖像贈與中國,其中三尊落戶省會鹿泉靈山景區極樂寺,另外兩尊則在國內它處安奉。  捐贈:莊裡人打動泰國收藏家  靈山景區依千年古剎靈巖寺而建,距石家莊的西二環僅13公裡。
  • 國家博物館:中國歷史文化的坐標
    2003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基礎上組建成立中國國家博物館。2011年3月1日,改擴建完成後的國博正式開館。這裡展出的中國各時期各地區各民族歷史文化的寶貴遺存,凝固舊時光,穿越千萬年,每一件文物,都以自己的展櫃為舞臺,在屬於自己的聚光燈下,向觀眾講述著自己的故事。而我們就憑藉這一把把時光之匙靠近先人,尋找逝去的人類記憶。    國博目前收藏有見證中華文明輝煌歷史的珍貴文物130多萬件,其中不少文物已經成為中國歷史發展階段的文化標誌。
  • 走進歷史——中國國家博物館
    時間:1月18日 星期:六 天氣:霧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做落在北京天安門東側,門票免費 展廳:遠古時期,古代中國,復興之路,交流展廳(好像是收費的)等48個展廳,藏品眾多,種類眾多,非常值得去N次的地方。 個人非常喜歡遠古時期和古代中國,位置在B1層,一入眼前的北京周口猿人,我每次去也是人最多的地方,都想見一見我們的先祖。
  • 真彩文具董事長黃小喜被中國文教體育用品協會授予功勳人物獎
    原輕工業部老部長曾憲林,潘蓓蕾副部長,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王世成副書記,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文化和旅遊部、國家體育總局和全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等部門領導出席了本次慶典活動。為行業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著名企業創始人、老企業家、企業經營者、科技帶頭人、勞動模範等眾多企業、行業代表以及協會的一些老領導、老前輩悉數到場,與會代表350餘人。
  •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建設國家二級博物館紀實!
    逸夫博物館全景  "科學家能夠模擬出遙遠月球上的土壤,我覺得非常神奇。我以後要好好學習,當一位科學家,探索宇宙奧秘。"近日,參觀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模擬月壤及隕石展後,光谷一小五年級學生夏雲飛激動地表示。
  • 「泰興號」珍貴瓷器捐贈研討會在中國航海博物館舉行
    當日,「泰興號」珍貴瓷器捐贈研討會在位於上海臨港新城的中國航海博物館舉行。泮廬集團向中國航海博物館捐贈從海外購回的100件「泰興號」珍貴出水瓷器,這些精美的德化窯瓷器來自清代道光年間沉沒於今印度尼西亞附近海域的一艘中國商船「泰興號」。 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竟從20隻中國風箏起步
    他把遺產留給侄子,並附上條件,如果侄子去世時無子嗣,遺產必須捐贈給美利堅合眾國,以「增進和傳播人類的知識」。但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史密森把財產留給他從未踏足的國家。史密森學會從創建之日起就與飛行有密切聯繫,第一任秘書長約瑟夫·亨利是一位物理學家、熱氣球的發燒友和天象觀察家,對美國航空業的發展有過重要貢獻。
  • 中德工具機差距有多大,低端混戰高端失守,中國工具機路在何方?
    一般來說,高檔工具機的核心技術在一些關鍵部件和工具量儀方面,它們往往決定一臺工具機的最終性能和質量,而我國在這一方面技術還是很薄弱,僅憑自己的力量生產出所有配件,還是很吃力,所以不得不從外國高價進口關鍵功能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