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華向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捐贈消防影像專著

2021-01-15 中國網

吳學華走進中華傳統文化的聖殿,傾情呈獻「中國消防影像文化工程」全套專著。

中國網新聞10月4日訊 在舉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7周年之際,為弘揚中國消防文化,傳承中國消防歷史,加強消防科普宣傳,上海公安消防總隊大校警官、高級記者、著名攝影家吳學華,分別向故宮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其本人以40年心血創作打造而成「中國消防影像文化工程」珍藏版全套專著包括《中國消防百年圖錄》《浴火人生》《難忘精彩》《生命的力量》。

故宮博物院藏品獨特而絕無僅有,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結構宮殿建築群。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所在,也是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作為世界級大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記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足跡,展示著我們偉大祖國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社會發展的光輝成就,是中華兒女傳承歷史、開拓未來的精神家園。故宮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都是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對話的重要窗口,是展示整個人類文明的宏偉殿堂。中國消防文化是中華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走進中華傳統文化的聖殿,走進我國最高歷史文化藝術的殿堂,向偉大祖國莊重呈獻「中國消防影像文化工程」珍藏版全套專著,是吳學華站在傳承和弘揚消防精神的國家意義的高度,實現「讓沉寂的影像說話!讓歷史告訴未來!」文化戰略抱負的一個心願。

故宮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對吳學華專程捐贈表示感謝。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小城在吳學華「中國消防影像文化工程」專著捐贈儀式上,高度評價吳學華為中國消防事業歷史和文化傳承所作出的積極努力和傾情奉獻,稱之為功德無量。他說:「消防事業關乎著全民的健康與生命,消防職業精神的傳承更多的是體現在文化層面上。現在我們國家發展日新月異,消防裝備不斷更新,消防精神、消防文化也需要延續和傳承。吳學華創作的這套『中國消防影像文化工程』專著,無論對於傳播消防知識的科普方面,還是傳承消防精神的文化方面都拿得上,具有教科書意義,將惠及今後的子孫後代。我們會把它好好傳下去,從中汲取精神營養。」

吳學華深有感觸地表示:「中國消防影像文化工程」專著創作雖然出自本人之手,但這是在公安消防部隊關懷下由全體官兵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今天故宮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接受捐贈,不僅體現了對公安消防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公安消防部隊文化建設成果的厚愛,也是對公安消防文化工作者堅守初心、富有擔當、身體力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真切勉勵。衷心希望這套「中國消防影像文化工程」專著能為傳播消防知識,傳承消防精神,宣傳中華文明而發揮積極的作用。

儀式結束後,吳學華還向駐守在故宮博物院的北京消防總隊故宮中隊官兵贈送了「中國消防影像文化工程」珍藏版全套專著。

吳學華「中國消防影像文化工程」全套專著,以中國消防百年發展歷史為背景,以消防人道職業精神為編輯主線,以北京、上海等地為典型並包容全國的視野,以簡約自然質樸的視覺敘事方式, 以文化工程化製作理念,以影像積澱融合歷史文獻的力量,以編著者消防職業生涯的攝影創作沉澱——文化見證歷史的獨特視角, 支撐起全套專著脈絡。真實、全面、穿透性地展示中國消防百年歷史的滄桑巨變,特別凸顯了新中國公安消防事業發展的偉大成就。猶如創建了一個生動鮮活的中國消防歷史影像「博物館」。對於宣傳普及消防知識,提高民眾防火意識;加強對中國消防史研究,傳承中國公安消防文化,具有彌足珍貴的史料價值,填補了中國消防發展史的影像空白。

吳學華向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小城介紹「中國消防影像文化工程」全套專著創作情況。

李小城副院長代表故宮博物院接受吳學華捐贈「中國消防影像文化工程」珍藏版全套專著。

吳學華向駐守在故宮博物院的消防中隊官兵贈送「中國消防影像文化工程」珍藏版全套專著。

吳學華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中國消防影像文化工程」珍藏版全套專著。

相關焦點

  • 今天,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開放!
    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宣布從5月1日起有序開放。故宮博物院【開放時間】8:30至17:00(16:00停止入院),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購票指南】1.實行實名制預約參觀,觀眾朋友可通過故宮博物院網絡售票網站(https://gugong.ktmtech.cn/),使用第二代身份證或護照信息預約購票,當日24時前可預約10日內門票。
  • 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五一恢復開放
    昨晚,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紛紛發布公告,明確自5月1日起有序開放。其中,故宮博物院實行預約、錯峰、限流參觀。結合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和實際情況,目前開放前三殿、後三宮、御花園、外西路、壽康宮、慈寧花園區域的室外展區及東西六宮部分院落。珍寶館、鐘錶館等室內展廳和室內服務場所暫不開放。
  • 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皇家宮殿,國家5A級旅遊景點,世界五大宮之首,世界文化遺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從2014年1月1日起,北京故宮博物院幾乎每周一閉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即紫禁城內。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
  • 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媲美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玉器珍品名錄
    臺北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48年,前身是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105萬件),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
  • 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曾是他捐贈,晚年生病進高級病房:你級別不夠
    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曾是他捐贈,晚年生病進高級病房:你級別不夠老話說得好:亂世黃金,盛世古董。很多人想著一夜暴富,就開始自己收集古董,等著轉手賣個好價錢。而相信很多人都對故宮博物館收藏的文物非常的感興趣,那麼這些文物都是怎麼來的呢?就牽扯到的我們的主人公。靠著政府部門也是很難辦到的。而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故宮博物院大多數文物的捐獻者,他就是張伯駒。張伯駒於1918年從袁世凱的陸軍混成模範團騎兵科畢業,先後在軍閥曹錕、吳佩孚、張作霖等部任職,曾任過調參議。
  • 博物館和博物院有什麼區別?故宮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級別一樣嗎
    比如故宮博物院是中央部委級;山西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河北博物院是省級;西安博物院是地市級;良渚博物院是縣級,它們都叫做博物院。為什麼有的叫博物院,有的叫博物館,這還要說到對它的英文名詞「museum」的翻譯。博物館本身是西方近代社會的產物,最早的博物館是阿什莫林博物館,它在1683年創立於英國牛津。
  • 臺北故宮博物院引入5G技術 將打造臺灣室內首間5G博物館
    【解說】8月29日,臺北故宮博物院與中華電信聯合舉辦「領航5G時代-文化、科技相遇在故宮」記者會。會上,雙方籤署合作備忘錄,宣布將打造全臺灣首間室內5G博物館。  據介紹,臺北故宮博物院210展廳將作為實驗展覽館首先覆蓋5G信號,並計劃於2019年11月對觀眾開放。展覽廳將提供虛實整合的互動服務,觀眾可通過「智慧眼鏡」直接看見珍貴文物背後的故事。
  • 瀋陽故宮博物院與韓國國立古宮博物館交流展籤約
    於海洋 攝中新網瀋陽7月4日電 (沈殿成)瀋陽故宮博物院與韓國國立古宮博物館交流展協定籤約儀式,7月4日在瀋陽舉行,韓國國立古宮博物館館長池炳穆一行四人專程赴瀋陽參加籤約儀式。此次籤約明確了未來兩年雙方展覽交流的計劃。
  • 歷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名單 單霽翔簡歷資料照片
    回國以後,歷任北京市規劃局副局長,北京市文物局局長,房山區區委書記,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主任,國家文物局局長。2012年1月,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為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物學會會長,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  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師從兩院院士吳良鏞教授,獲工學博士學位。被聘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院校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 博物館 | 細數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之富舉世公認,典藏品數量近七十萬件,且由於不斷接受捐贈與購藏,藏品每年都在不斷增多,其中以陶瓷、書畫、青銅器最為完整。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共約60萬件,書法、古畫等14類。
  • 同屬中國三大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居然是親戚!
    我們都知道,南京有個南京博物院,臺北有個臺北故宮博物院。但關於這兩個博物院有什麼交集,卻少有人知道。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寫的便是與這兩個博物院相關的一個機構,叫中央博物院,它在當年是一個理想的時代產物。
  • 北京博物館學會新設「歷史與藝術影像專業委員會」
    順義區的雅昌藝術中心二樓會議廳,滿頭白髮的祁慶國老先生聲音洪亮、中氣十足地宣讀著北京博物館學會關於成立歷史與藝術影像專業委員會的批覆,並向大會提交了歷史與藝術影像專業委員會推薦委員候選人名單。 北京各博物館的館長及其代表們一大早驅車十數公裡,帶著自己的問題與需求參加了此次會議。歷史與藝術影像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華辰影像拍賣的創始人李欣女士在發言中強調指出,影像作為一種特殊的媒介,它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民間已經出現專門的影像收藏機構,公立機構一開始認可其文物及藝術的價值。今天與會的發起單位及各博物館是這方面的先知先行者。
  • 郵票上的《國家寶藏》——故宮博物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8090集郵,ID:jiyou809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作為第三季的「開門」博物館,依舊是自然是我們熟悉的——故宮博物院。故宮舊稱「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國古代建築精粹的集大成者;是六百年風雲滄桑的見證者;是璀璨輝煌的中華文明的代表者。
  • 更名「華夏博物館」?民進黨要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黑手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將改隸屬於臺文化部門管轄,引起爭議。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疾呼要三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關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爭議,經常圍繞在文物歸屬以及文物背後象徵的意義。這次有心人卻從組織改造下手,傳出將改隸臺文化部門,並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行政機構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
  • 更名「華夏博物館」? 民進黨要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黑手了
    國民黨「立委」林奕華則認為,國際級博物館有保持超越性及獨立性的必要,將臺北故宮博物院納進文化部門茲事體大,她並不贊成。林奕華說,她曾詢問院長吳密察,「他說在接到一通臺行政機構的電話,詢問各國國際級博物館的組織如何,但不表示對改組沒問題,今天台北故宮博物院沒參與質詢,這樣討論不被尊重。」
  • 巴西博物館毀於火災,中國故宮消防有「妙招」,不信你請看!
    近日,一則令人悲傷的消息震驚世界,巴西國家博物館被一場大火燒毀。這裡曾經是葡萄牙王室和巴西王室的皇宮,博物館超過2000萬件無價之寶在火災過後僅有10%得以倖存,叫人痛心不已。雖火災的原因仍不得而知,但博物館中缺少噴水滅火系統絕對是導致火勢無法控制的主要原因,據巴西當地消防部門稱,博物館消防設施形同虛設,消防員不得不從附近的湖泊中取水。雖然我們不想從這次災難中去印證「遠水救不了近火」的道理,但我們應該深刻反思以採取防範措施。
  • 漫步臺北故宮博物院
    新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歲誕辰,命名為「中山博物院」。同時,臺灣當局的「行政院」公布了「國立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條例規程,其中規定:「將來國家統一後,故宮文物仍交回本院」。1965年11月12日,臺北故宮博物院正式開館。至此,運往臺灣的國寶開始有了良好的保存和展覽環境。也正是由這一天開始,中國有了兩個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比北京故宮博物院晚成立40年。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臺「行政院」回應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灣「中央社」報導稱,臺「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今天(12月1日)說,臺「行政院」在討論組改案的過程,從沒有討論到任何臺北故宮改名的方案,也就是「故宮沒有要改名」,他還說「請外界勿再以訛傳訛」。臺北故宮博物院(中時資料圖)報導稱,外傳原隸屬於臺「行政院」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未來可能改隸屬於臺「文化部」,成為三級機關。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去中國化」?新院長竟然說不排除在故宮裡建...
    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是大陸遊客訪臺必去景點之一。整座建築為白牆綠瓦的中國傳統宮殿樣式,而館內來自大陸的翡翠白菜、毛公鼎、肉形石,更成為必看的故宮三寶。 不過,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故宮臺灣化」的聲音。從「中國文物」改為「國內外文物」,問題是臺北故宮博物院還有其他國家文物可以展出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還有,就是當年鬧的沸沸揚揚的成龍「授首」事件。2015年12月底,位於嘉義的臺北故宮南院開幕。成龍主動向南院捐贈了「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複製品,臺北故宮經過審慎評估,將之納入整體建築設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