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皇家宮殿,國家5A級旅遊景點,世界五大宮之首,世界文化遺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從2014年1月1日起,北京故宮博物院幾乎每周一閉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即紫禁城內。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從2014年1月1日起,北京故宮博物院幾乎每周一閉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即紫禁城內。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故宮博物院的建院和開放,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王朝政府宣布退位,這座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根據當時臨時革命政府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溥儀卻被允許「暫居宮禁」,即紫禁城後部的「後寢(內廷)」。當時的政府決定,將熱河(承德)行宮(即承德避暑山莊)和盛京(瀋陽)故宮的文物移至故宮前半部的「前朝(外朝)」部分,於1914年成立了古物陳列所溥儀居宮內,一直與亡清殘餘勢力圖謀復闢,且以賞賜、典當、修補等名目,從宮中盜竊大量文物,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嚴重關注。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組織攝政內閣,修改對清皇室優待條件,將溥儀逐出宮禁,接管了故宮,同時成立「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負責清理清皇室公、私財產及處理一切善後事宜。1925年9月29日,「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制訂並通過了《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大綱》,設臨時董事會「協議全院重要事物」,由董事嚴修、盧永祥、蔡元培、熊希齡、張學良、張璧、莊蘊寬、鹿鍾麟、許世英、梁士詒、薛篤弼、黃郛、範源濂、胡若愚、吳敬恆、李祖紳、李仲三、汪大燮、王正廷、于右任、李煜瀛等21人組成。又設臨時理事會「執行全院事物」,有理事9人。
下建古物館、圖書館。李煜瀛為臨時董事兼理事長,易培基任古物館館長,陳垣任圖書館館長。「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曾對故宮文物逐宮逐室地進行了清點查收,事竣後整理刊印出《故宮物品點查報告》共6編28冊,計有9.4萬餘個編號117萬餘件文物。據1925年公開出版的《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報告》一書所載,清代宮廷遺留下來的文物包括三代鼎彝、遠古玉器、唐宋元明之書法名畫、宋元陶瓷、琺瑯、漆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匏、金銅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嬪服飾、衣料和家具等等。可謂金翠珠玉,奇珍異寶,天下財富,盡聚於此。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為此故宮博物院下設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分別組織人力繼續對文物進行整理,並就宮內開闢展室,舉辦各種陳列,還編輯出版多種刊物,公開資料,進行宣傳。各項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人文薈萃,極一時之盛。經過一年的緊張籌備,於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門前廣場舉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禮,並通電全國,宣布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開放的第一天,人們以爭先一睹這座神秘的皇宮及其寶藏為快,北京市內萬人空巷,交通為之堵塞,此亦成為當天各大報紙的重大新聞。管理機構調整,1951年故宮博物院業務管理機構進行了調整,院以下設陳列、保管、群眾工作、古建築管理等部及圖書館。文獻館改稱檔案館,後劃歸中央檔案局,成立了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1954年建立了文物印刷工廠。同年夏吳仲超接替馬衡任院長。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故宮博物院設有陳列、保管、群眾工作、古建築管理、開放管理、服務等部及研究室、圖書館、出版社、文物修復廠、文物保護科學實驗室、古代建築修繕隊、安全保衛處等機構。文物整理充實和庫房維修,1949年以後,對故宮的文物重新進行了整理編號,計有「故」字號文物78萬餘件,加上新入藏的「新」字號文物21萬餘件,總數近百萬件。建院以來,對文物進行了科學鑑定、分類,利用故宮舊有房屋按文物類別建立了一系列庫房。為確保文物安全,除了不斷改善庫房條件、制定嚴格的文物保管和使用規章制度外,逐步引進現代化設備,開展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對原有損傷、殘壞、破舊的文物,進行了修復,重要文物加以複製,迄1985年累計達1.1萬餘件。為保護好這批數量巨大的古物瑰寶,從五六十年代起對原有庫房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採取了防潮、防蟲的各種措施。九十年代後又建立了新的文物庫房,可入藏文物六十餘萬件。新庫房恆溫、恆溼,防火、防盜,並採用現代化技術自動控制,可保文物安全無虞。自1950年開始,組建了文物修復工廠,1980年擴建為文物保護科學技術部,繼承、利用傳統工藝技術和引進自然科學新成果,對殘損的文物進行修復,數十年來為本院及兄弟單位累計修復文物達十一萬餘件。
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中心,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佔地面積723600餘平方米,周圍環以10米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筒子河)。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南名午門,北稱神武門,左右為東華門、西華門,其中午門為參觀入口,神武門為參觀出口。城內古建築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一說為163,000平方米),整組宮殿建築布局謹嚴,秩序井然,布局與形制均嚴格按照封建禮制和陰陽五行學說設計與營造,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外朝:紫禁城前半部(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東西輔以文華殿和武英殿,統稱為「外朝」,是明、清兩代皇帝辦理政務、舉行朝會及其他重要慶典的場所。三大殿建於高8.13米的3層漢白玉石臺基上。後寢區,又稱內廷,為紫禁城北部皇室生活區域的統稱。這裡以皇帝、皇后的正寢宮殿乾清、坤寧二宮為中央,東、西分布皇帝的便殿,和后妃們居住的東六宮、西六宮,以及皇子們生活的乾東五所、乾西五所等院落。再向東為乾隆皇帝興建起的太上皇宮殿院落寧壽宮區,外西路則是供太后、太妃們養老的慈寧宮、壽康宮、壽安宮等區域。雖然有部分清宮舊藏文物於1948到1949年遷往臺北故宮,但通過收回溥儀私帶出宮的珍品,接受民間捐贈,並參與考古發掘,故宮博物院在1949年以後進一步豐富了館藏,文物總數達到1807558件,其中珍貴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標本7577件,涵蓋幾乎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幾乎所有文物門類。
宮廷原狀,常設陳列。故宮博物院依據史書和檔案,以文物和複製品為中心,按照曾經在此發生的明清歷史,在部分古建築內系統展示了明清時期的宮廷陳列。進行原狀陳列的宮殿有:外朝前三殿區:太和殿:外朝中心建築,位於太和門以北。殿內設有「建極綏猷」匾、雕龍髹金大椅(龍椅)、雕龍髹金屏風、蟠龍金柱。中和殿:位於太和殿以北。殿內設有「允執厥中」匾、兩乘肩輿。保和殿:位於中和殿以北。殿內設有「皇建有極」匾。內廷後三宮區:乾清宮:內廷中心建築,位於乾清門以北。殿內設有「正大光明」匾,是秘密建儲的用具。交泰殿:位於乾清宮以北。殿內設有「無為」匾、存放清二十五寶的寶盝、乾隆帝御製《交泰殿銘》、銅壺滴漏、大自鳴鐘。坤寧宮:位於交泰殿以北。殿內設有薩滿教祭神場所和皇帝大婚的洞房。內廷養心殿區:養心殿是清雍正以後的皇帝寢宮,位於內廷西六宮區以南、後三宮區以西。殿內設「中正仁和」匾,東暖閣是慈禧垂簾聽政處,西暖閣西側小室是著名的三希堂。內廷西六宮區:太極殿:內廷西六宮之一,與長春宮構成一封閉院落。長春宮:內廷西六宮之一,院內廊壁有晚清《紅樓夢》壁畫。翊坤宮:內廷西六宮之一,與儲秀宮構成一封閉院落。儲秀宮:內廷西六宮之一,慈禧曾在此長期居住,殿內裝修考究。後殿麗景軒設「溥儀生活展」,依據《清室善後委員會的點查報告》復原了溥儀用餐的情景,展示末代皇帝中西合璧的生活。
內廷外東路區(寧壽宮區):皇極殿:紫禁城東北部寧壽宮區的中心建築,位於寧壽宮區內,僅在: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小長假各開放5天(從政府公布休假日期的前一天開始開放);十一黃金周從9月29日至10月8日開放;暑假期間從7月1日至8月26日開放。參觀皇極殿需要另外購買珍寶館(即寧壽宮區)10元門票,售票處設在寧壽宮區南側的錫慶門外。重要須知,自2011年7月2日起,故宮博物院實行自南向北單向參觀路線:午門(南門)只作為參觀入口,觀眾一律從午門進入故宮;神武門(北門)只作為參觀出口,觀眾參觀結束後可由神武門或東華門(東門)離開故宮故宮博物院內任何場所都嚴禁吸菸。嚴禁亂塗亂畫。在展廳內拍照時請勿使用閃光燈和三腳架。交通指南。公交車:(一)故宮博物院午門(南門):天安門東站和天安西站。午門是唯一觀眾入口。1、天安門東站:1路、2路、10路、20路、82路、120路、37路、52路、126路、99路、203路、205路、210路、728路、專1路、專2路。下車後直接步行經端門到達故宮午門(南門)。2、天安門西站。1路、10路、37路、52路、99路、205路、728路、5路、22路、專1路、專2路。下車後直接步行經端門到達故宮午門(南門)。(二)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北門):故宮站和景山公園東門站。神武門是唯一觀眾出口。1、故宮站:101路、103路、109路、202路夜班、211路夜班、685路、619路、614路、609路、專1路、專2路、124路無軌電車。2、景山公園東門站:111路無軌電車。故宮博物院東華門(東門)和西華門(西門)平時僅做工作人員通道。地鐵1號線:天安門東站或天安門西站。溫馨提示:故宮博物院沒有專用停車場,最近的公共停車場在東華門外、景山后街與北海南門,車位有限,建議遊客搭乘公共運輸車輛到故宮博物院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