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

2020-12-20 小魚樂行家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皇家宮殿,國家5A級旅遊景點,世界五大宮之首,世界文化遺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從2014年1月1日起,北京故宮博物院幾乎每周一閉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即紫禁城內。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從2014年1月1日起,北京故宮博物院幾乎每周一閉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即紫禁城內。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故宮博物院的建院和開放,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王朝政府宣布退位,這座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根據當時臨時革命政府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溥儀卻被允許「暫居宮禁」,即紫禁城後部的「後寢(內廷)」。當時的政府決定,將熱河(承德)行宮(即承德避暑山莊)和盛京(瀋陽)故宮的文物移至故宮前半部的「前朝(外朝)」部分,於1914年成立了古物陳列所溥儀居宮內,一直與亡清殘餘勢力圖謀復闢,且以賞賜、典當、修補等名目,從宮中盜竊大量文物,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嚴重關注。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組織攝政內閣,修改對清皇室優待條件,將溥儀逐出宮禁,接管了故宮,同時成立「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負責清理清皇室公、私財產及處理一切善後事宜。1925年9月29日,「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制訂並通過了《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大綱》,設臨時董事會「協議全院重要事物」,由董事嚴修、盧永祥、蔡元培、熊希齡、張學良、張璧、莊蘊寬、鹿鍾麟、許世英、梁士詒、薛篤弼、黃郛、範源濂、胡若愚、吳敬恆、李祖紳、李仲三、汪大燮、王正廷、于右任、李煜瀛等21人組成。又設臨時理事會「執行全院事物」,有理事9人。

下建古物館、圖書館。李煜瀛為臨時董事兼理事長,易培基任古物館館長,陳垣任圖書館館長。「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曾對故宮文物逐宮逐室地進行了清點查收,事竣後整理刊印出《故宮物品點查報告》共6編28冊,計有9.4萬餘個編號117萬餘件文物。據1925年公開出版的《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報告》一書所載,清代宮廷遺留下來的文物包括三代鼎彝、遠古玉器、唐宋元明之書法名畫、宋元陶瓷、琺瑯、漆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匏、金銅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嬪服飾、衣料和家具等等。可謂金翠珠玉,奇珍異寶,天下財富,盡聚於此。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為此故宮博物院下設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分別組織人力繼續對文物進行整理,並就宮內開闢展室,舉辦各種陳列,還編輯出版多種刊物,公開資料,進行宣傳。各項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人文薈萃,極一時之盛。經過一年的緊張籌備,於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門前廣場舉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禮,並通電全國,宣布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開放的第一天,人們以爭先一睹這座神秘的皇宮及其寶藏為快,北京市內萬人空巷,交通為之堵塞,此亦成為當天各大報紙的重大新聞。管理機構調整,1951年故宮博物院業務管理機構進行了調整,院以下設陳列、保管、群眾工作、古建築管理等部及圖書館。文獻館改稱檔案館,後劃歸中央檔案局,成立了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1954年建立了文物印刷工廠。同年夏吳仲超接替馬衡任院長。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故宮博物院設有陳列、保管、群眾工作、古建築管理、開放管理、服務等部及研究室、圖書館、出版社、文物修復廠、文物保護科學實驗室、古代建築修繕隊、安全保衛處等機構。文物整理充實和庫房維修,1949年以後,對故宮的文物重新進行了整理編號,計有「故」字號文物78萬餘件,加上新入藏的「新」字號文物21萬餘件,總數近百萬件。建院以來,對文物進行了科學鑑定、分類,利用故宮舊有房屋按文物類別建立了一系列庫房。為確保文物安全,除了不斷改善庫房條件、制定嚴格的文物保管和使用規章制度外,逐步引進現代化設備,開展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對原有損傷、殘壞、破舊的文物,進行了修復,重要文物加以複製,迄1985年累計達1.1萬餘件。為保護好這批數量巨大的古物瑰寶,從五六十年代起對原有庫房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採取了防潮、防蟲的各種措施。九十年代後又建立了新的文物庫房,可入藏文物六十餘萬件。新庫房恆溫、恆溼,防火、防盜,並採用現代化技術自動控制,可保文物安全無虞。自1950年開始,組建了文物修復工廠,1980年擴建為文物保護科學技術部,繼承、利用傳統工藝技術和引進自然科學新成果,對殘損的文物進行修復,數十年來為本院及兄弟單位累計修復文物達十一萬餘件。

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中心,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佔地面積723600餘平方米,周圍環以10米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筒子河)。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南名午門,北稱神武門,左右為東華門、西華門,其中午門為參觀入口,神武門為參觀出口。城內古建築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一說為163,000平方米),整組宮殿建築布局謹嚴,秩序井然,布局與形制均嚴格按照封建禮制和陰陽五行學說設計與營造,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外朝:紫禁城前半部(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東西輔以文華殿和武英殿,統稱為「外朝」,是明、清兩代皇帝辦理政務、舉行朝會及其他重要慶典的場所。三大殿建於高8.13米的3層漢白玉石臺基上。後寢區,又稱內廷,為紫禁城北部皇室生活區域的統稱。這裡以皇帝、皇后的正寢宮殿乾清、坤寧二宮為中央,東、西分布皇帝的便殿,和后妃們居住的東六宮、西六宮,以及皇子們生活的乾東五所、乾西五所等院落。再向東為乾隆皇帝興建起的太上皇宮殿院落寧壽宮區,外西路則是供太后、太妃們養老的慈寧宮、壽康宮、壽安宮等區域。雖然有部分清宮舊藏文物於1948到1949年遷往臺北故宮,但通過收回溥儀私帶出宮的珍品,接受民間捐贈,並參與考古發掘,故宮博物院在1949年以後進一步豐富了館藏,文物總數達到1807558件,其中珍貴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標本7577件,涵蓋幾乎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幾乎所有文物門類。

宮廷原狀,常設陳列。故宮博物院依據史書和檔案,以文物和複製品為中心,按照曾經在此發生的明清歷史,在部分古建築內系統展示了明清時期的宮廷陳列。進行原狀陳列的宮殿有:外朝前三殿區:太和殿:外朝中心建築,位於太和門以北。殿內設有「建極綏猷」匾、雕龍髹金大椅(龍椅)、雕龍髹金屏風、蟠龍金柱。中和殿:位於太和殿以北。殿內設有「允執厥中」匾、兩乘肩輿。保和殿:位於中和殿以北。殿內設有「皇建有極」匾。內廷後三宮區:乾清宮:內廷中心建築,位於乾清門以北。殿內設有「正大光明」匾,是秘密建儲的用具。交泰殿:位於乾清宮以北。殿內設有「無為」匾、存放清二十五寶的寶盝、乾隆帝御製《交泰殿銘》、銅壺滴漏、大自鳴鐘。坤寧宮:位於交泰殿以北。殿內設有薩滿教祭神場所和皇帝大婚的洞房。內廷養心殿區:養心殿是清雍正以後的皇帝寢宮,位於內廷西六宮區以南、後三宮區以西。殿內設「中正仁和」匾,東暖閣是慈禧垂簾聽政處,西暖閣西側小室是著名的三希堂。內廷西六宮區:太極殿:內廷西六宮之一,與長春宮構成一封閉院落。長春宮:內廷西六宮之一,院內廊壁有晚清《紅樓夢》壁畫。翊坤宮:內廷西六宮之一,與儲秀宮構成一封閉院落。儲秀宮:內廷西六宮之一,慈禧曾在此長期居住,殿內裝修考究。後殿麗景軒設「溥儀生活展」,依據《清室善後委員會的點查報告》復原了溥儀用餐的情景,展示末代皇帝中西合璧的生活。

內廷外東路區(寧壽宮區):皇極殿:紫禁城東北部寧壽宮區的中心建築,位於寧壽宮區內,僅在: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小長假各開放5天(從政府公布休假日期的前一天開始開放);十一黃金周從9月29日至10月8日開放;暑假期間從7月1日至8月26日開放。參觀皇極殿需要另外購買珍寶館(即寧壽宮區)10元門票,售票處設在寧壽宮區南側的錫慶門外。重要須知,自2011年7月2日起,故宮博物院實行自南向北單向參觀路線:午門(南門)只作為參觀入口,觀眾一律從午門進入故宮;神武門(北門)只作為參觀出口,觀眾參觀結束後可由神武門或東華門(東門)離開故宮故宮博物院內任何場所都嚴禁吸菸。嚴禁亂塗亂畫。在展廳內拍照時請勿使用閃光燈和三腳架。交通指南。公交車:(一)故宮博物院午門(南門):天安門東站和天安西站。午門是唯一觀眾入口。1、天安門東站:1路、2路、10路、20路、82路、120路、37路、52路、126路、99路、203路、205路、210路、728路、專1路、專2路。下車後直接步行經端門到達故宮午門(南門)。2、天安門西站。1路、10路、37路、52路、99路、205路、728路、5路、22路、專1路、專2路。下車後直接步行經端門到達故宮午門(南門)。(二)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北門):故宮站和景山公園東門站。神武門是唯一觀眾出口。1、故宮站:101路、103路、109路、202路夜班、211路夜班、685路、619路、614路、609路、專1路、專2路、124路無軌電車。2、景山公園東門站:111路無軌電車。故宮博物院東華門(東門)和西華門(西門)平時僅做工作人員通道。地鐵1號線:天安門東站或天安門西站。溫馨提示:故宮博物院沒有專用停車場,最近的公共停車場在東華門外、景山后街與北海南門,車位有限,建議遊客搭乘公共運輸車輛到故宮博物院參觀。

相關焦點

  • 北京文化底蘊之故宮和故宮博物院有什麼區別?
    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故宮博物院藏品豐富,幾乎涵蓋了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幾乎所有文物門類。銅器方面:故宮是世界上收藏中國青銅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
  • 衛星看中國四大博物館,北京故宮面積最大,陝西博物館藏品最多
    >分別是北京故宮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西安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館)下面我們用衛星地圖看看這四座博物館一、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位於我國首都北京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它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香港視角演繹故宮文化
    北有北京故宮博物院。雕梁畫棟,堆金彩畫,稀世珍寶,匠人工藝……紫禁城見證六百年歲月流轉,故宮博物院沉澱九十五載寒來暑往,故宮文化凝聚五千年華夏文明之美。南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西眺大嶼,南望港島,上寬下窄,中西合璧……西九龍文化區緊鄰維港,故宮文化博物館2022年預計啟幕,將故宮文化繼往開來,承先啟後。
  • 巔峰PK: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誰更厲害?
    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其實是一母同胎。抗戰爆發前夕,國民政府計劃將重要文物南遷。敗退臺灣之時,所運走的文物,便是其中的相當一部分。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對比,吵了許多年。同為中國綜合性大型博物館首屈一指的存在,實力到底哪家強,不如看一下館藏寶物的比對!建築PK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封頂(香江在線)
    薄薄的綠紗下,這座承載著文化互鑑之美的香港新地標雛形初現,既傳統又現代,既厚重又簡約,將為維多利亞港畔增添一分亮麗色彩。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和香港西九龍文化區管理局合作推動的文化項目。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封頂儀式時表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定位為一座世界級的中國文化藝術博物館,它背靠祖國,紮根香港,放眼世界,致力於推動中國藝術和文化的研究和欣賞,促進世界文明的對話。當故宮紅牆遇上維港碧波,東西融匯的別樣魅力由此迸發。
  • 媲美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玉器珍品名錄
    臺北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48年,前身是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105萬件),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
  • 臺灣故宮博物院之行
    國立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座落於臺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研究重鎮。臺北故宮博物院建造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為中國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
  • 吳學華向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捐贈消防影像專著
    故宮博物院藏品獨特而絕無僅有,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結構宮殿建築群。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所在,也是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作為世界級大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記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足跡,展示著我們偉大祖國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社會發展的光輝成就,是中華兒女傳承歷史、開拓未來的精神家園。
  • 臺灣最大博物館,內藏文物近70萬件,人稱「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位於臺北士林區,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研究重鎮。博物館始建於1962年,耗時3年完成,佔地面積近16公頃,外觀為中國傳統宮殿建築,白牆綠瓦、依山傍水、氣勢恢宏、富有民族特色。臺北故宮博物院集中華文物之大成,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70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 漫步臺北故宮博物院
    歷史往往要留下一些滄桑和遺憾,藝術瑰寶在歷史的變化中常常或聚或散。中國的藝術瑰寶在20世紀前,多集中於皇宮內府,20世紀初集中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在20世紀中葉,一宮國寶紛飛兩岸,「故宮博物院」也隨之有了兩個: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分別庋藏著中華民族的國寶。
  • 木之森美學館:北京故宮博物院香文化研究員萬秀鋒專題講座圓滿成功!
    (原標題:木之森美學館:北京故宮博物院香文化研究員萬秀鋒專題講座圓滿成功!)
  • 臺北故宮博物院:隱藏於青山之下,嵌於萬綠之中!
    中國有兩個故宮,一個是北京故宮,一個是臺灣故宮。對於這兩個故宮,人們是這樣評價的:北京故宮,有宮無寶;臺灣故宮,有寶無宮。在這個小故宮,我在那宮外、宮內徘徊了半天,想起了中國那絕大部分的國寶如何通過蔣介石最終輾轉的在這裡落地,心裡不禁感慨萬千。無論這國傳之寶最終在哪裡,只要它們安然無恙的保存下來了、保存在我們龍的傳人手裡,就好。
  • 操辦全世界最成功的展覽——對話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
    2000年民進黨陳水扁上臺後,一直強調把臺灣本土文化和藝術融入臺北故宮的收藏,試圖通過強調臺灣本土歷史割裂與大陸的聯繫。2006年1月,扁系人馬林曼麗接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當被問及如何看待與北京故宮合作時,用詞不無傲慢:「對大陸北京故宮,與其說合作不如先競爭,我相信臺灣故宮的優勢要勝過北京。
  • 中國十大博物館旅遊景點排行榜!
    下面本文為大家羅列了中國十大著名博物館及其具體信息供大家了解參考,快來看看中國十大博物館究竟是哪十大吧!   1、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皇家宮殿,國家5A級旅遊景點,世界五大宮之首,世界文化遺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
  • 瀋陽故宮博物院與韓國國立古宮博物館交流展籤約
    於海洋 攝中新網瀋陽7月4日電 (沈殿成)瀋陽故宮博物院與韓國國立古宮博物館交流展協定籤約儀式,7月4日在瀋陽舉行,韓國國立古宮博物館館長池炳穆一行四人專程赴瀋陽參加籤約儀式。此次籤約明確了未來兩年雙方展覽交流的計劃。
  • 中國「最有名」的五大歷史博物館,北京就佔了兩個,你去過幾個
    歷史博物館是了解一個國家一個地方歷史的重要場所,一般收藏著許多古代珍貴文物,是了解歷史的最好證據,很多人去旅行也喜歡去看博物館,那中國最有名的五大歷史博物館,你去過嗎,你去過幾次。中國首屈一指的歷史博物館是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即紫禁城,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現有藏品總量已有180餘萬件,金清珠玉、紀鎮怡寶、天下財富匯聚於此,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文件,收藏品豐富,世界罕見,成為去北京必去的景點之一。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關注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中華文物博物館,足以與世界級的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及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分庭抗禮,鼎足而立。這個舉世聞名的文化品牌是如何建立的?建立過程的艱辛又何其不易?若說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的政策目的是為區隔「北京故宮」,或是「去中國化」,那就更令人大惑不解了!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雖然原都屬於「故宮博物院」,但是藏品各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在數量上雖僅佔原「故宮博物院」的五分之一,但是許多珍品卻是精中之精的重寶。如今一個亮晃晃的金字招牌卻要白白讓給大陸獨享,有何可昭告天下的道理呢?
  • 中國最有名的五大歷史博物館,北京就佔了兩個,你去過幾個
    歷史博物館是了解一個國家一個地方歷史的重要場所,這些歷史博物館一般收藏有很多古代的珍貴文物,是了解歷史的最好見證。很多人旅遊也喜歡去看博物館,那麼,中國最有名的五大歷史博物館,你去看過嗎,去過幾個?中國首屈一指的歷史博物館就是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即紫禁城內,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現有藏品總量已達180餘萬件(套),金翠珠玉,奇珍異寶,天下財富,盡聚於此,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藏品之豐富,世界罕見,成為去北京必須要看的景點之一。
  •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Taipei『s National Palace Museum)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外雙溪
  • 北京故宮博物院必看十大國寶,你知道幾個?
    >通過國寶帶我們走進那段歷史,了解那時的人和事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的國寶當然不只這三樣其他必看的十大國寶,你知道幾個?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佔地面積723600餘平方米,周圍環以10米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筒子河),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