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之森美學館:北京故宮博物院香文化研究員萬秀鋒專題講座圓滿成功!

2020-12-24 網易新聞

(原標題:木之森美學館:北京故宮博物院香文化研究員萬秀鋒專題講座圓滿成功!)

中華上下五千年,一牆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凝結在文化長河之中的傳統文化底蘊,是歷史的文脈、民族的記憶、精神的基因,相傳延續香火血脈,是赤子之責,亦是使命。

△ 北京故宮博物院香文化研究員 萬秀鋒

2020年12月12號,由木之森美學館、伍仟香業主辦的 「宮廷香事,延綿千年」之萬秀鋒中華香文化傳承專題講座在廈門湖裡區萬銀陽光文創園成功舉行,廈門市文旅局黨組織成員、二級巡視員李雲麗,湖裡區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楓,民進廈門市委會組織處處長鍾黎璇,民進廈門市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李明輝,福建省沉香協會常務副會長、木之森美學館創始人廖木森,故宮博物院宮廷香文化研究館員萬秀鋒,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副館長書記林殷瓊,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宣教部主任潘志芳,陳式太極拳第十三代傳人張振龍,廈門路橋景觀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廈門大學、福州大學客座教授、中國著名景觀藝術設計大師王健,廈門致易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賢明等出席本次活動。

中國傳統香文化以其獨特的魅力令人心生嚮往,其中所蘊含的更是中國古代文人雅士香雅的品格以及對美好高雅生活的追求嚮往。其所蘊含的魅力值得我們今人去探尋研究。中國宮廷香文化是中國香文化歷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宮廷用香,更吸收了民間用香文化和外來香文化,糅合皇室用香特點之後,就形成了獨特的宮廷香文化,並且也掀起了自上而下的效仿風潮,帶動民間用香方式。萬秀鋒老師針對清宮用香文化、宮廷生活用香、居室薰香等內容進行分享,並展示了一系列清宮香藥方。

△ 北京故宮博物院香文化研究員 萬秀鋒講座

△ 木之森美學館 中華香禮表演

△ 木之森美學館 香道表演

沉香以其獨有的香味,能夠讓人靜下心來,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在乎外物,感受自身,木之森美學館在城市之間,打造大美仙境,把文化與空間相結合,成就時尚美學空間。把中國傳統文化與時尚結合,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夠真正的接納傳統文化,把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 木之森集團董事長 廖木森(左)

木之森美學館始終將中國傳統香文化與品牌理念牢牢結合,把傳承中國傳統香文化視為己任,為更好傳承中國傳統香文化,廖木森先生帶領萬秀鋒老師和出席本次活動的領導嘉賓參觀了木之森集團沉香博物館、香學堂、非遺制香館、雅器香爐館、沉香鑑定中心,萬秀鋒老師在參觀過程中與木之森美學館創始人廖木森先生就傳統香文化展開交流溝通,並提出了指導意見。

樹立文化自信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職責,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魂聚力。木之森美學館近年來通過講座的形式,致力於向更多香友傳播文化的力量,樹立文化自信,助力文化強國,取得了很好的反饋和效果,未來這一形式還將繼續發揚光大!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北京文化底蘊之故宮和故宮博物院有什麼區別?
    毋容置疑,北京是一座文化底蘊相當豐厚的城市。它在歷史上曾是六朝都城,從燕國起到2019年的今天,這2000多年裡,北京市在各個方面都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內涵,這些使得北京的文化底蘊日漸加深。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
  • 與故宮來一場親密接觸 故宮博物院公益講座亮相蘇州尹山湖美術館
    為了收納這些藏品,明清兩代的皇帝專門設立內廷作坊和宮廷御用作坊造辦處,「集天下之良才,四海之巧匠」打造了不少精美的包裝匣盒。這些宮廷包裝保護功能和藝術創意兼備,其材料的應用及製作工藝等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它們和皇家典藏相互輝映,衍生出了精巧細緻的包裝藝術與文化。
  • 臺灣故宮博物院之行
    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紫禁城、瀋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餘件文物。2015年底,位於嘉義縣太保市的臺北故宮南院即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院將建成開館試運營。
  • 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閩南師範大學師生走進木之森集團開展「香學之旅」!
    閩南師範大學&木之森集團香文化研學活動12月20日,木之森集團向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的師生們香文化研學主題活動,並完成共建實訓基地籤約儀式,響應國家國 務院提出的「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偉大方針,通過沉香博物館參觀
  • 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皇家宮殿,國家5A級旅遊景點,世界五大宮之首,世界文化遺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從2014年1月1日起,北京故宮博物院幾乎每周一閉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即紫禁城內。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
  • 趣說北京:《故宮二三事》之耳熟能詳的著名景點「故宮博物院」是...
    趣說北京:《故宮二三事》之耳熟能詳的著名景點「故宮博物院」是什麼?,今天帶大家聊聊故宮裡的二三趣事。  現在北京必打卡的經典之一的「故宮博物院」,具體是指什麼呢?故宮博物院這5個字可以分成兩個層面解讀,一個是故宮,一個是博物院。故宮是什麼意思?故宮是過去的宮殿,直接解讀就是這個意思。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從1420年到今天已經整整600年了。
  • 故宮博物院院長為基輔大學師生講述「故宮的世界」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將博大精深的故宮文化介紹給烏克蘭青年學子。 人民網基輔4月19日電(記者 譚武軍)4月19日,正在烏克蘭訪問的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應邀為基輔國立大學師生舉辦題為「故宮的世界,世界的故宮」專題講座,將博大精深的故宮文化介紹給烏克蘭青年學子。 講座中,單霽翔回顧了故宮輝煌的歷史,介紹了故宮的現狀及「故宮人」為發揚光大故宮文化而付出的努力。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關注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中華文物博物館,足以與世界級的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及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分庭抗禮,鼎足而立。這個舉世聞名的文化品牌是如何建立的?建立過程的艱辛又何其不易?若說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的政策目的是為區隔「北京故宮」,或是「去中國化」,那就更令人大惑不解了!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雖然原都屬於「故宮博物院」,但是藏品各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在數量上雖僅佔原「故宮博物院」的五分之一,但是許多珍品卻是精中之精的重寶。如今一個亮晃晃的金字招牌卻要白白讓給大陸獨享,有何可昭告天下的道理呢?
  • 第四屆全國高校非遺教師培訓班圓滿落幕
    顧軍教授主持結業儀式經過一周的教學,有「黃埔四期」之稱的全國高校非遺教師培訓班於8月7日下午圓滿落下帷幕原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先生和非遺司原司長馬文輝先生發來賀詞,北京聯合大學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院長張旗教授代表會議主辦方致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苑利先生做了總結髮言。
  • 媲美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玉器珍品名錄
    臺北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48年,前身是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105萬件),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
  •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Taipei『s National Palace Museum)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外雙溪
  • 「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亮相故宮博物院
    昨日下午,由北京冬奧組委和故宮博物院主辦的「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在故宮博物院舉行開幕儀式,著名導演張藝謀,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範迪安,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躍工等嘉賓到場參加。該展今日將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正式亮相,展覽至2021年2月5日結束。
  • 北京故宮博物院_2018故宮旅遊攻略
    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是一直嚮往的神聖之地,風景很美。故宮的建築群保存得非常完好,無論是恢宏的氣勢、絕佳的建築,還是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都讓人印象深刻。  北京故宮不可錯過的4個景點區  1、北京故宮四大景區之午門
  • 巔峰PK: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誰更厲害?
    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其實是一母同胎。抗戰爆發前夕,國民政府計劃將重要文物南遷。敗退臺灣之時,所運走的文物,便是其中的相當一部分。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對比,吵了許多年。紫禁城北京故宮,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殿宇重重,樓閣座座,千門萬戶,巍峨莊嚴。宮殿本身就是博物院的一大寶藏。
  • 臺北故宮博物院
    】60萬件   位於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建築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牆壁,潔白的白石欄杆環繞在青石基臺之上,風格清麗典雅。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之說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 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受邀前往蘭州大學交流,闡釋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為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資助育人,增強受助學生的文化自信、愛國情懷,培養感恩意識,全國學生資助中心與中國銀行將在蘭州大學舉辦「資助育人—文化藝術進校園」活動。活動邀請了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學院院長、著名博物專家單霽翔開展主題為「堅定文化自信,做中華文化的忠實守望者」的專題講座。講座將於2020年12月10日15:00時在蘭州大學城關校區西區大學生活動中心禮堂舉行。單霽翔,研究館員、高級建築師、註冊城市規劃師。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師從兩院院士吳良鏞教授,獲工學博士學位。
  • 寶島臺灣遊記之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灣行讓我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讓我感受到了兩岸文化是多麼的一脈相承,因為歷史和政治的原因又彼此被迫分離,這是多麼的讓人痛心,這對我們中華文明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多麼希望臺灣當局能夠早日回頭是岸,別只為了個人和團體利益而玷汙了整個民族的文化信仰。
  • 臺北故宮博物院:中華五千年文化的魅力
    故宮內是不能拍照的,東西是輪番展示的,所以不可能在同一天內看到所有的寶物。如果想要看翡翠白菜需要和人群打個時間差還算我們好運排了20分鐘終於看到了。160門票+100語音講解器,記得要帶證件抵押。雖然不是在原來地方了,房屋也是新的,但完全無法掩蓋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的魅力。布展做得相當棒,有很強互動性,很能增加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