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臻
圖|PR
繼8月份宣布籤署合作備忘錄後,吃瓜群眾們口水還沒來得及擦乾,福特和眾泰就又放出了猛料。
雙方昨天正式宣布達成合資協議,擬在浙江組建一家新的合資公司——眾泰福特汽車有限公司,各持50%股份。根據協議,新合資公司的投資總額為50億元人民幣,註冊資本17億元人民幣,將負責設計開發、生產並銷售一系列採用合資公司自主品牌的經濟型純電動乘用車型。
儘管新合資公司的正式成立還有待中國相關法規的批准,但一切似乎都已板上釘釘。
福特的「司馬昭之心」
怎麼說呢,在全球汽車行業向新能源發展的大背景下,福特汽車希望分得一杯羹之心,其實早已路人皆知。
早前福特就已經宣布將斥資45億美元推進其全球電氣化戰略。而中國這個全球新能源汽車增速最快的市場,必然是福特汽車電氣化戰略的重要一環。根據福特汽車的預計,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年銷售量將會達到600萬輛,其中,約400萬輛將是純電動車型。正因此,福特汽車計劃在2025年底前,實現在華銷售的70%以上的福特品牌包括長安福特全系車型都提供電氣化動力的選擇。
今年7月初,福特汽車公司集團副總裁兼亞太區總裁傅禮德(Peter Fleet)先生在接受專訪時表示,面對新能源車市場的發展,福特汽車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本月的廣州車展上,福特在華生產的第一款新能源車,福特蒙迪歐Energi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就將正式發布。同時在未來五年內,會向全球市場推出13款電動汽車,其中就包括向中國市場推出的一款全新的純電動小型SUV。
不過ACW就此時諮詢福特汽車中國相關人士時獲悉,此次與眾泰汽車達成的合作,並非涵蓋於45億美元之內,而是一項新增的投資項目。因此該合作可以被視作福特汽車針對中國市場新能源戰略的「雙管齊下」。
為什麼會是眾泰?
然而,在選擇其新能源戰略中國夥伴時,福特沒有在現有的兩個合作夥伴長安和江鈴之間做出選擇,卻跟眾泰結合,這是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的一點。
大家質疑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眾泰皮尺部的名聲實在不好聽。應該說,吃瓜群眾們的說法並非沒有道理,不論是抄襲問題,還是做工問題,亦或是目標客戶層次,眾泰對福特品牌應該都會有一定的拖累。
不過,從另一個理性的層面來說,單就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來看,眾泰其實真心是有所建樹的。作為中國最早進入純電動汽車市場的品牌之一,其早在2008年就開始涉足新能源車的生產,2009年在上海車展亮相的眾泰2008EV,是中國第一款工信部認證獲得銷售許可的純電動乘用車。今年前十個月,眾泰共計銷售出了超過22,300臺純電動車型,同比增長近16%。
可以說,在設計、生產和銷售小型純電動汽車方面,眾泰確實擁有非常豐富的經驗。而這些經驗既是長安和江鈴暫時缺乏的,也是福特汽車非常重視的部分,結合福特汽車的產品開發和技術能力,無疑有助於新合資公司的快速發展。
此外,此前比亞迪與戴姆勒、江淮與大眾,已均因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而結成合作夥伴關係。在具備新能源車技術研發能力和銷售經驗、且具有合資條件的企業並不多的背景下,福特的可選範圍委實也不大。
簡言之,隨著雙積分制度的日益臨近,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轉型正在進入「倒計時」階段,福特眾泰閃婚,提前布局新能源、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就是為了能在轉型之後依然佔據市場的主動權。
所以,孩子是不是要叫「福泰」當然不是重點,重點用傅禮德先生的話來說就是,「電動汽車市場將在未來中國汽車市場佔據相當大的份額,福特汽車希望成為該領域的領軍者,向中國消費者提供最強大的產品組合。」
祝福特好運,順便恭喜眾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