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幸」對稅務機關稽查,其中的套路也要略知一二。
1、聊天
聊天,是獲取信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比如心理諮詢要聊天,公安局審訊要聊天,有的考試也有面試環節聊一聊,一問一答中暴露出很多問題,獲取有用信息。
一般都是以一種非正式的閒聊,消除對方的戒備心理,不經意間的獲取到涉稅線索。而這也考驗了稅務稽查人員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敏捷的反應能力,信息提煉能力等等。
案例1:小王今年大學畢業,來到一家公司擔任出納崗位,兼顧報稅,不巧,這家公司被稅務稽查了,稅務機關在送相關文書並調取帳簿資料時,和小王聊起來了,開始不經意的誇讚小王年輕漂亮,聰明能幹,聊起家鄉美食,幾句話拉進了和小王的距離,後面就隨便聊起了企業的經營情況,一句話洩露了企業真實情況。這次隨機聊天也增加量小王的人生閱歷。
2、從自查報告表中發現涉稅問題
在開展稅務檢查前,稅務機關會下發《風險預警通知書》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自行對照現行稅收法律、法規進行自我檢查,查出涉稅問題,填寫「自查報告表」提交稅務機關並補繳相應稅款。這樣做,一方面是給納稅人一個自我糾正涉稅問題的機會,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專項檢查的工作效率,減輕下一步正式檢查的工作量。
後期納稅人自查並糾正問題後,稅務機關會針對這些自查報告表進行核查,再次發現問題。
案例2:某企業「自查報告表」顯示,該企業通過自查發現上一年度有一筆收入未申報繳納增值稅,於是填寫」自查報告表」並補繳了相應稅費。但檢查人員查看「自查報告表」所附稅票複印件時發現,補繳稅款「所屬期限」填寫的是補繳的時間,而不是上一年度納稅義務實際發生時間。也就是說這個錯誤導致自查的稅款雖然繳上去了,但後期又抵減了補繳年度的稅款,並未真實補繳,檢查人員指出了這一問題並依法進行了處理。
3、從不正常的會計分錄切入
會計分錄是帳務處理中對某項經濟業務的記錄,反映了經濟業務內容以及相關帳戶的增減變動情況,有一句話大家應該很熟悉: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而不正常的會計分錄,是指會計分錄不符合會計準則要求或者違反實際經濟業務情況,缺乏原始憑證支撐,未加解釋的調整收入成本費用等科目,會計分錄借貸方不平衡或帳戶不對應,臨近期末的明顯異常的會計憑證編制等。除了會計從業人員專業水平不高所致,不正常的會計分錄後面隱藏著很多涉稅問題。所以帳本也是稅務稽查的一個重點。
案例3:罕見的會計分錄。
在對某公司進行檢查時,稽查人員發現該公司2018年有這樣一筆會計分錄:
借:資本公積1000000
貸:未分配利潤1000000
稽查人員詢問財務得知,該企業是「新三板」上市企業,但最近業績不好,出現虧損。為使報表更「好看」些,經股東會研究決定,由原先股票溢價發行形成的資本公積「轉增」未分配利潤。
但是,這種會計處理可能存在涉稅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八條規定:「公司的公積金用於彌補公司的虧損、擴大公司生產經營或者轉為增加公司資本。但是,資本公積金不得用於彌補公司的虧損。」資本公積是投資者投入的資本金,未分配利潤是企業經營產生的收益,公司法不允許資本公積「轉增」未分配利潤是有道理的。但是,企業違規轉了,企業所得稅該如何處理呢?這個問題並沒有現成的法律條文給出答案,但是把轉增未分配利潤視為股東對企業的一種捐贈,從而將資本公積「轉增」未分配利潤部分計入當期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也不一定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