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稅務局披露了這樣一則稽查案例,分享給各位企業人:
深圳市地稅局第三稽查局對某工程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實施稽查,查實該企業通過工資單造假方式,少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該局依法對企業作出補繳個人所得稅50萬元,罰款25萬元的處理決定。稽查人員發現,該公司計提工資費用與實際發放的工資金額不一致,一些月份甚至相差將近20萬元。
稽查人員查看帳目中的相關憑證及企業納稅記錄,發現該公司每月按工資表計提工資費用並計算、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但在實際發放工資時卻按不同的金額做帳,並且記帳憑證後只附一張銀行代收付業務委託書,上面只有一個代發工資的總金額,並沒有員工工資的詳細發放清單。
稅務稽查人員約談了該公司主要負責人,向其進行了稅法宣講,該企業最終向稅務機關提供了真實工資發放清單和銀行轉款記錄。企業負責人承認,由於工資實行提成制度,員工每月收入與其業務量變化掛鈎起伏較大,為讓員工少繳納個人所得稅,企業採取了工資單造假的方式。根據該企業的違法事實,稽查人員依法對其進行了處罰。
上述案例,是通過「工資單造假」方式,來進行偷稅和漏稅。現實中,常有一些企業尤其是往來帳較大的企業,通過將經營收入掛往來帳的方式隱匿收入,少繳稅款,極具隱蔽性。然而,這樣類似的行為,存在很大風險,一旦被發現,不僅應繳稅款一分不能少,還要補繳滯納金甚至罰款,得不償失。
稅務稽查依法對納稅人的納稅行為進行監督檢查,促進其履行納稅義務,它是稅收徵管工作的「最後一道重要防線」。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根據稽查工作任務和計劃,按照計劃有序、依次安排的原則,每年按行業隨機選取重點稽查對象組織開展檢查,原則上每五年檢查一輪。
據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消息,自2018年8月,多部委聯合開展打擊虛開騙稅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以來,截至今年6月底,共檢查涉嫌虛開騙稅企業25.4萬戶,對16434名犯罪嫌疑人採取了強制措施,另有3131名嫌疑人主動投案自首。2020年稅務稽查怎麼進行?目前,稅務機關的數據主要來自稅務端、企業端和第三方涉稅數據交換,通過稅務端的彙算清繳、重點稅源、增值稅發票來獲取稅務端數據;通過企業財務報表、電子帳套和直報數據獲取企業端數據;以及通過第三方包括工商、海關、公安、財政等提供的資料,來獲取第三方數據,在儲備了這些數據的前提下,稅務局會根據各行業的風險特徵進行分析,再對風險性質相同的事項建立數據模型。 在建立了數據模型後,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三方共享的信息進行數據分析比對,確認企業是否存在異常。一旦存在問題,稅務局會與其他部門合作查處企業違規行為。在大數據時代,相信要獲取各類數據變得越來越便捷了。但數據的獲取其實只是一個方面,而更重要的可能是企業要有風險的意識,以及財務人員要有這個敏銳的思維,在平時的工作中就要予以防範。收入指標
財務在看收入的時候,一是要通過橫向與縱向的比較,來看看有無異常,另一方面也要跳出財務報表,將其與稅務報表相結合,看看稅收上的處理有沒有風險。
成本費用
成本費用的涉及面是比較廣的,不僅會對增值稅、所得稅等的繳納產生影響,還會涉及到收入、毛利等是否有問題。因此,這也是企業和財務應當重點關注的。
稅負率
企業對於稅負率的問題應該要予以充分地認識。對於稅負率的異常,要及時予以識別。雖然說可以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但是要注意,稅負率在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以及不同的年份可能都有比較大的差異,對於每個企業個體來講,也可能由於市場環境、享受到的稅收優惠、進行的稅收籌劃等不同的影響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關鍵還是要找到稅負率變化的原因,而不是單純地判斷高或者低。
事實上,應對最嚴稅務稽查企業最好的辦法就是守法合規,每一筆資金都清清白白,該繳納該承擔的稅款一分不差,而可以節約的稅款,企業也應當提前規劃。不過對企業來說,大多數都沒有專業的財稅專家,想要吃透國家政策,還是有些難度。 心周企服稅務診斷系列產品:通過稅務專家和智能診斷技術,對企業財稅數據進行分析,篩查交易處理、會計處理、稅務處理中的違法風險點和存在的納稅缺陷,並提供風險應對改進建議及相應諮詢服務,協助企業改進其運營能力。幫助企業規範稅務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稅務成本,有效控制和防範稅務風險,進而實現企業涉稅統一管控。
特別提醒!!!稅收籌劃的要點不是躲避稅收而是迎稅而上;籌劃的要點從頭到尾都必須建立於法律條文之上;稅收籌劃的要點必須保證長期穩定無風險的企業稅收環境。
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對稅收籌劃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納稅環境和納稅場景也有相應的需要結合實際調整的地方,這也是我們在選擇稅收籌劃方案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甄別比對的地方。好的稅務籌劃不僅立足於降低稅收成本那麼簡單,更能使企業價值得到提升,稅控管理更加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