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歷經億萬年歲月沉澱,經匠人之手雕琢而成。水貝,從一個邊陲村落,到「中國寶都」,只用40年不到的時間。
「中國珠寶看深圳,深圳珠寶看羅湖,羅湖珠寶看水貝」,在國內珠寶界,水貝舉足輕重。
黃金珠寶年收入佔全國市場份額50%,黃金、鉑金實物提貨量佔上海黃金交易所實物銷售量70%,這兩個數據閃爍著水貝珠寶的「光輝」。
12月20日,「羅湖雙周發布」會場上,羅湖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局長周建軍、深圳珠寶博物館館長王振帶領觀眾探尋水貝「珠寶秘境」,介紹水貝黃金珠寶集聚基地的過去、現狀與未來。
珠寶產業規模大 品牌集聚度高
在水貝黃金珠寶集聚基地,「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性示範基地」「國家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示範項目」,四個耀眼的頭銜熠熠生輝。
據介紹,600年前,水貝先祖張遠開村。「因水得財,因貝而富」,水貝因此得名。改革開放40年中,水貝故事再度被續寫升華。今天,水貝不僅僅是深圳羅湖區的一張產業名片,更是全國矚目的「中國寶都」,並且還在持續地拓展發展空間。
在水貝基地110萬平米的土地上,經營單位已達8900家,擁有29個珠寶類「中國馳名商標」、23個珠寶類「中國品牌」、23個珠寶類「廣東省著名商標」、26個珠寶類「廣東省名牌」,集聚六福珠寶、萃華珠寶、中國黃金、老鳳祥等10多家珠寶上市關聯企業,並培育了周大生等企業。
「水貝商事主體數目還在不斷增加,說明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周建軍說,除了產業規模大、品牌集聚度高,水貝也擁有核心競爭力。
水貝制定首個國家級珠寶指數——「水貝·中國珠寶指數」;編制並發布包含1個國家標準、7個行業標準、3個省級地方標準、8個聯盟標準、6個團體標準在內等25項各類標準;建設1.3萬平方米的設計師公共服務平臺,吸納20多家知名珠寶設計機構;實施技改投資倍增計劃、機器人替代計劃、創意設計獎勵計劃和規上工業企業研發中心全覆蓋計劃。
「今天的發布場地,在三年前還是一個普通的汽修廠。」周建軍表示,水貝依託城市更新釋放優質產業空間,目前,在建及已批覆的城市更新項目15個,為專業市場轉型升級奠定基礎。此外,水貝還採取綜合整治的方式,推動水貝萬山珠寶園、水貝工業區等園區轉型升級。
為保證「水貝珠寶」更具吸引力、可信力,水貝進一步加強完善配套服務,創建中國珠寶智慧財產權綜合服務中心,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成立國家貴金屬及珠寶質檢中心技術聯盟,優化質量檢測服務,集聚40多家檢測機構入駐,並著力打造國際一流、具備水貝特色的深圳珠寶博物館。
「數據顯示,中國人均持有珠寶量僅是世界發達國家的1/10左右。」周建軍表示,水貝在發展珠寶行業上仍任重道遠,發展空間廣闊。
實施「八大工程」 打造「一基地、四中心」
水貝下一步怎麼走?周建軍表示,羅湖正通過「一基地、四中心、八大工程」打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水貝樣本」,助力水貝進一步騰飛。
也即是,水貝將以打造「以頭部企業為主的總部集聚基地」為目標,朝向研發設計、智能製造、品牌運營、展示交易四個中心發展,開展智能製造、品牌化建設、市場拓展、人才培育、智慧財產權保護和標準化建設、國際化發展、產業鏈完善、環境優化八大工程建設。
為逐步擺脫加工製造、展示以及批發的傳統產業發展路徑,羅湖將實施智能製造示範工程,加快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研發和運用,推動珠寶產業全鏈條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型。
「年輕消費者跟上一輩,對珠寶的材質、樣式,以及對珠寶使用的場景,要求是完全不一樣的。」周建軍認為,在拓展珠寶終端消費市場方面,羅湖將推動水貝珠寶產業與婚慶產業、鐘錶產業、服裝產業等融合發展,並促使水貝片區從傳統工業園區向新興商圈轉變。
儘管有著「中國寶都」之稱,但周建軍坦言,水貝在品牌知名度、集聚度等方面與國際還有較大差距。為此,羅湖將支持水貝珠寶企業在海內外舉辦品牌巡展活動,提高水貝珠寶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同時支持阿里巴巴等第三方平臺企業在水貝片區設立服務機構,線上線下結合為珠寶企業品牌推廣賦能。
此外,羅湖還將吸引國內外知名珠寶設計師入駐水貝,培育「明星設計師」「籤約設計師」「新銳設計師」,並不斷完善珠寶行業智慧財產權保護援助體系,設立深圳市黃金珠寶版權大數據平臺,探索開展版權證券化工作。
在國際化提升方面,羅湖將舉辦國際彩色寶石協會年會等國際性行業活動,促進國際珠寶行業聚焦水貝,支持「一帶一路」泛珠寶時尚產業聯盟項目發展,辦好泛珠寶時尚產業聯盟國際論壇,積極拓展「一帶一路」珠寶業界朋友圈。
在產業鏈方面,羅湖推出產業補鏈工程,力圖打通鑽石、寶玉石、黃金三大類主要珠寶產業原材料交易平臺,打造全國珠寶原材料物流中心和集散地。
「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措施,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夠使珠寶這樣一個凝聚著文化、藝術、傳統以及財富,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寄託的行業在羅湖發展得更好,能夠使羅湖水貝真正成為『世界寶都』。」周建軍說。
以珠寶博物館搭建行業平臺 展示「珠寶秘境」
本次發布會舉辦地為深圳珠寶博物館。這是國內首個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建設的珠寶博物館。
不同於傳統博物館的「展示」功能,深圳珠寶博物館面向未來發展趨勢,定位「一館一庫三中心」,計劃建設國際化、數位化博物館,構建珠寶產業大資料庫,打造全球新品發布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精品珠寶展示中心、高級珠寶定製體檢中心。
「我們的目標是著力打造好2個窗口:世界珠寶看中國的窗口,和中國珠寶走向世界的窗口。」深圳珠寶博物館館長王振說,深圳珠寶博物館擁有「自然之寶」「物佩之美」「設計之光」「深圳之路」「灣區之夢」五大固定展區,此外還設有專題展區。
珠寶之美,內聚自然的精華,點綴人類文明的畫卷。王振通過熒幕展示兩件館藏作品:和田玉纏枝紋對瓶,和一把採用花絲鑲嵌技藝製作的寶刀。對瓶晶瑩透亮,寶刀中西合璧,無不展現著精湛的工藝設計。
截至目前,深圳珠寶博物館已經舉辦「緣生妙有——吳卿金雕木刻精品展」「東方之華—花絲鑲嵌精品珠寶展」「大灣區珠寶時尚設計展覽」等專題展覽,預計在2020年第一季度將實現全面對外開放。
在辦好展覽的同時,深圳珠寶博物館積極開展與海內外文博機構的合作。2018年,深圳珠寶博物館與德國寶石博物館開啟戰略合作,達成聯展等方面的合作意向。2019年「一帶一路」文化遺產國際合作聯盟在西安成立,深圳珠寶博物館是發起單位之一。
「寶博是行業的平臺,也是給廣大市民以及學生、青少年學習與了解珠寶文化的平臺。」王振介紹,從2018年以來,深圳珠寶博物館廣泛地與各高校和教育機構展開合作,並走進校園,為小朋友們開展講解和禮儀培訓。
回憶起小朋友們聽臺灣金雕大師吳卿講故事時專注的目光,王振深有感觸:「從青少年目光中,能看到深圳珠寶的未來,也能看到行業的未來。在各方的關注下,水貝珠寶將實現長足進步。」
來源: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