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挺過了高考,還是想自殺」

2020-08-25 重慶麓沁心理


我們改名啦,詳細請點擊重大通知!「初心」要改名為「麓沁」了!


許多年後,

在某個不太炎熱的夏天,

2020屆考生們一定會回想起當年那場7月份的高考,

回想起考場外焦急等待的家長、

架著長槍短炮準備採訪的記者、

甚至是維護秩序的警察。

無論這些考生頂著洪水、疫情等天災人禍的影響,

承受了什麼樣的壓力和不確定,

他們都已經走過了這條獨木橋,

開始尋找人生新的答案。



(攝影:餘佳桂 來源:長沙市攝影家協會)


對於大多數高考學子的父母來說,

高考的結束,

意味著終於放下了肩上的重擔,

終於不用再「侍奉神獸」了!

那是不是也意味著

高考結束後父母可以撒手不管了呢?

別著急!

既然對孩子學習的關注暫時減少了,

是時候來關注孩子們心裡那些,

觸目驚心的隱秘的角落了


01.

天台風很大

不是段子



高考前夕,

武漢18歲高三學生偷拍女廁所被發現,當天跳樓身亡。

重慶17歲天才少年長期被校園霸凌,留下遺書跳樓身亡。



不僅僅是高考生,

還有許多孩子在本應最美好的童年選擇了輕生,

3月3日,河北石家莊,一名12歲的學生,因為上網課不積極,被父母訓斥,一時想不開,跳樓身亡;

3月24日,河北邯鄲,一名9歲學生,因為沒有按時完成作業,被老師踢出群,跳樓身亡;4月7日,江蘇南通,一名15歲學生,跳樓身亡;

4月12日,陝西商洛,一名初三女生,從教學樓三樓跳下,不幸身亡;

4月13日,江蘇無錫,一名12歲女孩,在開學第一天,跳樓身亡;

同日,安徽合肥,一名15歲學生,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發生爭吵,爬到陽臺準備跳樓,幸運的是,警方及時趕到,把孩子救了下來。

5月6日,陝西西安,一名9歲的女生,因為無法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跳樓身亡……

每年臨近高考,

總是有太多的青少年自殺事件刷屏,

有被各大媒體報導的,

有隻在各大微信群傳播的,

而自殺的直接導火索,

往往又看起來那麼微不足道:

考試失利戀情失利老師家長責罵

甚至只是無法按時完成作業……

看著讓人心痛不已。

但其實這些導火索,

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許多孩子走到自殺這一步,

已經是經歷了多年的情感忽視、

孤獨、抑鬱甚至是絕望了。

根據2019年,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團隊,

協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布的

青年心理健康專題調查顯示:

「我國14歲~35歲的青年中

近30%有患抑鬱風險,

近10%有抑鬱高風險」


對比10年前的數據,

青年有抑鬱問題的比例

從2008年的24.2%上升到了29.5%

(中國青年報,2019)。


時代在變,

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也越發嚴重。

但每當說到青少年抑鬱、自殺這個話題,

總是會有「矯情論」出現:

「你們從小不愁吃穿,

生活環境優越,

受到良好教育,

你們到底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你們在矯情什麼?」

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孩子們產生心理障礙?

真的是因為孩子矯情?

還是因為孩子內心有許多隱秘的痛苦,

被我們忽視了?


02.

當我變成了「學習機器」

學習,是我存在的唯一意義

「早上6點過起床,

晚上10點下課,

做作業到凌晨1點,

無雙休,

每周天休半天。」



高三孩子的家長們對這樣的作息時間並不陌生,

當我們成年人還在為996抱怨不已時,

我們的孩子卻在參與每天超過12小時的

高強度的競爭:

《2019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指數白皮書》顯示

我國有62.9%的青少年兒童睡眠不足8小時,

其中13至17周歲的青少年,

這一比例高達81.2%。

很多青少年會熬夜學習到凌晨後再睡覺、

緊接著第二天還要早起去學校。


而與高強度競爭相伴的,

是我們成年人難以想像的巨大壓力

以及由此引發的各種考試焦慮學業焦慮


所以孩子的學習成績,

被視為唯一的KPI。

而其他的情緒、想法、愛好、

甚至是身心健康,

都必須為成績讓道。


十幾歲的孩子,

世界太窄了,心也很窄,

他們的大部分認同感,都來自

父母家人的關心

學習成績

和老師同學的人際關係

家長對學習成績的過度關注,

用一種催眠的方式不斷告訴孩子:

你只管好好學習,

進了大學就好了,

別的什麼都無所謂。

前段時間大火的《隱秘的角落》,

主角朱朝陽就是一個典型的「學習機器」

當學校老師找到媽媽談話,

說朱朝陽除了學習,

希望能加強下社交能力時,

媽媽對老師說:

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就可以了。



在其他場合也不斷說著:

孩子只管好學習,其他不重要



到最後,

朱朝陽也不得不認同了這樣畸形的價值觀

向媽媽保證:

我一定會讓你驕傲的


真的只管好好讀書,

長大了就好了嗎?

事實卻是,

曾經一心只讀聖賢書,

大學被虐得體無完膚


03.

挺過了高考

還是想自殺


6月初,

中北大學一名大二學生,

補考作弊被抓。



被沒收手機後,

考生趴在考場桌子上,

默默哭泣,坐立不安。

20分鐘後,

監考老師讓他上講臺籤字後離開。

離開考場後,

考生給母親發了條微信:

媽,對不起,不要想我,我配不上。

隨後跳樓自殺。


有人說,

未成年的孩子,

是還沒長出翅膀的雛鳥,

在枝丫和窩邊踟躕煎熬,

忍一忍,就長大了。

長大了就好了。

長大了真的就好了嗎?

事實上,

大學同樣是一個自殺事件頻繁發生的地方,

不少大學甚至還有「自殺樓」

「每年都跳幾個」的說法。

除此之外,

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逐年攀升,

其中大一大三更是抑鬱高發期。

進入大學前,

學習成績是孩子自我認同的唯一標準

所以孩子進入大學後,

如果也繼續用同樣的標準要求自己,

就會發現:

學習成績好的人更多了!

因為能進入大學的人,

成績都是優選過一輪的!

於是大學的第一頓毒打降臨:

「原來人要一輩子努力學習,

一輩子都沒法解放。」

初中高中透支體力壓抑自我,

翻過了一座座山,

大家都說「翻過這座山就好了」

結果看到了人生中沒完沒了的山


當成績不再成為自己的「競爭優勢」,

孩子們便轉向

「社團」「社交」「才藝」「戀愛」

等其他方向,

主路爬不動了,

條條大路通羅馬,

去其他路還不行嗎?

於是馬上第二頓毒打來了:

由於以前只關注成績,

其他路爬起來也異常吃力。

「哦,原來,我一無是處。」

你知道好好的孩子為什麼進入大學後,

抽菸喝酒燙頭打遊戲無所不嘗?

你知道多少孩子靠著

鹽酸舍曲林(抗抑鬱藥)「續命」?

你又是否知道孩子

至暗時刻發出的求救信號,

像是投入了深淵

最終正是你視為洪水猛獸的:

香菸酒精虛擬遊戲鹽酸舍曲林

此刻「保護」著孩子們,

讓他們努力克制自己不從天台一躍而下。


「上了大學就好了」,

只是家長和孩子的美好願望。


04.

我在聲嘶力竭地吶喊

為什麼你們看不到


現在的孩子,

物質生活豐富了,

精神生活卻活成了一座座孤島。

只關注成績,

不僅僅把孩子培養成了「學習機器」,

同時也會埋下另一個隱患,

心理學中我們稱之為:

童年期情感忽視CEN

(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是由臨床心理學家Dr. Jonice Webb提出的。

指的是一種,

由於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

所造成的創傷。

《隱秘的角落》中,

當朱朝陽母親在外受了委屈,

朱朝陽嘗試關心她時,

母親恐懼又憤怒地推開了他:

大人的事你懂什麼!


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遇到這樣的場景,

當孩子受了委屈或傷害,

跑來跟父母撒嬌,

經常得到的卻是父母對情緒的否定

「再哭?哪裡有點男孩子的樣子」

「再哭就不漂亮了」

當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興高採烈地尋求父母的誇獎,

經常得到的卻是父母的「挫折教育」

「這點成績就驕傲自滿?」

「考到第一名了嗎這麼得意?」

和家庭暴力或是兒童虐待相比,

情感忽視的表現形式極其隱秘。

Dr. Jonice 總結情感忽視的表現有多種形態,

從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

不關注子女的真實心聲

忽視孩子的情感體驗

給他們帶來深深的孤獨感

造成低自尊與自卑等等……

而情感忽視下的孩子得不到回應和反饋,

他們發出的所有信號,

喜怒哀樂

都如同投進了深不可見的海底

沒有回音。

孤獨,無助,絕望。



看到過最難過的一句話是:

在童年那些美好的記憶裡,

我的父母從來沒有真正的在場過。

悲劇發生時

成人世界卻都在說:

至於麼

你怎麼會這樣

現在的孩子也太脆弱了」。



05.

童年陰影什麼的

不能自己修復嗎

爸媽不也是在傷痛中成長的


《隱秘的角落》作者紫金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朱朝陽的人物原型正是自己,

紫金陳與朱朝陽,

同樣背景的兩種人生,

善與惡的距離僅一步之遙。



如今,他釋懷了,

把自己兒時痛苦的回憶都寫出來,

訴諸於「朱朝陽」這個人物

然而這些童年的創傷給紫金陳留下的影響,

都已經完全治癒了嗎?

並不見得。

在採訪裡,紫金陳說道,

儘管自己如今30多歲,

物質富足,可骨子裡仍然十分自卑

時間並沒有治癒的作用,

只是把傷痛暫時封存了起來,

而弗洛伊德說過:

凡是被壓抑的,

都會以更加醜陋的形式表現出來。

生活中也許我們會看到有許多孩子,

在走入社會後自我治癒或是被他人治癒,

就會認為或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

但是這其實是一種倖存者偏差!

反過來想一想,

你能回想起那些長大後仍然無法治癒,

或是被童年陰影困擾一生的人嗎?

少之又少,

大部分都只存在於影視作品中。

因為現實中,

他們大多數都鬱鬱而終,

沒有機會再去講述自己的故事。


06.

父母能做些什麼


弗洛伊德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三歲的男孩,在一間黑屋子裡大叫:

「阿姨,和我說話!」 「我害怕,這裡太黑了。」

阿姨說:「那樣做有什麼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沒關係,有人說話就帶來了光。」

回應陪伴,就是光,

看見理解,就是光。

其實治癒童年陰影這件事,

並不存在一個通用公式供廣大父母使用,

如果硬要說一個「方法」,

關愛和陪伴就是治癒創傷的良藥。

關愛不是指「以愛之名」的命令指派,

陪伴也並不是指「打卡上班」式的陪同,

而是透過孩子那些被忽視的情緒,

透過孩子外顯的行為表現,

關注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

腦子裡都在想著什麼?

感受又是怎樣的?

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一步步走進孩子的內在精神世界

即心靈中隱秘的角落,

這樣才能拉近與孩子心與心的距離,

用理解和支持當做孩子堅強的後盾

《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的父親,

起初就是「打卡上班」式地陪同,


所謂關愛也就是看成績、給錢、買買買三連。


而當女兒不幸墜樓,

朱朝陽成了父親唯一的骨肉,

他終於明白自己虧欠兒子的太多,

從來沒有滿足過兒子真正的需求。

於是他開始努力重新與兒子建立起情感連接:

他開始看見兒子的情緒、


抽出時間陪兒子遊泳、


當兒子受到委屈、

他在外人面前用自己的尊嚴,

甚至是生命,去維護兒子,

去理解和支持兒子。


至此一個父親才真正在朱朝陽心中樹立起來。

兒子的呼喚,終於有了回應!

可是我們何必等到生離死別再來證明愛

平日裡父母一些很小很細節的愛,

足夠讓孩子一輩子難忘:

可以是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家庭晚餐,

也可以是陪孩子共同烹飪一頓晚飯;

可以是孩子失敗受挫時的一句「你失敗了我也愛你」,

也可以是孩子成功時的一句「你很棒,我很愛你」;

可以是一次完全由孩子做主的久違的家庭旅行;

也可以是一起去遊樂園買上一串棉花糖,

一邊看遊客們在過山車上尖叫,一邊捧腹大笑。

......


但有一點很重要的是,

當父母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愛意時,

並不一定會得到自己期望的結果:「原諒和感恩」

想要得到孩子的原諒和感恩,

這是在滿足父母自己的需求。

而孩子的需求,

是沒有附加條件的陪伴和關愛。

他們需要的是當自己帶著這些陰影和創傷前行時,

父母永遠支持著他,

無條件地跟他站在一起,

認同他保護他,為了他挺身而出。

那麼今後在他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這個理由會成為他心裡的一絲陽光,

最大限度幫他扛過這段至暗時刻。


07.

尾聲:

你看我們還有機會嗎?



能耐心地看到最後,

可能許多家長還會有最後一個疑惑:

這些陰影多多少少可能已經留下了,

現在剩下不到一個假期的時間,

孩子就要離開父母走向大學了,

能做的也太少了!

會不會已經來不及了?

改變永遠不會太晚,

改變可以是今晚睡覺前、

可以是明天吃飯的時候、

也可以是和孩子約定在某個「良辰吉日」,

......

其實當你認真看完了這篇文章,

感慨萬千內心無法平靜的時候,

改變就已經開始了

而且這種改變對孩子和對你自己帶來的影響,

一定會持續很久很久。

久到即使以後父母不在孩子身邊,

孩子也知道,

遠方有人願意幫助他支持他理解他

讓他有個勇敢面對生活的理由

所以當你還有機會時,

毫不吝嗇地向孩子表達遲到了多年的愛意吧。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丹比薩·莫約


本文作者:Bill


該文章為重慶麓沁心理原創,未經授權,不可轉載。

麓沁心理:重慶專業的心理機構,陪你撥開心靈迷霧,向內生長。

相關焦點

  • 高三男生送「女性朋友」考空姐:挺過高考再變「女朋友」
    近日,上海民航職業技術學院舉行空乘空保面試。  小哥說對方只能算是女性朋友,還不是女朋友。
  • 「殺魚弟」脫離危險期,想自殺卻只因別人一句話
    但是就在最近,卻爆出殺魚弟孟凡森想要自殺。因此,服用百草枯這等毒藥。這一消息一爆出就立馬上了熱搜。但是對於這小小的殺魚弟,卻有過先要自殺的念頭。這是為什麼呢?通過殺魚弟的母親透露才知道,原來是殺魚弟因去收帳,卻因個別原因和對方爭論起來。到了家裡,他的父親得知他在外面與顧客爭論起來。於是二話不說就對孟凡森罵道並且還訓責了殺魚弟。
  • 模考的打擊讓我一度想要自殺!高壓下,我要放棄2018年的高考嗎?
    高壓下,我要放棄2018年的高考嗎?模考的打擊讓我一度想要自殺!高壓下,我要放棄2018年的高考嗎?高壓下,我要放棄2018年的高考嗎?模考的打擊讓我一度想要自殺!高壓下,我想放棄即將到來的高考!在老師和家長的雙重打擊下,她一度想要自殺!不過被小文勸說後打消了念頭,但是高考馬上到來,小文的朋友不怎麼學習了,打算直接放棄高考,高壓下的她似乎已經做了決定。小文急的厲害,但是小文卻不知道如何讓她振作起來!老師和家長的雙重不理解,面臨高考的高三學生壓力倍增!
  • 小木自述:對不起,那年高考,我差點自殺
    我小姨家兒子和舅舅家女兒今年都參加了高考。高考前,親人們在家庭群裡吶喊助威,激勵他們的信心和鬥志。我也不願意再回頭走一遍那些艱澀辛酸的日子—— 因為高考,我差點自殺。 我至今也不知道為什麼高二分科的時候要選自己不擅長的理科,僅僅因為學校重理輕文?還是憋住勁兒想證明自己還可以?
  • Push through the pain 挺過痛苦
    Push through the pain 挺過痛苦   今日短語 表達 「push through the pain」 多用在談論健身的語境中,意思是 「克服在高強度訓練時感受到的辛苦」,換就話說就是 「挺過苦痛
  • 我的個案自殺了 : 一個被遺忘的自殺遺族
    我想分享的是我們在自殺幹預中束手無策的時候可以做的一點點事情,這也是我人生的一點小故事。 我能肯定一件事,我的情緒非常糟,不論我的私人生活的功能還是專業功能都有下降。那一刻,我清清楚楚的明白,自己是一個自殺遺族,我是那個被認定可以自己調整過來,被認定不應該是自殺遺族的自殺遺族。 一個每一天、每一周和你個案了解她的生命故事,聽著她怎麼走過那一段,陪著她走過那一段,那時候,我的心有那麼一塊跟著她離開了,空洞,無法言喻的痛。
  • 黃曉明談及英文風波稱曾想過自殺,感覺全世界都在唾棄他
    黃曉明在2011年時,曾為某商品拍攝過一段1分鐘左右的廣告片,整個廣告講述的是黃曉明的成長過程,曾經在7歲時的他勵志要當一名科學家,但是後來卻做了演員,而做演員之後卻又被人嘲笑沒有演技不是實力派,在廣告結尾升華處黃曉明說了一段廣告詞:「沒錯,我不是演技派,not at all」。
  • 高考:我想笑著和你揮別了,你不會不樂意吧?
    這其中,有一個問題深深引起我的注意:「高考時強迫症影響了我的成績,要繼續復讀嗎?」我想每個想復讀的同學狀況各不相同,只是給出一個定死的「復讀」或者「不復讀」這一個答案都不算負責。但對於那位因為強迫症影響了高考的同學,我深有感觸,所以就很想告訴他那一年,我高考的故事。同時也包括,上了大學這幾年後再回頭,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吧。
  • 帶孩子太辛苦,寶媽累得想哭,過來人:挺過4個階段就輕鬆了
    導讀:帶孩子太辛苦,寶媽累得想哭,過來人:挺過4個階段就輕鬆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帶孩子太辛苦,寶媽累得想哭,過來人:挺過4個階段就輕鬆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大學生補考跳樓自殺,高考當天跳樓,這些少年做法為何如此極端
    當六一兒童節剛剛過去五天後,在6號下午,山西太原的中北大學一名男同學因補考作弊被老師沒收試卷後跳樓自殺。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悄然而逝了,離開了這個世界。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18年6月7號,在高考的第一天趁著母親外出買早餐的時間,從出租房的七樓露天陽臺上跳下的男孩。在第三次參加高考的清晨,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我來寫高考作文丨你想成為誰
    胡不歸編者按:特殊的二零二零,特殊的高考;考場內外,我們都是答題人。澎湃評論連續第四年邀請評論員、大學生同寫高考作文,為千萬考生加油、鼓勁。考題選擇:全國III卷原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 小心「自殺式思維」
    什麼樣的思維是自殺式思維呢?舉個例子,一個女孩輟學後又想參加高考,她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因為她已經有一段時間不上學了,她要考上大學是會比別人更有壓力的。於是她會這樣想,我的時間不多了,我沒有別人在學校的條件,我肯定考不上,我要是考不上還不如不去考,用這個時間來幹別的,甚至玩,所以不學了吧。可是她心裡其實特別想考大學,她真正想要的是考上大學,她想追趕上別人,想要實現自己的大學夢。
  • 那年,我也曾像繆可馨一樣想跳樓自殺
    那年,我也曾像繆可馨一樣想跳樓自殺袁冰潔/文作文本上老師寫的那五個紅紅的「傳遞正能量」的大字,以及繆可馨爸爸媽媽所發的繆可馨平時活潑可愛的視頻,像針一樣扎著我的心。40多歲的年紀,對人間的許多不幸早已麻木,唯獨對孩子的不幸,看一次內心疼一次。不敢猜測課堂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會讓一個小女孩生無可戀地跳樓自殺。有冷血的「專家」可能又會批評家長:看看都將孩子嬌慣成什麼樣子了!
  • 「高考失利就自殺」只因一顆「草莓心」
    6月25日多家媒體報導,為了出人頭地、回報父母,20歲的崇州女孩在第一次高考失利後,選擇了復讀。今年,復讀了一的她,差理科三本線仍有6分差距。在得知這個成績後,她選擇了割腕、喝農藥結束自己的生命。她以為這樣能讓父母輕鬆點,不想這卻成為父母一生中的痛。
  • 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丨 如何用經濟學理解自殺
    圖源:giphy權衡之下,你還是認為毫無收入、忍辱負重的生活帶來的痛苦比自殺的痛苦更多一些「可是我想不明白」丨情緒你知道人們最容易在哪個季節嘗試自殺嗎?是春季,是經過嚴寒之後走向溫暖的季節。雖然這個分數還是比真實的痛苦要高出一些(因為畢竟你對這件未來發生的事心存恐懼,我們要算上恐懼帶給你的影響),但是這已經比春季時的預測要好了不少。所以,光照可以通過扭曲人們對未來的期待來影響情緒,從而影響自殺率。
  • 我想死,卻沒有自殺的勇氣
    我陷入了一種死循環,我在尋找快樂,但是我並不快樂,並不快樂的我也找不到快樂,於是我想活著沒什麼意義,後來又想到自己連自殺的勇氣都沒有,更難過了。我科目二考第五次的時候,我以為我只要拿到了駕照就會特別開心;我論文改第11次的時候,我以為論文只要交稿我就特別開心;我面試的時候,我以為我被錄取就很開心。
  • 我自殺辭世的曾外祖父
    過去都是重男輕女的,曾外祖父也一樣不太喜歡這女兒,給我姥姥起的乳名是醜丫。但是畢竟真外祖父是個文化人,乳名叫這個也就罷了,但是大名還是要有一個的。所以,我姥姥的大名是崔信德。估計這個名字的意思也是我曾外祖父一輩子的信仰。
  • LPL英文解說貓貓失戀:希望德杯可以幫我挺過這次!
    作為著名的「中吹『,她在每一次面向大眾的場合,無論是現場解說還是採訪,都極力渲染LPL的強大,是本賽區的一位狂熱粉絲。最近,這位解說在預測了本次德杯的奪冠熱門為EDG與SNAKE,但是這個結果的前提必須是這樣的:RNG在MSI之後需要得到休息,如果RNG拿出MSI形態,比賽早就結束了。目前的RNG參賽名單,並沒有上當家ADC小狗與上單letme,那麼結果是否如她所料呢?
  • 優等生高考前患抑鬱症 鬧自殺是在裝病
    [摘要]近日,一對夫婦帶著18歲的女兒走進中山三院精神心理諮詢科關念紅主任醫師的診室,女兒小文最近情緒波動較大,在備戰高考的關鍵時刻,她卻無心學習,說「沒用的,我有抑鬱症,我想死」。  近一個月抑鬱症患者扎堆就診  春天是抑鬱症高發季節。
  • 為什麼會有人想自殺?
    婷婷經受不了壓力,三次提出了辭職,然而都被拒絕,直到第四次辭職才被同意,原因是婷婷在10月5日想上天台輕生,辭職後肖鵬將婷婷之前做的所有成果都抹滅,婷婷曾向朋友表達這讓婷婷覺得落差非常大。在婷婷出事,家屬趕到學校後,發生了很多讓家屬覺得不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