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對夫婦帶著18歲的女兒走進中山三院精神心理諮詢科關念紅主任醫師的診室,女兒小文最近情緒波動較大,在備戰高考的關鍵時刻,她卻無心學習,說「沒用的,我有抑鬱症,我想死」。
近一個月抑鬱症患者扎堆就診
春天是抑鬱症高發季節。近日,廣州一所高中的優等生小元(化名)因多次嘗試自殺,被家長送到醫院,最終被診斷為抑鬱症。小元本應馬上住院治療,誰知,醫生卻尷尬地勸她「務必再堅持3天,一有床位空出來,就馬上收你入院」。
記者昨日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獲悉,最近一個月來,該院精神心理諮詢科189張病床天天滿員,病人平均需等候3~7天才能入院。據統計,住院病人近五成為12~18歲中學生。讓人唏噓的是,有些人向家長坦承有抑鬱症,家長卻不肯相信,認為孩子「意志薄弱」,鬧自殺是在裝病,以逃避學習壓力。
專家指出,不要以為未成年人就不會得抑鬱症。當孩子鬱鬱寡歡、無心向學,甚至嚷著「要自殺」時,家長務必要當真,別漏掉孩子發出的求救信息。
上周的一天,一對夫婦帶著18歲的女兒走進中山三院精神心理諮詢科關念紅主任醫師的診室。父親一臉無奈地請醫生幫個忙:「我們說她沒有抑鬱症,她不相信。請專家幫我們開導開導她,不要再裝病啦。」原來,高三女生小文最近情緒波動較大,在備戰高考(精品課)的關鍵時刻,她卻無心學習。小文的學習成績一向不錯,父親對她有很高期許,開口相勸時,她卻輕描淡寫地說「沒用的,我有抑鬱症,我想死」。
「年紀輕輕,怎麼會有抑鬱症?」父母認為女兒的表現是臨場畏戰,意志不夠堅強,便把她領到關念紅面前,希望藉助醫生之口告訴小文她「不是抑鬱症」。
然而,關念紅跟小文細聊之下才知道,她並非在嚇唬家人。前幾天,她曾爬到天台,試圖自殺。「她說,站在天台邊,一隻腳已經邁了出去,只是在最後一刻,突然想起父母中年喪女,晚年無人照顧會很悲慘,才把腳收回來。」關念紅說,經過心理諮詢,小文依舊有自殺的念頭,符合中度抑鬱症的診斷,需要儘快入院治療。然而,家長還在猶豫,不願相信孩子得了抑鬱症,也擔心治療會影響孩子參加高考。
現象:優等生更易「招惹」雙相障礙
近年來,中學生患抑鬱症自殺的消息屢屢見諸媒體。僅今年春節以來,西安史學天才高中生林嘉文、香港5天4中學生跳樓的消息就令家長聞之變色。「我們發現,家長對抑鬱症常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孩子的情緒低落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說『要死』是開玩笑,轉眼間卻目睹悲劇的發生。」關念紅分析,中學生抑鬱症頻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抑鬱症的先天遺傳、青春期情緒劇烈波動、學業緊張尤其是升學考試的「壓力山大」等。
近年來,中學生精神心理疾病的特點表現為雙相障礙患者增多。其中,抑鬱、躁狂雙相障礙尤為「青睞」優等生,患者的情緒如坐過山車,時而才思敏捷、情緒高漲,表現出躁狂的一面;時而鬱鬱寡歡,厭世尋死,具有抑鬱症的特點。
關念紅指出,和抑鬱症相比,雙相障礙更具有迷惑性,容易令家長誤解孩子抑鬱是「裝病,靠意志能挺過來」,從而錯過孩子發出的「死亡預警」信息,拖延治療,最終釀成悲劇。
抑鬱症的發病規律與季節變換相符合,春季病人更容易出現病情波動。「春天的就診高峰從春節持續到五一,清明節是一個高峰。」關念紅指出,今年的就診高峰來得早、持續得久,「比往年要忙得多」。春季的陰雨天氣可誘發抑鬱症。「陽光太『吝嗇』,會導致人體化學物質的分泌出現變化,從而影響病情。」關念紅表示,從本周起,廣州將迎來多場降雨,看不到陽光,對抑鬱症患者是一個危險的挑戰,醫院門診可能迎來新的就診高峰。
生活處方:多曬太陽多運動可緩解病情
關念紅提醒,如果發現孩子有失眠、情緒低落、沮喪自責、對自我評價很低、精力減退、渾身無力、厭學、成績大幅滑落等表現,家人應予以重視,儘快帶孩子就醫。特別是父母曾患過雙相障礙的家庭,當子女出現情緒不穩、焦慮、抑鬱等症狀,即屬於「超高危人群」,家人需密切注意其表現。
抑鬱症重在預防。關念紅指出,任何時刻,家長都要關心孩子的情緒變化,青春期的孩子尤其需要平心靜氣地傾談、善意的理解和接納。
但是,抑鬱症的治療不能只靠「傾偈」(談心)。做心理諮詢2周病情仍無改善的輕度患者、中重度抑鬱症尤其是有自殺念頭的患者,必須及時尋求有處方權的心理醫生的幫助,採用規範的藥物治療。重症患者還需要加上國際公認的「無抽搐電休克治療(MECT)」。
在規範治療的同時,抑鬱症患者也要遵循「生活處方」的要求,多曬太陽多運動,有助於病情的緩解。「得抑鬱症的孩子需要減輕學業壓力,降低目標,更需要親友的支持。」關念紅強調,親友應多陪伴,別讓他們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