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不同是,有的人偶爾出現一次,有的人卻經常出現,不僅僅是成人,兒童嬰幼兒也有可能受到便秘的困擾。根據調查,中國的兒童便秘的發生率大約是4%,也就是說,大約每100個孩子,就有4個孩子有便秘的表現。很多家長面對孩子便秘,無從下手,有時候只能給孩子買很多的維生素和抗便秘藥物,結果卻是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孩子的症狀更加嚴重了,尤其是嬰幼兒,不能清楚訴說自己的痛苦,只能哭鬧躁動,家長如果不重視,寶寶慢慢食慾下降,進而營養不良,會錯過良好的生長發育時機,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
家裡的寶寶可不是「小大人」,我們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小兒便秘,家長應該積極應對,而不能隨便補充維生素應付了事。
首先我們得學會辨認寶寶的哪些表現提示寶寶便秘了。這時你可能會疑問,便秘不就是寶寶長時間不大便嗎?寶寶的便秘可不只是這樣哦。如果寶寶只是排便間隔變長,尤其是處於母乳餵養的寶寶,可能兩三天排一次大便,但是寶寶食慾正常、活躍度正常,大便不乾燥僵硬,寶寶排便時不費勁,沒有哭鬧或者痛苦表情,這可不算便秘,也屬於寶寶的正常現象。小兒便秘通常是指寶寶的排便次數減少、大便乾燥硬結、每次排便時間較長甚至超過半個小時,排便不規律,寶寶排便時較為痛苦難受,長期以往,可能會出現食欲不振、排便出血的現象。 這時候,家長應該重視起來,不能拖延,要積極尋找寶寶便秘的原因,以便找到解決方法,更長久的預防寶寶便秘。
臨床上通常將小兒便秘分為器質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器質性便秘主要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比如胃腸道疾病、神經系統病變、內分泌代謝疾病或者藥物影響等;功能性便秘是寶寶沒有基礎的器質性病變,主要與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引起的便秘。寶寶的便秘大多是功能性便秘,也就說,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寶寶的生活習慣,來改善及預防寶寶便秘。
功能性便秘大多和以下原因有關:
1. 飲食方面:寶寶日常母乳餵養或者奶粉餵養,蛋白質攝入比較多,飲食中碳水化合物較少,這容易導致大便乾燥、排便次數減少。牛乳中含有較多的鈣物質,容易和胃腸的食物殘值形成不溶物,因為牛乳餵養的孩子更容易發生便秘。六月齡後的寶寶,如果輔食添加不合理,過多的攝入蛋白質脂肪類食物,蔬菜水果較少,導致寶寶膳食纖維攝入不足,胃腸蠕動慢,排便困難。
2. 排便習慣:寶寶剛開始排便頻率不規律,後期隨著生長發育,可以建立排便條件反射,如果寶媽不注意訓練寶寶定時排便,寶寶更容易發生便秘。
3. 飲水不足:六月內的寶寶提倡進行純母乳餵養,如果母乳充足,寶寶可以不需要額外進水,添加輔食之後,寶寶的飲水量應該有相應的提升。水是體內代謝的載體,飲水不足,不僅容易導致便秘,還容易產生全身其他方面的問題。
4. 運動不足:寶寶長時間坐位或者臥位,沒有充足的運動,體內胃腸蠕動也會減慢,食物殘渣運送緩慢,這容易導致寶寶長時間不排便。
寶寶長時間或者頻繁便秘,筆者不建議自行在家解決,應該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一下,排除一下器質性病變。當然,寶寶的便秘很多情況是屬於功能性便秘,這時寶媽們可以根據上面的原因,查找自己餵養寶寶時的疏忽,對寶寶的生活習慣進行優化。
合理飲食。在寶寶6個月之前母乳餵養,按需餵養,及時哺乳,但是在寶寶添加輔食之後,寶媽要注意寶寶的合理飲食,按時進行輔食添加,避免寶寶過飽或者飢餓,進而影響寶寶食慾。小兒進食營養均衡,多食用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五穀粗糧、燕麥以及大部分的蔬菜水果等。在這裡筆者強調一下,不要給孩子盲目補充維生素,維生素補充過多,不僅不能緩解便秘,還會容易導致一些維生素中毒,得不償失。
規律排便。寶寶排便困難除了要注意飲食以外,還有很重要的就是讓寶寶作息規律,從小養成規律排便的習慣,大約在寶寶3個月之後,就可以下意識的培養寶寶定時排便。比較的時間是在早上起床後或者早餐之後,這個時候寶寶更容易產生便意,而且這個時候不容易被其他玩樂分散注意力。這個過程有可能比較漫長,家長要有有耐心的培養,不要追求於一次成功。
補充水分。寶寶的日常生活中,要及時補充水分,保證每天的需求量。前6個月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不用額外喝水;6-12月的寶寶在輔食添加之後,除去正常母乳提供的水分外,還需要額外飲用300ml左右的水;1-3歲的寶寶每天總的需水量大約1300ml;4歲以上的孩子每天需水量在1000ml以上。家長需要根據自己孩子的需求量,保證孩子的飲水量,有助於排便的通暢性。
適當運動。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進行體育鍛鍊是必不可少的,不僅可以強壯身體,增強免疫力,還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預防便秘。
尋醫問藥。雖然小兒大部分的便秘,在改變生活習慣之後會有改善,但是也有很多的情況是只靠我們自己解決不了,比如上文提到的器質性病變,或者長期頻繁便秘,這需要我們及時去醫院,尋找專業的醫生的幫助,避免延誤病情。
小兒便秘的原因也有很多,不良生活習慣導致的排便困難佔大部分,所以我們應該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寶寶免受便秘的痛苦。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對你們有幫助,我會持續更新相關內容,感興趣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