棧橋恢復開放 民警提醒:餵海鷗還得再等等

2020-12-20 半島網官網

民警提醒:餵海鷗還得再等等

半島記者 孫桂東

三月的青島海濱,春潮湧動、暖風輕撫,海鷗雲集、景美如畫。

近日,隨著疫情影響的日趨降低,島城各行業正在加快復工復產的腳步,前海一線的棧橋、小青島等景點已逐步解封,重新向市民張開了溫情的懷抱。

在一個陽光的午後,記者來到棧橋,看到這裡雖沒有旅遊旺季時的熙來攘往,也已逐漸恢復往日的人氣和喧囂。翻湧的潮水仿佛也夾帶著些許暖意,頻頻慰藉著孤寂了近兩個月的回瀾閣。

戴口罩的遊客們或自在徜徉、攬景拍照,或觀潮賞鷗、極目遠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表情。數百隻海鷗活躍在海面上,時而高空迴旋,時而低飛爭鳴,營造著一派淨美祥和。鳥鳴聲、海浪聲、人群歡笑聲相互交疊,迴響出春日唯美的音效。

岸邊的圍欄上,貼有「文明觀鷗、請勿餵食」的醒目標牌,景點的廣播也反覆播放著「防控疫情、請勿聚集」的提示語。

棧橋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其實市民完全不必擔心海鷗的食物問題,他們會專門於每天上午、下午各給海鷗統一餵食一次,為避免疫情防控期間人員聚集,希望遊客們文明觀鷗,不要自行餵食。

在來往的行人間,遊客們可以邂逅在這裡執勤的市南公安分局巡邏警察大隊的隊員們。隊員們兩人一組往返步巡,精神抖擻,警容嚴整,挺拔的身姿與靚麗的海濱風景已融為一體。

為了防止觀景、賞鷗引起人員聚集,巡邏隊員不時向遊客宣傳防疫安全常識,告知他們應相互保持安全距離,並對餵海鷗的遊客進行耐心勸阻。

「自3月17日棧橋景區開放後,我們增派了對沿海區域的巡邏警力,並提高了巡邏頻次。」帶隊巡邏的負責人劉正東介紹,他所帶領的巡邏隊主要擔負棧橋、小青島區域的巡邏防控任務。景區開放後,針對遊客增加的實際,他們科學調整警力部署,以保證街面較高的見警率,並及時受理群眾的各類報警、求助。

據了解,巡警隊員在執行巡邏任務的同時,處理遊客糾紛、物品遺失、走失尋人等問題也是家常便飯。每年一到現在這個季節,島城景區客流量都會呈上升趨勢,巡警隊員也逐步進入忙季。在他們的努力下,近年來前海景區一直保持著低發案的良好態勢,給來此地的遊客帶來了很強的安全感。

劉正東認為,棧橋是島城的標誌性景點,隊員的職業素養代表著青島市的整體形象,為保持隊員較高的處警能力和專業水平,市南公安分局巡邏警察大隊一直執行著很嚴的管理、訓練、執勤標準,保證在執行任務的關鍵時候既能「衝得出、追得上、打得贏、說得過」,又能優質地提供各項警務服務,最大程度給來島城的遊客留下平安、法治、和諧的良好印象。

走上棧橋,踱步橋面,憑欄獨倚,可以聞到來自春天的清新氣息。曾幾何時,橋上照相的生意人、飾品小商販們分列左右、依次排開,向遊客們熱情地宣傳兜售;旅遊公司的小喇叭不停播放著「海上觀光」、「嶗山一日遊」的廣告語;入夜後,岸邊的青松下、回瀾閣旁,吉他歌手深情放歌,沉醉在路人的跟唱附和裡。我們期待著,疫情快些遠去,人們早日摘下口罩,走進自然,盡情感受島城風光的無限美好。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海鷗,海鷗,冬季到青島來看你
    1994年12月1日開始,青島晚報與當時的青島市林業局聯合開展了「挽留海鷗行動」。經過26年的保護,島城鳥類棲息的環境明顯改善,來青越冬的「海鷗家族」種群增至十幾種,數量超過十萬隻,一些海鷗還成為了青島的「常住居民」。(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董真)賞鷗看海鷗成冬遊青島必選項每年冬天,海鷗翔集成為了棧橋一景。
  • 青島與海鷗這場持續26年的「戀情」起自一把大米花
    而回溯到26年前,這樣的場景是絕對看不到的,那時青島的海邊還沒有這麼多海鷗,海鷗也不敢與人親近,而這一切都緣起於一場持久而充滿溫情的「挽留海鷗行動」。當年參與這場行動的青島野生動植物保護站高級工程師王希明如今回憶起來,不無感慨地說「一把爆大米花招來漫天海鷗」。今天讓我們一起聆聽王希明講述那些關於青島與海鷗的故事。
  • 青島最佳海鷗觀賞地大集合,這個冬天,安排!(附乘車攻略)
    它們不亦樂乎的從遊人的手中汲取食物而人們也樂得其所,雙手拿起食物來引誘這些貪吃的海鷗海鷗在青島已經形成了鳥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係來青過冬的海鷗越來越多晨起與黃昏的海岸邊青島最佳海鷗觀賞地推薦TOP1:棧橋棧橋是觀看海鷗的首選地點。
  • 青島中山公園已經開放,海濱其他景區啥情況?讓記者帶您去看一看吧
    3月1日, 記者在中山公園南門看到, 公園目前已恢復開放, 市民入內需先量體溫。 中山公園已於2月29日恢復開放。
  • 一張地圖,全城賞鷗 盤點青島七大最佳海鷗觀賞地
    海鷗愛撿食船上人們拋棄的殘羹剩飯,故其又有「海港清潔工」的綽號;它們還是海上航行安全的 「預報員」,群飛鳴噪仿佛在發出提防撞礁的信號。作為備受島城市民喜愛的動物,海鷗早已是大家的老朋友了,除了前海一線的棧橋、五四廣場、小麥島、沙子口等區域,西海岸唐島灣、顧家島、積米崖、李村河膠州灣入海口,膠州灣溼地等也都成了海鷗的棲息地。
  • 社區民警錢海鷗:讓「舊小區」擁有「高科技」 幫助居民自籌建設...
    發案率從「峰值」一下子跌到「低谷」,這一鮮明的變化,源於社區民警錢海鷗與社區居民一同探索籌建的「智能安全屏障」。 圖說:社區民警錢海鷗。長寧警方 供圖(下同)自籌之初:八成居民反對錢海鷗是長寧分局北新涇派出所的一位基層民警。她從2009年開始擔任元豐天山花園社區民警,一直到今天,已經整整十年了。元豐天山花園是建於2004年的商品房小區。
  • 社區民警錢海鷗:居民的煩心事 就是我的操心事
    「居民的煩心事就是我的操心事,社區民警不就是應該這樣嘛!」社區民警錢海鷗說。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讓錢海鷗時刻牽掛著她所管理的元豐天山花園小區。然而有一件事,卻令她感到很自豪:上海市第一張電子版居住登記憑證從小區裡誕生的。
  • 三亞啟動海鷗召回項目 44隻海鷗將由青島運抵三亞
    7月22日,由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運作的三亞海鷗召回項目有了新進展——44隻海鷗亞成鳥已從山東青島出發,預計下周將抵達三亞接受人工馴化、放飛,以及人工幹預繁殖。項目負責人表示,今後將在多個地點建設海鷗繁育場所,早日讓海鷗重新飛舞在三亞的碧海藍天間。  三亞海邊難覓海鷗蹤影海鷗去哪兒了?  「在三亞海邊長大,卻從來沒有見到過海鷗。」
  • 來青島看山,看海,看海鷗!
    提起青島不由的讓人想起湛藍的藍天,潔白的雲朵,自由翱翔的海鷗,金燦燦的沙灘,紅白瓦的建築還有那啤酒狂歡節,無一處不在勾勒這青島的美麗。青島的海水是湛藍色的,金黃的沙灘,湛藍的海水與遠方的天連接在了一起,水天一色讓人分不清哪裡是天那裡是海,海鷗還在成群的在天空中傲遊,整個人仿佛置身於一種夢幻的世界,這是像一處聖境,洗滌這人們的心靈和內心的汙垢。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 還得再等等
    去峇里島曬曬太陽、餵個鴿子能夠想飛就飛……」近日,一則「元旦起印尼免籤證費」的消息在網上和微信朋友圈傳播甚廣。記者採訪了解到,這個免籤政策還未普及到持普通護照人員,目前前往印尼以及峇里島的相關籤證政策沒有變動。邊檢部門提醒出境旅遊的市民,去免籤或落地籤國家和地區旅遊,要提前掌握籤證政策,以免出境受阻帶來麻煩。    「誤傳!目前持普通護照的我國遊客前往印尼,仍要收35美元的籤證費。」
  • 借酒澆愁再上棧橋吹吹風,28歲小夥嘴歪眼斜得了面癱
    工作不順心,借酒消愁,再到棧橋吹風醒酒,誰料第二天醒來成了面癱。日前,青島一名28歲的小夥子因此得了面癱。專家提醒,寒冷的季節戶外運動需做好避風保暖措施,還要保持平穩情緒。日前,28歲的劉某戴著厚厚的口罩來到海慈醫療集團治未病科就診,當他摘下口罩時,只見這個小夥子眼瞼下垂,不能閉眼,歪著嘴還說耳後隱隱作痛。原來,劉某最近因為沒能完成公司的銷售業績而被扣了獎金,再加上感情不順,因而在前一天夜裡借酒澆愁,之後又在朋友的陪同下在棧橋海邊吹風醒酒,結果第二天早晨一醒來,臉就成了這副模樣。
  • 昆明海埂大壩、撈魚河恢復開放首個周末遊人多 公園提示:錯峰出行
    周末,從3月3號開始恢復開放的昆明海埂大壩和海埂公園迎來大量客流,對此,各部門也嚴陣以待,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記者:「這個周末是海埂大壩恢復開放的第一個周末,有不少市民抑制不住的熱情前來觀鷗。
  • 視頻| 社區民警錢海鷗:居民的煩心事就是我的操心事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新民晚報·新民網】「居民的煩心事就是我的操心事,社區民警不就是應該這樣嘛!」社區民警錢海鷗說。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讓錢海鷗時刻牽掛著她所管理的元豐天山花園小區。然而有一件事,卻令她感到很自豪:上海市第一張電子版居住登記憑證從小區裡誕生的。   這並非偶然,疫情期間,很多政務服務從線下走到了線上。
  • 東莞部分餐飲店恢復堂食,喝早茶還要再等等
    今天(14日),記者對東莞多家疫情期間首日恢復堂食的餐飲店進行走訪發現,每家可堂食的店內幾乎都採取了進門測溫、隔桌就餐等防控措施,部分茶餐廳店內生意還不錯。開門迎客的還不多不到11點,東城金月灣廣場一家日料店首日恢復堂食。
  • 「雲餵鷗」、加「口糧」,讓候鳥飛得更遠飛得更安全
    由於疫情影響,直至3月3日,海埂大壩等景點才恢復開放,允許市民前往投餵海鷗。於是,全國各地不少網友通過「雲餵鷗」訂單,讓快遞小哥幫助自己去給紅嘴鷗餵食,與昆明市民一起為紅嘴鷗送行。 2019年12月26日,昆明市林業和草原局及昆明鳥類協會共同發布,海鷗來了40800隻,是歷年來昆明越冬海鷗最多的一年。
  • 從「下」社區變「泡」社區,這隻「海鷗」把社區當家
    10月5日早晨,錢海鷗早早來到社區警務室,遇見了居民老唐。疫情初期,錢海鷗上門排摸人員流動情況,一開始很多居民對民警上門不理解,覺得當時疫情並不嚴重,沒有必要大驚小怪。老唐就是「不理解群體」中的一員,但在錢海鷗不厭其煩的防疫知識和政策的宣講下,漸漸打開了心扉,後來還加入了社區志願者的行列。這不,一大早老唐就給值班的同志們送來了親手製作的點心。下沉社區助復工復產在整個疫情防控工作期間,錢海鷗勸別人最多的話就是少出門,但自己卻專向人多的地方去。
  • 翠湖的海鷗回來了!銀杏也黃了!冬日的翠湖真美!
    1985年冬天,昆明得勝橋頭初現海鷗30多年前的人們在翠湖邊餵海鷗 投餵海鷗的人越來越多,風聲、人聲有時蓋過了路邊的汽車聲,優優置身其中,那感覺只有兩個字:完美!漁舟唱晚,夕陽西下,還想和你一起看無數個日落,等我們老了還可以一起再回憶。
  • 昆明餵動物指南!住在昆明的動物,都被餵成了小胖子~
    今年冬天受疫情影響,不遠萬裡飛到昆明過冬的紅嘴鷗,因為無人投喂,一臉懵逼地上了微博熱搜。其實在疫情發生前,昆明人餵海鷗的熱情那是非常之高,除了海鷗,幾乎每一個到昆明的小動物,都被餵成了小胖子!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昆明有哪些可以餵小動物的地方,一起體驗奶奶餵孫子的快樂。
  • 青島棧橋旅遊攻略 附近酒店及美食推薦
    近年來,青島開展了「挽留海鷗」活動,每到秋冬風平浪靜時,成千上萬隻海歐在灣內低飛迴翔,與蔚藍的天,遠處的回瀾閣、近處觀景賞海的人們構成一幅和諧畫卷。  橋北沿岸闢為棧橋公園,園內青松碧草,花木扶疏,並設有迴廊石椅,與沙灘礁石渾然一體,相映成趣,入夜,華燈齊放,橋上、岸上如株株玉蘭盛開,水中波光粼粼,與遠處的「琴嶼飄燈」遙相輝映。棧橋是青島的重要標誌性建築物和著名風景遊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