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姐的一位朋友小雲最近身體有點不舒服,經常覺得胸悶和噁心,去醫院看醫生的時候,醫生不僅開了心電圖,還開了血常規、尿常規等等檢查。小雲頓時就不明白了,自己只是有點胸口不舒服而已,做心電圖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還要驗血驗尿啊?為什麼以前的醫生看病也沒這麼多檢查要做,現在看個病都要開一大堆的檢查,這裡面是不是有貓膩呢?
其實,病人看病的時候,醫生很難通過病人的自訴病情去判斷具體是什麼病症,多項檢查是為了對疾病進行全面的評估,如果是需要手術的患者,則更應該要對身體狀態做評估,儘量降低手術風險。
醫生開這麼多檢查,有必要嗎?
很多人覺得,自己去醫院的時候,明明只是一個很小的病,醫生偏偏開了很多的檢查,檢查出來也沒有什麼毛病,醫生總是開那麼多「不必要」的檢查,總是讓人不喜。醫生開的檢查真的是「不必要」的嗎?
降低治療過程中的潛在風險
很多人發現,自己只是去拔個牙或者其他小事情,但醫生卻要求患者先去抽血查驗,要等報告出來才可以去拔牙,有些人認為這是醫院為了賺錢故意為難患者。有時抽血檢查是為了醫生和其他患者的安全。據衛生部《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單病種臨床路徑》、《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及《醫院管理評價指南》等法律法規的要求,為了嚴格執行傳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技術操作規範,有效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傳播和醫源性感染。
很多人本身患有傳染病的人可能不知道自己有病或者故意隱瞞,這時候為其診治的醫生就很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處於醫療暴露中,一旦醫生被患者傳染,醫生又去診治其他的患者,就有可能傳染給其他的患者。血檢可以發現很多問題與數據,在住院過程中經常抽血和做檢查,是醫生需要通過化驗檢查評估患者的疾病進展和治療的療效,所以,抽血和檢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降低治療過程中的潛在風險。
規避醫療糾紛
在面對患者的時候,醫生需要考慮到更多可能的情況,進行一一排查,開的檢查就是為了排查這些可能的情況的,比如有些人認為自己只是小感冒,但是醫生要考慮到是不是肺炎或者感染甚至肺癌的可能都會考慮到,一個骨折有可能會引發全身併發症,有些看似很小的病症很可能就是大病的預兆。有些病人還會隱藏病史,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本身有疾病,或者自我認知和實際病症不符的,比如說自己只有外傷的,結果檢查出來臟器有出血。如果因為沒有開相應的檢查,導致誤診或延誤病情,對患者對醫生而言都是不想看到的。
普通門診、入院患者,手術患者、急診的患者,根據不同的情況,所做的檢查也是不一樣的。
普通門診一般只做醫生考慮到的和病症相關的檢查,而一旦入院,要做的檢查就很多了。包括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血糖,B肝、C肝,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胸片,需要輸血或手術的病人還要查HIV、梅毒抗體,還有其他不同科室需要的專科檢查,這些都是入院必查項目,醫生需要從中全面的了解和評估患者的情況。
手術患者就更多了,手術對於人的身體損傷很大,要全面的考察患者的情況。大多數手術的術前檢驗科檢查包括肝、腎功能、血凝四項、血、尿常規、感染性疾病免疫六項(A肝、B肝二對半、C肝、丁肝、梅毒、愛滋病)檢查,血糖、血K+、Na+、Cl-,還有胸透或胸片,這些都是需要檢查的項目,有其他疾病或者年齡較大的還需要更多的檢查或會診。
急診患者由分為情況非常危急和一般急診,情況非常危急的急診手術,需要的檢查有血常規、血凝四項、心電圖、血糖檢查,有疑似骨折或者臟器損傷的患者還需要做超聲等檢查,但因為情況非常危急,可以先進手術室,相關輔助科室在床邊檢查。一般急診比如胃穿孔、急性闌尾炎等,血常規、血凝四項及、血糖、心電圖、超聲、X線檢查都是需要做的,住院病人還需要感染性疾病免疫六項檢查。
以往做過的檢查,或是其他醫院的檢查,怎麼不能用呢?
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報告標準可能不同。各個醫院的儀器使用情況不同,尤其是很多信號需要校準,實際成像的效果會差很多。
病歷需要完整數據支撐。以CT和磁共振為例,這兩種檢查都是多層掃描的,一次檢查可能有幾百個平面,列印在膠片上的只有幾十張,患者拿過來的片子可能很多細節都丟失了,而自己醫院做的檢查,醫生可以從影像系統上打開電子版進行局部放大和參數測量,不清楚的還可以直接問影像科的同事。
時間推移,病情變化。疾病的發展是動態的,很多患者拿著十幾天或更久以前的報告過來,疾病很可能已經發生了變化,有些疾病甚至在幾個小時內就有重要改變,檢查報告也是要講究時效性的。
先進檢查設備,是現代醫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輔助檢查是什麼?輔助檢查就是通過現代醫學設備進行身體檢查,用來輔助醫生進行確定或排查疾病。包括檢驗科、影像科等。現代精密的醫學儀器有助於醫生對患者進行更加精準診治,使得排查更徹底,治療更到位,這也是為患者的生命安全負責。
總而言之,覺得身體不舒服還是應該去正規醫院進行看診,不要諱疾忌醫,更不要迷信什麼江湖神醫,使用未經過驗證的偏方,以免延誤病情。在治病過程中,醫生與患者都應該相互尊重,患者在不理解時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雙方需要相互溝通。其實,做了那麼多檢查,結果沒有事,是值得慶幸的,並不是非要查出點什麼才值得檢查費。
參考資料:
[1]為什麼醫生讓我做了CT,又要做核磁共振?.健康上海.2018-10-16
[2]英國:21歲女子胃潰瘍被醫院拒做CT掃描6天後病逝.觀察者網.2017-8-4
[3]患者抱怨醫院檢查結果不互認醫生:有些必須重複檢查.央廣網.2015-3-3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