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重點之新課程改革
在教師招聘中教育理論是重點考試的內容,而作為教育學的重點之一新課改也是近幾年的考試重點,在考試中新課改的考試題型多樣,有單選、多選、簡答、材料分析,今天就新課改的內容作一下具體的解說。
一、我國現行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及新課改要達到的具體目標
1.課程目標:原來注重知識技能取向歸於強調知識的傳授,新課改之後的教學目標為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2.課程結構:原來強調學科本位、科目繁多、相互分離、缺乏整合,新課改之後強調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課程結構:原來繁、難、偏、舊,新課改之後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
4.課程實施:原來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新課改之後倡導自主、合作、探究。
5.課程評價:原來強調甄別和選拔,新課改之後實施發展性評價。
6.課程管理:原來是自上而下的集權管理,新課改之後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二、新課程結構的主要內容
1.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分設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以分科和綜合課程為主。
2.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
3.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其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
4.農村中學課程要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三、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觀
1.學生觀
(1)學生是發展的人;
(2)學生是獨特的人;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2.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師觀
(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看,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2)從教學與研究的關係看,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3)從教學與課程的關係看,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4)從學校與社區的關係來看,教師應該是社區行的開放教師。
4.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
(1)在對待師生關係上,新課改強調尊重、讚賞。
(2)在對待教學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5.新課改下的教學觀
(1)教學從「教育學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
(2)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3)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注重過程」
(4)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中公教師題庫上線啦!點此進入題庫,海量題,隨心刷!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招教備考」,查看教師招聘備考資料
回復「教招面試」,查看說課稿|教案模板範例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