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重點之新課程改革

2020-12-11 中公教師網

教育學重點之新課程改革

在教師招聘中教育理論是重點考試的內容,而作為教育學的重點之一新課改也是近幾年的考試重點,在考試中新課改的考試題型多樣,有單選、多選、簡答、材料分析,今天就新課改的內容作一下具體的解說。

一、我國現行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及新課改要達到的具體目標

1.課程目標:原來注重知識技能取向歸於強調知識的傳授,新課改之後的教學目標為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2.課程結構:原來強調學科本位、科目繁多、相互分離、缺乏整合,新課改之後強調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課程結構:原來繁、難、偏、舊,新課改之後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

4.課程實施:原來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新課改之後倡導自主、合作、探究。

5.課程評價:原來強調甄別和選拔,新課改之後實施發展性評價。

6.課程管理:原來是自上而下的集權管理,新課改之後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二、新課程結構的主要內容

1.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分設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以分科和綜合課程為主。

2.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

3.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其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

4.農村中學課程要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三、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觀

1.學生觀

(1)學生是發展的人;

(2)學生是獨特的人;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2.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師觀

(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看,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2)從教學與研究的關係看,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3)從教學與課程的關係看,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4)從學校與社區的關係來看,教師應該是社區行的開放教師。

4.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

(1)在對待師生關係上,新課改強調尊重、讚賞。

(2)在對待教學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5.新課改下的教學觀

(1)教學從「教育學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

(2)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3)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注重過程」

(4)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中公教師題庫上線啦!點此進入題庫,海量題,隨心刷!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招教備考」,查看教師招聘備考資料

回復「教招面試」,查看說課稿|教案模板範例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教育學考點-新課程改革
    一、課程改革的理念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為本」,即:「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三、新課程改革的評價理念關於新課程改革的評價理念,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有明確的表述:「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體系。
  •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重要考點八:新課程改革
    【考點1】我國課程改革的歷史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經歷了8次重大改革,歷次改革之間有著密切的歷史聯繫。1949—1952年的第一次課程改革。1957—1963年的第三次課程改革。這一時期的課改出現了新的動向:重視學科與育人的作用;首次提出設置選修課;實行了國定製與審定製相結合的教科書制度;重視地方教材、鄉土教材的編寫。1964—1976年的第四次課程改革。全國進入混亂狀態,全國沒有了統一的教育方針,沒有了統一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有的只是各地自編的生活式教材,生活、社會、革命構成了全部的課程。
  • 當前課程與教學改革理論之爭
    一種流行的觀點主張借鑑西方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研究的一些新成果,建立以後現代主義、建構主義為核心的國際視野,以此來指導中國中小學課程與教學改革。後現代主義是一種批判多於建設的文化潮流,一般認為反本質、反基礎、反權威是它們最基本的共性。
  • 教育學考研:課程與教學論和學科教學的區別
    剛剛接觸教育學考研的朋友們可能並不了解課程與教學論和學科教學這兩個專業的區別,畢竟二者都涉及教學方法的研究,也同樣細分為不同的學科方向(語數英數理化史地生音美體),這導致很多考生在選擇專業時不知道該選哪個好。
  • 教育學重點人物之赫爾巴特考點解析
    赫爾巴特強調科學的體系化與準確性,對準確性的執著使之完成了誇美紐斯和裴斯泰洛齊嚮往的目標,把教育從初級的某種思想與實踐制度發展成一門學術性學科,他發展的心理過程理論,雖只是某一方面的智力成果,卻成為整個系統教育方法論的基礎。赫爾巴特將心理學知識的運用擴展到學校教育系統,並滲透進全部教育理論的建構中,成為繼裴斯泰洛齊之後真正教育心理學化的典型代表。
  • 教育學之課程設計的三個層次
    課程內容,即課程設計的三個層次,也是課程文本的三種表現形式。在教招考試的過程中,這一塊的知識點相對來說不那麼好理解,尤其是前面兩個比較容易混淆。課程設計主要分為三個層次:1.課程計劃課程計劃,之前也叫教學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務,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來制定的有關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 學科語文考研面試之新課程改革(臨陣磨槍!)
    下面繼續回答一些讀者的提問:問題1:語文新課程改革在教育理念上有哪些創新?新課標將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應培養的關鍵能力與素養進行了高度聚焦,確定了「以核心素養為本,推進語文課程深層次改革」的方針,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語文課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與路徑。第三,結合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點,強調語文教學的實踐性。新課標語文課程的概念中明確提到:「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
  • 教育學之父——誇美紐斯
    作為教育學之父、近代教育學之父,誇美紐斯在教育史上有著無人企及的地位,自然而然,他的教育思想也是歷來考試的重點。今天,我們一起梳理一下誇美紐斯的教育思想。「泛智」教育:誇美紐斯的泛智教育是以「泛智論」和「教育適應自然」為理論基礎的。誇美紐斯認為的泛智論是一種包括所有學科的統一的科學和藝術。他主張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
  • 肖磊:論課程改革的社會屬性——兼談課程改革制度化的立論之基
    開封 475004文章來源:《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 第5期  內容提要:課程改革在本質上是一個「社會—政治」過程。從政治視角觀之,多元權力推動改革並通過改革而實現;從文化視角觀之,課程改革是多元教育觀的競相登場並相互角逐的過程;從經濟視角看,課程改革是文化資本的再分配過程。
  • 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在新課改之前,在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功能、學習方式和課程評價等等方面均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國家進行了第八次課程改革,並且這個知識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考的還非常多,下面我將詳細地大家介紹一下這塊的內容。首先,先介紹一下考情,這裡的知識點考頻比較高,主要是以單選題、多選題、簡答題等題型考查大家。
  • 湖南師範大學教育學749的獨特之處
    ,教育學和心理學等學科開始了考試改革,逐步結束自2007年開始的統考一統天下的局面,出現了統考和非統考並列存在的局勢。針對湖南師範大學749這樣變革較大的學生,學生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其一,自我安慰,忽視非統考;堅信換湯不換藥,只要老老實實把311的基本內容學好,完全可以應對湖南師範大學的改革;其二,倉皇失措,不知道如何是好,原本已經確定報考湖南師範大學,只因她進行了改革而放棄這所學校。專家認為,這兩種極端的作法都是不對的。考研,是一件說簡單也很簡單的事情。
  • 教育學考點-課程設計
    關於課程設計這一節是教育學的重點部分,常規考法是純知識類的單選題考點,在講這一部分的內容時首先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關於課程設計這一節的整體框架也就是思維導圖,在進行講授的時候可以將思維導圖傳授給學生。一、課程設計的概念課程設計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有結構地產生課程計劃、課程標準以及教材等系統化的活動。
  • 教育學知識點——課程評價
    教育學知識點——課程評價(一)課程評價的含義課程評價是指檢查課程的目標、編訂和實施是否實現了教育目的,實現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課程設計的效果,並據此作出改進課程的決策。(二)課程評價的主要模式1.目標評價模式(1)代表人物:泰勒;(2)基本觀點:(注重預定的計劃和目標,注重邏輯順序)適合新老師①確定課程目標(最為關鍵的一步);②根據目標選擇課程內容;③根據目標組織課程內容;④根據目標評價課程。
  • 新課程改革面臨的困惑與對策淺析
    新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對全面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起著關鍵作用。本文在總結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取得成效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當前新課程改革面臨的主要困惑,並提出了走出困惑的具體對策。二、當前新課程改革面臨的主要困惑新課程改革雖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得到了家長、社會的認同,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隨之出現,給我們帶來了諸多困惑。
  • 日本留學之教育學
    教育學學什麼 教育學是一門研究如何培養人的科學,通過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 每個大學教育學的設置、講座的名稱都不同,一般會設置在教育學部、人文科學部、社會學部、人間發達學部裡。
  • 在新課程改革下如何轉變體育教師的思想觀念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中學體育標準》突出強調要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性,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性,使課程有利於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堅持體育鍛鍊的習慣,形成勇敢頑強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從而為提高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發揮重要作用
  • 2016考研教育學要點:課程理論的五大流派
    教育學考試內容涉及到四門課程:教育學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研究方法,是一個龐大的知識網,知識點不僅多而且零碎,複習起來是一個巨大的工程。這就要求考生在複習的時候能夠劃分重點和非重點考查內容,根據重要性的不同區別對待。
  • 教育學重點人物之杜威
    杜威的教育思想中,一個重要的觀點:三中心論,他所說的三中心論即兒童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他認為,學校應該以兒童為中心,使一切活動都圍繞兒童而不是教師,但是杜威所說的兒童中心並不是說教師對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而是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兒童成長;同時教師應該創造條件和機會,引導兒童在活動中學習,習的經驗,幫助兒童進步成長。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課程內容的三種表現形式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課程內容的三種表現形式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教育改革】尹後慶:深入推進高中新課程體系建設
    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原副主任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是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兩個重要抓手當前,與新高考改革同步的高中新課程改革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前幾年,我國提出了中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體系,並且按照既定的步驟,層層深入地推進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主線的高中新課程體系建設。第一,新階段,新使命:以教與學的轉變全面落實新課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