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鐵水聯運開啟長三角地區物流新模式
近日,我國長三角地區首個鐵路和班輪聯運工程——安徽馬鞍山鄭蒲港鐵路專用線完工並通過驗收。鄭蒲港鐵路專用線工程位於馬鞍山市、蕪湖市境內,正線全長38公裡多,共設3個車站,橋梁7座,建設有國內單線鐵路最大跨度鋼管拱橋。(新聞聯播)
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區域之一,長三角地區以不到4%的國土面積,創造出全國近1/4的經濟總量。不斷加快的經濟發展步伐,必然要建立起安全、經濟、高效的物流體系作為運輸載體。鄭蒲港鐵路專用線的開通,為長三角地區開啟了鐵水聯運新模式,對有效降低企業物流成本,促進基礎設施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直以來,物流成本的高低、發運是否便捷等都是企業選擇運輸方式的考量因素。傳統的鐵水聯運模式下,鐵路和水路兩套運輸系統是相對獨立的,除了運輸環節簡單連接,難以實現貨場、貨櫃、客戶信息等資源的互聯互通。新型鐵水聯運模式的優勢在於,鐵路貨場功能被前移至港口後,鐵路與港口之間實現貨櫃資源的共享,客戶可以直接在家門口的「無軌鐵路貨場」辦理貨櫃鐵水聯運業務。「一站式」貼心服務不僅帶來了發貨的便捷性,也減少了貨物運輸環節的中轉次數,從而有效降低了企業的物流成本。
當前,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相得益彰依然是主旋律。長三角地區為全國經濟增長提檔加速的同時,也面臨著資源能源消耗和汙染物高排放的困擾。鄭蒲港鐵路專用線投入運營後,從秦皇島和連雲港運來的煤炭,通過水運班輪運輸上岸後,可直接通過無軌鐵路港場運到河南、安徽北部等內陸省份。鐵水聯運新模式下,貨物主要通過水路接駁鐵路運輸為主,汽車靈活短駁為輔。此種情況下,可以有效緩解公路運輸帶來的揚塵汙染、噪聲汙染等環境問題,對改善城市環境,緩解交通壓力,優化空氣質量大有裨益。同時,鐵路與港口之間實現了貨櫃倉儲空間的共享,對節約土地資源也起到一定效果。
當前,發展貨櫃多式聯運,促進鐵路、港口、船公司等多方企業的跨界合作,打開了新的物流運輸新模式,如鐵路運量大、安全、穩定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汽車「點到點」短駁的靈活性也可以充分互補。相信在多式聯運的有效融合下,各方運輸資源將得到充分盤活,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DF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