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眾所周知,唐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政治經濟都比較繁榮的時期,當時政治清明、自由開放的社會風氣致使唐朝的本土文化與境外外來文化高度融合,形成了各式新穎文化,也成就了適合不同時期不同風貌的宴會活動。
在這些形色各異的宴飲活動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唐代的進士宴會文化,這是我國最著名的外景宴會文化之一。它有固定的程序和舉行時間,並形成了各色別具風味的飲食文化以及異彩紛呈的禮儀習俗,達到了"相與而共食"的人生境界和追求詩意的宴飲情趣的統一。
一、櫻桃杏李滿園春:進士宴中盎然極致的趣聞風俗
唐代進士宴會是極其盛大的宴會,起始於中宗神龍年間,一直延續至僖宗乾符年間,歷史一百七十多年而久盛不衰。這是唐代最有特色的一種宴飲活動,在這裡可以領略唐代帶有酒香氣息的詩詞風採,感受進士及第的春風得意以及科舉制度鮮活旺盛的生命力,來一場視覺、聽覺、味覺上的極致盛宴。
1、櫻桃花下送君時——一寸春心的進士如何"逐折枝"唐朝的進士宴會有其固定的程序,一般都是先選出"主宴"、"錄事",然後湊錢選地方舉行宴會,甚至唐朝的中晚期還出現了專門為進士辦理宴會服務的"進士團"。
進士參加宴會路過長安街時,街上的人們爭相聚集,只為一睹進士們的風採。"……人數頗眾。其有何士參者為之酋帥,尤善主張筵席。"只要是今年參加宴會的人士,都已經備好了來年遊宴的費用,用以進士及第之後參加此次進士宴。所以選取的四海之內水陸奇珍,都極盡奢華,彌足珍貴。
進士放榜後,新晉進士要"參謁丞相、拜謝座主",而後奔赴早已設好的期集院,此時宴會開始進入流程。當日,狀元與同期進士相見,這時就為他們分派職司,狀元通常擔任錄事,餘者則有主宴、主酒、主樂、探花、主茶等,通過抽籤的方式收集宴會所需的資金。
唐朝時期每年的二月份會放榜,考生可從榜中得知自己是否中舉。從放榜之日起,新科進士們的各種宴會活動接踵而至。所謂"十年辛苦一枝桂,二月豔陽千樹花。""進士春關,宴曲江亭,在五六月間。" 從放榜的二月到五六月間,都是新科進士慶賀舉宴的時候。這種宴會一直由春天延長到仲夏,是唐代歷時最長的宴會。當年春闈開榜後,分出甲乙丙等進士,天子親射春闈宴,一直延續到仲夏之日。
2、獨置是宴,大會公卿:看進士宴會中的約定俗成"夫禮之始,如諸飲食。"即禮儀制度和風俗習慣皆始於飲食活動。為了使這種主賓同在的活動有序進行下去,以達到預期目的,必須要有一定的禮儀制度加以規範約束,就算是進士宴也不能例外,是以由此也產生了形色各異的禮儀習俗。這種進士宴飲活動屬於中國傳統五禮中的"嘉禮",是加強人際關係、聯絡增進感情的重要禮儀之一。
宴會開始時,一般由錄事主持活動,並檢查宴集裝備是否齊全,以及參加宴會者的行為是否合乎禮儀法度,倘若稍有缺失,則重金加罰用以支付進士團的費用。筵席上新科進士按照一定的位次入座。如需歌舞音樂助興,則要事先知會教坊,以便及時選出歌舞樂伎。
聞喜宴是唐代具有較重官方色彩的宴會,其由官方出錢,在皇帝下達詔命後於曲江之畔聚會,這也是統治階級籠絡人才、教化臣民的手段之一。但是唐朝時期,進士相對較少,所以,一旦及第,皇帝親自賜宴,以示鼓勵,這是舉子們的莫大的榮耀,不僅體現唐代崇尚才氣的風尚,也為當時的社會帶來了良好的讀書風氣。十年寒窗,一夕及第,從此拜官入仕,這是無數寒門子弟的終極夢想,也是他們改變家族命運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二、水陸之珍,靡不畢備:唐朝進士宴上的上花樣繁出
唐朝的進士宴會分很多種,有:曲江宴、櫻桃宴、關宴以及燒尾宴,這些宴會都有其各自的特色。其中以曲江宴和關宴尤為應景。
1、曲江春宴——共享及第盛事的歡愉曲江宴是由朝廷出資舉辦的宴會,又叫做聞喜宴。因為此宴會由皇帝親賜,所以來參加宴會的官員上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下至新中榜進士。
曲江宴中最主要的吃食是紅綾餅主,即指有餡的餅類。此類餅食講究在造型和餡料上下功夫,從而做成餅餡兒多樣、外表誘人的麵食。紅綾餅是唐代著名的宮廷美食,因其室由皇帝親賜,所以成為進士們炫耀的資本。
新科進士還藉此宴會來抒發中榜及第之後極致的喜悅得意,並通過這次機會結交宴會上的達官貴族,獲得身心上的一致享受。宴飲過後,這些進士們還要到長安慈恩寺塔下題名留念,謂之曰"題名會"。著名詩人白居易曾經在及第後題字雁塔,並留下了流傳千古的膾炙之作。
在這一天,春風得意的進士們內心喜悅的像長安城怒放的百花一樣無處遮掩,他們縱情聲色、御街打馬、盡情揮霍。無論是少年還是老翁,舉手投足間都流露出颯爽得意的風氣。
2、探得名花動京城,春風得意須盡歡古代文人中了進士以後並不意味著就可以馬上入朝做官,他們還需要經過吏部「選試」,合格以後才可以授予官職。而關宴就是新科進士進行關試後所參加的宴會,是中舉之人享受及第之後的終極狂歡宴。關宴通常在二月份杏花開放的杏園舉行,此時是各地舉子赴京會試的時候,因此杏花也有"及第花"的美稱。
參加這種宴會的不僅只有新晉的舉子,還有來自上流社會的名門貴族。關宴上經常舉行的一種助興活動叫探花活動。
這裡所說的"探花",就是在相同科目進士中,選擇兩個年紀較小的俊美少年,讓他們打馬遊街,尋找曲江附近或長安各處的又名園林,採摘指定的名貴花草,這兩個人就稱作兩街探花郎,也成為探花使。倘若有別的人先行採摘到指定的花,探花們就會受到懲罰。
關宴新科進士們參加科舉以來最輕鬆的宴會,因為在此時他們的心情是最為放鬆的時候,同時也伴隨著中舉的歡愉。除了活動中重中之重的探花,把酒宴氛圍推向高潮的是行酒令。此活動不僅展示了各舉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風採,更是通過詩詞上的切磋增進友誼,找到彼此志同道合的朋友。
三、魚躍龍門:芳叢之中飲數杯,濃香百朵競相開
作為宴會上必不可少的一項,以文人為主的宴會注重飲食的種類以及環境氛圍。唐代進士宴會將飲食看作是一種高雅的藝術,極講究色、香、味、形、境的完美統一。進餐過程中,更是將樂舞、詩詞等藝術融入於飲食菜餚之中,做到「吃中有情、吃中有景」。
一道五色俱全的佳餚,不僅十分誘人,還具有明確主題思想的藝術觀賞價值。"燒尾宴"中的食品菜譜,代代相傳,共有五十八種,光面點類食品就有二十五種類,且其在色澤造型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比如"水晶龍鳳糕"就要求糕點體白,亮如水晶,還需以栩栩如生的龍鳳圖案作為點綴。
面點類菜品"素蒸音聲部"是一個要求極其嚴格的菜餚。這組食品是用麵粉包著餡料,再用蒸籠蒸熟,類似於今天的包子。其餡料取材、麵粉之精以及滋味的要求之美,無不令人稱奇。就連它的造型講究,也讓人嘖嘖稱嘆。他要求由七十二人組成樂舞場面,其樂器就包括琵琶、琴瑟、笙簫等,還有顏色各異、姿態輕盈、翩翩起舞的歌女,這一組合使得"素蒸音聲部"成為一種集食、樂、舞為一體的高級美術作品。
以上種種說明,唐代官僚對歌舞宴飲遊戲興趣濃厚,生活上也是極盡奢靡華貴;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中國的傳統烹飪中講究造型之美的文化是源遠流長的。
結語
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興旺繁榮的時期,其經濟發達、社會安定,物質和文化與其他的外來文化交相融合,成為進士宴悠久深厚的歷史背景。進士宴不僅僅是文化活動,更是一種社會活動,通過這項活動,進士們不僅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還拓寬了自己的交際圈。這種宴會文化在傳承千年的同時,也形成了其獨具風格的文化特色。它留下的豐富文化遺產,承接前世,啟發後人,不僅在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發展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還為後世中國的飲食文化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繼承和發揚我國古代傳統優秀文化,並做到古為今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唐摭言》
《禮記》
《全唐詩》
《通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