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及第粥"又叫三及第,用料中有豬肉丸,丸與元同音,比喻狀元;用料中有豬肝,用以比喻榜眼。
吳川"及第粥"又叫三及第,用料中有豬肉丸,丸與元同音,比喻狀元;用料中有豬肝,用以比喻榜眼,據說本來是用牛蒡的,但牛榜質韌、無味,故用豬肝來代替;用料中有粉腸,它本與探花無緣,但把它切成小段,再在外沿剞兩個刀口,煮熟後,也居然有點花樣。
廣州西關是老廣州的城市中心,自唐代以來就是外埠商人集居地,商品的集散地,商業貿易相當活躍,各地飲食風尚和烹飪方法促進了西關飲食業的發展。文獻記載:「廣州西關,肉林酒海,無寒暑,無晝夜。」在這裡產生了一大批極具特色的傳統美食,其中「及第粥」代代相傳、家喻戶曉。
及第粥是三元及第粥的簡稱。相傳,清朝時,廣東林召棠中狀元回鄉拜祖,他每天都喜歡用豬肝、豬腰子和豬肚子煮粥而食。
如今,在廣州吃及第粥依然是時尚。在西關當數伍湛記的及第粥最為有名。據說,伍湛記及第粥已有40多年的歷史了,創始人為順德人伍湛。他在文昌南路橫街開了一家父子店。伍湛記的及第粥色香味獨具,食客趨之若鶩。十分有趣的是莘莘學子吃及第粥,高考前後更是絡繹不絕,多為討個吉利。還有為數不少的父母買及第粥拿回家中給子女吃,充滿著無限愛心,寄託著「望子成龍」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