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近期學術抄襲造假事件一覽

2020-08-28 擇校計

學術造假、論文買賣何時休?盤點近期學術圈抄襲事件

小編帶大家一起盤點一下近期發生的、被曝光的學術不端事件。

1、天津大學、廈門大學「兩碩士論文雷同」事件

處理結果:涉事兩名學生(碩士)存在由他人代寫、買賣論文(估計是找的販賣論文、代寫論文的機構公司)的學術作假的行為,均撤銷其所獲碩士學位,收回、註銷碩士學位證書



這個處理方式是很妥當的。我們應當注意,正常來講,畢業後學校給發兩個證書,一個是畢業證,代表你在學校裡讀了三年書,無重大違紀違規行為,成績合格,這個證與學術造假無關;另一個是學位證,代表你在經過三年的學術訓練之後,達到了一定的學術水平,完成學術論文,這個證書與學術造假有關,應予撤銷。

事件大概:天津大學劉某某,2018年6月26日獲得天津大學的工程碩士學位,碩士學位論文題目為:基於J2EE的環保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廈門大學林某,2018年畢業,碩士論文為基於J2EE的環保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兩人在同一年畢業,而碩士論文上網公布需要好幾個月甚至一年,所以不存在他們二人互相抄襲的問題,肯定是他們二人抄襲了同一個人、或二人論文由同一人撰寫。

所以,很明顯,他們遇到了不良商家,一篇論文賣給了多個人。

這背後是一個巨大的非法產業鏈。主要是代寫論文、學術造假產業。一篇碩士論文市價在數萬元、本科論文數千元起,中文核心期刊發文從數千元到一萬元不等,SCI論文發表則需要三萬元起步。感興趣的可去某Q搜一下,這種代寫論文、學術造假的群成千上萬、明碼標價



2、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馬某某學術論文抄襲事件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馬某某(應該是在讀博士)在《思想理論教育導刊》雜誌上發表的論文《XXXXX內法規發展歷程探析》一文部分(約2000字雷同)抄襲楊雲成、張希賢等在《湖湘論壇》發表的論文《XXX以來的XX內法規制度建設:成績、特點與啟示》。

上述兩篇論文存在兩千多字雷同情況。約有六個段落、兩千餘字高度雷同。

清華大學馬某某的論文顯示的發表時間是2018年6月20日,楊雲成、張希賢的學術論文於2017年9月20日收稿,發表日期為2018年1月5日,比前者早五個多月,此外,值得注意的收馬某某論文的參考文獻中未包含前論文。

目前未看到相關處理意見



3、電子科技大學與武漢理工大學2007屆某碩士畢業論文高度雷同時間

處理結果已出,電子科技大學某畢業生承認自己的論文由自他人代寫,撤銷賈某某碩士學位。

這又是一個被無良商家坑壞的例子。

考慮到賈某某是非全日制碩士,這對於近幾年的碩士招生培養改革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保障非全日制碩士的培養水平。

4、西南角到陳某某修改本科成績保研中科大事件

已經取消保研資格,追究相關行政人員的責任。但這裡邊還有很多問題未解釋清楚,或者說學校也不願意繼續深究下去,畢業陳某某的父母都是學校的教師、領導。

小編比較關注的是,這裡邊有無學術造假或者學術不端的行為?

這個事件也引申出一個大學裡比較突出的問題:大學教授開夫妻店組實驗室、學術論文掛名夫妻、子女、親屬齊上陣是否合規?如何監督?

希望中國的科研越來越好、氛圍越來越積極。

相關焦點

  • 2020年7月,近期學術抄襲造假事件一覽
    學術造假、論文買賣何時休?盤點近期學術圈抄襲事件小編帶大家一起盤點一下近期發生的、被曝光的學術不端事件。我們應當注意,正常來講,畢業後學校給發兩個證書,一個是畢業證,代表你在學校裡讀了三年書,無重大違紀違規行為,成績合格,這個證與學術造假無關;另一個是學位證,代表你在經過三年的學術訓練之後,達到了一定的學術水平,完成學術論文,這個證書與學術造假有關,應予撤銷。
  • 盤點2010年學術造假事件:唐駿張悟本等上榜
    他打假這麼多年,在中國絕大部分的造假人都好好的,學術界的人甚至還高升了。回顧整個事件,唐駿的學歷問題恐怕並非如他所說的,只是「含糊、不透明」。這一事件引發的有關「誠信與成功哪個重要」的爭論,更值得國人深思。7月1日,方舟子在其微博上質疑唐駿的學歷和專利造假。
  • 教育部通報三起論文抄襲事件 倒查近5年碩博士學位論文作假行為
    一、事件簡述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高校9月均通過研究生院官網發布了《關於開展研究生學位論文作假行為全面排查工作的通知》。幾所高校發布的通知均提到:近年來,學位論文抄襲、買賣、代寫等學術不端行為時有發生。
  • 年終盤點:2020年十大學術不端/撤稿事件
    後翟天臨時代,學術不端事件頻發,其中不乏令人尊敬的學術大牛,甚至院士,讓人目瞪口呆。 今天,小編帶你回顧過去這一年發生的十大學術不端/撤稿事件,引以為戒。
  • 淺談學術造假的認識
    摘 要:長期以來,我國科學研究和學術研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研發人員總量已居世界第一,論文總量和被引次數逐步增長,湧現了大批專家學者等。但是少數人員的學術不端問題仍有發生,比如,論文抄襲、論文造假等。2019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弘揚科學精神,建設創新文化,共同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再次被強調。
  • 學術造假再現!江蘇大學教授被曝論文抄襲,紙終究包不住火
    學術造假再現!江蘇大學教授被曝論文抄襲,紙終究包不住火學術造假事件近兩年頻頻發生,首先可能有的人不了解什麼是學術造假。學術造假是指剽竊、抄襲、佔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是偽造、修改研究數據等的學術腐敗行為。
  • 9起論文造假,7起涉及買賣,科技部通報學術造假,研究生佔多數
    從通報內容可以看出,9起案件中有7起涉及論文買賣,而論文造假中研究生佔據多數。「2020創新之源大會將於9月22日在中關村軟體園召開,詳細信息見文末海報,歡迎報名!」論文造假一直不絕於耳,這些案例只是冰山一角~ 近日,科技部網站發布通報,披露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
  • 美國學術造假進監獄,中國呢?
    2006年,美國伯靈頓市佛蒙特大學醫學院的副教授艾裡克·波赫爾曼,因申請NIH基金使用了虛假數據,被伯靈頓地方法庭判刑1年零1天;2009年,科隆檢察機關公布了德國近100名涉嫌學術造假的教授名單,指控他們為不合格學生獲得博士學位提供方便,最後,眾多教授被判處3年半有期徒刑;而最被大家熟知的則是韓國黃禹錫幹細胞造假事件。
  • 高校論文抄襲事件拷問中國學術評價「短板」
    繼山東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發生多起論文涉嫌抄襲事件後,3月21日,有媒體曝光安徽大學歷史系一名2007屆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與另一篇曲阜師範大學2006屆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內容高度雷同,從題目到參考文獻幾乎完全一致。
  • 在2020,揭露不端、反思「唯論文論」|年終學術事件盤點
    在2020年結束前夕,我們圍繞以上幾方面展開年度學術事件盤點。學術事件原本發生於學術界,可能不為外人所知。這裡的盤點則挑選產生較大影響的一些學術事件。它們在今年得到較高關注,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於學術界人們關心的是什麼、反思的是什麼,以及要改變的是什麼。
  • 今日話題:美國學術造假坐牢,中國呢?
    2006年,美國伯靈頓市佛蒙特大學醫學院的副教授艾裡克·波赫爾曼,因申請NIH基金使用了虛假數據,被伯靈頓地方法庭判刑1年零1天;2009年,科隆檢察機關公布了德國近100名涉嫌學術造假的教授名單,指控他們為不合格學生獲得博士學位提供方便,最後,眾多教授被判處3年半有期徒刑;而最被大家熟知的則是韓國黃禹錫幹細胞造假事件。
  • 疑似打擊抄襲事件舉報人 上海交大為何不辨是非
    2007年2月,楊軍從法國回來以後,連辦公場所都沒有了,研究所也沒有給他安排具體工作,今年4月,楊軍被校方解聘。上海交大昨天發布聲明,就媒體所報導的薛小懷學術問題表示,學校已做出處理,關於媒體所報導的舉報人被學校終止聘用問題,是其人事聘用合同自然終止。學校未續聘楊軍,與其舉報事宜毫無聯繫。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抄襲一直都存在?-虎嗅網
    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這次涉嫌批量造假的數學論文存在大量反覆抄襲、偽造同行評議、虛構論文作者等問題,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其中,孫建國的名字在目錄中出現了7次,其中兩篇論文已被撤稿。其中一篇於2017年發表在雜誌《Boundary Value Problems》上的論文在今年1月被撤稿,主編撤稿意見顯示,這篇文章與多篇其他作者的論文有重疊、有偽造同行評議的證據,且作者沒有對這些疑問進行任何回復。
  • 211高校再曝學術造假:北郵一碩士論文涉嫌抄襲,標題都沒改
    211高校再曝學術造假:北郵一碩士論文涉嫌抄襲,標題都沒改 澎湃新聞記者 韓曉蓉 實習生 毛奕雲 2014-09-05 08:16
  • 身陷學術造假,如今又涉嫌自我抄襲,蔡英文丑態畢露,島內人狠批
    前段時間,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因為「博士論文造假」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臺大名譽教授賀德芬曾痛批蔡英文「偽造論文及證書」,是「假博士」。不過蔡英文對這些言論表示否認,並說道,有學位就一定有論文,這個假不了。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數學圈一直有抄襲
    對於近期多位撤稿文章作者來自該校一事,這位工作人員表示,學校也是近兩天才接到線索,目前正在開展調查。撤稿論文作者中還有3名高校學院院長級人物,分別為哈爾濱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孫建國、動力與能源工程學院副院長路勇、及河南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李志強。其中,孫建國的名字在目錄中出現了7次,其中兩篇論文已被撤稿。
  • 學術造假:誰是幕後推手?
    上海大學的教授陳湛勻因為兩項學術成果認定為抄襲,近日被全國通報,隨後免去了博士生導師等職務,陳湛勻不是第一個因為學術造假倒下的學者,他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近年來,學術造假事件頻頻曝光,造假者前赴後繼,學術造假現象,究竟有多嚴重,在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利益驅動呢?央視經濟頻道主持人王小丫與著名財經評論員何帆和劉戈共同評論。
  • 學術造假「零容忍」 研究生抄襲論文付出沉重代價
    常報全媒體訊 抱著「抄襲研討會上的文章不會被發現」的僥倖心理,浙江一高校研究生賈某將他人的論文抄襲後,發表在報紙上。近日,經武進法院主持調解,原、被告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被告停止侵權,賈某賠償原告小王4000元。更遺憾的是,賈某因此延期畢業,也失去了心儀單位的就業機會。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其實抄襲現象一直存在」
    對於近期多位撤稿文章作者來自該校一事,這位工作人員表示,學校也是近兩天才接到線索,目前正在開展調查。撤稿論文作者中還有3名高校學院院長級人物,分別為哈爾濱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孫建國、動力與能源工程學院副院長路勇、及河南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李志強。其中,孫建國的名字在目錄中出現了7次,其中兩篇論文已被撤稿。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其實抄襲現象一直存在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致電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術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學校已經在6月中旬的會議上內部通報了閆振海撤稿一事調查結論和處理決定,暫不對外公開。對於近期多位撤稿文章作者來自該校一事,這位工作人員表示,學校也是近兩天才接到線索,目前正在開展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