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損失5490億!澳大利亞3次強調與中國互惠互利,還有機會嗎?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金十數據

從牛肉、大麥、葡萄酒、龍蝦等農產品,到煤炭、鐵礦石、銅礦等礦資源,再到旅遊業、留學教育業,澳大利亞對華三大賺錢利器統統「折戟」。眼瞧澳大利亞在自戕的邊緣來回試探,致使中澳關係降至建交50年以來的最低點,該國各界人士實在忍不住了,強勢發聲,甚至給澳洲支了一招。

澳大利亞各界急了!「中國通」支招:學學日本和菲律賓

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12月1日,被稱為「中國通」的澳大利亞前總理、前外交部長陸克文在相關會議上發言表示,澳大利亞應該學學日本如何與中國打交道,勸奉該國收起擴音器別到處嚷嚷。

他認為,日本與澳大利亞有相似之處,既是美國親密的夥伴,又與中國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繫,還都是民主自由的國家。但是過去幾年,日本都能夠處理好與中國的關係,並且經貿合作也更上一層樓,不像澳大利亞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事實上,澳洲各界人士都希望以和為貴,紛紛發聲力挺中國,指責澳洲火上澆油。例如,澳大利亞工黨領袖安東尼阿爾巴內塞近日猛攻莫裡森政府,稱其要為中澳關係「破裂」負責。澳大利亞前駐聯合國官員卡文·霍格(Cavan Hogue)也指出:與中國發生貿易爭端,澳大利亞一定會輸。

就連印度《亞洲時報》也刊發了一篇評論文章,對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予以了很高的評價,稱杜特爾特給澳大利亞上了一課,課名就叫如何與中國正確相處。

文章指出,杜特爾特的思想十分明確,與其「不自量力」地挑戰中國,不如試著跟中國和睦相處,他認為,所謂的民族自豪感只會讓菲律賓人流血,只有與中國處好關係才能帶來實際的好處。

數據顯示,2019年,中菲雙邊貿易額609.5億美元,同比增長9.5%,中國穩居菲律賓最大貿易夥伴寶座。另據菲方統計,2018年中國對菲投資4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3倍。

這足以佐證,作為一衣帶水的近鄰,只有永遠堅持睦鄰友好、始終妥善管控分歧、不斷深化互利合作,才是雙方正確的相處之道,也一定能為兩國及兩國人民帶來真正的利益和長久的福祉。

損失將達5490億!澳大利亞三次示好:與中國互惠互利

況且,在一系列錯誤操作下,澳大利亞已經自吞苦果。要知道2019年澳對華出口了價值1039億美元(約合6797億元人民幣)的商品,佔其總出口的38.2%。然而,現如今澳農產品、礦資源等對華出口紛紛遭遇「滑鐵盧」,比如11月前三周澳洲煤炭對華出口已經暴跌了96%。

根據西澳大利亞大學經濟學教授Rod Tyers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經濟學高級講師Zhou Yixiao的建模,若中澳兩國的貿易減少95%,將對澳大利亞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實際可支配收入造成極大影響,損失分別達6%和14%。

按照2019年澳大利亞1.4萬億美元的GDP來計算,澳的損失將達840億美元(約合5490億元人民幣)。需要一提的是,在澳大利亞將「漫畫事件」升級之後,法國、美國、英國等國紛紛站出來以示支持。

但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名譽董事託尼·凱文一針見血指出,這些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夥伴們,簡直就是漁翁得利,他們一面用甜言蜜語支持澳大利亞,另一面美國和歐洲的出口商卻取而代之填補中國市場的空缺,實際澳洲處在孤立無援的位置。他稱「澳大利亞正迅速成為一個悲哀的笑話。」

或許莫裡森意識到他的種種做法已經讓澳大利亞陷入了困難境地,為此多次「變臉」。11月24日,莫裡森就在某國際會議上表示,該國想要與中國「快樂共存」;12月1日,他又表示澳洲正努力保持與中國的工作關係,並希望不再出現阻礙中澳經貿正常交流的事情;12月3日,他再次強調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是互惠互利的,將對華尋求建設性的合作機會。

那麼,你看澳大利亞還有機會嗎?

文 | 李澤鈽 題 | 黃紫鎵 圖 | 饒建寧 審 | 劉蘇林

相關焦點

  • 如何與中國正確相處?日本和菲律賓給澳大利亞「上了一課」!
    另據菲方統計,2018年中國對菲投資4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3倍。這足以佐證,作為一衣帶水的近鄰,只有永遠堅持睦鄰友好、始終妥善管控分歧、不斷深化互利合作,才是雙方正確的相處之道,也一定能為兩國及兩國人民帶來真正的利益和長久的福祉。損失將達5490億!
  • 澳大利亞議員叫囂:反制大陸,正式承認臺灣
    據悉,中國市場容納了澳大利亞境內蜂蜜出口總量的四分之一。這一數據表明,中國是澳大利亞蜂蜜極為重要的市場。但反過來看待,對於中國而言,澳大利亞蜂蜜並非必需品。畢竟在國際市場之上,能夠將澳大利亞蜂蜜加以取代的產品還有很多很多,比如紐西蘭蜂蜜。
  • ...與中國的關係是互惠互利的,這對我們兩國都有好處。」-FX168...
    【澳總理:希望中澳兩國能愉快共存】據美聯社紐西蘭消息,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當地時間12月3日表示希望與中國進行建設性接觸。澳大利亞和中國之間因推文引發的外交口水戰似乎終於降溫了。報導稱,莫裡森用較為和緩的論調在坎培拉對記者說,他的目標是讓兩國「愉快共存」。
  • 商務部:在RCEP基礎上打造更加互惠互利的中國—東協經貿關係
    原標題:商務部:在RCEP基礎上打造更加互惠互利的中國—東協經貿關係   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28日表示,中國與東協應積極探討自貿協定升級,在
  • 尚比亞總統說贊中兩國關係互惠互利
    新華社盧薩卡9月15日電(記者彭立軍)尚比亞總統埃德加·倫古14日在尚比亞第十二屆國民議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式上表示,尚比亞與中國的友誼是互惠互利的,不會受到任何惡意宣傳的破壞。倫古在發言中說,贊中兩國關係是互惠互利的,任何惡意宣傳都不會阻止尚比亞為了人民利益而與中國加強雙邊關係。倫古的講話是針對近期尚比亞國內一些社交媒體和國際媒體對贊中合作關係惡意詆毀作出的回應。
  • 中國疫情下,澳大利亞海運出口大幅下降50%,或損失超550億
    儘管近期的貨運量有所恢復,但 JP摩根集團的分析師仍然指出,預計今年第一季度澳洲海運貨物出口將下降2%至3%,並將拖累澳大利亞第一季度0.2%的GDP增長率。據悉,在澳大利亞的出口貨物中,海運出口在總出口的佔比高達75%。對澳大利亞來說,海運出口量大幅減少,還是由於在當前的突發情況下,來自中國市場的訂單同比減少。
  • 《詩經》:人和人的關係不單單「投桃報李」,還有互惠互利
    讀著《詩經》,我們不僅可以薰陶到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還可以學到互惠互利的心理學知識!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歷史的變遷,很多知識被人們淡忘,但是有的東西依然不會改變。《詩經》文化,植根於我們濃濃的血液裡。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 澳大利亞擔心的事發生:3大賺錢生意正被「接盤」!損失至少864億
    今年以來,由於檢疫等多種問題,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的多種商品遇阻。雖然澳大利亞的許多夥伴也站出來幫忙,但結果卻不如意,澳大利亞的出口損失反而變大。澳國內也出現許多清醒的聲音。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名譽董事 Tony Kevin發出忠告,在同情澳洲的時候,西方國家正在搶佔中國市場的份額。
  • 澳大利亞犯下7項「大錯」,如今3天2次向中國求和
    最近,一幅諷刺澳大利亞的漫畫使得法國、英國、美國等國紛紛現身「站隊」,澳大利亞也成為了國際輿論的風暴中心。表面上看,澳大利亞是因為被批評而感到不快,實際上澳大利亞是在強調一直以來的態度——「澳永遠基於自身利益行事」。不過,由於經濟發展高度依賴中國市場,澳大利亞隨後態度有所「軟化」。
  • 加拿大損失143億,港口堆積如山,俄羅斯笑稱:多謝讓出中國市場
    我國人口眾多,對於各類商品的需求也是比較多的,需求量大內部的市場自然也是廣闊,近幾年,好像只要與中方進行合作,就能夠獲得到許多好處,所以大多數的國家都願意與中方進行合作,都比較珍惜這一機會。但是也有些國家卻不以為意,今天我們要看的國家就是如此加拿大損失143億,港口堆積如山,俄羅斯笑稱:多謝讓出中國市場。
  • 因此,本次磋商的結果對雙方來說是互惠互利的
    摩根史坦利認為,對美國政府來說,在削減貿易赤字方面取得了進展,這是川普政府長期以來希望實現的目標;對中國來說,避免了出口產品被加徵關稅的問題,並贏得了進一步談判的時間。
  • 澳大利亞陷入危機,印度能當這個救世主嗎?
    在"印度排燈節"活動中,莫迪大力推廣印度造的排燈,卻慘遭商販"打臉":"印度造的排燈質量很差,不如中國的。"此外,印度為了所謂的"去中國化",大量禁用中國app,但顯然印度也沒有能夠替代的產品。所以說,印度想要的不是互利互惠的貿易關係,而只是有利於印度的貿易方式。印度的這一貿易原則,為印澳以後的貿易帶來了隱患。
  • 失去中國留學生後,澳大利亞留學產業遭到重擊,或損失600億
    澳大利亞高等教育機構教學質量、校園環境等,都受到全球各個國家的認可,讓它成為了全球第三大最受歡迎的留學目的地。2019年,教育產業給澳大利亞帶來了410億澳元的收入,中國是澳大利亞留學生的主要來源。2019年,來澳中國留學生人數就達到了22.9萬人,佔據留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
  • 澳財長:澳大利亞準備與中方重新展開「互尊互惠」的對話
    華輿訊 據新大陸傳媒報導 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當地時間11月17日晚與日本首相菅義偉籤署了原則上的《互惠準入協議》(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RAA),使得澳日兩國軍隊互訪、使用對方軍事基地和聯合軍演等合法化。
  • 澳大利亞駐華大使:我對中國管理經濟充滿信心
    非常榮幸能擔任澳大利亞駐華大使。我第一次來中國是在1981年,30多年過去了,我感受到了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在任駐華大使的三年半時間裡,我也親眼見證了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要想實現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必須進行改革。中國在1978年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2012年召開的中共十八大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
  • 瞿新榮:​對美能源進口增加,對中美雙方來講是互利互惠
    變化來自於2018年3月,美國啟動「301調查」,理由包括指責中國「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強制」美國企業轉讓技術。美國啟動貿易調查背後在於中國產業結構升級調整,中國已不再滿足於簡單來料加工,而是強調技術升級和「中國智造2030」,以轉變中國依靠債務堆積的粗放增長模式,實現全要素生產率提升,這對於美國來講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意味著中國會逐漸脫離對美國技術依賴,疊加美國中低端產業鏈已被中國取代,這樣下去不利於美國經濟就業與產業發展。
  • 澳大利亞葡萄酒、海鮮、燕麥、水果和奶製品被中國列入打擊清單?
    據美國《彭博社》5月19日報導,繼大麥和牛肉之後,澳大利亞的葡萄酒、海鮮、燕麥、水果和奶製品的出口被列入中國草擬的「打擊清單」。這些商品可能面臨更嚴格的質量檢查、海關清關延遲和反傾銷調查,中國官媒也可能鼓勵消費者抵制澳商品。
  • 闊綽的中國人讓澳大利亞望眼欲穿,損失高達70億,澳商家曲線救國
    據澳大利亞新聞網報導,今年2月,若失去春節期間闊綽的中國遊客,澳大利亞零售業和酒店業恐將失去高達14億澳元(約合70億元人民幣)的收入。往年,澳大利亞非常期待中國的春節,因為春節期間是澳大利亞的消費高峰期,在來自中國的短期遊客中,大約七分之一都是趕在春節前後前往澳大利亞。
  • 葛浩文:作者與譯者之間是一種不安、互惠互利的關係
    ■本報記者 朱自奮  「作者與譯者之間,是一種不安、互惠互利,且偶爾脆弱的關係。」  作為譯者,葛浩文在向世界推介中國小說過程中的作用與意義,從未像現在這樣被聽眾與媒體一次次地聚焦、探討。關於翻譯,葛浩文有他的特殊心得:「作者與譯者之間,是一種不安、互惠互利,且偶爾脆弱的關係。」
  • 「中國更喜歡智利車釐子」,中國媒體說出實情,澳大利亞人炸鍋了
    「車釐子價格腰斬」「大量車釐子到貨」等詞條久居熱搜榜,你實現「車釐子自由」了嗎?據觀察者網1月14日報導,車釐子價格大幅下跌的消息近期頻繁見諸報端,國內媒體分析其原因:中國經濟在新冠疫情中率先恢復;車釐子主要生產國智利今年喜迎豐收,主動降價促銷,這也促使國內市場價格出現了明顯下跌,普遍是兩到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