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潛移默化
幼兒園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這是指幼兒的思想和性格在幼兒園社會教育中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影響而發生變化。特別是幼兒社會態度、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的培養,往往內化於幼兒內心,不容易立即顯露或被發現,具有較強的潛在性。
就幼兒園社會教育實施方法而言,幼兒園社會教育更多的是基於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幼兒通過與教師、同伴交往互動,觀察、模仿榜樣示範,通過實踐體驗、氛圍薰陶和情感激發感染等多種方式習得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各種能力。這種耳濡目染的方式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效果優於教師呆板單的說教,簡單生硬的說教往往會適得其反。
2.實踐性
幼兒園社會教育還具有實踐性的特點。幼兒的社會學習和社會性發展必須在社會交往和實踐過程中逐步實現。脫離社會文化情境的社會學習不符合幼兒學習的特點,活動中的知識和經驗也不容易為幼兒所內化與吸收。教師可以創設的教學情境不如真實的社會情境,社會領域中涉及的大量的情境性和操作性的知識經驗,只有通過社會情境才能對幼兒的社會心理起作用;社會學習的內容也只有通過幼兒親身體驗、感知和操作實踐,才能真正與幼兒個體發生意義聯結,才能為幼兒所認識、理解和接受,真正內化於幼兒內心。
踐的機會,因此,在實施社會教育時,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與成人、同伴共同生活、交往、探索、遊戲等夢
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生活,在交往中學交往,在探索中學做事,在遊戲中發展品質,從而獲得為人處事,求學的基本能力。
3.滲透性
幼兒園社會教育是-種滲透性教育。幼兒的社會學習通常是隨機的、無意識的,社會學習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無法離開幼兒的生活而獨立存在。日常生活是教育的載體,生活處處是教育,生活中蘊涵著許多社會教育的內容和契機。幼兒的社會學習和社會性發展不僅可以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專門組織的活動來實施,還可以且更多地在日常生活和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進行。
具體而言,幼兒園社會教育滲透在一日生活中,滲透在各領域的教育中,滲透在遊戲中,滲透在家庭教育中,滲透在社區教育中。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幼兒的日常生活、自由活動、意外突發事件以及其他領域活動中的契機進行社會教育。例如,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幼兒爭搶玩具或遊戲材料、同伴衝突、幼兒哭鬧或大喊大叫等行為,這些行為都是即時性的,教師無法預料,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並運用適宜的方法對幼兒的情況作出回應,給予指導和幫助。
4.長期性
幼兒園社會教育是項長期的教育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就其實施過程而言, 幼兒獲得社會經驗、學會與人交往、養成良好的社會行為與品質等, 是一個長期的、 漸進的過程,需要長期堅持,持續施加影響。
2、就其實施結果而言,幼兒的社會學習和社會性發展不是一朝夕、一蹴而就的事情, 其結果不會立竿見影,教育效果具有一定的潛在性和滯後性。
基於以上兩點,實施幼兒園社會教育應注重教育的長期滲透與持久影響,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單憑一兩次教育活動就輕易對幼兒進行評價,試圖獲得勞永逸的教育效果。
5.反覆性
幼兒園社會教育具有反覆性的特點。幼兒還處在人生發展的初始階段,其意識和行為的各個方面都不穩定、有待完善,可塑性極強。這些特點一.方面為幼兒園社會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較大的可能性;另-方面也對幼兒園社會教育提出 了一-定的挑戰,因為幼兒的社會學習是可變的、易反覆的,特別是當環境發生變化時,幼兒已經形成的良好社會行為有可能會反彈,需要在長期的活動和交往中反覆體驗和練習,持之以恆地加以培養。例如,教師常常會發現幼兒在幼好行為習慣,如飯前便後洗手、自己吃飯、主動收拾玩具等,放了一個長假後就需要教師重新提醒和教導。
因此,幼兒園教師對幼兒要有愛心和耐心,悉心糾正幼兒不適宜的社會行為,培養的準備,切忌急於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