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主體,做父母的不可能像影子一樣時時守在他身邊。有時孩子會遇到某種意想不到的情況,如果家長平時注意了對孩子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會減少許多麻煩和不必要的損失。對孩子進行應付緊急情況能力的培養,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只簡單地告訴他不要接受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到池塘邊玩耍是不夠的,做出種種限制也是不行的,這樣不但阻礙了孩子能力的發展,有時還會形成逆反心理。
重要的是要使孩子在思想上引起重視,清楚地知道在危險的環境中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家長可以向孩子描述可能面臨的處境,而後問他在這種處境中應該怎麼辦。記錄他的反應速度和正確程度。不要因為孩子的回答錯誤而責罵他,要盡力幫助他弄清楚錯誤行動可能引起的後果,並傳授正確行為的基本要領,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並在思想上引起重視。
下面是孩子最容易遇到的四種可能環境,父母可以帶孩子進行演習。如果他能夠對這四種環境做出比較正確的反映,說明他已基本具備自我保護的意識了。
1、和母親來到鬧市中心,當孩子停下來看一件新奇的東西,一轉眼母親不見了。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首先是不要慌亂,不可毫無目的地四處亂竄,站在原處向一個可以信賴的人說你迷路了。在繁華路口,可以告訴值勤的民警,在商業中心可以告訴比較正規商店的營業員,而不要驚恐地哭泣,或在任何一位大人面前說你迷路了。
2、孩子獨自一人在家,門鈴響了,從貓眼裡看見一位陌生人,他說他有急事,或說是奉母親之命來的,這該怎麼辦呢?不把門打開讓他進來是非常理智的,但也不能不予理睬,因為有些壞人會用這種辦法試探家裡有沒有大人。可以機瞥地說,媽媽正在休息,讓他過一會再來,或者要他留下地址和姓名,說媽媽醒來後再去找他。這樣作既不得罪好人,又不給壞人以可乘之機。
3、夜晚家裡人都睡著了,而孩子被火警驚醒。這時千萬不要驚慌失措,要趕緊叫醒家人,喊人救火,然後設法迅速離開房子。如果被大火困在家裡了,也不要絕望,可用毛巾、衣服、床單伸出窗外向大人們示警,然後趴在火勢、煙霧較少的地板上,爭取時間等待大人前來救援。
4、和小朋友在湖邊、池塘邊玩耍,一個小朋友不慎掉入水裡,又不會遊泳。如果孩子自己也不會遊泳,就不要跳進水裡去救人。如果身邊有救生圈或其他能夠浮在水面上的東西,趕緊扔給水裡的朋友,讓他抓住,然後再呼喊大人前來救助;如果身旁有長棍子,則可以俯臥在地上,把棍子伸到水面上,讓朋友抓住棍子,然後用力把他拉到岸邊。千萬小心不要讓自己掉進水裡。
孩子掌握一些危急情況下自我保護的知識,遇事會更冷靜、更沉著,有利於形成穩健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