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如何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2020-12-15 巖媽在線

前幾天,我的公眾號後臺有一位家長留言——

「最近老公上班了,公公婆婆在老家還沒有回來,家裡暫時就我一個人帶孩子。那天餵小寶吃過午飯後,我就讓他一個人在客廳裡玩玩具,自己進廚房洗碗去了。我不放心,在廚房一邊忙活,一邊喊小寶的名字,喊了幾遍孩子都沒應聲。我跑到客廳一看,差點嚇個半死,孩子不知道從哪兒找到了一顆鐵釘,正準備將鐵釘伸進牆壁上的插座孔,我趕緊跑過去一把搶了過來。幸好我及時發現,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在讀完這段文字後,我心裡還是會感覺到隱隱的擔憂和後怕。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孩子自我保護能力差,安全防範意識薄弱,缺乏對危險情境的正確理解和一定的安全知識,所以家長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制止,孩子就有可能受到傷害,甚至有生命之憂。但是再愛孩子的媽媽,也不可能24小時盯著孩子、保護孩子,只有家長積極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防範意識,才能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一、 孩子自我保護能力的發展規律

對直觀的危險認知水平較高

有研究表明:0~3歲的幼兒傾向於直觀思維,這種思維具備兩個特點,一是離不開思維的對象,不能憑空思維,二是離不開操作和擺弄實物的動作。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幼兒階段的孩子對摔跤、磕傷、碰傷等事故反應感知更直接,會叫喊、哭鬧。而對於觸電、中毒等這類發生機制較為複雜的事故感知遲緩一些,因為這類事故孩子無法透過外部感知危險的信號,更無從了解事故發生的原因。

對直接危險的敏感度高於間接危險

處於幼兒階段的孩子,他們普遍認為自己只有接觸帶電的物體、直接接觸高溫物體、食用有毒害的食物才會讓自己受到傷害,而對於另一類間接的危險情境,他們並不敏感,也很難識別情境中的危險因素。

對危害、危險有自己理解的角度

幼兒階段,孩子的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他們對危害、危險的理解和定義很難脫離情境。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將逐漸對事物的本質屬性有所認識,並且能夠簡單概括,但他們得出的結論仍然與具體的對象與情境密切相關。

男孩對安全的認知水平高於女孩

男孩的天性中有愛冒險的基因,和女孩相比,在現實生活中更偏愛那些神秘、危險的事物,更樂於探索科學、自然方面的知識,所以在對觸電和中毒等事故方面,男孩的認知水平高於女孩,對後果的嚴重性比女孩更敏感,認知也更全面。

此外,男孩的智力發展優勢領域與女孩也不同,他們更擅長邏輯思維,女孩則更偏向於形象思維,所以一般情況下男孩更喜歡做科學實驗、研究數字的奧秘,女孩則更喜歡洋娃娃、玩摺紙、繪畫等。

二、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孩子能平安、健康長大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意外風險實在太多。從交通事故、觸電、溺水到被拐賣……也許每一項發生的機率只有百分之一,可一旦發生就是毀滅性的打擊。

據統計顯示,中國每年因意外傷害而死亡的兒童超過20萬,平均每天有540多個兒童意外死亡,意外傷害死亡佔兒童死亡數量的1/3,交通事故、墜樓、溺亡……意外傷亡已經成為兒童死亡的頭號殺手。

所以作為家長,在看管好孩子的同時,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那麼,家長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1、 運用孩子容易理解的表達方式,告訴孩子什麼是「危險」

在生活中,家長一般會用描述性的表達方式告訴孩子一件安全事故發生的前因後果,或者直接用嚴厲的語氣訓斥孩子、禁止孩子的行為。比如:媽媽剛剛拖完地,孩子在家裡又跑又跳,不小心摔了一跤哇哇大哭,這時媽媽大聲對孩子說:「地上很滑,以後媽媽剛拖完地只能乖乖地坐在沙發上,不允許到處亂跑!」媽媽的表達方式,其實孩子很難理解到那個「危險」的因素是什麼,能夠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媽媽焦慮的情緒。

因此,父母在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時,一定要考慮到孩子思維方式的局限性,儘量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表達方式向孩子描述事件的經過,傳遞「危險」的信息,儘可能地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危險」,為什麼剛才的行為會讓自己受傷。

2、 抓住時機,告知事故後果

很多家長會一次性給孩子列舉過多可能導致傷害的行為,這種信息量過大的描述其實並不利於孩子吸收和理解。如果在生活中,父母能夠抓住時機,運用一些已經發生的事故對孩子進行場景化描述,並啟發孩子去思考,這種方式對孩子的幫助更大。

比如:媽媽們帶著孩子一起在外面玩耍,有孩子不小心被小區的運動器械夾傷了手。孩子看到小夥伴哇哇大哭、臉上那種痛苦的表情、不能自由活動的身體,或者親眼看到小夥伴被夾上的手指慢慢腫脹、變成了紫黑色,自然會認識到傷害性事故導致的嚴重後果。

3、 讓孩子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識

生活就是最好的課堂,家長可以利用日常生活隨時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比如:早上刷牙時,教孩子正確的刷牙姿勢,提醒孩子一定不能邊跑邊刷牙,要學會保護自己。出門穿鞋時,要教會孩子粘好魔術貼或系好鞋帶,避免摔跤、跌傷。吃飯喝水時,要提醒孩子等熱的食物和水涼一點才能入口,避免燙傷口腔黏膜。

同時,要讓孩子記住家庭住址、家長的姓名和聯繫方式等,還要教會孩子撥打緊急求助電話,把110、120、119這些號碼銘記於心。此外,也可以陪孩子讀一些自我保護意識培養的繪本,比如《我不跟你走》、《別想欺負我》……讓孩子在故事中去體會該如何保護自己。

4、 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有研究表明,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常常與孩子的衝動行為有關。所以,有些孩子自控力差,不願意等待、觀察,只想及時佔有、滿足,就會給自己的人身安全帶來風險。比如:有一次,我兒子幼兒園搞了一次「演習」,讓家長扮演拐賣兒童的人販子,在幼兒園分發小禮物和糖果,扮演者編造各種理由誘騙孩子跟自己走。結果表明,那些被騙成功的孩子大都是貪玩、貪吃、抵禦不了「誘惑」的小朋友。

同時,自控力差的孩子往往也比較淘氣、好動、喜歡「惹事」,在同伴交往中容易衝動,給自己和對方造成身體上的傷害,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爭取把風險降至最低。

5、 多玩角色扮演遊戲

孩子需要遊戲就像人類需要食物和水一樣,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也是讓孩子透過體驗去學習和成長的一個重要途徑。家長可以將安全教育的相關知識融入到遊戲中,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裡掌握一些保護自己、處理突發事件的簡單方法,學會獨立處理問題。比如: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動手,在家裡搭建一個小型遊樂場的環境,讓孩子扮演與媽媽走失的場景,發揮孩子的潛能,讓孩子思考各種解決辦法,並讓家長針對自己的行為予以評價,自己也可以給自己打分。這樣孩子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就可以在記憶中搜索到相關的經驗,不至於手足無措,讓自己受困於危險之中。

父母愛孩子,就要告訴孩子世界的真相,讓孩子知道人世間有愛也有恨、有善也有惡,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灌輸自我保護的意識,更要教會他們切實可行的方法。只有這樣,當孩子必須掙脫我們的懷抱去獨自面對世界時,我們才能安心地放手。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營養健康>健康護理>正文如何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 2011-06-17 16:49 來源:未知
  • 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的5種技巧
    作者:   走失的小孩,性侵,意外事故傷害,一個個驚悚的畫面讓所有的父母為之心驚膽戰,但是卻無法永遠24小時守著孩子,還是快點看看如何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吧
  • 《女兒,你該如何保護自己》給孩子自我保護六大忠告
    作者潘麗傑為新書《女兒,你該如何保護自己》籤售。然而事發至今,仍沒有找到章瑩穎的下落,讓廣大中國家長憂心不已。由此也引發了一場關於女孩應該如何自我保護的話題。  8月27日上午,由朝華出版社出版的《女兒,你該如何保護自己》一書,在北京西單圖書大廈舉行作者籤售會,同時一場「守護成長,靜待花開:讓孩子遠離傷害」的主題討論在此展開。
  • 家長必看!如何教育孩子進行自我保護
    我們都想不通,為什麼社會上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在殘害著父母手中當做寶貝一樣呵護的孩子,對那些冷血的施暴者,我們往往只能予以最憤怒的譴責。  可是作為父母,我們能夠從這件事件中反思的是:我們不能時刻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的身邊,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但是我們可以教育孩子,讓孩子學會自保。  那麼父母在孩子的成長的這條路上,要如何教育孩子進行自我保護呢?
  • 教寶寶學會自我保護不被欺負
    我家大寶是個特別皮的孩子,也特別喜歡和小孩子一起玩。沒有上幼兒園時,為了有小朋友一起玩經常在被小朋友打了後不哭不鬧,繼續和人家玩。那時我就擔心大寶上幼兒園後會被人欺負。因為入園後,大寶會認識很多小朋友,在一起學習玩耍中肯定會有矛盾,一個班有四十個學生,老師不會每個人都看得到。
  • 成為家長第一步,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如果家長不從小給孩子培養安全意識,教育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那等到意外發生時,一切都為時已晚了。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遊泳,第一次登山,第一次滑雪等等,他們總是帶著新鮮感,用好奇的眼光去探索世界,他們無所畏懼,勇敢地去體驗自己從沒有體驗過的事情。
  • 「學會自我保護,遠離性侵傷害」
    「最近韓國『素媛案』原型的罪犯釋放出獄了,身邊關於性侵的話題就多了起來,作為母親,很害怕孩子受到傷害,都說關於這方面的知識要從小教起,但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教孩子,孩子爸爸總說我瞎操心,還說我教壞孩子。」說到防性侵教育話題時,劉媽媽看向孩子的神色有些擔憂。
  • 幼兒園之前 家長要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幼兒園是孩子在正式上小學之前有一個適應過程的地方,也是孩子開始集體生活的地方。親貝網小編最近了解到,現在很多幼兒園的孩子在跟同學的相處以及溝通和自我保護方面不是很強。所以今天小編想給大家分享一下,在幼兒園之前,家長要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 如何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家長們可以試試這個
    比如遊泳,每年炎熱的夏季,都有小孩溺亡的新聞,家長首要加強孩子的技能便是落水自救,還有火災中如何提高存活率這些科普求生技能,是非常實用的。還有如果遇到壞人,要學會找穿制服的人求救等等。,孩子要先有陌生人的概念,才會形成自我保護的意識。
  • 孩子被打了,怎麼辦?家長應該怎麼做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問題,尤其是被欺負了或者一些受傷問題時候,家長往往比孩子更揪心,我家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我也有些迷茫,不知如何處理更為妥當。 在學校被打了,孩子回來給我說有小朋友打人,也打她了,我心裡覺得特別不舒服,我說告訴老師,她說告訴老師了。
  • 孩子要升小學了,如何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家長應該知道這三點
    後來警察經過多方查找,終於聯繫上了孩子的父母。看著孩子被接走,屏幕前的我都跟著鬆了一口氣。不敢想像如果這個孩子沒有被好心人送到派出所的話會發生什麼。作為家長我們不能時時刻刻地跟在孩子身邊保護他們,尤其對於一些孩子已經上學的家長而言更是如此,那麼教會孩子自我保護就很重要。
  • 5種技巧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兒童心理>幼兒心理>正文5種技巧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2011-11-20 15:18 來源:鳳凰網親子論壇
  • 安以軒曬兒子翻床掉地上:最好的安全教育,是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最好的安全教育,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演員隋唐的兒子曾為了撿床外的布偶從高一米三的床上圍擋翻出,因為頭肩著地所以摔斷鎖骨,所幸沒有大事也不需要手術。,與其一直在想如何保護好寶寶,如何將家裡改造成安全的地帶,不如幫寶寶建立安全意識,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引導孩子的方法家長一定要了解
    告知孩子有哪些危險的存在 在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之前,要先讓他們明白哪些是危險的,讓他們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 這裡提到的危險,和平時生活中的那些小磕碰不一樣,不是說你帶孩子玩的時候,這不能那不能碰的那種危險,而是會危及生命的。 安全意識包括那些方面 家長告訴孩子危險的嚴重後,要主動的引導孩子去自主的學習如何避免,而不是像平時生活中家長的強行制止。
  • 學會自我保護 幼兒園安全教育不可少
    學會自我保護 幼兒園安全教育不可少www.zjol.com.cn 2006年03月15日 09:44:17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浙江在線消息 幼兒園的小朋友因年齡小,自我保護意識淡漠,極易發生意外傷害,因此我們要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 給孩子增加一個「安全砝碼」,六點建議培養孩子學會如何自我保護
    而孩子很高的警惕性和自我保護能力來源於父母的培養。所以,父母要從小加強孩子的安全教育意識和安全訓練,增強他的防範意識,提高其自我保護的能力。那麼,在現實生活中,父母應該從哪些方面教孩子保護自己呢?建議二:教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孩子的自我保護教育的內容很多,父母應從實際出發,在生活中隨時進行教育。要多給孩子講實例,加深孩子的印象。同時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我保護教育是相輔相成的。父母要注意孩子生活細節的培養,讓孩子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提升自我保護的能力。
  • 如何教孩子自我保護
    漫畫:CFP供圖編者按:沒有一個父母不期望孩子安全。但當今社會風險很多,有時防不勝防,父母苦於沒有好的方法教育孩子自我保護。父母如何把握分寸,既讓孩子平安長大,又能在他需要鍛鍊的時候放開手腳?今天本版邀請吳甘霖介紹自己的教子心得,供讀者參考。要管好事情,先管好心情這件事發生在我兒子吳牧天15歲時。那是一個周末傍晚,他和兩個同學買好聖誕節班級表演的道具,出了商場,同學帶著道具回學校了,他則準備打車回家。這時,一個高大的青年走過來,笑嘻嘻地叫住他:「同學你好!
  • 如何學會自我保護
    也許你一直以來都不知道什麼是危險,也許你曾經歷過有驚無險的時刻,也許你曾經因為善良受過欺騙,也許你平時特別注意自我保護……世界本來就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但我們可以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防患於未然。
  • 想要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這幾點很重要
    近年來,幼兒意外事故時有發生,而且有相當大的比例是由於幼兒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常識所造成的 。因此,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就尤為重要。隨著年齡增長,幼兒初步具備一些獨立能力,他們活潑好動,具有「不怕危險」和「勇於獵奇」的特性。
  • 如何幫娃建立自我保護意識?家長看看這5個方法,幫娃遠離危險
    因此,家長們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樹立起自我保護意識,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我們需要給予他們自由的成長空間,不能過多地限制;而為了孩子的人生安全,我們又需要限制他們。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