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兒童走失、被拐賣的案例相比前幾年來說已經逐漸減少了,但是人販子的心眼確是越來越多了。家長們在領孩子出門的時候,依舊要保持警惕,照顧好孩子。
前些天,一個4歲的女孩站在商場裡嚎啕大哭,經民警的一番詢問後,才知道原來女孩是和爸爸走丟了。他們試著問出女孩爸爸的名字,孩子卻支支吾吾的也說不明白,只聽清一句「媽媽一般在家都喊爸爸大豬蹄子」。民警聽到後,被這可愛的回答逗笑了。
於是民警帶著女孩來到了廣播臺,讓女孩喊了一句:「大豬蹄子爸爸,我在廣播臺。」最終,爸爸聽到了廣播,著急忙慌的立馬跑了過來,找到了女兒。民警也對爸爸進行了教導,在外出門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
孩子不僅是父母的心頭肉,也是全家寄予的希望。家長們在家時對孩子悉心照顧,在外也千萬不能放鬆警惕。
1、不要讓孩子離開家長視線範圍。
現在有很多家長几乎也是手機每天不離手,特別是出門在外,總是習慣瞄兩眼手機。這一點家長一定要注意,特別是在出門的時候,外邊的東西對孩子來說都是新鮮的,你稍不注意他可能就被別的東西吸引過去了,兩分鐘就足夠人販子進行哄騙交易。
所以說手機我們可以回家再看,但是孩子,是一定要時時刻刻看住的。
在這裡,小編也給大家推薦一款「溜娃神器」——防走失帶牽引繩手環。
這款牽引繩手環設計特別人性化,布料採用舒適透氣的滌棉,寶寶戴著不會難受。
與其他牽引器相比,安全係數大大升級。適合帶寶寶出遊、逛街的時候使用。
當然,出門帶娃最重要的還是要家長用心,神奇好用,更要會用。特別是在坐電梯、或有閘門的地方,家長一定要注意好與孩子的距離。
2、讓孩子牢記家長聯繫方式
在帶孩子出門前,要有意識地教孩子背過爸爸或媽媽的手機號。這可能對還沒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有些難,但只要爸爸媽媽多加引導,日久天長孩子也就背過了。
3、遇到莫名其妙的「自來熟」(很有可能也帶著孩子,不要大意,這可能都是障眼法),父母可以從以下各方面去防範:
父母的態度:既然是陌生人,父母大可不必表現得熱絡,你的熱情可能讓孩子誤判對方是可以信賴的人。
陌生人的動作:對方可能以零食或玩具吸引孩子,建議父母直接婉拒。
孩子的反映:孩子若出現戒備其實是最好的提醒。當孩子不願意與此人親近時,父母一來是要尊重孩子,再者孩子的直覺可能比你我準確,畢竟「防人之心不可無」。
4、給孩子科普求生技能
在網上可以搜索到許多各種各種的科學求生技能,家長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學習這些技能。
比如遊泳,每年炎熱的夏季,都有小孩溺亡的新聞,家長首要加強孩子的技能便是落水自救,還有火災中如何提高存活率這些科普求生技能,是非常實用的。
還有如果遇到壞人,要學會找穿制服的人求救等等。
5、不要把孩子交給陌生人看管或帶走
要注意給孩子培養遠離陌生人的意識,孩子要先有陌生人的概念,才會形成自我保護的意識。父母應該主動和孩子交流有關陌生人的概念,也可以告訴孩子一些案例。警惕身邊鬼鬼祟祟、故意親近的人。
我國著名的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講過:「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益。」
在這裡,小編也要給爸爸媽媽們推薦一套關於兒童自我保護意識的繪本《學會愛自己系列繪本》。
全書一共7冊,第一輯分別為《不要隨便摸我》、《不要隨便親我》、《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
第二輯分別為《不要隨便欺負我》、《不要隨便命令我》、《不要隨便嘲笑我》、《不要隨便改變自己》。
《不要隨便摸我》藉由一個細膩的故事來教孩子學會避免受到性侵害,故事從一位媽媽和孩子之間對話展開。通過媽媽給孩子講的故事,教會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培養孩子健康性格,遠離身邊壞人,避免受到侵犯。
書中將平時爸爸媽媽不好開口講述的內容,以圖畫的方式呈現出來,教給小朋友們關於身體的知識,並讓孩子學會說出「住手,我不喜歡你這樣做」的話。
《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是孩子安全教育必讀的繪本,特別是對那些即將離開父母的視線、進入校園學習的孩子們來說,這是一套非常有幫助的教科書。講的是在日常遇到陌生人情況下小朋友該如何處理,介紹了一些應對危機的地方。
小朋友們看完就知道「陌生人」的危險了哦,只要安全防範意識被建立起來,他們以後做事就會提前做好防範。
這本繪本讓受欺負的小朋友學會反抗,讓喜歡「惹事兒」的小朋友也受到教育。
有一天早上,大象來到水塘邊,想要洗個澡。
但是,哪個傢伙竟然先到那裡了呢?原來是河馬,他在水塘裡正玩得高興。大象生氣地瞪著河馬。
「河馬,你立刻給我離開!」大象說,「我要安安靜靜地洗個澡。」
大象的塊頭比河馬大很多,所有河馬只好稀裡譁啦地逃離了水塘,準備去路邊休息一會。
咦,是誰躺在路上呢?
原來是獅子,他正躺在路上呼呼大睡。河馬用他的大嘴巴推擠著獅子。「獅子,你快給我走開!」河馬說,「我現在需要這個地方。」......
這本書也讓我思考,面對小朋友之間的矛盾衝突的時候,很多家長首先想到的是誰錯誰對,特別是「有理」的一方,喜歡掛著道德、品行的帽子去指責、批評對方。而這本書告訴大人和孩子,遇到矛盾,首先想想我們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
對於本書中的小動物們而言不過是大家在同一個地方一起休息、遊戲,目的達到了便可以了,不需要再說教了,後面大家不是一起玩的很開心嘛,所謂分享的快樂,也只有分享之後才能夠體驗。
每一本書都對應一個主題,教會孩子一項技能。面對孩子的安全問題、針對孩子與同學的相處、幫助孩子構建強大的內心世界等等,圍繞孩子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
生理學家認為:「習慣是自動了的條件反射。」幼兒期容易形成條件反射,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探索有效的方法,使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自護習慣。
讀繪本也是家長和孩子們共享的美好時光。家長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閱讀,互相交流觀念。通過共讀,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悟和樂趣,父母與孩子一同學習、成長。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們,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