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家長們可以試試這個

2020-08-21 山竹媽咪

現在兒童走失、被拐賣的案例相比前幾年來說已經逐漸減少了,但是人販子的心眼確是越來越多了。家長們在領孩子出門的時候,依舊要保持警惕,照顧好孩子。

前些天,一個4歲的女孩站在商場裡嚎啕大哭,經民警的一番詢問後,才知道原來女孩是和爸爸走丟了。他們試著問出女孩爸爸的名字,孩子卻支支吾吾的也說不明白,只聽清一句「媽媽一般在家都喊爸爸大豬蹄子」。民警聽到後,被這可愛的回答逗笑了。

於是民警帶著女孩來到了廣播臺,讓女孩喊了一句:「大豬蹄子爸爸,我在廣播臺。」最終,爸爸聽到了廣播,著急忙慌的立馬跑了過來,找到了女兒。民警也對爸爸進行了教導,在外出門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

孩子不僅是父母的心頭肉,也是全家寄予的希望。家長們在家時對孩子悉心照顧,在外也千萬不能放鬆警惕。

那麼,和孩子外出時,父母應該怎樣「正確佩戴」帶孩子的方式呢?

1、不要讓孩子離開家長視線範圍。

現在有很多家長几乎也是手機每天不離手,特別是出門在外,總是習慣瞄兩眼手機。這一點家長一定要注意,特別是在出門的時候,外邊的東西對孩子來說都是新鮮的,你稍不注意他可能就被別的東西吸引過去了,兩分鐘就足夠人販子進行哄騙交易。

所以說手機我們可以回家再看,但是孩子,是一定要時時刻刻看住的。

在這裡,小編也給大家推薦一款「溜娃神器」——防走失帶牽引繩手環。

這款牽引繩手環設計特別人性化,布料採用舒適透氣的滌棉,寶寶戴著不會難受。

與其他牽引器相比,安全係數大大升級。適合帶寶寶出遊、逛街的時候使用。

當然,出門帶娃最重要的還是要家長用心,神奇好用,更要會用。特別是在坐電梯、或有閘門的地方,家長一定要注意好與孩子的距離。

2、讓孩子牢記家長聯繫方式

在帶孩子出門前,要有意識地教孩子背過爸爸或媽媽的手機號。這可能對還沒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有些難,但只要爸爸媽媽多加引導,日久天長孩子也就背過了。

3、遇到莫名其妙的「自來熟」(很有可能也帶著孩子,不要大意,這可能都是障眼法),父母可以從以下各方面去防範:

父母的態度:既然是陌生人,父母大可不必表現得熱絡,你的熱情可能讓孩子誤判對方是可以信賴的人。

陌生人的動作:對方可能以零食或玩具吸引孩子,建議父母直接婉拒。

孩子的反映:孩子若出現戒備其實是最好的提醒。當孩子不願意與此人親近時,父母一來是要尊重孩子,再者孩子的直覺可能比你我準確,畢竟「防人之心不可無」。

4、給孩子科普求生技能

在網上可以搜索到許多各種各種的科學求生技能,家長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學習這些技能。

比如遊泳,每年炎熱的夏季,都有小孩溺亡的新聞,家長首要加強孩子的技能便是落水自救,還有火災中如何提高存活率這些科普求生技能,是非常實用的。

還有如果遇到壞人,要學會找穿制服的人求救等等。

5、不要把孩子交給陌生人看管或帶走

要注意給孩子培養遠離陌生人的意識,孩子要先有陌生人的概念,才會形成自我保護的意識。父母應該主動和孩子交流有關陌生人的概念,也可以告訴孩子一些案例。警惕身邊鬼鬼祟祟、故意親近的人。

我國著名的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講過:「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益。」

在這裡,小編也要給爸爸媽媽們推薦一套關於兒童自我保護意識的繪本《學會愛自己系列繪本》

全書一共7冊,第一輯分別為《不要隨便摸我》、《不要隨便親我》、《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

第二輯分別為《不要隨便欺負我》、《不要隨便命令我》、《不要隨便嘲笑我》、《不要隨便改變自己》。

《不要隨便摸我》藉由一個細膩的故事來教孩子學會避免受到性侵害,故事從一位媽媽和孩子之間對話展開。通過媽媽給孩子講的故事,教會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培養孩子健康性格,遠離身邊壞人,避免受到侵犯。

書中將平時爸爸媽媽不好開口講述的內容,以圖畫的方式呈現出來,教給小朋友們關於身體的知識,並讓孩子學會說出「住手,我不喜歡你這樣做」的話。

《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是孩子安全教育必讀的繪本,特別是對那些即將離開父母的視線、進入校園學習的孩子們來說,這是一套非常有幫助的教科書。講的是在日常遇到陌生人情況下小朋友該如何處理,介紹了一些應對危機的地方。

小朋友們看完就知道「陌生人」的危險了哦,只要安全防範意識被建立起來,他們以後做事就會提前做好防範。

這本繪本讓受欺負的小朋友學會反抗,讓喜歡「惹事兒」的小朋友也受到教育。

有一天早上,大象來到水塘邊,想要洗個澡。

但是,哪個傢伙竟然先到那裡了呢?原來是河馬,他在水塘裡正玩得高興。大象生氣地瞪著河馬。

「河馬,你立刻給我離開!」大象說,「我要安安靜靜地洗個澡。」

大象的塊頭比河馬大很多,所有河馬只好稀裡譁啦地逃離了水塘,準備去路邊休息一會。

咦,是誰躺在路上呢?

原來是獅子,他正躺在路上呼呼大睡。河馬用他的大嘴巴推擠著獅子。「獅子,你快給我走開!」河馬說,「我現在需要這個地方。」......

這本書也讓我思考,面對小朋友之間的矛盾衝突的時候,很多家長首先想到的是誰錯誰對,特別是「有理」的一方,喜歡掛著道德、品行的帽子去指責、批評對方。而這本書告訴大人和孩子,遇到矛盾,首先想想我們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

對於本書中的小動物們而言不過是大家在同一個地方一起休息、遊戲,目的達到了便可以了,不需要再說教了,後面大家不是一起玩的很開心嘛,所謂分享的快樂,也只有分享之後才能夠體驗。

每一本書都對應一個主題,教會孩子一項技能。面對孩子的安全問題、針對孩子與同學的相處、幫助孩子構建強大的內心世界等等,圍繞孩子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

生理學家認為:「習慣是自動了的條件反射。」幼兒期容易形成條件反射,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探索有效的方法,使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自護習慣。

讀繪本也是家長和孩子們共享的美好時光。家長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閱讀,互相交流觀念。通過共讀,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悟和樂趣,父母與孩子一同學習、成長。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們,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即可。

相關焦點

  • 青少年學生如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學校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多年來,校園安全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防止校園暴力發生是我們的長效機制,但是完全制止是很難的,這需要我們家長和學生們加強對自我安全保護的意識,培養良好的求學心態,努力學習科學知識,不參與打架事件,禁止暴力情形在學校發生。
  • 女童被帶走失聯,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家長何時給孩子上一課?
    網友A,讓女童跟著租客出遊實在是太欠缺考慮了,家長的安全意識很淡薄。網友B,家長對於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確實該加強。網友C,對孩子的安全教育比富足的生活更重要。與此同時,對孩子進行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話題也引起了家長們的熱議。
  • 微講堂︱未成年人如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未成年人保護法》——相關小知識1偷看孩子日記——對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隱匿、毀棄;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查閱。如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一、戰勝不良誘惑:青少年要善於鑑別身邊的不良誘惑,鼓起戰勝不良誘惑的勇氣,並學會用科學的態度、正確的方法擺脫它們的幹擾,避免其對自己的危害。
  • 孩子要升小學了,如何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家長應該知道這三點
    後來警察經過多方查找,終於聯繫上了孩子的父母。看著孩子被接走,屏幕前的我都跟著鬆了一口氣。不敢想像如果這個孩子沒有被好心人送到派出所的話會發生什麼。作為家長我們不能時時刻刻地跟在孩子身邊保護他們,尤其對於一些孩子已經上學的家長而言更是如此,那麼教會孩子自我保護就很重要。
  • 教會保護自己很重要,培養孩子安全意識,家長試試從這些地方著手
    如果他們缺乏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很有可能就會讓危險傷害到他們,甚至危及到他們的性命。我們都知道教會孩子讀書,懂禮貌,卻很少人記得教好他要保護好自己,或者說,家長往往把他保護得太好了。看到這樣的數據,相信很多家長都會不寒而慄,因為他們或許還沒有意識到危險,或許真的每天都潛伏在孩子身邊。家長們如果想要正確地幫助孩子屏蔽掉這種傷害,就應該先意識到安全意識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 大班科學教案: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科學教案: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設計思路:   當今世界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為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它關係到整個人類的生存
  • 想要孩子遠離危險?培養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看看這9個方法
    現今社會越來越複雜,孩子的安全已然成為各位家長關注的問題。然而孩子還小,如何能夠判斷出是否有危險,如何避免危險,在遇到危險後如何脫身呢?培養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的方法一、反覆檢查孩子本身是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的,但是越小的孩子就會越容易忘記所學習的東西。於是我們要讓孩子反覆做一個事情,孩子才能夠留下深刻的印象。
  • 如何幫娃建立自我保護意識?家長看看這5個方法,幫娃遠離危險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成為了孩子的潛意識,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重大作用。因此,家長們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樹立起自我保護意識,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我們需要給予他們自由的成長空間,不能過多地限制;而為了孩子的人生安全,我們又需要限制他們。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呢?
  • 「堅果科學」如何增強孩子的防範意識?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在刷微博或者看新聞的時候都能收到這樣的新聞內容,某某社區幾歲孩子出現被侵害;某某學校某某學生被老師侵害等等,諸如此類的新聞幾乎已經是屢見不鮮,讓不少家長都為之惶惶。有不少嫌疑人開始拿孩子入手,因為孩子懂得少,自我保護能力和意識都不夠,在遇到危險或者遭遇侵害的時候,不知道該做出何種反應,不知道抓住時機逃跑或者呼救。
  • 幼小銜接:孩子需要不只是知識的過渡,還需要增強「自我保護力」
    因此在幼小銜接階段,孩子需要不只是知識的過渡,還需要增強「自我保護力」,但有許多家長錯誤地使用了&34;作為教育孩子的方式,這種教育方式帶給孩子的傷害將是十分巨大且深遠的。在這個特殊的過渡時期,家長需要做的是要教會他如何保護自己,增強他們的增強「自我保護力」。對此,家長們可以試試這三個步驟。
  • 安全教育小課堂,小朋友自我保護意識在增強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存在各種潛在危險,日常意外傷害也成了學校和家長常常需要擔心的問題。為了讓兒童在掌握安全知識的同時,增強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當天,11名小朋友及家長參與了本次活動。兒童服務站社工首先就近日地震事件向小朋友們提出了問題,地震來了怎麼辦?小朋友們積極舉手,都迫不及待的想給大家分享自己知道的方法。有的小朋友說躲到桌子下面,有的小朋友說用書包護住頭,還有的小朋友說跑到廁所裡……聽完小朋友的分享後,社工給小朋友們講解了遭遇地震時正確冷靜應對的方法,還教小朋友學會了地震逃生方法兒歌。
  • 幼小銜接:孩子需要不只是知識的過渡,還需要增強「自我保護力」
    為什麼大多被拐賣的孩子處在幼兒期?當然,可以說因為壞人太多,也可以說買家很壞,畢竟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可是作為家長也需要反思一下呀,處在幼兒期的孩子認知能力還不完全,他所有的知識都是來源於家長的教育,在幼兒階段,家長就是他的老師。
  • 家長們可以試試另外的方法催促孩子學習,效果很不錯
    同樣心理,你就更好的理解孩子的表現。積極人生創始人劉一凡老師經常說,我們要時常試著站在孩子立場,看待我們家長的指責。也就是這個意思。它可以避免孩子和家長們之間「硬碰硬」帶來的傷害,也可以化解「身份高低」帶來的親子隔閡。「示弱效應」是孩子和家長之間產生矛盾後的緩衝,當我們直接教育不能產生效果的時候,家長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同樣可以達到家庭教育的目的。家長們在孩子面前示弱不會喪失尊嚴,因為我們的孩子愛我們,反而會增強孩子和父母的關係。
  • 孩子對於自己的隱私部位,知道多少?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今日問題:對於隱私部位的知識是否需要早早告訴孩子?很多寶寶會很好奇,對於自己身體的器官,但是這個時候父母卻開始含糊其辭。甚至現在很多寶寶還認為自己真的是從垃圾桶裡撿出來的孩子。那麼對於自己的隱私部位是哪些?又要如何保護自己?是否需要儘早讓孩子知道呢?
  • 如何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營養健康>健康護理>正文如何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 2011-06-17 16:49 來源:未知
  • 家長該如何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孩子自我保護能力差,安全防範意識薄弱,缺乏對危險情境的正確理解和一定的安全知識,所以家長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制止,孩子就有可能受到傷害,甚至有生命之憂。但是再愛孩子的媽媽,也不可能24小時盯著孩子、保護孩子,只有家長積極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防範意識,才能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 八成小學生具備自我保護意識
    □記者牛秀玲    近年來,兒童意外傷害、日常生活中家長掉以輕心,致使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差讓歹徒屢屢得手。一起起觸目驚心的事故讓人深思,在加大對孩子保護力度的同時,更需要提高兒童的自身安全防範意識。那麼,現在的兒童安全意識如何?
  • 家長要怎麼樣做,才能提高孩子自我保護意識?降低意外的發生
    交談中了解到,寶媽自己在家帶孩子。前幾天餵寶寶吃飯時,轉身取水的瞬間孩子從寶寶餐椅上掉下來,臉上的青紫是那時摔的。說的時候還是一臉心疼,提醒我一定要注意寶寶的安全。我們可以排除家中的隱患危險,可是百密一疏,總有顧不到的時候,否則就不會有意外的發生。想要孩子更安全,還需教會孩子學會自己保護。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
  • 如何讓孩子提高自我防範意識?家長不能逃避,正確引導教育是關鍵
    孩子人自我防範意識和防禦能力都比較差,這讓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一點點誘惑或所謂的「關愛」就會讓這些無知的孩子們選擇順從,進而陷入了魔爪。面對這個問題,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是難以啟齒、羞於出口的。覺得孩子太小,討論這樣的內容會讓孩子「學壞」。但在很多受害案件的中,70%以上的案件是孩子身邊的熟人,這些不法分子有些甚至是孩子的親友或教師,這樣就使案件發生更加隱蔽,一旦發現時,已經對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除了身體的創傷,更多的心理創傷很難恢復。
  • 如何保護兒童人身安全,社會&家庭,如何提高孩子自我保護意識
    導語:兒童虐待案件屢見不鮮,虐童並不僅僅是指打孩子,也就是身體虐待,還包括性虐待、疏於照顧、精神虐待等等。在社會上和家庭中,如何保護兒童人身安全,如何提高兒童自我保護意識,是一個值得深刻思考的問題。今天在小區的育兒群裡,討論的都是關於保護兒童人身安全的話題,討論的是網傳的三起虐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