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來日本的中國學生,一般都會去考一些不好的高中

2021-02-13 日本通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中日老師教育學生的差異在於,前者顯得更加嚴格,後者更加寬鬆。

事實上,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方式是被嵌套在不同的教育體系中的,而這又是由中日的升學壓力和教育競爭差異決定的。

而中日教育系統的差別,主要體現在由升學壓力差異所帶來的課程差異、以及家庭對待課外輔導課程的差異性。

■ 剛來日本的中國學生,一般都會去考一些不好的高中

由於日本學校的常規課程系統中不包含負責學生升學應考的壓力,在學習輔導和升學指導方面,日本學校的老師顯得沒有中國學校的老師負責任。

好的私立高中的入學考試試題全部都是自己出,每個學校出的都不一樣,歷年試題也可以在市場上買到。中下等的私立學校,自己出的題在市場上買不到,只能上網去查,或者去學校參觀時領到一本印有歷年試題的小冊子。


都立高中的入學考試是統一考試。受訪者王昕說,關於升學的信息,「你如果不去問的話,老師是不會回答你的」。為了獲取升學指導,除非家裡特別困難,日本的初中生和一部分高中生都會選擇去市場化運作的升學塾。朋友當時也去上了塾,她甚至會「感覺那上學有什麼用啊,反正還要另外花錢再補」。

日本的大塾一般都按照時間表以天為單位排定了課程內容,欠缺靈活性。而更具有針對性的「少人數個別輔導」或「一對一輔導」也不是沒有,但相比之下數量較少,價格也更貴。

日本學生升學成績的計算,會含入對平時成績的評估。

在7對3或6對4的比例中,升學考試當天的考試成績只佔一部分,而體育等在中國被稱為「副科」的科目成績都會佔一定的比例。

考大學的評分,則要參考初中、高中的平時分。而考高中,則要看初三第一學期或第二學期的平時成績(內審),由於大學入學考試在第三學期時已經結束,第三學期的成績不會納入評估範圍。內審分的滿檔是5檔,由百分制的成績換算而成:90-100分為5檔,80-89分為4檔,50-79分為3檔,20-49 分為2檔,0-19分為1檔。

平時分,包括對上課態度、考試、提出物的評分,評分是老師自己定的。

如果平時上課睡覺的話,老師有可能會默默扣掉平時分。如果提前早到教室,或者上課認真,可以酌情提檔。

藤江王譽的音樂得了43分,但他總是早到教室,每次都帶了樂器,所以提檔提成了3檔。藤江王譽的美術是34分,就是2檔。美術作業中有畫自畫像的內容,沒上色就是2檔的成績,上色就會變成3檔。

社會科的老師則規定:如果下發的講義資料上,填空的字跡好看,整齊工整,顏色上好(畫「___」處用鉛筆填寫,畫雙重下劃線的地方用紅筆填寫,畫下劃波浪線的地方用記號筆塗)可以得中間分數。

 

如果保存的資料序列完整,字特別好看,並且批註了黑板的筆記和老師口述的內容,可以加分。資料上若有塗抹的痕跡,或者在旁邊批註中文翻譯,都會被扣分。此外,通過英檢3級能加1分,通過英檢準2級加2分;通過漢檢3級、數檢3級,則都是加1分。

科目平時成績的平均分若少一檔,升入的私立高中級別就不一樣。

比如屬於頂級高中的開成高中、日比谷高中,申請資格就包括國語、數學、英語三科全是5檔,其他科沒有2檔。王昕當時某科目取得的內審檔是4檔,她就為了一個格的問題而哭過。

日本的分數計算方式,其實是將考試壓力分散到了日常表現中,這也正成為中國考試改革的調整方向之一。如果立志於考好學校,日本的學習壓力也未必比國內小多少。

在日本,好的私立學校照樣難考,但是普通的私立學校則比公立學校更好考,因為私立學校營利的目的指向更加明顯,只要有錢基本就能進。國語考試要寫作文,閱讀部分的日語也是文學性的,比較難。

對於來日不久的中國初中生而言,如果日語不學好,除了數學、英語以外的科目成績(內審)就會比較低。如果在升學時參加「外國人考試」,國語閱讀就只有面向日本本國學生考試中的第一段,相對簡單,但也還是會考察對於基礎日語的掌握度。

由於還不是所有的高中都有面向來日不久的外國人的入學考試,選擇「外國人考試」,也意味著報考學校的選擇範圍會大大縮小。剛來日本的中國學生,一般都會去考一些不好的高中。

■ 「你會鋼琴,其實這一點也不令人驕傲。」

 

在課程配置方面,中國老師會通過調整課程而使其偏重於語數英等主課,而日本老師則只是按照課表按部就班,各門課在授課方面更顯得平均用力。

在日本,美術、音樂、體育課都上得特別正規,除了實踐課,還有理論課,甚至一些理論知識還會以填空的形式出在試卷上作為階段測試的內容。

這也是因為日本學校的老師一般沒有升學考試的壓力。

日本中學下午課後的部活動,也體現出學校對體育的重視。然而,如果部活動參加過多,也是考不上好的高中或大學的。

與動員全部時間和精力集中於應試的大部分中國高中生相比,日本高中生則顯得更加自由和多元。

日本高中學校管得很鬆,有一部分高中生在下午下課後也不去參加部活動。有些不參加部活動的高中生,又不想將錢過多投入在校外的升學塾上,就索性將本來用於去升學塾補習的時間用來「瘋狂打工」。

王昕說她在日本從16歲讀高一開始,一直在打工,沒有間斷過。筆者輔導過的高中生王易依也一直在打工,她說很多高中生都打工,包括日本人。筆者輔導過的高中生張妍來則反映,她所在的班級中幾乎全部人都打工。

日本政府規定年滿16歲就可以打工,不過高中生打工需要家長在同意書上簽字,還需要自己將全部資料上交區政府管理部門。接收高中生打工的地方也很有限,只有諸如麥當勞、壽司店等飲食店才願意收留他們。

當筆者問及為何要選擇打工時,她們普遍反映,雖然打工不是必須的,但是「我們想賺錢,我們想玩兒,我們想花錢。因為想買東西,父母也給錢,但是不夠」。

在對興趣特長的觀念方面,中國發達地區的不少家長在功利心的指導下對孩子成材會過於心切,還會以此為相互攀比的對象,中國的選拔考試也會以此為加分項,興趣特長成為一門在競爭中拉開人與人檔次的特殊技藝,

而日本家長則顯得更為從容淡定,興趣特長也不被限定為某種「才藝」。李驍睿在一年級、二年級的周六、周日,在鎮裡的兒童書法學習班學習過一段時間。

其實李驍睿很喜歡寫毛筆,當時天天練,但父母覺得他太累了,在學了一段時間之後又不要他去學了。後來他的父母又讓他去學畫畫,學了2個月,他的父母覺得蠟筆畫「學了2個月也沒學出什麼名堂」,又讓他去學鋼筆。鋼筆又沒學出什麼結果,李驍睿的大表姐跟李驍睿父母說李驍睿太累了,覺得他沒有玩的時間,天天都是學習就不學了。那時候李驍睿也覺得累,周六要學才藝學到下午,周日還要去做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

 

李驍睿不斷更換所謂「才藝學習」的過程,反映出李驍睿父母以自己的感受和迫切願望為中心的心理。他們往往看重學習的成果,也就是所謂的「學出名堂」,而不在乎孩子在某項學習的過程中是否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對學習真的表現出興趣。李驍睿一再向筆者表示他「很喜歡練毛筆字,真的很喜歡」,但他的父母卻沒有讓他學下去。李驍睿的父母都很重視教育,一心想讓孩子多一點才藝,卻不知如何引導,只知道將孩子送到學習班。

而在日本,比如在筆者訪談的東京都內,中小學生也一般會彈鋼琴、打架子鼓、彈吉他、打棒球、遊泳等。本人曾以學生家長的身份,出席過張語嫣所在中學的文化節合唱比賽活動。

比賽中,每個班都會派出2個學生為合唱進行鋼琴伴奏,而班裡有10幾個學生都會彈鋼琴。李驍睿所在的班級共30人,也有5個同學會彈鋼琴。李驍睿的隔壁班,則有15個同學會彈鋼琴。據說水平最高的同學,有能考鋼琴5級的。

以李驍睿的經歷,如果家長攀比,或者家長沒錢,卻逼著孩子去學,孩子很敏感,是學不進去的。在中國,孩子看到其他同學都會彈鋼琴,也很羨慕,也很想學,但是想到自己家沒有錢,會覺得自卑。

但在日本,從李驍睿的觀察來看,是不存在這種情況的:

「他們沒有很多攀比心理,升學也不會牽扯這些。你會鋼琴,其實這一點也不令人驕傲,都是父母給你的,高中老師也不會覺得這是你的一個才藝,都是父母給你的。

老師只看你學校的學習方面,不會看你生活方面。老師最多會問你有沒有什麼特長,不會說你有沒有什麼才藝。

打羽毛球也算特長啊,你報個相關的部活動,你也不用去買鋼琴,可以選擇和你的經濟條件相匹配的特長來發展。說話語言能力比較好,這也算一個特長。

上次有老師問我,你有做過什麼公益活動嗎,老師就教我寫,把礦泉水瓶丟到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桶裡面,這也算是公益活動啊。」

由於日本社會對於興趣特長的定義更加多元,也僅將其視為展現個性和個人品質的一種方式,日本學生在發展興趣特長方面較少感受到來自家庭的壓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行業研習(ID:hangyeyanxi),作者:馮川(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博士,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特聘副研究員),原標題:《為什麼日本高中生「瘋狂打工」》,日本通經授權發布。配圖來自Unsplash及電影《墊底辣妹》。

- 完 -

點擊下圖購買

劉檸、劉曉峰、止庵、蔣方舟、程璧聯袂推薦

小通長期撩想兼職投稿的小夥伴

後臺回復【投稿】即可見詳情

點擊圖片閱讀

日本通丨517japan.com

轉載原創請聯繫我們,獲得授權

致力於做新鮮有趣的日本相關科普

給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日本

相關焦點

  • 去日本讀高中的孩子們在日本如何考大學?
    如果高中就去了日本留學的話,怎麼在日本考大學?高中留學日本的優勢在了解日本的升學制度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高中就開始赴日留學的人數!據2017年日本文部科學省公布的國際交流狀況調查顯示:赴日留學外籍高中生人數創新高,中國最多,為873人!日本作為主流熱門的留學國家早已受到廣大學生和家長的認可,從目前來看,留學生的年齡日趨小齡化。東京都內一些比較有名、升學率又高的高中招收中國留學生的數量也在增加。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去日本讀高中呢?
  • 剛來到日本,買東西時都會在心裡默默將日元與人民幣進行換算
    但是,由於日本的商品價格很高,無論什麼商品用人民幣換算下來都非常「貴」。現在參照系發生了變化,中國學生在日本購物時心裡總是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買的東西是否物有所值,自己是否在揮霍浪費。通常,剛來日本的中國學生買東西時都會在心裡默默將日元與人民幣進行換算,有的需要幾個月甚至半年,才會開始慢慢適應這裡的物價。
  • 日本高中留學乾貨攻略!去日本讀高中有什麼優勢?
    但是去日本讀高中有什麼優勢呢?為什麼不能在國內讀完高中之後再去日本讀大學呢?其實留學先人一步,好處和優勢都是很明顯的,今天咱們就來盤點一下去日本讀高中的優勢!我們從兩個方面來解析日本高中留學的優勢,首先是在大家最關心的考大學方面。
  • 為什麼日本高中生「瘋狂打工」?
    剛來日本的中國學生,一般都會去考一些不好的高中由於日本學校的常規課程系統中不包含負責學生升學應考的壓力,在學習輔導和升學指導方面,日本學校的老師顯得沒有中國學校的老師負責任。由於還不是所有的高中都有面向來日不久的外國人的入學考試,選擇「外國人考試」,也意味著報考學校的選擇範圍會大大縮小。剛來日本的中國學生,一般都會去考一些不好的高中。
  • 為什麼日本高中生「瘋狂打工」?-虎嗅網
    剛來日本的中國學生,一般都會去考一些不好的高中由於日本學校的常規課程系統中不包含負責學生升學應考的壓力,在學習輔導和升學指導方面,日本學校的老師顯得沒有中國學校的老師負責任。好的私立高中的入學考試試題全部都是自己出,每個學校出的都不一樣,歷年試題也可以在市場上買到。
  • 高考考不好去日本留學就行,這個想法不對
    還有半年就要迎來高考了,很多家長都在詢問怎樣去日本升學,但是他們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堅信孩子在國內考不好,到日本就能改變命運,但是高考失敗的孩子到日本真的就能改寫命運嗎? 今天吳醬就來把高考生家長比較關注的,幾個日本留學問題總結在一起寫一篇文章,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 日本留學:是高中畢業之後去好一些,還是大學畢業之後去好一些
    經常有學生或者家長問我,辦理日本留學是高中畢業之後去好還是大學畢業之後去好?我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觀點。第一點:辦理的條件。在同等日語水準的前提下,無論是高中畢業生還是大學畢業生,在辦理日本留學時所遞交到日本入管局的材料都差不多。
  • 最適合中國學生的日本高中:工學院大學附屬高中
    在日本所有專業裡醫學是最難考取的,醫學特進班就是專門為那些想考取日本醫學專業的同學設立的。在日本高中學校裡專門擁有醫學特進班的學校並不是很多,對於想進入日本醫科大學就讀的中國學生來說工學院大學附屬高中將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 現在上高中,學習成績一般,想去日本留學怎麼辦?
    現在正在上高中,如果你是高一的學生,以後打算去日本留學,那麼高中時段也是準備去日本留學的最佳時機,不要覺得現在才是高中而浪費自己的學習時間成本。今天日本村外教網小編告訴你高中生想去日本留學應該準備什麼。
  • 去英國留學讀高中到底好不好?
    現如今,趕赴這個地域來接著受業進修和鑽研升學在我國的內地已經不是什麼個別的現象了,而該地更是內地很多的學子都想前往的地方,很多人都對該地非常嚮往,那麼英國留學高中好不好嗎?對於這個問題就讓我們跟隨立思辰留學留學小編詳細的了解一下吧,希望對您的英國留學有所幫助。
  • 去日本讀高中——怎麼計算偏差值
    與中國的高中的分數排名次不同。日本的高中排名採用偏差值的算法。25為最低,75為最高。注意是偏差值只是一個係數。不是排名。更不是分數。那麼偏差值是怎麼算出來的呢。日本高中學校偏差值計算方法:所謂「偏差值」是指相對平均值的偏差數值。它與傳統的以百分為滿分的評價方法不同,通常以50為平均值,75為最高值,25為最低值。
  • 去日本留學好不好,日本留學需要什麼條件?
    許多同學在高中或者大學時會萌生出國去日本留學的想法,但一方面憧憬不已,另一方面,又擔心付出的費用和時間比國內所耗費的昂貴和長久,那麼,去日本留學好不好,日本留學需要什麼條件呢?去日本留學好不好去日本留學到底好不好,這個要看說的是哪一個方面的。首先歐美留學費用不菲,往往國內的名校生去歐美都得拿到全獎半獎才去的,打工的環境也沒有日本那麼自由、那麼隨意。經濟上的負擔首先是一個難題。而且歐美的全獎也基本就是只幫你承擔個學費,申請難度也非常大。
  • 成績不好,有哪些不需要筆試的日本高中可以報考?(直播回放)
    像我們獨家代理的西山學院高中,面試就可以,沒有筆試。對留學生文化課成績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求孩子具備良好素質。西山學院高中的學生人數比較少,留學生留學的話還是以升學為主,所以學校老師對留學生也是比較關照的。去年我們採訪了兩個在西山學院高中讀書的中國留學生,他們介紹老師對他們的重視程度感覺比日本學生還要高。
  • 高中畢業後,如何考日本的大學?
    目前選擇出國留學的主要群體還是大學生,但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將孩子在初高中階段就送到日本去讀書了。那麼高中畢業後如何考日本的大學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詳細的了解一下吧。想要報考日本的大學,需要參加的第一輪考試叫做「EJU日本留學生考試」。這個考試形式比較像我們國內的高考,但與高考不同的是,留考一年有兩次機會,分別在6月和11月。
  • 華人學生家長迎戰日本考學季 學業壓力不遜國內
    中新網1月22日電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無論是為人父母的天性,還是中國成語「望子成龍」一詞裡閃現的期許,中國人一向對子女教育傾注了極大的熱忱。但高考統考結束,承隆自己算分,卻得到了777分,這個分數,完全可以去報考他的第一志願了。14歲才來日本的承隆,剛來時連日語假名也不會,除了在都立初中上學,就在一個叫做多文化共生中心的地方學日語一個月。初三時,在家附近上私塾,遇到一位好老師,放學後,去一周去3次左右,經過承隆的努力,日語突飛猛進,升高中時考進了市川學園。
  • 高中畢業去日本讀大學如何申請?
    日本擁有眾多高等學府,在教學設施、師資力量、教學理念上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再加上留學性價比高,距離中國比較近,吸引了越來越多中國學子的目光!而且由於留學年齡層開始不斷下降,很多學生也在考慮在國內讀完高中之後去讀日本大學本科!
  • 日本一高中的學生9成都是中國人,日本網友的評論讓我忍不住笑了
    日本宮崎縣的一個高中,9成都是中國人。校歌也換成了漢語。在校的學生反而要學習部分漢語。日本記者採訪了這所學校。剛來到學校就開始驚嘆:這裡是中國?為了取材而進行採訪的是位於宮崎縣以及市的某個高中的入學儀式。而就在這個過程中記者被震驚到了。
  • 究竟是高中去日本留學?大學去日本留學?
    日本入學考試一般只考數學和英語這兩科,日語很少筆試,一般是面試。像工學院大學附屬高中還要求學生在入學之前提交N3或N2證書。工學院大學附屬高中的考試是在10月份,考試的時候不用你有這個日語證書,但是最晚在明年1月份之前,你就要考取到日語證書了,因為我們需要提交給學校,證明我們日語能力達到學校的要求了。
  • 在日本,想去的大學一年可以考N次?
    想起在中國當教師的那幾年,感受到中國學生的學習壓力真的非常不一般啊!在此預祝所有高考的朋友:金榜題名,一飛沖天!中國的高考在炎熱的夏天,而因為疫情的原因,今年延期到了7月。有朋友會好奇,日本的高考是什麼樣子的?其中最大的一個不同是,日本的高考不在揮灑汗水的夏天,而是每年一月中旬舉行「センター試験」。
  • 日本的高中考大學會經歷哪些步驟?
    對於中國高中考大學的流程我們不陌生,通常都是經過12年的學習,參加高考,並且憑藉高考的分數報考自己志望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