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川普政府貿易政策認知存在四大誤區——訪美國羅格斯大學...

2020-12-14 新華社

新華社紐約6月20日電專訪:川普政府貿易政策認知存在四大誤區——訪美國羅格斯大學教授康特拉克特

新華社記者王乃水 王文 周颯昂

美國羅格斯大學商學院教授法羅克·康特拉克特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認知存在四大誤區,不應以「美國優先」為名行貿易保護之實,其採取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舉措不僅對美國經濟自身無益,還會破壞全球多邊貿易體制,令全球經濟受損。

在康特拉克特看來,川普政府貿易政策認知的第一個誤區是,認為加徵關稅可以更好地保護美國經濟和就業。他表示,通過加徵關稅等貿易保護舉措可以保護少數行業和工人的利益,但在整體上卻會令美國經濟及就業受損。

康特拉克特說,以鋼鋁關稅為例,加徵關稅看似保護了美國鋼鐵和鋁業企業和工人的利益,但卻會導致更廣範圍內以鋼鐵和鋁為原材料的企業成本上升、國際競爭力下降,進而導致工作崗位流失。

根據美國世界貿易諮詢公司的一項研究,加徵鋼鋁關稅將令美國鋼鐵和鋁業增加約3.3萬個就業崗位,但同時將導致依賴進口鋼鋁產品的其他行業損失約17.9萬個工作崗位,因此新關稅預計將導致美國淨損失約14.6萬個工作崗位。

第二個誤區是,川普政府認為美國正遭受高額貿易逆差之痛,並將其作為美國「遭遇不公平貿易待遇」的主要理由。康特拉克特認為,這種觀點也站不住腳。

他表示,美國作為全球儲蓄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其消費者卻享受著全球幾乎最高消費,這不能稱為「痛」。美國的貿易逆差,究其根源,是低儲蓄率、巨額財政赤字以及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等宏觀經濟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第三個誤區是,川普政府認為經濟全球化是導致美國製造業工作崗位流失的主因。康特拉克特認為,美國不能將製造業工作崗位流失歸咎於全球化。

他說,無論是從生產總值還是從生產效率來看,當前美國製造業都堪稱處於歷史最好時期之一。只是因為美國製造業工人工資及福利水平太高,企業將大量資金投入到自動化和機器人領域,並導致大量工作崗位被自動化及機器人取代。有研究顯示,自動化和機器人導致的美國工作崗位流失數量是全球化導致的流失數量的三倍之多。

他表示,美國一些政客如果不能及早正視自動化和機器人發展的大趨勢,而為迎合選民而一味將工作崗位流失歸咎於全球化,會令美國喪失主動調整、應對經濟新趨勢的先機。

第四個誤區是,川普政府認為限制他國投資及高科技產品進口可以保護美國高端製造業。康特拉克特表示,以「301調查」為名,美國計劃對中國高科技產品加徵進口關稅,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以保護美國高端製造業。這顯示了美國在面對競爭時的不自信。

康特拉克特表示,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不應懼怕競爭,更不應通過貿易保護手段限制競爭。只有競爭才能更好地促進科技進步,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完)

相關焦點

  • ...政府貿易政策認知存在四大誤區——訪美國羅格斯大學教授康特...
    新華社紐約6月20日電(記者王乃水 王文 周颯昂)美國羅格斯大學商學院教授法羅克·康特拉克特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認知存在四大誤區,不應以「美國優先」為名行貿易保護之實,其採取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舉措不僅對美國經濟自身無益,還會破壞全球多邊貿易體制,令全球經濟受損
  • 川普政府挑起的貿易爭端正在傷害美國——訪美國喬治·梅森大學...
    新華社美國費爾法克斯8月7日電  專訪:川普政府挑起的貿易爭端正在傷害美國——訪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唐納德·布德羅新華社記者孫丁 胡友松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唐納德·布德羅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川普政府當前的貿易觀是錯誤的,其挑起的貿易爭端正在對美國自身造成傷害。
  • 專訪:美國保護主義政策極其短視——訪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教授...
    新華社芝加哥3月25日電 專訪:美國保護主義政策極其短視——訪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教授圖爾克新華社記者汪平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教授哈伊裡·圖爾克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美國擬大規模限制中國對美貿易和投資的保護主義政策,將損害美國賴以創造就業和推動增長的源泉,是極其短視的行為。
  • 專訪:美國是對華貿易的既得利益者——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傑...
    新華社德國林道8月29日電 專訪:美國是對華貿易的既得利益者——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傑·邁爾森  新華社記者沈忠浩 胡小兵  「對美國而言,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並非不利……」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羅傑·邁爾森近日在德國林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因對華貿易逆差而指責中國
  • ...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會造成「多輸」局面——訪芬蘭阿爾託大學...
    新華社赫爾辛基3月30日電 專訪: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會造成「多輸」局面——訪芬蘭阿爾託大學商學院教授卡爾·費  新華社記者 李驥志  芬蘭阿爾託大學商學院教授卡爾·費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川普政府新近挑起的貿易爭端在國際上開了不良先例
  • 美國政府貿易觀謬誤重重——訪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布德羅
    新華社華盛頓8月9日電 專訪:美國政府貿易觀謬誤重重——訪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布德羅新華社記者孫丁 胡友松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唐納德·布德羅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美國政府的貿易觀存在多重謬誤,中美兩國貿易往來一向互惠互利,美國升級貿易爭端將進一步損害自身經濟。
  • ...正在傷害美國——訪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唐納德·布德羅
    新華社美國費爾法克斯8月7日電專訪:川普政府挑起的貿易爭端正在傷害美國——訪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唐納德·布德羅新華社記者孫丁 胡友松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唐納德·布德羅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 羅格斯大學訪學漫談
    謝曉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師,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社會工作學院,華民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全美最大的社會工作學院 2014年8月1日至2015年8月1日,我在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社會工作學院華民研究中心做訪問學者。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是一所位於美國東部,新澤西州中部的公立大學,始建於1766年,2016年將迎來建校250周年校慶。
  • 專訪:各國政府應加強管控以減少經濟風險——訪日本愛知大學國際...
    新華社東京2月18日電 專訪:各國政府應加強管控以減少經濟風險——訪日本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博   新華社記者錢錚   日本愛知大學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博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距離2007年次貸危機已近10年,全球金融體系仍是單極構造,各國政府需警惕不良債權
  • 美總統首訪印度未彌合貿易分歧
    美國總統川普2月25日結束對印度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這是川普任內首次訪問印度。有分析指出,此訪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雙方在貿易等問題上的分歧短期內難以彌合。針對外界最為關心的貿易問題,印度總理莫迪在與川普會見後的聯合記者會上指出,兩國將為即將舉行的貿易談判提供「法律途徑」,相信兩國貿易部長之間的會談將取得成果。川普強調,美印的重點是建立公平互惠的雙邊經濟關係,雙方取得了一定進展,但「還沒有達成協議」。他還抱怨稱,美國商品在印度被徵收了高額關稅,必須得到公平的對待。美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
  • 川普政府還會有哪些對華動作?蓬佩奧會訪臺嗎?美專家解讀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美國政府換屆在即,有關中美關係的討論越來越多,很多人擔心在權力過渡期間川普政府會採取極端動作,加劇兩國緊張關係。近日,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闡述了他的看法。環球時報:您認為川普政府在未來一個多月裡會有哪些對華動作?
  • 專訪:貿易戰沒有贏家——訪美國服裝鞋襪業聯合會副總裁拉馬爾
    新華社華盛頓3月26日電專訪:貿易戰沒有贏家——訪美國服裝鞋襪業聯合會副總裁拉馬爾新華社記者江宇娟 高攀 金旼旼「貿易戰是糟糕的決定,並且貿易戰沒有贏家。」美國服裝鞋襪業聯合會副總裁史蒂芬·拉馬爾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美國總統川普上周籤署總統備忘錄,決定依據美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的對華「301調查」結果,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加徵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
  • 川普首訪難掩美印分歧
    在美印之間最大的爭議問題貿易協議方面,雙方沒有達成共識的跡象。據稱,印度政府本想藉此次訪問說服川普恢復印度價值60億美元出口商品的免稅待遇,為此才拋出「軍火大單」,然而,美國政府近日宣布取消印度的發展中國家地位,這意味著印度不但無法重新享受免稅待遇,連此前被取消的普惠制貿易地位也沒法恢復。
  • 俞曉秋:川普政府的網絡空間安全政策走向
    川普政府上臺執政已過半年,由於一方面專注國內醫改法案修訂,解決投資、就業、移民等難題和政府主要機構人事空缺,另一方面朝鮮半島核危機、反恐、中東亂局、貿易逆差等外交與安全問題被置於優先應對事項。迄今為止,美國新一屆政府尚未將網絡空間安全戰略與政策議題提到一個顯著的位置上。
  • 蔡英文稱不排除與川普再通話美國務院重申一中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昨日(27日)接受路透社專訪。(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海外網4月28日電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昨日(27日)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聲稱,不排除與美國總統川普再度通話。
  • 吳建樹、劉慶彬:川普對中國貿易政策背後的政治邏輯
    自從川普2017年就任美國總統之後,對華貿易政策日趨強硬,並且,引發了中美兩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貿易爭端。儘管,隨後在2020年1月16日,中美兩國為解決貿易爭端問題,達成了第一階段的貿易協定。但是,這被普遍被認為是中美關於貿易爭端問題的暫時性的休戰。那麼,川普對華的貿易政策,背後蘊含著什麼樣的政治邏輯?而這種政治邏輯背後的目的又是什麼?
  • Katherine Tai將任美國貿易代表,她曾對華貿易政策如何表態?
    Katherine Tai出生在康乃狄克州,父母是臺灣人,她曾在耶魯大學和哈佛法學院接受教育。她能夠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1996年至1998年,她作為美國耶魯大學雅禮協會研究員來到廣州生活和工作,在中山大學教授英語。
  • 專訪:美方阻撓導致WTO上訴機構「停擺」令人痛心——訪美國堪薩斯...
    新華社美國堪薩斯城12月12日電 專訪:美方阻撓導致WTO上訴機構「停擺」令人痛心——訪美國堪薩斯大學法學教授拉傑·巴拉  新華社記者熊茂伶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美國堪薩斯大學法學教授拉傑·巴拉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由於美國政府原因導致世界貿易組織(WTO)上訴機構「窒息」是令人痛心的,這意味著多邊貿易體制遭遇「重大挫折」。  以研究貿易法見長的巴拉表示,上訴機構「停擺」的短期影響是世貿組織成員不能再向這一國際貿易的最高法院上訴,而長期影響則是「國際法治的削弱」。
  • 日韓貿易摩擦,背後是兩國對美國離心力加劇!川普還在觀望,美國...
    劉榮榮 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助理研究員、山東大學中日韓合作研究中心研究員8月12日,韓國政府決定將日本移出出口「白名單」,計劃於9月實施。這是韓國對此前日本一系列對韓出口限制措施的反制措施,日韓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的態勢難以避免。日韓貿易摩擦是近年來兩國關係持續惡化的結果,兩國關係的惡化除了慰安婦、強制徵用勞工等歷史問題的影響,更是朝核問題出現重大轉折、日韓外交博弈、美國調整亞太同盟政策等深層因素互動的結果。自2018年初朝核問題從緊張對峙轉向密集對話接觸以來,東北亞的地緣政治出現了重大轉變。
  • 誰在炒作川普訪臺?拜登政府讓蔡英文有苦難言
    宮崎稱他的分析源自某美國前政府高官,這位高官主張,「川普如果在卸任前訪臺,將是改變現代史的大事件」,並可以和1963年美國前總統甘迺迪訪問柏林、給予當時的蘇聯一記「重擊」,相提並論。宮崎還指,在美國衛生部長和副國務卿相繼訪臺後,外界也在揣測,下一次可能是更高階的大人物。他還找出了川普訪臺的所謂「法理」依據,宣稱2018年美國制定的所謂「臺灣旅行法」,不但美國政府高官可以依此訪臺,美國總統也能訪臺。川普就算本人不來,也可能由副總統彭斯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