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還會有哪些對華動作?蓬佩奧會訪臺嗎?美專家解讀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美國政府換屆在即,有關中美關係的討論越來越多,很多人擔心在權力過渡期間川普政府會採取極端動作,加劇兩國緊張關係。近日,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闡述了他的看法。

環球時報:您認為川普政府在未來一個多月裡會有哪些對華動作?

包道格:現在有一些從白宮內部傳出的說法,比如禁止更多中國公司,對包括香港人在內的更多中國人加以制裁,以及向中國附近派遣軍艦、飛機等。可能性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重要崗位出現動蕩,新上來的人選似乎與其前任有著不同的目標,比如前國防部長埃斯珀一直在耐心、謹慎地同中國方面保持軍事對話,我不知道他的替代者會有怎樣的政策或風格。

環球時報:蓬佩奧有可能訪臺嗎?

包道格:有這方面的傳言。但在觀察他過去幾個月的行為後,我的觀點是:他不會真的這麼做。川普和蓬佩奧在臺灣問題上非常小心,他們試圖突破一點界限,但又不真正越過任何紅線。

的確,他們似乎想把美中關係推向某種臨界點,以迫使拜登無法對本屆政府已經做的事做出更多調整,也許他們的確考慮過(讓蓬佩奧訪臺),但我仍認為這僅是一個傳言而已。

環球時報:美國大選結果會對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有何影響?

包道格:一個新領導人上任後的優先事項是什麼?如果我們仔細看拜登曾經的表態,他的優先事項將是抗疫、恢復經濟、處理種族問題和應對氣候變化。在抗疫和應對氣候變化上,美中有很大合作空間,沒有理由發生衝突。其他領域其實和美中關係沒有太大相關性。所以我認為中國可以多一點耐心,期待一些變化。

一個新政府總需要一段時間來站穩腳跟。我的建議是,中國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認真考慮該如何接觸拜登新政府,比如在那些希望和美國談判的領域提出建議,或採取一些措施來緩解兩國間的緊張局勢。

環球時報:拜登政府在臺灣問題上會採取什麼政策?

包道格:我並不認為美臺關係會在未來4年「冷卻」。美國國會有很多兩黨支持的涉臺法案,拜登不得不謹慎地遵循這些法案。

但拜登政府不會把臺灣問題置於其政策中心,臺灣不是他競選時的主要話題,在各種民調中臺灣的優先性都非常靠後。臺灣會被拜登政府小心地處理甚至「歡迎」,但會被放在中美利益這一更廣闊的背景板上來處理。

有跡象顯示,今年夏天川普政府曾想採取行動,讓臺灣成為一個更具對抗性的問題,但後來沒有這樣做。美臺有了更多互動,但未跨越紅線。據我所知,川普仍然希望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能夠得到保留,他不希望在臺灣問題上走得太遠而使這一成果付諸東流。我看到的報導顯示,拜登政府同樣希望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可以繼續實施,使兩大經濟體都得到更多好處。

環球時報:未來哪些有關臺灣的事件將最受美國政策制定者關注?

包道格:我想會是意外事件的發生。如果發生意外,希望美中都能保持冷靜,不要演變為大規模衝突。我認為,拜登政府中沒人會希望在這個問題上製造麻煩。

過去一段時間,美中在雙方主管部門領導下進行了又一次軍事對話,溝通有了很大改善。坦率講,2001年(發生南海撞機)時,美中之間的溝通非常糟糕,但從那時到現在,兩國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以改善這一點。我相信兩國都希望通過這些機制避免一些意外演變成大事件。

相關焦點

  • 誰在炒作川普訪臺?拜登政府讓蔡英文有苦難言
    文/萬霞誰在炒作「川普訪臺」?川普要去臺灣的消息,有鼻子有眼的,這幾個月被傳了好幾次。最早的一次是今年8月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訪臺,中國軍機飛越所謂「海峽中線」發出警告,臺海一時風高浪急。川普當時回應記者的提問時表示,自己目前沒有計劃訪問臺灣。
  • 臺學者:川普閃電訪臺非空穴來風
    因此,打「臺灣牌」刺激北京是必要手段,日前傳出川普閃電訪臺的消息並不是空穴來風,這件事代表著川普可以做到其他人做不到的事,並給準總統拜登設下框架。湯紹成說,若川普要訪臺,蔡當局籌碼太少、難以拒絕,北京在此美國總統交接期間也難下重手,包括武力攻臺等。畢竟川普即將下臺,下重手等於把未來對拜登的中美關係又搞壞了,反而對北京不利。
  • 誰在炒作川普訪臺?拜登政府讓蔡英文有苦難言丨慢點·觀察
    文/萬霞誰在炒作「川普訪臺」?川普要去臺灣的消息,有鼻子有眼的,這幾個月被傳了好幾次。最早的一次是今年8月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訪臺,中國軍機飛越所謂「海峽中線」發出警告,臺海一時風高浪急。川普當時回應記者的提問時表示,自己目前沒有計劃訪問臺灣。第二次是在10月12日,日本《夕刊富士》雜誌報導了所謂「川普可能突襲式訪臺並承認臺灣」的消息。顯然,這是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9月17日訪臺掀起風浪之後,餘波未了。對此,臺當局緊急出面否認。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稱,從與美方官員互動中,並未聽到這個消息。
  • 美高官訪臺,蔡英文聯手川普,要搞一個「地動山搖」的大新聞?
    「美在臺協會」對此表示,美國總統川普2018年籤署「臺灣旅行法」,旨在派遣高階美國官員赴臺,重申「美臺友誼」,而「本次訪問為此項美國政策的一環」。美國國防部前印太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表示,這類訪問應成為例行性訪問。消息傳到臺灣,民進黨當局忙不迭地表示「歡迎」。
  • 胡錫進回應川普或對臺有大動作:派戰機飛越臺灣島
    原標題:傳聞川普或在離任前對臺灣有大動作,胡錫進:我們不懼與之展開一場高強度對抗川普政府正在瘋狂利用最後四十多天的任期挑釁中國,一些人認為,現在跟他這個團隊較勁不值得,以忍為宜。這種策略是危險的。
  • 蓬佩奧稱解除「美臺關係」中自我限制 專家:對臺採取怎樣措施由...
    「他一直表示,美國對臺灣的支持必須保持強勁、有原則的支持。」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對《環球時報》表示,從拜登團隊的回應來看,拜登團隊對華政策涉臺議題具有非常強的可預期性,穩定性,具有回歸40多年來美對華政策涉臺議題以往共識的特點。因此可以判斷拜登政府上臺後,對華政策尤其是涉臺議題會很謹慎。
  • 美高官訪臺,臺獨興奮不已,轉頭就在重要議題上打臉蔡英文政府,與...
    阿扎爾訪臺後,是否會依據「臺灣旅行法」,由臺灣地區的高級官員正式「回訪」美國,是下一步值得關注的的信號。目前美國國內的第一波疫情尚未結束,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不斷創新高,加上國內種族矛盾依舊突出,國內經濟狀況堪憂,失業率繼續保持在高位。多種因素的累積,已經使川普的民調出現持續下滑,尤其是在不少關鍵搖擺州中的民調都落後於競爭對手拜登。
  • 【胡錫進回應川普或對臺有大動作】日前,就川普或在離任前對臺...
    【胡錫進回應川普或對臺有大動作】日前,就川普或在離任前對臺有大動作一事,胡錫進回應稱我們不懼與之展開對抗。全文摘錄如下:川普團隊有可能在離任前的最後時刻針對臺灣問題搞大動作,包括派蓬佩奧訪臺,甚至是川普本人閃電訪問臺灣、宣布與臺灣建交等,不久前亞太情報官員訪臺就是去打前站的。
  • 美議員訪臺「高調示愛」蔡英文 專家:緊接著就要錢
    美議員訪臺「高調示愛」蔡英文專家:緊接著就是要錢【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春節期間,蔡英文到處發紅包被民眾嗆聲,最終淪落到必須躲在鐵欄杆後面並且由隨從假裝民眾領紅包,被臺灣民眾嘲諷為「在囚牢中發紅包的領導人」,這讓蔡英文心情鬱悶無比。21日春節假期剛過,美國參議院「臺灣連線」共同主席殷霍夫率美國議員代表團抵達臺灣訪問,令蔡英文一掃陰霾。
  • 解讀川普新國務卿:外交資歷淺、執行能力強、對華是「鷹派」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趙覺珵】當地時間13日早上,美國總統川普在推特上宣布了一條重磅新聞:解除蒂勒森的國務卿一職,任命中央情報局(CIA)局長邁克·蓬佩奧為新任國務卿。即將走馬上任的新國務卿持何種外交理念,其對華政策主張如何?現年55歲的蓬佩奧2017年1月被川普任命為CIA局長,此前,他一直是美國國會的眾議員,也是眾議院特別情報委員會成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刁大明1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任國務卿蓬佩奧可能是有史以來資歷最淺的國務卿之一,他此前只擔任過1年的CIA局長以及6年的眾議員,對外交事務並不熟悉。
  • 胡錫進回應川普或對臺有大動作,挑釁中國的動機是什麼?
    就在(12月6號)剛剛,胡錫進回應川普或對臺有大動作,要堅決打擊川普團隊的囂張氣焰,原文稱朗普政府正在瘋狂利用最後四十多天的任期挑釁中國,一些人認為,現在跟他這個團隊較勁不值得,以忍為宜。這種策略是危險的。
  • 美臺將舉行政治軍事對話 專家:臺灣想在實質層面上有所突破門都沒有
    對於美國國務院如此高調的舉動,專家認為,此舉象徵意義比較強,中方對此已經有所評估,接下來不排除美臺之間還有進一步舉動,從小動作變成大動作,從低層級官員變成高級別官員,臺灣肯定想推進所謂的「美臺關係」,但想在實質層面有所突破,門都沒有。美國國務院稱,此次對話美方由國務院政軍局助卿庫柏為代表,臺方將有外事部門、防務部門官員參與,雙方預計就區域情勢、軍事合作與軍售交換意見。
  • 美衛生部長訪臺,臺外事部門:他將「晉見」蔡英文 「拜會」吳釗燮
    報導也提及,阿扎在一份聲明中稱,他此行的目的是顯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臺灣的支持,以及肯定臺灣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所表現出的領導力。《華爾街日報》還聲稱,「這次訪問可能會激怒中國。」6年前的2014年4月,歐巴馬政府的環保署署長吉娜·麥卡錫率團訪問臺灣,臺當局稱,這是14年來第一次有美國政府閣員訪問臺灣。
  • 黎建南:川普絕對想來臺灣 但蔡英文不敢請他來
    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稱日前致電拜登團隊「祝賀拜登與哈裡斯勝選」,表示期待持續與美國深化雙方密切的合作關係等。不過,這不是民進黨當局第一次向拜登示好,在拜登贏得大選之後,蔡英文就在推特上「祝賀拜登勝選」,卻遭遇了拜登「已讀不回」的尷尬。民進黨當局是在彌補早前「一邊倒」地為川普搖旗吶喊的尷尬嗎?拜登政府未來的對臺政策又將如何?
  • 黎建南:川普絕對想來臺灣,但蔡英文不敢請他來
    [新聞頁-臺海網]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稱日前致電拜登團隊「祝賀拜登與哈裡斯勝選」,表示期待持續與美國深化雙方密切的合作關係等。不過,這不是民進黨當局第一次向拜登示好,在拜登贏得大選之後,蔡英文就在推特上「祝賀拜登勝選」,卻遭遇了拜登「已讀不回」的尷尬。民進黨當局是在彌補早前「一邊倒」地為川普搖旗吶喊的尷尬嗎?拜登政府未來的對臺政策又將如何?
  • 美常駐聯合國代表訪臺,蔡英文跳出來宣稱「重要裡程碑」
    【環球網報導 記者趙友平】美高調宣布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訪臺的消息後,民進黨當局異常興奮,繼臺外事部門聲稱「象徵臺美全球夥伴關係進一步提升」後,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9日)也跳出來宣稱是「重要裡程碑」。
  • 蔡英文剛稱自豪「臺美關係」,川普就潑冷水,民進黨能清醒嗎?
    日前,美國派衛生部長訪臺的消息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對於這次美衛生部長阿扎訪臺,雖然阿扎並沒有和臺灣當局達成任何合作,但蔡英文所在的民進黨當局卻依然引以為傲並沾沾自喜,阿扎剛離開臺灣的當晚,蔡英文就發表了美智庫上發表了一段視頻演講,演講中蔡英文說:我很自豪目前的「臺美關係」,並且還稱要和美國建立更具建設性
  • 僅剩一個月,川普政府仍頻頻針對中國採取動作
    不過,他沒有具體說明,中方將如何採取反制措施,措施的具體內容有那些,這些反制措施將影響到哪些美國人。    上星期,美國國會眾議院78位議員聯名致函國務卿蓬佩奧,就美臺關係提出三項建議,包括臺灣駐美辦事機構更改名稱、修訂國務院與臺關係準則,以及在剛剛結束的美臺經濟對話基礎上,加快雙邊自由貿易談判。  議員們在信中呼籲蓬佩奧將沿用了40年的臺灣「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
  • 川普首訪難掩美印分歧
    在美印之間最大的爭議問題貿易協議方面,雙方沒有達成共識的跡象。據稱,印度政府本想藉此次訪問說服川普恢復印度價值60億美元出口商品的免稅待遇,為此才拋出「軍火大單」,然而,美國政府近日宣布取消印度的發展中國家地位,這意味著印度不但無法重新享受免稅待遇,連此前被取消的普惠制貿易地位也沒法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