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成奶奶,又下樓扔垃圾啊?樓道撤桶後空氣好些了嘛。」
「對頭,確實沒得異味了,娃兒在樓道耍也乾淨多了。」
9月29日早上8點30,63歲的陳祥禮準時出現在了重慶高新區虎溪街道幸福裡小區一樓的分類垃圾桶旁。遇到熟人就寒暄幾句。
作為小區志願者,他給「帶孫族」做宣傳工作,發動了百餘戶家庭籤訂垃圾分類倡議書。
主動「跑腿」 上門為居民普及分類知識
「您好,我是小區的志願者,現在我們小區倡導垃圾分類,各個樓層都需要把垃圾提下樓,請你們支持工作。」
9點25分,他敲開鄰居的門,上門為居民宣傳解釋。乾濕垃圾怎麼分、餐廚垃圾如何放、哪些是其他垃圾……他都逐一耐心給居民講解。
▲陳祥禮(右)發放宣傳冊
陳祥禮是幸福裡小區的住戶,孫子9月份上幼兒園後,他的時間便多了起來。9月初,物管工作人員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他主動當起了志願者。「自己有時間了,應該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每天他都會敲開鄰居的門,讓他們了解並支持垃圾分類,在家把垃圾分好類後,投放到小區一樓的垃圾桶。
「打開門就扔垃圾,何必跑下樓?」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持理解垃圾分類。面對這些牴觸情緒,陳祥禮有自己的一套:「除了耐心解釋,還要『見招拆招』,有針對性地作解釋。」
抓住「孩子」這個點 發動百餘戶家籤訂倡議書
陳祥禮在小區頗有威信,帶孫子也是一把好手。在小區幾年,他和孩子們的婆婆爺爺打成一片,深知孫子在老人心中的重要性。
「樓道垃圾堆放有異味,對娃兒不好喲,多走幾步換來樓道的乾淨,有益無害。」 陳祥禮說,他和朋友經常聊垃圾分類這個話題,抓住了孩子這個大家關心的點,很多老人積極響應。
在他的帶領下,8個家庭也成了志願者。幸福裡小區一共有800多戶住戶,在他的帶動下,百餘戶住戶在垃圾分類倡議書上簽了字。
▲陳祥禮(右)帶領住戶籤訂倡議書
「幸福裡是我們街道的垃圾分示範小區,目前小區已經完成所有樓層的撤桶,居民參與垃圾分類還可積分兌換禮品。10月8號左右,我們的垃圾分類指導員將正式上崗,協助居民分好類。」 虎溪街道相關負表示,街道通過對轄區41個小區入戶宣傳、活動推廣、會議培訓等方式推進垃圾分類。截至目前,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達95%,參與率為55.2%。
▲陳祥禮獲獎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陳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