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老人當志願者 發動百餘戶住戶在垃圾分類倡議書上簽了字

2020-12-22 上遊新聞

「成成奶奶,又下樓扔垃圾啊?樓道撤桶後空氣好些了嘛。」

「對頭,確實沒得異味了,娃兒在樓道耍也乾淨多了。」

9月29日早上8點30,63歲的陳祥禮準時出現在了重慶高新區虎溪街道幸福裡小區一樓的分類垃圾桶旁。遇到熟人就寒暄幾句。

作為小區志願者,他給「帶孫族」做宣傳工作,發動了百餘戶家庭籤訂垃圾分類倡議書。

主動「跑腿」 上門為居民普及分類知識

「您好,我是小區的志願者,現在我們小區倡導垃圾分類,各個樓層都需要把垃圾提下樓,請你們支持工作。」

9點25分,他敲開鄰居的門,上門為居民宣傳解釋。乾濕垃圾怎麼分、餐廚垃圾如何放、哪些是其他垃圾……他都逐一耐心給居民講解。

▲陳祥禮(右)發放宣傳冊

陳祥禮是幸福裡小區的住戶,孫子9月份上幼兒園後,他的時間便多了起來。9月初,物管工作人員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他主動當起了志願者。「自己有時間了,應該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每天他都會敲開鄰居的門,讓他們了解並支持垃圾分類,在家把垃圾分好類後,投放到小區一樓的垃圾桶。

「打開門就扔垃圾,何必跑下樓?」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持理解垃圾分類。面對這些牴觸情緒,陳祥禮有自己的一套:「除了耐心解釋,還要『見招拆招』,有針對性地作解釋。」

抓住「孩子」這個點 發動百餘戶家籤訂倡議書

陳祥禮在小區頗有威信,帶孫子也是一把好手。在小區幾年,他和孩子們的婆婆爺爺打成一片,深知孫子在老人心中的重要性。

「樓道垃圾堆放有異味,對娃兒不好喲,多走幾步換來樓道的乾淨,有益無害。」 陳祥禮說,他和朋友經常聊垃圾分類這個話題,抓住了孩子這個大家關心的點,很多老人積極響應。

在他的帶領下,8個家庭也成了志願者。幸福裡小區一共有800多戶住戶,在他的帶動下,百餘戶住戶在垃圾分類倡議書上簽了字。

▲陳祥禮(右)帶領住戶籤訂倡議書

「幸福裡是我們街道的垃圾分示範小區,目前小區已經完成所有樓層的撤桶,居民參與垃圾分類還可積分兌換禮品。10月8號左右,我們的垃圾分類指導員將正式上崗,協助居民分好類。」 虎溪街道相關負表示,街道通過對轄區41個小區入戶宣傳、活動推廣、會議培訓等方式推進垃圾分類。截至目前,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達95%,參與率為55.2%。

▲陳祥禮獲獎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陳竹

相關焦點

  • 累並快樂著的垃圾分類志願者
    今年57歲的李秀紅,是西羅園第三社區黨委一支部的一名黨員,她所居住的樓門共有住戶178戶。今年5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李秀紅組織樓內的黨員們,入戶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擴大分類工作的知曉率。
  • 自貢一小區上千老人無處可坐,志願者捐來百張桌椅
    老人們只得到處撿來住戶丟棄的爛椅子、爛凳子修修補補放在廣場上坐坐。11月5日上午,中國獅子聯合會四川燈城服務隊的志願者給老人們送來近百張桌椅和幾張麻將桌。老人們高興了,社區負責人也表示:將儘快落實小區老人活動場所。
  • 上海垃圾分類全覆蓋「滿月」:想租房需承諾分類,有小區垃圾減半
    這股潮流之下,誕生了許多經典場景:75歲的志願者黃建明每天5點半出門,輾轉乘坐兩部公交,7點準時出現在多稼居民區的垃圾定點廂房,開始一天的分類指導和值守;在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極鏈科技集團(下稱「極鏈科技」),首席算法工程師在茶水間垃圾桶邊上思考代碼之餘,也常常打開手機App查詢「這是什麼垃圾」;寶山區楊行的梅林居委,90多歲的獨居老人出門,特意為社區的垃圾分類志願者送上礦泉水——考慮到老人分類不易
  • 王曉明:垃圾分類督導員 當好分類「大管家」
    「大姐來扔垃圾啊?先讓我看下是不是分類正確哦。」11月5日7點,志願者王曉明已經在揚州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梅嶺街道錦旺社區的垃圾投放點執勤,只見他身穿藍色馬甲,熟練地接過垃圾,確認分類正確後,又帶著居民分類將垃圾扔進投放點。
  • 豐臺4歲小布丁,成了垃圾分類志願者
    「您好,請了解下垃圾分類,我來給您講一講……」別看小布丁才4歲,可是身穿橙馬甲的她有一份特殊的「工作」——垃圾分類志願者,每周她都和媽媽以志願家庭的形式參與金鵬天潤社區青年匯垃圾分類示範站活動。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一隻萌萌的八爪魚「分小萌」,有了一個特殊的身份——北京市垃圾分類形象代言人。
  • 上海垃圾分類一周年:從爭吵到習慣,9成達標率背後的小區居民們
    城上城小區是一個純商品房小區,共有1500餘戶居民、上百戶商鋪。物業、業委會、業主之間的矛盾一直是該小區治理中的痛點及難點。自2005年小區建成、居民入住,歷經了4次業委會換屆,其中最短的一屆僅歷時一個月便集體辭職。在這種情況下,垃圾乾濕分類試點的效果自然不會太好。
  • 文昌閣社區上門助力獨居老人垃圾分類,共護藍天白雲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30日訊(通訊員 李奕)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而言,每天定時定點投放分類垃圾並非易事。如何照顧到位,讓他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的同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今日,開福區湘雅路街道文昌閣社區號召轄區志願者組建「志願服務團隊聯盟」上門「包幹」幫扶,指導並幫助獨居老人從源頭上做好垃圾分類,守護頭頂藍天白雲。「老徐,菜葉子是餐廚垃圾我們要放到這個綠色桶裡,等下我幫你一起帶下去。」
  • 【文明實踐在行動】託克託縣垃圾分類倡議書
    【文明實踐在行動】託克託縣垃圾分類倡議書 2020-12-15 18: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塔區商務局開展「垃圾分類黨員先行」志願服務活動
    邵陽新聞網12月22日訊 為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提高社區居對生活垃圾分類的知曉度、認同度、參與度,讓生活垃圾分類觀念深入人心,形成共識。12月22日,北塔區商務局組織黨員志願者在聯點社區江北社區開展「垃圾分類黨員先行」志願服務活動。
  • 走訪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垃圾分類指導員主要幹什麼?垃圾分類後...
    ▲環保垃圾袋自動售賣機有老人嫌麻煩 也有老人很快學會分類7月3日上午,記者來到雍江悅庭小區,剛進大門,就看到垃圾分類積分卡積分兌換日用品的點位,另一邊,不少業主正將紙板、廢書本等拿到電子秤旁稱重,以換取相應的積分。
  • @所有人,爭做垃圾分類踐行者,這份倡議書請查收!
    @所有人,爭做垃圾分類踐行者,這份倡議書請查收!社區工作人員要主動宣傳引導居民群眾遵循生活垃圾「四分類」規則,準確地將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進行分類,並準確投放至垃圾分類收集箱。 二、響應號召,爭當垃圾分類的排頭兵。全市各級各類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志願服務組織和廣大志願者要自覺樹立環保意識,關注、支持、踐行垃圾分類。
  • 平谷區大華山鎮多方位齊發力 推進垃圾分類有序進行
    起步早,宣傳方式多樣大華山鎮開展「線上+線下」宣傳活動,提高普法力度,幫助群眾解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提高群眾垃圾分類重要性的認識。線上通過廣播、公眾號推送倡議書、垃圾分類知識、分類指南等信息,線下利用宣傳牌、海報、橫幅、LED屏、入戶培訓講解等多渠道、多方位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提高群眾垃圾分類意識,引導群眾開展垃圾源頭分類、改變衛生習慣。
  • 普陀這裡的垃圾分類有點不一樣
    北巷居民區上鈔苑小區因地制宜,設立24小時投放點,不僅方便了居民,垃圾分類成效也做到了不打折扣。 上鈔苑佔地面積7500平方米,有住戶700家。為此,居委幹部定期上門入戶做宣傳,通過各種宣傳動員,讓居民理解垃圾分類是利國利民的重要措施。此外,上鈔苑還發動小區內的130名黨員,號召自覺遵守垃圾分類規定,並制定了同層「一戶帶一戶,上下幾層帶幾戶」的黨建引領示範機制,形成居民主動開展垃圾分類的良好風氣。
  • 看點|垃圾分類「養成系」法寶 中國農科院社區「三五聯動」機制...
    背景介紹:中國農業科學院社區共有四千四百多戶居民,一萬四千餘人,近百棟建築,辦公區和住宅區混合交錯,居住人口多,最初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普遍淡薄。院內管理主體多,組織相對鬆散,難於集中統一管理。
  • 「桶前值守勤引導」北京青年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志願服務活動!
    北京青年特推出「垃圾分類都行動」系列優秀案例報導,展現北京青年垃圾分類工作中的青春風採。東城區自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以來,東城團區委、東城青年志願者協會廣泛招募黨團員志願者、區域化團建單位等青年群體,通過宣傳講解、遊戲互動、線上宣傳等多樣化形式,積極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分類投遞引導等主題活動。
  • 虹口垃圾分類「網紅樓層」 笑臉哭臉一目了然
    瑞虹第一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華磊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居民區黨總支、居委會設計了一個垃圾分類時尚指數紅黑榜,並在一樓大堂掛上「瑞虹新城社區一期一號樓的時尚指數」排行榜,以哭臉、笑臉的形式每天展示各樓層垃圾分類的情況。每天每層樓的垃圾分類情況由物業在清理垃圾時進行打分,如果這層樓的垃圾分類準確則為笑臉,如果溼垃圾桶內混進三件以上的幹垃圾則為哭臉。
  • 上海垃圾分類實施一周年:從外力倒逼到內心認同
    航天新苑是一個有著550戶居民的中型社區,是2017年上海垃圾分類的第二批試點小區,因為垃圾分類開展的早,小區的垃圾廂房空間較大,在小區居民的共同努力下,虹梅街道專門在乾淨整潔的垃圾廂房中,為可回收物搭建了一個放置架。
  • 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倡議書
    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倡議書 2020-12-22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行政力量之外,垃圾分類更是一場依託複雜社區管理的持久戰
    7月1日,上海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正式實行,為了迎接大考,各小區垃圾箱房進行了精心改造,設專人全天值班強制分類來臨6月26日下午,5點還差一刻,薩福基和陳龍樹已經出現在崗位上。65歲的薩福基在白襯衫外套上了一件黃綠色志願者馬甲,59歲的陳龍樹則穿著紅黑色的保潔員制服,他們打開垃圾箱房,翻騰了一陣。
  • 垃圾分類還能「雞毛換糖」?看看他們怎麼做
    與此同時,聯運環境也會定期巡查,如果發現住戶沒有將垃圾進行分類丟棄,第一次會把該住戶違規的信息發送到該住戶手機上,如果住戶第二次仍沒有改正,聯運環境還將專門派人上門勸導,雖然這樣的做法住戶剛開始有點排斥,但為了小區衛生著想,久而久之也會開始進行垃圾分類。也有人會問:我們把就算把垃圾分類,你們還不是集中拖走?跟沒分類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