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閣社區上門助力獨居老人垃圾分類,共護藍天白雲

2020-12-13 微開福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30日訊(通訊員 李奕)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而言,每天定時定點投放分類垃圾並非易事。如何照顧到位,讓他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的同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今日,開福區湘雅路街道文昌閣社區號召轄區志願者組建「志願服務團隊聯盟」上門「包幹」幫扶,指導並幫助獨居老人從源頭上做好垃圾分類,守護頭頂藍天白雲。

「老徐,菜葉子是餐廚垃圾我們要放到這個綠色桶裡,等下我幫你一起帶下去。」文昌閣社區63歲的垃圾分類志願者唐春蓮如往常一樣敲開工農街57號獨居老人徐樹德家的門,戴上手套熟練地將老人家裡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化處理,還不忘深切叮囑老人注意防寒御冷。

文昌閣社區轄區內開放式小區極多,80歲以上的高齡、獨居老人就有156人,是長沙城區典型的老齡化型老舊社區。自《長沙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以來,該社區居民投放垃圾的參與度和準確率在不斷提高,但老年群體一直是垃圾分類工作的薄弱環節。「上了年紀的老人記不住垃圾分類方法,也看不清宣傳單,更有些老人身體又不方便,別提能準點下樓投放了。」桶邊督導員曹翠蓉說。針對這一問題,文昌閣社區依託轄區「長青」志願者服務平臺,廣泛動員黨員、樓棟長、桶邊督導員等各類志願者深度參與為老服務,定期探望這些老人的同時現場演示垃圾分類,同時為身邊不便的獨居老人主動上門回收溼垃圾,代扔生活垃圾。

據了解,文昌閣社區在志願服務方面的探索遠不止上門服務指導垃圾分類,早在疫情防控時,社區就堅決落實居民全員居家少外出等防控要求,對於不便的居民,社區積極回應需求,梳理清單,志願者化身成「幫老倌」為鄰裡提供幫辦代辦服務。社區書記陳利霞說:「社區將通過志願者招募和呼籲的方式,進一步擴大志願服務團體,實行志願服務分類化管理,在整個社區形成『服務常態化、活動多樣化、成效共享化』的社區志願服務新風貌。」

相關焦點

  • 文昌閣社區:垃圾分類督導員,當好分類「大管家」
    新湖南客戶端12月30日訊(通訊員 李奕) 上午八點,長沙市開福區湘雅路街道文昌閣社區慶和裡1棟的居民劉爹正提著一袋生活垃圾緩緩的從樓道裡出來。「劉爹,你這袋子裡包括了溼垃圾和幹垃圾,我們要進行分類投放。」
  • 永州市教育局深入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志願者活動
    紅網時刻永州12月18日訊(通訊員 黃山河 伍麗霞)為進一步推廣垃圾分類工作,增強社區居民垃圾分類意識,12月18日,永州市教育局深入文昌閣社區開展垃圾分類文明志願者活動。上午9:00,志願者們走進社區人流密集區域,開展垃圾分類科普宣傳教育,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學到環保小知識。志願者們將印製著垃圾分類小常識的宣傳單分發給社區的居民們,並現場手把手教居民如何給垃圾分類、如何分清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近50組家庭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垃圾分類知識,主動參與垃圾分類實踐。
  • 垃圾分類遇上智能化,白雲街坊用的都是什麼神器?
    這是白雲街坊在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今年7月,白雲區審議通過《白雲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藉助信息化手段如今,垃圾分類成了白雲街坊的新時尚!為了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白雲讓垃圾分類和智能化相遇人臉識別、語音交互智能分類今年10月,永平街餐廚垃圾智能分類設備正式上線,雲山居成為白雲區第一個餐廚垃圾智能化試運行社區。
  • 13戶獨居老人無法下樓,民警上門送物資
    楚天都市報2月4日訊(記者向清順 通訊員李雨生 聞期駿)戰「疫」時期,社區全面封控。武漢市公安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分局豹澥街萬年臺社區民警劉鳳輝就忙開了,除了全面排查、控管處置密切接觸者工作外,還有一樁心事時刻牽動著他的心:13位獨居老人的生活過得怎麼樣?有無生病發燒人員?
  • 「雙十一」快遞包裝垃圾怎麼處理?開福區文昌閣社區有妙招……
    開福區湘雅路街道文昌閣社區推出「剁手要快樂,垃圾要分類」環保行動,在街頭設置「雙十一版」分類垃圾桶,同時向居民發放首批100張「綠色存摺」,攢下快遞包裝垃圾,憑存摺「存」入相應垃圾分類點,即可兌換獎勵。領到首批「綠色存摺」的居民準備攢著「剁手」後的快遞包裝,分類投放兌獎勵。
  • 福華街街道:為獨居老人上門檢修電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田育臣實習生劉昌源通訊員婁彥娟莫文英    本報訊冬季氣溫低用電負荷提升,考慮到轄區老舊房屋多、老年人用電安全問題較為突出,福華街街道專門出資聘請專業電工走進獨居孤寡老人等困難群眾家,提供上門服務。
  • 【美麗家園•垃圾分類】黨灣鎮衛東橋社區:推行垃分「333」模式...
    衛東橋社區在垃圾分類推行過程中不斷探索新方法、追求新高度,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333」模式應運而生,即三支隊伍、三項舉措、三種機制。三支隊伍通力合作,垃分成為主戰場建強「宣傳引導隊」。這是一支由社區工作人員和第三方垃圾分類專業人員為主的宣傳引導隊。
  • 獨居老人、空巢老人護理服務體系與對策
    同時可以創立獨居老人、空巢老人託管中心,實行全日託制、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老護理服務。對於身體健康、行動自如的獨居老人、空巢老人來說,到日間照料服務中心接受生活服務和參與文化娛樂活動。針對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空巢老人實施上門服務。打造多樣化的服務,有利於對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提供所需要的服務,進一步提高養老水平。
  • 海口長者飯堂為獨居或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門
    一月四日,海口市龍華區中山街道長者飯堂工作人員傅秋燕(右)為該街道富興社區的獨居老人陳麗雅送午餐。陳麗雅老人家裡的灶也冷著。飯點到了,她並未開始做飯,因為她知道,很快就會有熱乎乎的飯菜送上門。  11時45分許,兩輛熟悉的電動車駛入海口市龍華區中山街道富興社區的一條巷子,進入陳麗雅的視線。她知道,中山街道長者飯堂的工作人員傅秋燕和王家鵬又來了。  從2019年6月該長者飯堂投入運營以來,傅秋燕和王家鵬平均每天為約10位獨居或行動不便的老人免費送飯上門。
  • 【美麗家園·垃圾分類】「136社區智治法」,天逸社區巾幗「逸姑娘...
    ,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為讓垃圾分類真正成為百姓的一種新時尚生活方式,區婦聯強化典型示範引領,助力工作提質提效!垃圾分類是關鍵小事,也是民生大事。天逸社區自2018年8月開始推行垃圾分類,現所屬金辰之光、金地天逸、陽光城上府三個小區共計5688戶,已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在推進過程中,社區總結出了一套具有天逸社區特色的垃圾分類「136社區智治法」。
  • 藍天白雲,我們來守護——長沙市2020年最美藍天衛士風採擷英
    藍天白雲,我們來守護(推進環境大治理 打贏藍天保衛戰) ——長沙市2020年最美藍天衛士風採擷英 全年共製作空氣汙染氣象條件專題分析61期,發布霾預警信號11條,啟動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1次。 長沙縣行政執法局星沙行政執法隊 立足執法主業,積極履行執法監管主體責任,緊扣「六控」「十個嚴禁」要求,聯合街道、社區、交通等部門開展「藍天保衛戰」專項整治行動,全年共查辦案件759起。
  • 生活垃圾分類排名白雲全市第一,均禾街獲優+
    大白雲又一次佔據了C位今年1-5月,白雲垃圾分類出成效斬獲市級排名「雙第一」廚餘垃圾分類率全市第一分類設施整治提升完成率全市排名第一近日,廣州市第2季度生活垃圾分類考核排名出爐全區廚餘垃圾分類率持續提高,廚餘垃圾日均收運量從1月不足200噸提高到目前約1000噸。今年1—6月生活垃圾月均收運總量較2019年同期下降21.6%。6月份全區日均量4489噸、較去年同期減少超533噸;黃石街、雲城街、三元裡街等10多個鎮街6月底廚餘分類率超20%。生活垃圾分類誤時投放點。
  • 三方面發力 房山區樂匯家園垃圾分類見實效
    12月2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組織召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7個月新聞發布會,評選出2020年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村共174個,相關典型經驗將進一步推廣。其中,房山共有12個小區、村獲此殊榮,竇店鎮樂匯家園社區榜上有名。
  • ...這個上海家政阿姨想出個「笨辦法」,讓98歲老人也能做好垃圾分類
    客廳裡也是、臥室裡也是……」滿頭白髮的86歲老人吳金鳳說起自家垃圾分類的「秘訣」有點小驕傲:「多虧小汪給每個房間都擺上了幹垃圾桶和可回收垃圾桶,所以像我這樣的獨居老人也能輕鬆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了!」城市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社區裡的獨居老人家庭也在增多。如何幫助他們做好垃圾分類,成了眾人思考的問題。
  • 撤桶撤站後,胡同裡垃圾定時定點收運,分類變好還是變差了?
    這種新模式既改善了生活環境,對居民參與垃圾分類起到了更好的督促作用,管理方收運垃圾的成本也有所降低。地點:西城文昌社區撤了垃圾桶 環境變好了「都準備好了,就等著您吹哨呢!」今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文昌社區也號召黨員幹部和熱心居民報名去胡同的桶站前值守。當時,陳阿姨就報名成為了守桶員。此後的三個月中,陳阿姨每天早晚都會在垃圾桶前值班,督促居民按要求進行垃圾分類,她坦言做這個工作挺累人,「那時候天氣也轉熱了,廚餘垃圾味道挺大,還有蚊蠅。」
  • 撤桶撤站後,北京胡同裡垃圾定時定點收運,分類變好還是變差了?
    這種新模式既改善了生活環境,對居民參與垃圾分類起到了更好的督促作用,管理方收運垃圾的成本也有所降低。地點:西城文昌社區撤了垃圾桶 環境變好了「都準備好了,就等著您吹哨呢!」今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文昌社區也號召黨員幹部和熱心居民報名去胡同的桶站前值守。當時,陳阿姨就報名成為了守桶員。此後的三個月中,陳阿姨每天早晚都會在垃圾桶前值班,督促居民按要求進行垃圾分類,她坦言做這個工作挺累人,「那時候天氣也轉熱了,廚餘垃圾味道挺大,還有蚊蠅。」
  • 深圳獨居老人曾受傷難自理,女孩經常上門照料,拖地買飯充話費
    南都·深圳大件事訊 記者陳榮梅 通訊員江仕平 張銳華 4月24日晚,上晚班的王敏鋒和往常一樣,來到南晶小區4棟一獨居老人李大爺的家,拖地、收垃圾,噓寒問暖。王敏鋒是深圳市龍崗區南灣街道南嶺村社區網格員,自從去年7月她得知李大爺是空巢老人後,幾乎每天堅持上門看望,提供力所能及的照料。一個人力量有限,她還找同伴幫忙接力。
  • 上海垃圾分類半年盤點 垃圾分類考驗基層治理能力
    2019年7月1日,上海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1月1日,垃圾分類實施半年之後的「成績單」也終於出來:2019年7-12月,上海城管執法系統共依法查處生活垃圾分類案件5546起(單位5085起、個人461起),其中未分類投放案件佔案件總數58.9%。
  • 走進垃圾分類示範社區③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做好常態「文章」
    編者按:  2020年是長沙垃圾分類工作的提升年,29個社區因為在垃圾分類工作中敢於創新,取得成績,被評為長沙的垃圾分類可複製社區。星辰在線聯合長沙市城管執法局推出報導《走進垃圾分類示範社區》。蚌塘社區供圖)  蚌塘社區探索出一條「垃圾分類+N」的道路,如推行「垃圾分類+國學」「垃圾分類+插花」「垃圾分類+重大節日」「垃圾分類+變廢為寶」等活動,吸引了許多家庭參與。  轄區四方坪二小創新了垃圾分類激勵機制,如在垃圾分類活動中表現優異的中小學生有機會獲得每學期一次的「分類小星星」榮譽;社區針對居民採取「回收變現」的方法,鼓勵居民將可回收垃圾進行資源,並回收變賣。
  • 陶家山社區垃圾分類文明實踐,「分類西遊」來助力
    為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踐行垃圾分類新思想,普及生活垃圾減量和垃圾分類知識,培養孩子們從小養成生活垃圾分類意識。8月12日上午,湖南垃圾分類專業委員會會長單位「淨界傳媒」應邀為長沙市芙蓉區火星街道陶家山社區30餘組親子家庭帶來了一場生動有趣地「垃圾分類社會實踐▪親子互動知識宣講」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