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新民晚報·新民網】「你來這個房間看看,是不是有兩個垃圾桶!客廳裡也是、臥室裡也是……」滿頭白髮的86歲老人吳金鳳說起自家垃圾分類的「秘訣」有點小驕傲:「多虧小汪給每個房間都擺上了幹垃圾桶和可回收垃圾桶,所以像我這樣的獨居老人也能輕鬆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了!」
城市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社區裡的獨居老人家庭也在增多。如何幫助他們做好垃圾分類,成了眾人思考的問題。上海家政員汪秋月為自己服務的獨居老人想出了一個垃圾分類的「笨辦法」——在每個房間都擺上「兩分」的垃圾桶,除此之外比如廚房間會再增加一個溼垃圾桶,每個月再固定收集一次類似電池燈管之類的有害垃圾。
汪秋月從事鐘點工已有十多年了,2016年時曾獲評「上海金牌家政員」。今年,面對垃圾分類這件大事,她立馬想到了正在服務的5戶獨居老人,其中最大年紀的已經98歲,「他們都年紀很大了,我每天只在他們家待一小時,如何利用這段時間幫他們做好垃圾分類,就想到了『笨辦法』,辛苦一點多弄幾個垃圾桶不難,配合好居委垃圾分類工作,幫助老人有更好的生活環境,才是最重要的。」
居委會在了解到汪秋月每天上午10點才能到此為老人服務後,也採取「特別關照」:只要汪秋月來倒垃圾,就專門為她打開垃圾桶,將老人的生活垃圾處理掉。
據了解,上海市婦聯聯合上海市家庭服務業行業協會,開展「家庭服務低碳行,垃圾分類要先行」主題活動,計劃在全市範圍內組織培訓3.2萬名家政員,並充分發揮金牌家政員在垃圾分類中的示範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照顧的老人裡有的下床不便,有的眼睛不靈了,有的耳朵聽不清,但這都不影響我幫他們做好垃圾分類,只要讓他們能在家裡也輕鬆地找到對應的垃圾桶,衛生工作一樣做得好!」(新民晚報記者 董怡虹 孔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