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能打孩子的美國,要怎麼教育好孩子?秘訣在「123魔法」

2020-12-22 尼莫媽媽日記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我們中國家庭教育的傳統觀念中,經常能聽到類似"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不成才"這樣的話語。所以,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很多家長拋下了冷靜和理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罵後打完再教育。如此粗暴對待孩子,不僅孩子們沒有辦法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很可能在他們心中留下陰影,。同時,有些家長打完後又開始懊悔…

面對這樣子的問題,今天給大家分享:在不能打孩子的美國,他們是怎麼教育好孩子的?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得到啟發。

著名的"123魔法"

在當今社會,孩子的教育方式越來越多樣化,打罵的方式對於新時代的孩子們來說似乎已經不可行了。那麼,如何讓孩子"聞令即動",確實是所有家長面臨的最大挑戰。

幸運的是,我們將會給大家介紹一本"神書",即美國著名育兒書:《1-2-3的魔力:數到3,培養安靜高效的孩子》。到目前為止,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六個版本,並成為美國最暢銷的育兒類書籍。

如今,在美國的兒童遊樂場和學校操場上,到處都能聽到媽媽們在數"1-2-3"。而在接下來的講解中,我們把這種方式成為"1-2-3"魔法。

看起來似乎很輕飄飄的名字,但負責任地告訴你:它起作用了。

"123魔法"是如何對孩子起作用的?

作者託馬斯在書中認為,孩子的成長應該遵循"兩隻手來抓,兩手都要硬的原則"的原則--一方面是"熱情友好",讓孩子們知道:我愛你,我會照顧你;一方面是"嚴於律己",讓孩子知道:我對你是滿懷期待的。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有三項基本任務要完成,即我們對孩子所施的魔法有三個步驟:

1.阻止壞行為

很多孩子的行為本身並不是問題,只是他們內心想法的代表,責罵和打架也許無濟於事。相反,它會成為孩子們"壞"行為的燃料。

孩子們會想做更多的壞事來打敗父母,增加他們的權利感。孩子知道是非,但還是想做,那只能說明這件事能給他帶來想要的結果,所以我們要找到真正的原因,孩子才能改變。

例如,當一個孩子說謊或偷東西時,如果他不介意我們發現他說謊或偷東西,基本上可以判斷他想要我們的注意。

如果孩子試圖否認這一點,我們基本上可以肯定他是在表明自己的權利。孩子可能覺得他有權得到他想要的任何東西。而撒謊和偷竊只是他們潛意識中的反抗行為。當我們發現的時候,我們不需要大驚小怪,我們不能受這種行為的影響,以用平常心去對待它就可以了。

2.鼓勵好行為

如果你的孩子主動打掃房間,按時上床睡覺,待人彬彬有禮,認真做家庭作業,你應該不吝嗇地去獎勵他。

如果要與與特定類型的教育相對應,就屬於 "啟動型"管教:如幫助孩子開始積極的行為,比如讓孩子主動地開始打掃房間、寫作業等。

3.加強親子關係

其實,很多家長都會忽略這一點,即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實對控制不良行為、鼓勵孩子的良好行為都很有幫助。

"123魔法對"阻止型"管教方式簡單有效,但對於"啟動型"管教,就需要配合使用更多的策略了。為什麼?因為激勵一個人比控制他的壞行為更難。

這時,一些家長可能會說,"為什麼要數123來控制孩子?我們就不能用道理說服別人嗎?"實際上,成年人常犯的一個錯誤是把孩子當作"小一號的成年人"。但其實呢,孩子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全,有些道理是聽不進去的。

作為家長,我們當然應該向孩子們解釋真相,但問題是"大人太愛嘮叨"。我們不斷地向孩子們解釋各種各樣的問題。當我們發現他們聽不懂的時候,我們就會生氣。

因此,"以理服人"的對話往往演變為:"談話-勸說-頂嘴-吵架-喊叫-最後打孩子。"。

另外一些時候,道理其實孩子已經早就明白了,比如"睡前吃糖會蛀牙",你根本不需要對他講100遍相同的話。但是他就是想要放飛自己,就是想和大人的道理對著幹。

我們在撫養孩子時最常見的錯誤是:太多的嘮叨和太多的情緒。因此,在教育孩子之前,家長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出現上述兩個陷阱。

如何運用"123"魔法教育孩子?

1.懂得傾聽

父母是孩子在世界上最值得信賴的人。

讓孩子對自己有信心。無論如何,父母無條件地愛著他們。能讓孩子們堅信:父母給予的愛不會因為他們做錯了什麼而在任何時候退縮。當孩子對父母的愛得到確認後,他會在內心建立起強烈的安全感,讓他願意和父母分享快樂和悲傷。

懂得有效地傾聽孩子們的心聲最重要的是:當和孩子說話時,給他一個完整的你。

應該和孩子們有平行的眼神交流。不要自上而下低頭看孩子,讓他們感到壓抑。一個更好的方法是蹲下來,平行地看著孩子的眼睛。關注孩子說的話,做出回應,讓孩子覺得你很重視他說的話,從而鼓勵孩子多說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當孩子遇到挫折、困難,感到沮喪或悲傷時,家長在傾聽孩子的問題時不應輕視,而應小心謹慎。在傾聽的過程中,他們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啟發孩子。

2.積極的讚美孩子

父母應該學會從內心讚美你的孩子。

不要放過任何讚美孩子的機會。不管大小,你都應該抓住機會表揚你的孩子。比如,如果孩子今天幫鄰居孩子收拾了房間,這就是一件值得表揚的事情。

但表揚一定要就事論事,不能敷衍式的去為了表揚而表揚。表揚的時候,要特別指出是什麼事。比如說:你今天畫的小兔子真好看!媽媽很喜歡!。

一般來說,當父母在別人面前表揚自己的孩子時,他們會更快樂,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也更有把握。但要掌握正確的度,次數不宜過多。過度的讚美則會變質。正如前面所說,你不能每天都對孩子來同樣的一句 "你很棒"。否則,孩子不知道你讚美什麼,也並沒有什麼指引性的益處。

表揚也要堅持原則,還要對錯的地方給予明確的禁止,讓孩子從小就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3.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

觀察孩子是否有自我控制力的一個很好的實驗是:把最喜歡的食物放在孩子面前,對他們說:"爸爸媽媽出去買個東西。如果你能等我們10分鐘,就可以得到兩個。"但能做到乖乖等待的孩子並不多,一旦具備這種素質的孩子可不是普通的孩子。因為貪婪和好奇是孩子的天性。

自制力就像鎮靜劑,可以讓孩子們想玩遊戲時也能按時寫作業,也在寒冷的天氣裡按時爬下床,在附近和孩子們一起玩耍。這樣的一個孩子長大後絕對是令人期待的。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在不能打孩子的美國,家長如何教育孩子?這兩大妙招你要知道
    昨天和朋友芝芝通電話,她和我說起和孩子的"愛恨情仇"。"現代的教育都說不能打孩子不能罵孩子,但有的時候真的忍不住想要'拿起棍棒',不然他們真的有恃無恐。"芝芝的孩子正在上幼兒園,是典型的調皮搗蛋的男生,每天在學校惹得同學老師投訴,在家裡更是把房間弄得一團糟,好好說話也不聽。面對這種"熊孩子",很多家長都束手無策。但在美國,打孩子卻是犯法的,而我們仍然推崇美國的教育理念,他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 教育孩子的時候能不能打?教育孩子要謹慎地利用「打」
    最近開學,聽到很多家長說孩子不聽話,恨不得一頓毒打。那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能不能打,如果打,該怎麼打?我記得,我小時候讀書,鄉村裡的老師手裡都拿著一根竹教鞭,遇到不聽話的孩子,讓孩子手心向上,往手心一打,孩子立馬老實聽話了。
  • 孩子犯錯,怎樣教育不打不罵又管用?秘訣看這裡
    男孩的媽媽是一個脾氣很好的人,說話都是細聲細語,不過男孩的爸爸每次都以打或者罵的方式教育。說到底,孩子很多行為方式都從家長處學習,因此,孩子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也是家長的問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文·馬歇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當我們種下的花沒有我們預期的長得那麼好時,我們不會怪花,而是從自己的種植等方面尋找原因。
  • 怎麼「打孩子」?
    但是這句話再次激發了我的好奇心,我決定先不著急批判作者的育兒理念,我想看看,他能不能用一章來改變我的育兒觀。緊接著,作者對父母打孩子提出了四條要求:第一、打孩子不能帶有憤怒。他這樣說道:「當你憤怒的時候,你很想打孩子,但是你卻不能打孩子;而你憤怒過後不想打孩子的時候卻是你應該打的時候,因為規矩不能拿掉。」
  • 教育孩子的關鍵秘訣:做好自己,才有好孩子!
    父母能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教出了好孩子,一定會惹人羨慕。就像是孩子處在一個文化型家庭,父母喜歡看書,知書達理,有禮有節,孩子自然差不到哪去。並且這類家庭走出來的孩子,就算是墊底,也將達到一般娃攀不到的高度。
  • 在美國打孩子犯法,父母怎樣教育犯錯的孩子?
    甚至你的孩子如果在幼兒園隨口說了一句「昨天我爸爸打我了」之類的話,警察也會馬上找上門來。在國內小巷裡常常見到的父母拿著雞毛掃打孩子的現象,在美國的公共場合是不可能見到的。中國有兩句老話叫「棍棒之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器」,似乎教育手段上離不開「打」字。的確,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讓父母氣憤難耐甚至束手無策的時候。
  • 孩子打不得罵不得,到底要怎麼教育是好?
    關於怎麼教育孩子是好,根據我多年的教育教學經歷,結合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思考,我認為,對孩子絕不能簡單用打罵的方法,應注重以下三個方面:按照年齡段來教育引導孩子0—8歲的孩子希望家長給予更多關愛,9—14歲的孩子渴望得到尊重,15—18歲的孩子追求獨立。
  • 孩子做錯了,能不能打?
    對現代父母來說,「打孩子」也許是最不被認同的教育方法。可哪怕是平時對孩子再好的父母,有時候氣頭一上來,對孩子忍不住也是一頓揍。,但是在英國與美國的很多地區都規定,父母打孩子是違法的。如果你經常不能通過積極的鼓勵,也不能通過講道理讓孩子遵守規則,那麼你可能認為或許可以通過「打」的方式,通過肉體的疼痛和精神上的恐嚇,讓孩子暫時性地改邪歸正。Part.2.打孩子會有怎樣的後果棍棒教育下的孩子與家庭,往往會在成長中遇到更多的問題。
  • 美國孩子大膽獨立的5個教育秘訣
    美國人的家教理念非常適合我們揣摩和學習。美國孩子大膽獨立的5個教育秘訣1、自立訓練從幼兒開始美 國很多孩子從嬰兒時期就獨居一室。孩子長到三四歲,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長就給買一種很小很暗的燈,徹夜亮著,以驅逐孩子對黑夜的恐怖。晚上睡覺前父母到孩 子房間給孩子一個吻,說:「孩子,我愛你!晚安!
  • 不打不成器?美國家長不打孩子,卻能把孩子教好,是因為……
    如果當你正打算要教訓你的孩子之前,或許這篇文章可以給你一些不同的想法。在美國,對於孩子有嚴重的打罵都是違法的行為,如果你在盛怒之下甩了孩子一巴掌,或是打了一頓他的屁股,可能第二天就有官方人員來將孩子帶走,送到收養機構,而你也會因為虐童罪而入獄。
  • 美國父母不能打孩子,那他們是怎樣進行懲罰教育的?
    大家都知道,在美國,打罵孩子屬於違法行為。如果你忍不住揍了孩子一頓,第二天就可能失去撫養孩子的權利。在不能打罵孩子的美國,父母是怎樣對孩子進行懲罰教育的呢?大家可能不知道,「懲罰」這個管教孩子的超級工具,雖然流行了幾千年,但被廣泛應用在孩子教育上,還是美國人的功勞。因為美國人在實驗室證實了「懲罰」如何讓小白鼠乖乖聽話。
  • 怎麼「打」孩子,孩子才會聽話,「打」孩子的技巧,值得收藏
    說實話寫這個話題的時候我真的很矛盾 ,我一直是一個不主張打孩子的人,但看了這個例子,使我明白了,適當的打孩子還是很有必要的的,但是怎麼打孩子?才能孩子才會聽話,這值得我們每一位父母去學習借鑑。下面先看看這個例子。
  • 想要保護孩子的成長,《貝拉的魔法》:家長的「積極養育」是關鍵
    而在教育這件事情上,同樣如此。可是隨著時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父母卻無法穩住自己的積極心態,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會被「暴躁」和「焦慮」等消極情緒佔領。前幾天我去看了一部影片,叫《貝拉的魔法》。自從我有了寶寶以後,我已經很久沒有完整的看完一部電影了,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收穫了很多奇妙的感受。不僅僅是對這一小段幸福的時光的喜悅,還有的是對生活更深入的思考。
  • 教育孩子要打屁股,小孩不打不成器。你打孩子的時候他會跟著學
    孩子不聽話,父母的常見懲罰方式是打屁股。大人們一致認為屁股上肉多,孩子不容易被打壞。打屁股是孩子不能接受的懲罰形式。您可能已經聽過一句老話:"省了棒子,毀了孩子。小孩子不打不成器"。但實際情況是:這句話沒有任何道理。
  • 「打屁股」不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
    當年幼的孩子大哭大鬧、把家裡搞得一團糟,特別是根本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們氣得火冒三丈,一氣之下抓住孩子,照著屁股就是兩巴掌。這樣的情景是不是很熟悉?這不僅發生在過去的歲月裡,在現代家庭裡也不罕見。當然,我們都知道,」打屁股「絕對不是一種好的育兒方式。不過,全世界的家長都一樣,被熊孩子氣急了的時候不少人會使出「下下策」--打屁股。
  • 闢謠,孩子不能打?哈佛大學博士建議:愛孩子要學會正確打孩子
    導讀:闢謠,孩子不能打?哈佛大學博士建議:愛孩子要學會正確打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闢謠,孩子不能打?哈佛大學博士建議:愛孩子要學會正確打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教育孩子到底能不能打?答案可能比想像中的複雜...
    教育孩子到底能不能打?這是很多家長關注的問題。一般反對打孩子的人認為,肢體暴力,體罰會對孩子造成身體和心理傷害,影響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形成。70、80年代出生的孩子,信息閉塞,教育環境落後,絕大部分孩子都被父母打過,兄弟姐妹和同伴之間將被打視為家常便飯,大家都差不多,這是一代人成長背景。但20世紀末以來,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呼籲其所有成員國禁止對兒童進行體罰。經過這麼多年,教育孩子不能打的觀念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
  • 美國家庭教育,從言語尊重做起,教育孩子不能說什麼?
    孩子需要資助時,家長會為孩子提供勞動機會從而支付孩子工資。家長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自力更生,從勞動中體驗收穫的快樂,所以美國的孩子從不厭倦參加勞動。美國家庭教育,從言語尊重做起,教育孩子以下七點不能說。切忌威脅恐嚇:「若不好好做作業我就打你」父母強勢的威嚇會讓孩子喪失對家長的親近和信任,甚至讓孩子在心理上產生抵制、反抗,不利於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美國人告訴我們:孩子需要和顏悅色的教育。4.
  • 孩子越打越犟?專家:教育孩子只打罵沒用,家長要會打「心態」
    所以許多中國的孩子都是在中國父母的打罵之下成長起來的,但是其實這種教育方式並不可取,並且家長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方式效率很低,而且還會帶一個很明顯的副作用就是:孩子越打越,越被家長打越不怕被打,有時候甚至是明知故犯,孩子就是要挑戰家長的威信和權威。
  • 孩子越打越犟?專家:教育孩子只打罵沒用,家長要會打「心態」
    那肯定也是不行的,有時候孩子到了非常調皮的程度,還是需要藉助一定的外力來對孩子進行教育的。不過孩子不能經常被打,也不能對孩子打得太過分,否則這樣不僅不能對孩子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還會對孩子的身心都造成巨大的傷害,這需要家長對教育懲罰孩子掌握一個合適的度,我們先來看看如果這個度超過了,會對孩子有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