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打越犟?專家:教育孩子只打罵沒用,家長要會打「心態」

2020-08-26 御姐育兒冊

文章/熊二

編輯/御姐


許多中國的傳統父母都秉持著孩子不打不罵不成器的觀念,認為對於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用棍棒加深孩子的對於錯誤做法的記憶力,起到以小敬大的效果。

所以許多中國的孩子都是在中國父母的打罵之下成長起來的,但是其實這種教育方式並不可取,並且家長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方式效率很低,而且還會帶一個很明顯的副作用就是:孩子越打越,越被家長打越不怕被打,有時候甚至是明知故犯,孩子就是要挑戰家長的威信和權威。

第一:舉個例子

鄰居家從小就對孩子實施著棍棒教育,只要孩子在家的時候,;鄰居家就很少有安靜的時候,即使到了深夜,有時候也能夠聽見他家被孩子和父母鬧得雞飛狗跳。

最開始鄰居在孩子年紀還比較小的時候,打上孩子一頓,孩子能夠安靜好幾天,過後要是因為孩子犯了錯誤或者吵鬧等情況又被爸媽打了,孩子最多安靜上半天,就又開始復原到之前的狀態。

甚至有時候,父母舉著棍子問孩子錯了沒有,孩子就是犟著說自己沒錯,不管父母怎麼打都不變,勢必要和父母僵持到最後。

第二:案例分析

面對鄰居家這樣經常發生的案例,我們可以知道孩子越來越犟、越來越不怕打的情況是因為家長錯誤的棍棒教育導致的,但是我們能夠完全否定棍棒教育嗎?那肯定也是不行的,有時候孩子到了非常調皮的程度,還是需要藉助一定的外力來對孩子進行教育的。

不過孩子不能經常被打,也不能對孩子打得太過分,否則這樣不僅不能對孩子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還會對孩子的身心都造成巨大的傷害,這需要家長對教育懲罰孩子掌握一個合適的度,我們先來看看如果這個度超過了,會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第三:對孩子打罵過度會產生哪些不良影響?

1,讓孩子變得膽小懦弱

父母對於孩子來說幾乎就是他們的整個世界,而父母對於孩子的態度就決定了孩子的安全感的程度,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有打罵的行為,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失去了父母的關愛和認可,或造成孩子內心安全感的缺失。

在孩子缺少安全感的情況下,做事容易沒有自信和小心翼翼,長久以來孩子會變得膽小懦弱,長大以後可能會形成自卑的性格。

2,使孩子和父母之間充滿了距離和隔閡

本來父母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可以無條件信任和依賴的存在,但是因為父母對於孩子的懲罰過於嚴重,會導致孩子對父母形成一種恐懼心理,不僅無法對父母有依戀之情,還會慢慢得產生想要遠離的心理

而這時候親子之間的感情就脆弱、容易面臨破碎的風險,而這種不良的親子關係也容易導致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患上心理疾病。

3,孩子的容易產生暴力傾向

都知道父母就是孩子的學習模板,孩子會對父母的行為進行無意識的模仿,所以如果父母對孩子採用的是經常打罵的態度,那麼會讓孩子以為所有事情都是可以通過這種暴力的手段進行解決的,而且孩子也很從父母這裡學到對事情別的處理方式,所以孩子在解決事情的時候,就會也開始使用這種暴力的行為,養成孩子的暴力傾向。

對於父母盲目和沒有規則就對孩子進行打罵行為是弊大於利的,並不利於對孩子日後的進一步教育,也不能夠促進孩子的成長,那麼父母要怎樣才能夠正確的&34;孩子呢?

第四:教育孩子只打罵沒用,家長要會打&34;

1、打孩子要分清年齡段,2歲前和6歲後的孩子不能打

家長不能對2歲前的孩子隨意打罵是因為,孩子2歲前並沒有形成完整的對外界和對自我的認識,也還沒有完整的是非觀念,這時候孩子並不知道做的事情屬於對還是錯,只是出於自己的生理本能和個人喜好。

所以父母如果這時候對孩子進行打罵不僅不能夠對孩子起到教育作用,還對讓孩子幼小的內心造成心理陰影。

而6歲之後的孩子已經有了明顯的自我意識和自尊心,如果這時候父母對孩子進行打罵,只會引起孩子叛逆心理的養成,讓親子關係變得疏離。

2、打孩子時,要讓孩子知道被打的原因

父母打孩子時,要明確的告訴孩子,他是因為做錯了什麼事情而被打的,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裡;因為什麼錯誤的行為被打了,這樣才能夠讓這種教育起到他應有的教育意義。

如果孩子只是被打了,卻不了解事情背後發生的原由,那麼這對孩子來說就是無效的懲罰,孩子只會覺得自己被打了,卻不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裡。

3、父母要端正好自己的心態

有時候父母打孩子並不是想通過打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而是因為孩子的某些錯誤行為讓家長覺得很生氣,所以主要想通過打孩子來發洩自己心中的怒火。

也有一些父母在一開始打孩子的時候是想對孩子進行教育,但是可能因為後面孩子哭泣或者不服管教的行為激發了家長內心的憤怒,從而演變為家長

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後,人才能成為一個人。——誇美紐斯

有時候對孩子單純的打罵是沒有用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重點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了,才能夠對孩子起到一定的教育意義,否則只會導致孩子越打越犟的情況。

孩子是很有靈性的,他能夠感知你的心情,你是為了教育孩子還是為了發洩自己心中的不滿,孩子都能夠感覺得出來,所以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要擺正心態,用對的心態教育孩子,教育孩子重要的不是打罵,而是那份打&34;。

相關焦點

  • 孩子越打越犟?專家:教育孩子只打罵沒用,家長要會打「心態」
    所以許多中國的孩子都是在中國父母的打罵之下成長起來的,但是其實這種教育方式並不可取,並且家長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方式效率很低,而且還會帶一個很明顯的副作用就是:孩子越打越,越被家長打越不怕被打,有時候甚至是明知故犯,孩子就是要挑戰家長的威信和權威。
  • 孩子越被打越不怕打?其實打孩子無關「力度」,而在於打「心態」
    首先我們要明確,在教育中,打孩子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適當地打,因為孩子總是在有些時候會變得十分調皮,可以說是頑皮,說也說不聽,這個時候就需要教訓他們一頓了,不過打孩子不能經常的打,也不能打得太過分,這樣只會讓孩子身體和心理都受到傷害。這需要家長掌握一個度,那怎麼掌握這個度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經常打罵孩子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後果。
  • 別再說不打不成器了!孩子什麼時候該打,什麼時候絕不能打?家長一定要看
    可你知道孩子什麼時候該打,什麼時候絕不能打嗎?中國未成年人網小未用一篇文章告訴你,一定要認真看喲!對孩子打罵的危害有哪些逆反心理重:有家長說,孩子越打越犟,說什麼都跟你對著來。其實因為這是孩子一種無聲的「反抗方式」,源頭可能就是我們平常的打和罵。親子關係差:有家長說「孩子不願意和我們親近,說幾句話都不耐煩」。
  •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教育專家:打罵只會讓孩子更小心地犯錯
    周末邀我們幾個朋友去他們家包餃子,孩子剛開始是很聽話在旁邊玩,後來看我們有說有笑就跑過來跟我們一起包餃子,可想而知兩歲的孩子哪會包餃子,只會搗亂罷了,果不其然把我們包好的餃子抓的稀巴爛,朋友開始批評他不讓她抓,把餃子端走後他又開始抓麵粉玩兒到處亂扔,這下朋友的暴脾氣上來了,對孩子又是打又是罵。
  • 脾氣上來,孩子認錯也不行,打不夠不算完,然而孩子越打越調皮
    "女兒怕爸爸,爸爸打得狠,每次犯錯打不夠不算完。就算女兒知道錯了,也要繼續打。爸爸的脾氣太暴躁,脾氣上來沒完沒了,女兒都被打皮,越來越調皮。有一次,爸爸打狠了,女兒從家裡跑出去,不回家,我跟女兒溝通好長時間才肯回家。因為這事,我跟孩子的爸爸溝通過多次,女孩子不能總打,要講道理,但爸爸還是控制不住,你說怎麼辦呢?
  • 打罵孩子的危害
    一、生理上的創傷 大人的力量是遠遠高於小孩的承受能力的 很多家長生氣時,抬手就向孩子打去,更甚者還會抓起身邊的掃把、樹枝、衣架等工具打孩子。有的越打越氣,越氣越打,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控,悲劇就是這麼造成的,要知道孩子的小身體是非常嬌嫩的,又怎能夠經得起成人的掌心和拳頭?
  • 「打罵式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智商,讓孩子更加叛逆,父母要警醒了
    近日,常熟的一個14歲的 孩子,因為整天玩遊戲,被父親打了一頓,情緒失控下,竟然爬上六樓平臺要輕生,情急之下,民警跟他聊起了遊戲,然後找準時機,把孩子救了下來。孩子幸虧沒事,要是真的出了事,後悔都來不及了。雖然,孩子沉迷遊戲不對,但父親對孩子的打罵式教育可取嗎?答案是否定的。
  • 培養孩子抗挫力,就要打罵教育?被打出來的孩子有什麼下場?
    文/小庚庚爸爸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喜歡使用打罵教育。每當看到孩子調皮搗蛋,不聽教誨,並且總是屢教不改時,相信很多家長都特別的頭疼。就是因為孩子不聽話,過於調皮任性,有的家長甚至會動手打孩子。
  • 為什麼孩子撒潑打滾時,越打罵越沒用?關鍵要讀懂孩子的信號
    等女兒停止了哭泣之後,我繼續跟她說:「你想玩水,但是把水弄得地上到處都是,奶奶會很辛苦,奶奶還要打掃啊。奶奶也會不開心。」看著女兒還算平靜,我繼續說下去:「你這樣做已經給奶奶帶來麻煩了,你把水弄得到處都是,這樣做是不對的。你要跟奶奶說'對不起',你要幫奶奶收拾一下,這樣才行,好不好?要不媽媽陪你去跟奶奶說?」
  • 「虎爸」暴打兒子並發班級群:父母的打罵式教育,坑了多少孩子
    有網友更是一針見血指出來,說道:"這種家長打著教育孩子的口號,實則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教育本身就是一件需要耐心去做的事情,這種簡單粗暴的"棍棒式育兒"顯然是不可取的。而作為人父,還把這個打罵孩子的視頻放到其班級群,讓孩子如何在班級裡面抬頭做人呢?
  •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打罵更管用
    很多家長以為叛逆期怎麼也要等到上學以後吧,其實孩子的第一叛逆期,遠比你想像得要早的多。2歲寶寶的叛逆期,兩歲孩子既然凡事都想自己做,家長要想要給他自由和空間,就要給他選擇的權利,同時要善用注意力轉移。比如讓孩子自己選擇穿什麼、選擇洗臉刷牙的順序、這樣孩子不僅高興,家長還能達到讓孩子提高自理能力的目的。
  • 為啥偶爾打孩子一次很管用,打多了反而沒用?原因很簡單
    文|文兒一般孩子做錯了事情,嚴格的家長都會採取一些懲罰措施,讓孩子長長記性,下次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就比如,把孩子「打一頓」,就是家長最常用的,懲罰孩子的手段。但是,有家長可能也發現了,你偶爾打孩子一頓,效果很好,孩子會注意自己的言行,更懂得約束自己。
  •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一味講道理沒用,要讓孩子感受敬畏
    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用打罵教育孩子已經是一種不可取的方式,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用&34;的方式教育孩子,秉持著&34;的原則。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家長卻發現,這樣的教育方式根本沒有效果。但是孩子卻並沒有像朋友想像的那樣聽話,甚至有些叛逆。因為是男孩,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調皮搗蛋的情況,但是因為想著不能訓斥孩子,朋友就只能用&34;來教育孩子。所以在他們家經常會出現的情況就是,母子倆坐在沙發上,男孩一臉懵懂,媽媽說個不停。剛開始的時候,孩子還能聽進去一點,時間一長,男孩便覺得厭煩,甚至開始和媽媽頂嘴。
  • 牛頓第三定律分析:為什麼家長越「吼」孩子,孩子越容易反抗?
    如果說父母選擇用謾罵的方式去"脅迫"孩子聽從自己的安排和教育的方向,則會讓孩子無法感受到愛,教育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對此,有個育兒專家就用牛頓第三定律來分析:為什麼家長越"吼"孩子,孩子越容易反抗?其實這樣規格較大的彈簧就像已經初具自我意識和性格的孩子,這個階段你越去罵孩子,得到的反抗力量也會越大。兩種不同的小實驗都折射出了父母如果經常用暴力教育的話,會有哪些較為鮮明的弊端,家長可以通過下方幾點了解一下,孩子如果經常被吼叫或者打罵會有哪些負面情況發生?
  • 孩子知錯不改,越打越「擰」?「三無原則」很重要,你知道嗎?
    ,在爸爸媽媽教育他的時候,小關會特別的乖巧,口口聲聲答應的說絕對不會再犯,但是教育沒過兩天,小關又像以前那樣了,在學校裡也絲毫不收斂,跟小朋友打架跟老師頂嘴,老師布置的作業也不好好完成,小關的爸爸媽媽實在是忍無可忍了,就只能動手打他,可是畢竟是自家的孩子,爸爸媽媽也不忍心,就朝他的屁股打了幾下。
  • 為什麼說孩子該打就要打?教育專家給出最正的答案
    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檔節目裡曾說過一段話,很贊同:「人的成長過程中,要形成一些東西,除了愛之外,還要有敬畏。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後悔,以後再也不敢了,真的讓他不敢了才是保護他。」
  • 當對孩子打罵教育都沒用怎麼辦?家長不妨先試試這個辦法,或許行
    很多家長發現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看了那麼多育兒書籍,學了那麼多教育方法,結果完全沒用。最後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是完全無效,孩子該怎樣還是怎樣。那很多家長就頭疼了,到底要怎麼教育孩子才有效果呢?有什麼辦法呢?今天辰爸就和朋友們聊聊這個問題。
  • 打罵孩子會引起心理障礙,不打不罵,2個方法照樣讓孩子乖巧聽話
    認為孩子不懂事,父母就要對孩子進行嚴厲辱罵和處罰。 根本美國教育專家經研究表示,與肉體處罰比較起來,媽媽對孩子動不動就破口大罵,更有可能在以後的歲月給他們造成心理傷害。 因此,當孩子在犯錯誤時,媽媽需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平時注意與孩子說話的口氣要溫柔對待。不能用辱罵和暴打孩子來解決問題。
  • 湖南親子教育|不打不罵孩子的家長教育方式是否科學、先進?
    在我周圍,從來沒有被父母打罵過的孩子,很少。 包括我自己在內,大部分的人在童年乃至青少年時期,都曾被父母打罵過。 很多人被父母打罵所造的陰影一直如影隨形,所以長大後暗暗發誓不再以打罵的形式對待孩子。但是面對調皮的孩子也會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甚至有些家長上了很多身心靈的課程,只是為了「以德服孩子」。
  • 長期被棍棒教育的孩子有2種表現,家長要停止打罵了
    但是很多家長在打罵孩子的時候,可能會忽視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尤其是在一邊打罵孩子,一邊教育孩子,這個時候可能孩子真的錯了,他也知道錯了,但是家長還是沒有抓住,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做。在打罵孩子的時候,這種教育方式下,孩子是完全弱勢的,甚至於在你打罵孩子的時候,孩子完全不能思考。